標籤:

普化禪師瘋瘋癲癲的行化事迹給我們的啟迪

普化禪師瘋瘋癲癲的行化事迹給我們的啟迪

實語法師

說明:在2010年11月,我懇請苦行僧神通觀察,這位普化禪師前世是濟公佛的弟子,今世在天津薊縣盤山成佛

了,叫做道明佛,他可以穿山越嶺無障礙。浙江省凈慈寺的道濟禪師,後人稱為濟公活佛,其實是一位早已成就

的佛,這尊佛的名號就叫做濟公佛,他的佛國臨近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國!這對師徒的性格特點都是離群索

居、瘋瘋癲癲、遊戲人間。

關鍵詞: 唐朝 天津薊縣盤山佛教勝地,臨濟與普化、道悟禪師,四種涅磐。

在唐朝有一位悟道的普化禪師,行化在有「東五台山」之美譽的天津市薊縣盤山一帶,言談舉止頗為怪異,常

以瘋癲的禪語度人,很有禪機和趣味!

普化禪師的生緣姓氏不詳,但其事迹卻記錄在天津《盤山志》,這是由清朝高僧智朴法師奉康熙皇帝的詔書而作

的。普化禪師在中國北方行化時,遇到一個奇異的僧人指點了他的歸隱處:逢盤即住,遇城即止。後來他遊歷到

今日天津薊縣(古稱漁陽城)一帶,果然止在了漁陽城外的盤山上,因為他在盤山上拜訪到了一位高僧為師,就

是禪宗南宗馬祖道一禪師的高徒——寶積禪師,於是他就長住在盤山,並在這一帶行化。

普化禪師常常出現在城中的商業街和鄉鎮大集市上,瘋癲佯狂,出言怪異。平日里,朝游城市,暮宿荒冢。見人

不分高下,皆振鈴一聲,或撫其背。有回顧者,即展開手說:「乞我一錢。」無論何時,遇到有供養食物的就當

即吃下,讓施主高興。他曾在街頭振鈴唱道:「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面八方來旋風打,虛空來連架

打。」有一天,臨濟禪師令僧人捉住普化問道:「總不恁麽來,如何化拓開?」普化答到:「明日大悲悟的禪師

遇見了,拽住普化問道:「你擬去什麽地方?」普化反問道:「你從什麽地方來?」道吾無語作答,普化掣手便

去。

更有趣味的是普化曾有一次在晚上進入臨濟院偷吃生飯菜,臨濟道:「這漢大似一頭驢。」普化便作驢叫。臨濟

稱之:「賊賊」普化便以「賊賊」作答。他還譏諷臨濟:「臨濟小廝兒,只具一隻眼。」普化瘋癲佯狂,世人視

為怪異,臨濟卻引為同道。臨濟初開講堂之時,有普化與克符贊佐襄助,開創了禪宗臨濟派。一日,普化同臨濟

赴施者齋次,臨濟問:「毛吞巨海,芥納須彌,為復是神通妙用,是法而如然?」普化躍躍然,踹倒飯桌。臨濟

道:「太粗生。」普化道:「這裡是什麽所在,說粗說細?」次日,普化又同臨濟赴齋,臨濟問道:「今日供養

之齋何似昨日?」普化又躍躍然,踹倒飯桌。臨濟道:「得即得,太粗生。」普化喝道:「瞎漢佛法說什麽粗

細。」臨濟於是為之吐舌。

咸通初年(公元860年),普化可能是向眾人預示自己將要圓寂,於是到大街上對人說:「乞我一個直裰。」有

人給他披襖,有人給他布裘。普化均不接受,振鈴而去。臨濟令人送予一棺,普化笑道:「臨濟廝兒饒舌」便欣

然受之,於是辭別眾人說,:「普化明日去東門死也!」次日郡人擁擠著送普化出城,普化厲聲說:「今日葬不

合青鳥,明日南門遷普化。」眾人又隨之至南門,普化又說:「明日出西門方吉。」隨普化出西門者漸漸稀少,

普化出西門又返回城內,人們逐漸懈怠了。第四日,抬棺出北門外,普化振鈴入棺而逝。郡人聞訊奔走出城,揭

開棺材一看,已不見普化的屍首,惟聞空中有他平日那種鈴聲漸漸遠去,莫測其蹤。

在佛教史上,臨濟禪師赫赫有名,普化禪師卻鮮為人知,但他卻不僅是一位證道者,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一個生

死自在的解脫者,而且是一位證得無所住處涅磐的大修行人,超過了有餘涅磐和無餘涅磐。在禪宗一千七百個公

案里的禪師大多數是修到二地三地的菩薩,少數是修到五地(難勝地)的菩薩,極少數是修到第八地(不動地)

的菩薩,如宋朝的大慧宗昊禪師是修到了第八地的菩薩。修行人一旦明心見性就是登地的菩薩(十地位菩薩中的

第一地)。普化禪師就象是五地以上的菩薩。我們回頭看,普化瘋癲佯狂,出言怪異,表明他已經悟道,不再被

成見捆住。

當然,也並非是悟道必瘋癲,瘋癲必悟道,人的秉性不同,不可執著於外在的形式。悟道之人見到了

諸法實相,破掉了執著,他的見解與行為自然有與常人不同之處,濟公活佛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平日里普化禪

師朝游城市,夜宿荒冢,說明他真正地看破放下了。他見人不分高下,皆振鈴一聲,就是在踐行「普化」,平等

地、普遍地度化。普化遇有回顧者,即展開手說:「乞我一錢」,他這是在平等慈悲地給施主種福田,因為施主

供養悟道的、證果的人,則能種大福田。普化在繁華的商業街振鈴唱道:「覓個去處不可得」這一段,顯露出他

已經證得了無所住處涅磐,而道吾禪師問到:「你擬去什麽地方?」,顯示道吾禪師在當時似乎還沒有明心見

性,他還沒有悟道,不知道我們的妙明真心就是自性,也就是真如佛性,是遍滿虛空法界的,因此是無所從來,

也無所從去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相。

現在我們很多修凈土宗的人執著於只有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了才能證明這個修行人成就了,實現了生脫死了,可是象禪宗達摩大師、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

祖蕙能大師以及唐玄奘法師和其他許多位著名的大師臨終時都沒有說我要往生西方了,也沒有說出個去處,那是

為什麽呢?因為這些大師已證到了最高的無所住處涅磐,想去哪裡都行,任運自在,牛胎馬腹都無礙,天堂地獄

任我行,可以隨意去六道度眾生。

釋迦牟尼佛講《涅磐經》一晝夜之後就入涅磐了。佛講《涅磐經》,就是昭示

大眾,佛沒有入涅磐而不動,雖似去了,但未離開眾生。常有去印度耆都崛山虔誠朝拜的人能見到佛現身,修到

心凈、眼凈、六根清凈的人則時時處處都能見到佛。《金剛經》云:「信心清凈,則生實相。」其實,見實相就

是見性,見性就是見佛,真如佛性是實相。

所以,佛示涅磐相給眾生看,意表真心不生不滅,不動不搖,離於言

說,方證實相。入涅磐也正是真心妙用的顯現,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事相,不要心隨境轉,不要妄動。不動妄

心,實相就現前了。涅磐有四種:

第一, 自性涅磐:就是一切眾生,不論飛禽走獸,蠢動含靈,都有見聞覺知的能力,會主動找東西吃,見

到危險會躲避,這就是佛性,是不生不滅的。佛性不因肉體軀殼的生滅而生滅。佛性是永恆存在的,是不生不

滅,不增不減,不動不搖,不垢不凈的,這就是涅磐。也可稱為寂滅,並不是指死亡,而是不生不滅,。只要心

修到不生不滅,寂滅就現前,就證到了涅磐妙果。

第二, 有餘涅磐:凡夫執著於我,我要享受,吃喝玩樂,貪得無厭,造業受報。由於被善惡業所感,其壽

命就會有分限,其身形就會有段別。或為人身、天人身、修羅身,或為畜生身、餓鬼身、或到地獄受身,在六道

中輪迴不已,就有了分段生死。小乘聖人總認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磐可證,這叫作法執未

除。

他們能夠不被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主宰,我執已滅,「人我」已經了斷,善惡兩邊都不著,所

以能夠跳出六道輪迴,了斷分段生死。但是他們入於大我,執著法身的四大種性(地水火風)為我。羅漢執著於苦集滅道四諦法,辟支佛執著於十二因緣法。

因這種法執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滅的變易,意境上就不得安

穩受用。在我們修道的過程中,由迷轉悟,由凡夫而成羅漢,而成菩薩,每一意境的轉化,恰如一度生死。這種

由意境轉變而不是外表形體變遷的變化,叫做變異生死。這些小乘聖者還有變異生死在,還留有這個尾巴,所以

叫有餘涅磐。

第三, 無餘涅磐: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都已了凈,有漏之因都凈盡了,也叫做漏盡通,這就是無餘涅磐。

第四, 無所住處涅磐:肉身雖不是真我,是房子,不是主人,但總算是主人的寄託處。修行人會想:一旦

一口氣上不來了,肉身的四大分散了,到什麽地方去安身立命呢?修凈土的人說:「我們有去處,往生到西方極

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去。只有西方凈土才是最好的歸宿哇,你們修禪宗和修密宗的,將來到那裡去呢?」這可

是佛教的大問題!搞清它,就容易理解佛陀的經教了,因為佛所說法,就是講清並解決生死大問題。

原來我們的自性本是不生不滅的,所以生無所生,死無所死,之所以有生死,都是因為我們的妄想執著在作怪。活著的時

候,把一切都妄認為實有,人身、家庭、地位、財色名利,樣樣都要貪求、佔有。於是就執著於外在的境界了,

心隨著境界轉,就有了取捨、愛憎、分別心,這一切都種在你的八識田裡了。

這個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是儲藏

識,所有一切好的種子、壞的種子,脾氣秉性,生滅不生滅,都儲藏在這個倉庫里。一旦人死了,肉體壞了,地

水火風四大分散了,這個身體不能再使用了,房子既然壞了,主人就只好搬家了。

在這個過程中,因有我執故,

就生出了意生身,就是原來的肉身已經壞了,人已經死了,而未來的身體還未形成,尚未投胎轉生,就在這個中

間過程里,第七識末那識—我執,執著了有我,就有我身,於是由意生出一個虛幻飄渺之身,叫中陰身。肉身是

以地大為主,是沉濁的,而中陰身是以風大為主,是飄渺的。

因為沒有肉身包裹它,所以它有前五種神通。因造

業受報,業力所感之故,隨生前所造善惡業而分別遮蔽了壞或好的地方,顯現出相應的好或壞的境界。這時候八

時田裡的種子都翻騰出來了,過去因為執著得厲害,現在見到了境界、影相,就隨之心動、追逐、執取,於是又

在相應的六道中轉世投胎了。

所以,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一念妄動,執著事相,執取境界,從而落入相

應的業果中。如果我們平時時時鍛煉自心,明白一切色相,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不去貪求,不去追逐,不去

執取,心都空凈了,那麽一旦這個肉體毀滅時,四大分散了,這八識心王出來後即能作主,心不隨境轉就不入胞

胎。因此我們用功修行,就必須在活著的時候加緊努力,提高警惕,認清一切事物色相皆如夢幻泡影,不去執取

追逐,而現證菩提。

活著時即瀟洒自在,死後任他幻境變現,也不會動心。若能如此,即能大放自性光明,朗照

十方,來去自由,而隨緣赴感,無不自在了。這種不受環境支配,不為業力所轉的修行成就才是真的了生脫死,

這就叫作「無所住處涅磐」。

《維摩經》說「欲凈其土,先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所以說凈土不只是西方,東、南、西、北,四維

上下無不是佛世界,無不是凈土。只因我們心光不圓,不能朗照,所以不見。

如果我們心空不著相,即能十方凈

土一時齊彰。就象是忉利天王的宮殿里,掛著的一個幢,叫因陀羅網,是用寶珠結成的。一顆顆寶珠彼此放光相

照、相攝,沒有妨礙,就象是佛與佛心心相映,光光相照,沒有妨礙一樣。我們眾生的心也是如此,只要能修到

一切放下,就得大自在了。這時就不會再問「要到什麽地方去」了。

我們有了身體,就象是有個東西一樣,有東

西就要有個地方來安置。等修到徹底了、究竟了,什麽東西都沒有了,還找什麽地方來擺放,找什麽地方來安置

呢?法身是無形無相的,是沒有東西的,那還要什麽地方當住所呢?報身則是一大光明藏,光明雖有相,但這光

明是無住的。而化身是為度眾生變現的,什麽地方有緣,就到什麽地方去,變現與其同類的眾生以便度化。剛往

生到西方凈土的時候還沒有證到無所住處涅磐,但可以在往生後繼續修行,上升到最高的常寂光凈土後就可以達

到無所住處涅磐。

(全文完)

普化禪師瘋瘋癲癲的行化事迹給我們的啟迪

實語法師

說明:在2010年11月,我懇請苦行僧神通觀察,這位普化禪師前世是濟公佛的弟子,今世在天津薊縣盤山成佛

了,叫做道明佛,他可以穿山越嶺無障礙。浙江省凈慈寺的道濟禪師,後人稱為濟公活佛,其實是一位早已成就

的佛,這尊佛的名號就叫做濟公佛,他的佛國臨近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國!這對師徒的性格特點都是離群索

居、瘋瘋癲癲、遊戲人間。

關鍵詞: 唐朝 天津薊縣盤山佛教勝地,臨濟與普化、道悟禪師,四種涅磐。

在唐朝有一位悟道的普化禪師,行化在有「東五台山」之美譽的天津市薊縣盤山一帶,言談舉止頗為怪異,常

以瘋癲的禪語度人,很有禪機和趣味!

普化禪師的生緣姓氏不詳,但其事迹卻記錄在天津《盤山志》,這是由清朝高僧智朴法師奉康熙皇帝的詔書而作

的。普化禪師在中國北方行化時,遇到一個奇異的僧人指點了他的歸隱處:逢盤即住,遇城即止。後來他遊歷到

今日天津薊縣(古稱漁陽城)一帶,果然止在了漁陽城外的盤山上,因為他在盤山上拜訪到了一位高僧為師,就

是禪宗南宗馬祖道一禪師的高徒——寶積禪師,於是他就長住在盤山,並在這一帶行化。

普化禪師常常出現在城中的商業街和鄉鎮大集市上,瘋癲佯狂,出言怪異。平日里,朝游城市,暮宿荒冢。見人

不分高下,皆振鈴一聲,或撫其背。有回顧者,即展開手說:「乞我一錢。」無論何時,遇到有供養食物的就當

即吃下,讓施主高興。他曾在街頭振鈴唱道:「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面八方來旋風打,虛空來連架

打。」有一天,臨濟禪師令僧人捉住普化問道:「總不恁麽來,如何化拓開?」普化答到:「明日大悲悟的禪師

遇見了,拽住普化問道:「你擬去什麽地方?」普化反問道:「你從什麽地方來?」道吾無語作答,普化掣手便

去。

更有趣味的是普化曾有一次在晚上進入臨濟院偷吃生飯菜,臨濟道:「這漢大似一頭驢。」普化便作驢叫。臨濟

稱之:「賊賊」普化便以「賊賊」作答。他還譏諷臨濟:「臨濟小廝兒,只具一隻眼。」普化瘋癲佯狂,世人視

為怪異,臨濟卻引為同道。臨濟初開講堂之時,有普化與克符贊佐襄助,開創了禪宗臨濟派。一日,普化同臨濟

赴施者齋次,臨濟問:「毛吞巨海,芥納須彌,為復是神通妙用,是法而如然?」普化躍躍然,踹倒飯桌。臨濟

道:「太粗生。」普化道:「這裡是什麽所在,說粗說細?」次日,普化又同臨濟赴齋,臨濟問道:「今日供養

之齋何似昨日?」普化又躍躍然,踹倒飯桌。臨濟道:「得即得,太粗生。」普化喝道:「瞎漢佛法說什麽粗

細。」臨濟於是為之吐舌。

咸通初年(公元860年),普化可能是向眾人預示自己將要圓寂,於是到大街上對人說:「乞我一個直裰。」有

人給他披襖,有人給他布裘。普化均不接受,振鈴而去。臨濟令人送予一棺,普化笑道:「臨濟廝兒饒舌」便欣

然受之,於是辭別眾人說,:「普化明日去東門死也!」次日郡人擁擠著送普化出城,普化厲聲說:「今日葬不

合青鳥,明日南門遷普化。」眾人又隨之至南門,普化又說:「明日出西門方吉。」隨普化出西門者漸漸稀少,

普化出西門又返回城內,人們逐漸懈怠了。第四日,抬棺出北門外,普化振鈴入棺而逝。郡人聞訊奔走出城,揭

開棺材一看,已不見普化的屍首,惟聞空中有他平日那種鈴聲漸漸遠去,莫測其蹤。

在佛教史上,臨濟禪師赫赫有名,普化禪師卻鮮為人知,但他卻不僅是一位證道者,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一個生

死自在的解脫者,而且是一位證得無所住處涅磐的大修行人,超過了有餘涅磐和無餘涅磐。在禪宗一千七百個公

案里的禪師大多數是修到二地三地的菩薩,少數是修到五地(難勝地)的菩薩,極少數是修到第八地(不動地)

的菩薩,如宋朝的大慧宗昊禪師是修到了第八地的菩薩。修行人一旦明心見性就是登地的菩薩(十地位菩薩中的

第一地)。普化禪師就象是五地以上的菩薩。我們回頭看,普化瘋癲佯狂,出言怪異,表明他已經悟道,不再被

成見捆住。

當然,也並非是悟道必瘋癲,瘋癲必悟道,人的秉性不同,不可執著於外在的形式。悟道之人見到了

諸法實相,破掉了執著,他的見解與行為自然有與常人不同之處,濟公活佛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平日里普化禪

師朝游城市,夜宿荒冢,說明他真正地看破放下了。他見人不分高下,皆振鈴一聲,就是在踐行「普化」,平等

地、普遍地度化。普化遇有回顧者,即展開手說:「乞我一錢」,他這是在平等慈悲地給施主種福田,因為施主

供養悟道的、證果的人,則能種大福田。普化在繁華的商業街振鈴唱道:「覓個去處不可得」這一段,顯露出他

已經證得了無所住處涅磐,而道吾禪師問到:「你擬去什麽地方?」,顯示道吾禪師在當時似乎還沒有明心見

性,他還沒有悟道,不知道我們的妙明真心就是自性,也就是真如佛性,是遍滿虛空法界的,因此是無所從來,

也無所從去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相。

現在我們很多修凈土宗的人執著於只有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了才能證明這個修行人成就了,實現了生脫死了,可是象禪宗達摩大師、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

祖蕙能大師以及唐玄奘法師和其他許多位著名的大師臨終時都沒有說我要往生西方了,也沒有說出個去處,那是

為什麽呢?因為這些大師已證到了最高的無所住處涅磐,想去哪裡都行,任運自在,牛胎馬腹都無礙,天堂地獄

任我行,可以隨意去六道度眾生。

釋迦牟尼佛講《涅磐經》一晝夜之後就入涅磐了。佛講《涅磐經》,就是昭示

大眾,佛沒有入涅磐而不動,雖似去了,但未離開眾生。常有去印度耆都崛山虔誠朝拜的人能見到佛現身,修到

心凈、眼凈、六根清凈的人則時時處處都能見到佛。《金剛經》云:「信心清凈,則生實相。」其實,見實相就

是見性,見性就是見佛,真如佛性是實相。

所以,佛示涅磐相給眾生看,意表真心不生不滅,不動不搖,離於言

說,方證實相。入涅磐也正是真心妙用的顯現,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事相,不要心隨境轉,不要妄動。不動妄

心,實相就現前了。涅磐有四種:

第一, 自性涅磐:就是一切眾生,不論飛禽走獸,蠢動含靈,都有見聞覺知的能力,會主動找東西吃,見

到危險會躲避,這就是佛性,是不生不滅的。佛性不因肉體軀殼的生滅而生滅。佛性是永恆存在的,是不生不

滅,不增不減,不動不搖,不垢不凈的,這就是涅磐。也可稱為寂滅,並不是指死亡,而是不生不滅,。只要心

修到不生不滅,寂滅就現前,就證到了涅磐妙果。

第二, 有餘涅磐:凡夫執著於我,我要享受,吃喝玩樂,貪得無厭,造業受報。由於被善惡業所感,其壽

命就會有分限,其身形就會有段別。或為人身、天人身、修羅身,或為畜生身、餓鬼身、或到地獄受身,在六道

中輪迴不已,就有了分段生死。小乘聖人總認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磐可證,這叫作法執未

除。

他們能夠不被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主宰,我執已滅,「人我」已經了斷,善惡兩邊都不著,所

以能夠跳出六道輪迴,了斷分段生死。但是他們入於大我,執著法身的四大種性(地水火風)為我。羅漢執著於苦集滅道四諦法,辟支佛執著於十二因緣法。

因這種法執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滅的變易,意境上就不得安

穩受用。在我們修道的過程中,由迷轉悟,由凡夫而成羅漢,而成菩薩,每一意境的轉化,恰如一度生死。這種

由意境轉變而不是外表形體變遷的變化,叫做變異生死。這些小乘聖者還有變異生死在,還留有這個尾巴,所以

叫有餘涅磐。

第三, 無餘涅磐: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都已了凈,有漏之因都凈盡了,也叫做漏盡通,這就是無餘涅磐。

第四, 無所住處涅磐:肉身雖不是真我,是房子,不是主人,但總算是主人的寄託處。修行人會想:一旦

一口氣上不來了,肉身的四大分散了,到什麽地方去安身立命呢?修凈土的人說:「我們有去處,往生到西方極

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去。只有西方凈土才是最好的歸宿哇,你們修禪宗和修密宗的,將來到那裡去呢?」這可

是佛教的大問題!搞清它,就容易理解佛陀的經教了,因為佛所說法,就是講清並解決生死大問題。

原來我們的自性本是不生不滅的,所以生無所生,死無所死,之所以有生死,都是因為我們的妄想執著在作怪。活著的時

候,把一切都妄認為實有,人身、家庭、地位、財色名利,樣樣都要貪求、佔有。於是就執著於外在的境界了,

心隨著境界轉,就有了取捨、愛憎、分別心,這一切都種在你的八識田裡了。

這個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是儲藏

識,所有一切好的種子、壞的種子,脾氣秉性,生滅不生滅,都儲藏在這個倉庫里。一旦人死了,肉體壞了,地

水火風四大分散了,這個身體不能再使用了,房子既然壞了,主人就只好搬家了。

在這個過程中,因有我執故,

就生出了意生身,就是原來的肉身已經壞了,人已經死了,而未來的身體還未形成,尚未投胎轉生,就在這個中

間過程里,第七識末那識—我執,執著了有我,就有我身,於是由意生出一個虛幻飄渺之身,叫中陰身。肉身是

以地大為主,是沉濁的,而中陰身是以風大為主,是飄渺的。

因為沒有肉身包裹它,所以它有前五種神通。因造

業受報,業力所感之故,隨生前所造善惡業而分別遮蔽了壞或好的地方,顯現出相應的好或壞的境界。這時候八

時田裡的種子都翻騰出來了,過去因為執著得厲害,現在見到了境界、影相,就隨之心動、追逐、執取,於是又

在相應的六道中轉世投胎了。

所以,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一念妄動,執著事相,執取境界,從而落入相

應的業果中。如果我們平時時時鍛煉自心,明白一切色相,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不去貪求,不去追逐,不去

執取,心都空凈了,那麽一旦這個肉體毀滅時,四大分散了,這八識心王出來後即能作主,心不隨境轉就不入胞

胎。因此我們用功修行,就必須在活著的時候加緊努力,提高警惕,認清一切事物色相皆如夢幻泡影,不去執取

追逐,而現證菩提。

活著時即瀟洒自在,死後任他幻境變現,也不會動心。若能如此,即能大放自性光明,朗照

十方,來去自由,而隨緣赴感,無不自在了。這種不受環境支配,不為業力所轉的修行成就才是真的了生脫死,

這就叫作「無所住處涅磐」。

《維摩經》說「欲凈其土,先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所以說凈土不只是西方,東、南、西、北,四維

上下無不是佛世界,無不是凈土。只因我們心光不圓,不能朗照,所以不見。

如果我們心空不著相,即能十方凈

土一時齊彰。就象是忉利天王的宮殿里,掛著的一個幢,叫因陀羅網,是用寶珠結成的。一顆顆寶珠彼此放光相

照、相攝,沒有妨礙,就象是佛與佛心心相映,光光相照,沒有妨礙一樣。我們眾生的心也是如此,只要能修到

一切放下,就得大自在了。這時就不會再問「要到什麽地方去」了。

我們有了身體,就象是有個東西一樣,有東

西就要有個地方來安置。等修到徹底了、究竟了,什麽東西都沒有了,還找什麽地方來擺放,找什麽地方來安置

呢?法身是無形無相的,是沒有東西的,那還要什麽地方當住所呢?報身則是一大光明藏,光明雖有相,但這光

明是無住的。而化身是為度眾生變現的,什麽地方有緣,就到什麽地方去,變現與其同類的眾生以便度化。剛往

生到西方凈土的時候還沒有證到無所住處涅磐,但可以在往生後繼續修行,上升到最高的常寂光凈土後就可以達

到無所住處涅磐。

(全文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們總是無家可歸 ——馬修連恩和他的《布列瑟儂》
我們愛過又忘記——2016鳳凰網年度薦書·中國詩集(17種)
被我們扔掉的防病寶物
囧圖160216:我們要相信有禽鵝終成眷屬

TAG:事迹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