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變孩子心靈如何救治?

  當婚變變「將來時」:如果要離婚,請避開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心靈傾訴:我是一個17歲的中學女孩,我的父母正在鬧離婚。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家裡就充滿了戰爭,先是「熱戰」,後是「冷戰」。「家」對我來說,只是四堵牆支起一個頂蓋,雖然可以遮風避雨,可仍讓我感到寒冷,冷到了心靈的最深處,冷到了心靈的每一個角落。我就在這樣的寒冷中慢慢長大。

  現在,我面臨畢業,可父母幾乎天天都在冷戰。我看著,怕著,哭著,怕我的家就這樣毀掉。誰也顧不上我,誰不高興了,對我就沒有好臉色。我成了他們的「出氣筒」。他們已經去過兩次法院了,說是調解不成,過兩天法院就要判決了。如果他們真的分手了,我該怎麼辦?

  心理援助:父母婚變還未發生時,孩子的心靈怎樣救助?

  父母方面,第一,盡量避免把夫妻衝突暴露在孩子面前。明智而有遠見的父母,要設法不使個人的痛苦影響到孩子。第二,計劃婚變時間應避開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比如畢業考試前,以減少對孩子人生產生更大的消極影響。第三,婚變之前應對孩子做理智的安排。商議好保障孩子權益的具體辦法,明確各自對孩子應負的具體責任,對大一些的孩子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年齡大些的孩子也應積極自救。第一,如果父母的感情沒有徹底破裂,儘力為父母搭一座感情溝通的橋樑。這樣可能讓父母不計前嫌,握手言和。因為孩子是父母感情的潤滑劑。第二,如果父母一定要離婚,就要在父母之間做出選擇,並向父母及有關的人講明你的選擇。第三,父母已經離婚了,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一是理解和善待父母。父母之間的感情問題,遠非你這個年齡的人所能理解。已經長大的孩子,應該而且能夠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重新選擇生活的權利。二是積極適應新生活。無論你選擇了跟誰,生活都會發生變化,對此應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勇敢地去適應。三是為自己的未來奠基。不管父母的婚姻如何,他們承擔對你的撫養之責,就是他們對你的愛。你不必過多地抱怨,而要努力地完成好學業,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婚變成「過去時」:單親媽媽過分的憐愛,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心靈傾訴:我是一位中學生的母親,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了離異。我不打算再婚了,一心養育著孩子,娘倆這樣也挺清靜。

  誰知過去快一年了,孩子還是很壓抑的樣子,心思挺重的,我心裡真不知如何是好。最近,無意間發現孩子在日記中寫道:「自從父母離婚,雖然母親在物質生活等方面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我仍常常感到一種孤獨和失落。我感到自己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不能自豪地談論有關爸爸的事情。因此,我總是那麼怯懦,那麼沒有自信……」看得我心裡挺難受的。

  心理援助:選擇做單身母親無可非議,問題是應該怎樣面對沒有了完整的家的孩子?

  第一,讓孩子了解父母離婚的事實。隱瞞事實,只能增加孩子的不安。了解父母離異的情況,有助於孩子的理解和接受。只要有耐心,允許孩子在接受的過程中出現情緒反覆,孩子就會逐漸認同。

  第二,不在孩子面前表現負疚感。離婚媽媽對孩子有負疚感是可以理解的,但離婚不是罪過。帶著「贖罪」心理對兒女有求必應的母親,要麼培養出一個自私驕橫、不會體諒別人的冷血孩子,要麼給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還債」負擔。此外,過分的愛憐也是一種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加深孩子對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的關注。

  第三,防止孩子的「仇親心理」。不要把孩子強拉進自己的「感情同盟」,製造孩子對父親或母親的敵意。

  第四,防止孩子人格偏離。在孩子人格形成中,父愛與母愛有無法替代的作用。缺少父愛,孩子就會形成「偏陰人格」,容易懦弱、多愁善感;缺少母愛,會形成「偏陽人格」,容易孤僻、冷淡等。因此,單身父親或母親要特別留意彌補孩子因缺少母愛或父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第五,注意充實孩子的生活,彌補親情不足。鼓勵他們多參加群體活動,和夥伴們在一起遊玩,以轉移注意力,排遣掉內心憂傷的情緒。

  第六,保持與孩子各自的獨立生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單身母親很容易和孩子形成感情依賴,心理距離過於緊密,這容易引發兩人的心理衝突。所以,母親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把支點放在自己身上。孩子也要學著處理自己的生活,這些獨立能力完全可以培養的,關鍵在於母親有正確的認識,理直氣壯地培養孩子,而不認為是委屈了孩子。

  當婚變在「進行時」:父母逼問孩子跟誰,這是個痛苦的選擇

  心靈傾訴:孩子爸爸提出離婚時,我問兒子「你跟誰?」兒子一下子就哭了:「我誰都不跟,你們要離婚我就不活了。」我想,就是離婚也不能便宜了他爸爸,讓他一個人帶兒子。就這樣,孩子被矇騙到了奶奶家住了下來。

  離婚後,按約定每個周末兒子都到我這兒來住兩天。我看得出,無論買什麼、花多少錢,也不如給他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後來,他爸爸答應我把孩子接來。我先是同意了,忽然又覺得我不能這麼便宜他?孩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的。於是,我跟他討價還價,互不相讓。結果,兒子喝了葯,幸虧搶救及時!我一直把兒子當做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只知道讓他服從大人的安排和意思,卻從來沒想過他也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我恨孩子他爸,更恨我自己……

  心理援助:父母婚變一旦到了「進行時」,應該怎樣把對孩子的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

  第一,愛護孩子的心靈,不要爭奪孩子的感情。婚變前後,有些夫妻常追問孩子要誰,爭著向孩子表示他是最愛孩子的人。其實,稍稍沉靜一下就會知道,孩子既需要父愛也需要母愛,無論失去哪一方,對他都是難以承受的痛苦,何苦再逼孩子做如此痛苦的選擇呢?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以孩子相互要挾。有的夫妻恰恰相反,誰都認為孩子是負擔,婚變過程中互相推諉,或者用孩子來要挾報復對方。每一位愛孩子的父母,怎能忍心在孩子心靈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第三,不要拿孩子撒氣。作為現代人,婚變最好是好離好散。即使分手前後的雙方難免衝突,無論怎樣都不要把怨恨撒在孩子身上。應該關心孩子的生活,對孩子的撫養費等生活做出切實的安排,以實際行動讓孩子體會到,雖然父母分手了,但他的生活沒有失去父母。

  當婚變成「新家庭」:繼母往往溺愛孩子,以表示並非不愛孩子

  心靈傾訴:我們是重組家庭。再婚的時候,丈夫和前妻的女兒不到兩歲,我心想一定好好疼愛孩子,不讓孩子受委屈,真的比自己親生的還疼。不久後我又生了小女兒。

  最近兩年來,家裡沒有了平靜。小女兒總是說我和他父親偏向姐姐,為此經常和我們生氣,說每當姐妹之間有了矛盾的時候,總是批評她什麼好事都是姐姐的。最近以來,她情緒一點不穩,有點事情就大吵大鬧。而且,我感覺大女兒也和過去不一樣了,對我有了一種說不清的隔膜,好像對我的愛也有點不買賬了。

  心理援助:由於重組家庭的特殊情況,即使上面這位很好的母親,依然遇到了困惑。孩子面對一個重組家庭,繼母怎樣保護孩子的心靈?(這對繼父也同樣適用)

  第一,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在進入再婚家庭之前,應充分估計到孩子接納自己的困難,不能把在丈夫心中擁有的那份優越感帶到孩子面前。要坦率地承認自己是繼母這一事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包容和理解孩子。

  第二,繼母最好不急於扮演家長的角色。不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個「入侵」的「管教者」,先以朋友或普通長輩姿態與孩子相處,待孩子認可後,友情自然升華為親情。孩子的父親,應該與孩子進行適當的溝通,引導孩子尊重繼母,對孩子多履行一些日常管教的職責。

  第三,適時明確自己的繼母身份。如果孩子已經從別的渠道知道了,既不要緊張也不要掩蓋,應該坦然地把實情告訴給孩子。只要有真愛,孩子知道了實情後,即使心理暫時受到衝擊,也會逐步回到正常的親子關係上來。

  第四,不要矯枉過正。孩子做錯事惹麻煩時,親生父母的教訓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可以公開表現其心態;而繼母往往怕教訓打罵孩子會引起別人非議。於是,即使孩子確實需要管教的時候,繼母也不敢,反而過分溺愛放縱,以表示自己並非不愛孩子。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反向作用」。繼母如此耗費了精力,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有害。更麻煩的是,孩子有時還會懷疑你的「愛」,這就有點弄巧成拙了。所以,不如以真誠的心來待孩子,以情換情,以心換心,日久天長,孩子會從心裡把你當成最親近的人。


推薦閱讀:

年內或可擇機推出QDII2讓「改革牛」走得更穩健
一個小區里買兩套房子和兒女住很近的父母,除了相互照顧方便,會不會有繼續插手甚至控制子女生活的想法?
「痛苦」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帶男朋友見家長是怎樣的體驗?
如何做孩子心中的完美父母?

TAG:孩子 | 父母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