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白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在哪裡

李白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在哪裡

根據李白存世詩歌記錄的一生大致行蹤以及我對李白詩歌的粗淺了解,我認為,李白很可能沒有到過漢中龍門,這一首頂真體的《游龍門》詩不像是李白所寫,李白詩中的蜀道並非指褒斜古道,而是四川廣元境內劍門一帶的棧道。

李白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在哪裡?

丁啟陣

不久前參加陝西省旅遊局與廣東南方衛視舉辦的「微游秦嶺 博動陝西」活動,在漢中市城北的「褒斜古棧道」景區,看到重修的棧道(因為修建了水庫——褒谷石門水庫,古棧道已淹沒在水下,重修的棧道比古棧道升高了70多米)邊的一處石壁上,刻了一首唐代詩人李白的《游石門》詩。詩云:「雞頭山下石門游,游到石門看龍湫。龍湫自古龍潭下,潭下彎曲一點油。一點油石高萬仞,萬仞絕壁對江流。江流有聲出谷口,谷口春殘翠屏收。翠屏崖上仙為石,石為舞裳幾度秋。秋水為神玉為骨,玉骨龍肌跨龍虯。龍虯虎豹連獅象,獅象重重千古留。千古石門對石虎,石虎斷崖惹人愁。愁人斷崖題詩句,詩句懸處高雲樓。雲樓頂上行人過,行人過往永無休。永無休時游石門,石門天梯上雞頭。」

我的印象里,李白詩集中並沒有這樣一首詩。但是,人在旅途,無文獻可翻檢,當時也不敢太肯定。活動結束回家後,翻檢了一下《李白詩集》、《全唐詩》和《全唐詩補編》,也沒有看到這首詩。

當地有關人士將這首詩刻在景區內,大約有如下幾個意思:一是,這是李白寫褒谷石門的詩;二是,李白到過此地;三是,漢中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斜峪關)的褒斜古道就是李白《蜀道難》詩中所說的蜀道。利用古人詩篇,增加景區文化蘊含,增加對遊客的吸引力,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我不知道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出自何種文獻。

說有易,說無難。我無法斷言:李白沒有到過漢中褒谷,沒有寫過這一首《游石門》詩。但是,根據李白存世詩歌記錄的一生大致行蹤以及我對李白詩歌的粗淺了解,我認為,李白很可能沒有到過漢中龍門,這一首頂真體的《游龍門》詩不像是李白所寫,李白詩中的蜀道並非指褒斜古道。

從現存詩歌看,「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一生大致行蹤大致是:早年在家鄉四川,到過成都重慶,遊覽過峨眉山,曾在大匡山隱居讀書,北邊到過劍門。青年時期「辭親遠遊」,乘船東下,遊覽江東,今江蘇一帶。不久,西行至湖北安陸,在那裡結婚(入贅)。後出遊京畿,曾在長安一帶活動。北邊到過今山西太原,西邊到過今寶雞太白山。再回湖北,隱居安陸十年。「學劍來山東」,移家東魯,投親靠友,在今天兗州、濟寧一帶生活數年。再入長安,待詔翰林。離開長安,在洛陽跟杜甫相逢,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一帶)、山東。南下吳越,南邊到過浙江天台山。北游幽州,到過今天北京、天津薊縣一帶。在南下,在今安徽宣城居住。安史亂作,避難剡中(今浙江紹興一帶)。晚年主要浪跡江西、湖北、安徽一帶。最後投靠在安徽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病死彼處。總而言之,沒有從家鄉蜀中北上、到達漢中褒谷龍門所在的秦嶺南麓的跡象。

李白詩中多次出現「石門」地名,但都不是漢中石門。《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在今山東省境內,兗州、曲阜一帶;《鄴中贈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在今河南省葉縣;《下途歸石門舊居》,在今安徽當塗、江蘇丹陽之間。可見,石門天下多有,不能據以坐實即是漢中石門。所謂石門,即山岩隧道。

從詩歌內容看,李白《蜀道難》詩,跟《劍閣賦》、《送友人入蜀》為同一時期作品,有明顯的內在聯繫性。且其中語句,多有相似者。《送友人入蜀》「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也是感慨蜀道崎嶇、仕途坎坷之作。《蜀道難》跟《劍閣賦》語句相似者,如「枯松倒掛倚絕壁」與「上則松風蕭颯瑟[風日]」,「猿猱欲度愁攀援」與「有巴猿兮相哀」,「飛湍瀑流爭喧豗」與「旁則飛湍走壑」,「問君西遊何時還」與「送佳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側身西望長咨嗟」與「望夫君兮安極,我沉吟兮嘆息」,等等。由此可證,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實際根據的是今四川廣元市境內劍門一帶的棧道。

但是,閱讀詩歌不同於歷史考證。我們在弄清楚來龍去脈之後,也不必拘泥於李白是否到過漢中,是否到過褒谷口,是否走過褒斜古道。因為《蜀道難》寫於長安,詩是因朋友離開長安去往蜀地,借蜀道之難行,抒發自己心中由於仕途坎坷、人生艱難而致的鬱悶之情,詩中又有「蠶叢及魚鳧……不與秦塞通人煙」,「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等詩句。對蜀道進行廣義的理解,即巴蜀通往秦隴的那些山間棧道,包括褒斜古棧道,都稱之為蜀道,也是可以的

推薦閱讀:

心從哪裡走過,花朵就在哪裡綻放
掛鐘應該擺在哪個位置更好,掛對了才會有好運
男神"直男癌"差距在哪
這次豬價「大漲」的底氣在哪裡?
家裡的財位在哪裡,擺放什麼可以催財?

TAG:李白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