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撒切爾夫人如何看待烏克蘭?

  北京時間3月14日晚上,美國國務卿和俄羅斯外長就克里米亞「公投」在倫敦進行會晤後無果。第一個向媒體透露該消息的國外官員是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當天晚上我看到這個消息後,腦子裡忽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假如「冷戰」期間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再世,她將如何看待眼下的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聯邦一事?

  我冒出這個念頭的原因,是因為我想到了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12年前出版的一本書——《治國方略》。在撒切爾夫人76歲出版的這本書中,第三章是「俄羅斯之謎」。在這章中她對烏克蘭未來的看法是這樣的:「不應把烏克蘭視為『俄羅斯勢力範圍內』的一個沉淪國家,相反,一個強大的烏克蘭將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發揮緩衝作用,這對雙方來說也都是有益的。」在此之前,撒切爾夫人還對坐上總統位置不到3年的普京的印象進行了描述:「普京先生成為總統後選擇的第一個參觀之地,便是核武器研製中心。他在那裡告訴眾人:我們將保留並強化俄羅斯的核武器以及核設施。」如果把撒切爾夫人對烏克蘭未來的定位和對普京鍾情核武器的認識聯繫起來看,就不能不說到「冷戰」期間美歐對蘇聯核武器的恐懼。

  

  撒切爾《治國方略》

  上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陷入越戰泥潭,尼克松推出了「靈活反應」的軍事戰略。而蘇聯的軍費開支在1973年超過了美國,如果考慮到地緣因素,無論是在核武器還是在常規武器上,蘇聯在歐洲戰略前沿都超過了北約。因此,北約的防禦就處在一種糾結之中——在總量只有蘇聯四分之一、質量並不佔優勢的坦克的情況下使用不使用戰術核武器?當時北約預設的防止蘇聯突然襲擊的戰場在西德-東德/捷克邊境一帶。如果美國根據條約保衛盟國使用核武器遭到蘇聯的報復,就可能使美國上億人死亡。這正是美國對於北約歐洲部分「靈活反應」軍事戰略的缺陷。因為一些美國專家認為,無論從實際效果還是從道義上說,都不能說為保衛盟國而導致本國社會的毀滅。特別是在1972年美蘇簽訂了《反導條約》確保了「相互摧毀」的背景下,如果北約國家無法頂住蘇聯常規力量的進攻而使用了戰術核武器,而且使用的範圍超出了北約國家的範圍涉及華約國家,那麼誰能保證蘇聯不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國家進行報復性打擊呢?

  很顯然,撒切爾夫人對當年北約的這種「糾結」是清楚的,但她為什麼會在2002年小布希政府撕毀了《反導條約》後仍對普京的「核武情結」那麼在意呢?說到這兒,就不能不提撒切爾夫人在《治國方略》「俄羅斯之謎」一章開篇中寫下的真實感受。簡單說,撒切爾夫人描述她第一次去俄羅斯的感受用了三個細節:破舊、毫無商業氣氛的商店;主張「休克療法」的經濟學家丘拜斯與俄羅斯現實完全脫節的侃侃而談;門捷列夫化學研究所里人們對陪同她前來參觀的戈爾巴喬夫夫婦的無視。我認為,這三個感受細節讓「閱國無數」的撒切爾夫人真正感受到了擁有強大核武庫的俄羅斯民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扮演命里註定的角色。而這,也許就是她得出烏克蘭只能作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緩衝國結論的真正原因。12年後,克里米亞舉行了「公投」,這讓我想起了畢業於化學專業的撒切爾夫人描寫她參觀門捷列夫化學研究所時的一段心情:「活動在有樂隊伴奏的優美的俄羅斯民歌中結束……在歡樂的場面下,掩蓋著很深的政治傷痛。」那麼眼下手握核武器的普京在克里米亞所做的,是不是對這種「很深的政治傷痛」的一次「療傷」呢?

  

  戈爾巴喬夫與撒切爾夫人


推薦閱讀:

漢聽日曆丨3月24日 仰之彌高 古人如何看待優秀
與人社交,如何看待別人「說」你
如何看待《使徒行者2》守住及格分 黃翠如有望競逐視後?
如何看待Netflix買下《白夜追兇》全球版權?
如何看待中性化焦慮

TAG:烏克蘭 | 撒切爾夫人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