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誰家?
□本版撰文羊城晚報記者何晶實習生祈斯韻
儘管距10月公布諾貝爾文學獎最終結果還有一個月左右時間,近日英國博彩公司Ladbrokes已經公布了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賠率1賠3再次成為最大熱門。而在去年,Ladbrokes的賠率榜上位列第一的也是村上春樹,莫言排在第二。
博彩公司Ladbrokes自1985年進軍這一領域,曾三次猜中諾獎文學獎得主。2011年諾獎文學獎公布前夕,瑞典某博彩網站突然將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默的賠率從1賠13壓低到不足1賠2,最後果然是他獲獎,此事引起瑞典肅貪檢察官進行偵辦,但最終以查無實證結案。近年來博彩公司猜測的諾獎得主有時准得驚人,因此,本屆諾獎賠率消息一出,大家又開始玩起大競猜。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都是多種因素的較量:國籍、種族、語種、性別、政治傾向、創作題材,甚至作者年齡都可以成為決定性的籌碼。隨著頒獎日期的臨近,博彩公司的賠率榜單也會不斷發生變化,文學獎也總要等到頒獎前夕才會確定頒獎日期,究竟2013年諾獎桂冠花落誰家,還需等待瑞典文學院的最後消息。
亞洲作家獲獎幾率小
根據博彩公司Ladbrokes提供的2013諾貝爾文學獎榜單,排在越前的作者賠率越低,也就意味著博彩公司認為其斬獲諾獎的幾率越大。目前看來,排在該榜單的作者按順序依次是:村上春樹(HarukiMurakami)(日本)、喬伊斯·卡洛爾·歐茨(JoyceCarolOates)(美國)、彼得·納達斯(PeterNadas)(匈牙利)、高銀(KoUn)(韓國)、愛麗絲·門羅(AliceMunro)(加拿大)、阿多尼斯(Adonis)(敘利亞/黎巴嫩)、阿西婭·傑巴爾(AssiaDjebar)(阿爾及利亞)、菲利普·羅斯(PhilipRoth)(美)、阿摩司·奧茲(AmosOz)(以色列)、托馬斯·品欽(ThomasPynchon)(美)、米蘭·昆德拉(MilanKundera)(捷克/法國)。
此外,在該榜單上,中國詩人北島也位列其中,但排名靠後,賠率為1賠100。相同賠率上榜的還有法籍華人作家、導演戴思傑,他曾根據自己的同名小說改編並執導影片《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根據往屆經驗,諾獎連續兩年頒給同一國家的作家的可能性幾近於零,因此,北島今年獲諾獎的幾率微乎其微,儘管早在1996年以前他就曾多次進入終審名單,甚至有網友調侃稱,北島是諾獎「資深醬油黨」。
考慮到諾貝爾文學獎受到「文學地緣」等諸多客觀因素影響,亞洲作家連續獲獎的幾率也不大。村上春樹已連續幾年排在諾貝爾文學獎預測名單榜首,但年年與諾獎無緣,儘管目前暫居賠率榜首,但不到最後一刻,誰也說不準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美國作家成最大熱門
在這份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單上,前十名里有三位美國作家,分別是喬伊斯·卡洛爾·歐茨、菲利普·羅斯、托馬斯·品欽。有英國媒體分析,今年諾獎或將進入「美國年」,因為自1993年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獲該獎項以來,美國作家已經近20年沒有拿下諾獎了。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根據諾獎往年規律,今年英語作家拿獎的概率大,而女性作家大約是3到4年拿一次獎,也就是說,今年可能是用英語寫作的女作家能獲諾獎。
有傳言稱,值得注意的是歐茨已有部分作品被翻譯推介到瑞典,在瑞典具有廣泛的認知度和知名度,這或許是讓她成為熱門選手的重要原因。不過,據博彩公司工作人員透露,對於單個作家來說,作品是否被翻譯為瑞典語並不關鍵,對他們構成影響的是這位作家作品被翻譯成多少種語言,他們會儘可能參考能提供相關信息的媒體,比如《TheTimes》,《TheDailyTelegraph》等。
另外,評論家止庵曾表達過一個觀點,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確認文學成就」,一些德高望重的作家雖然新作不多,但早前的作品已經奠定了其文學地位,需要用諾獎來確認這一地位。如果今年真由美國作家拿下諾獎,上述三位美國作家可能性都很大,他們都出生於1930年代,都在某一文學流派中獨佔一席,並且也已經多次成為諾獎熱門人選。
1熱門
人選
村上春樹
作品體現諾獎標準
——村上春樹作品翻譯者林少華專訪
沒有「高牆」了怎麼辦
羊城晚報:如果村上春樹能拿諾獎,您認為他的獨一無二之處在哪裡?
林少華:是不是「獨一無二之處」我不敢斷定,不過假如村上獲獎,理由很可能在於他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作為諾獎審美標準的「理想主義傾向」。如他對「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村上語)特定階段的社會風貌和生態所做的個案進擊式的掃描;他追問人類走向及其終極價值時表現的超我精神;他審視日本「國家暴力性」和暴力源頭時表現出的不妥協的戰鬥姿態和人文知識分子的擔當意識;他通過傳達現代都市人的失落感、疏離感、孤獨感對人生領域進行的詩意開拓,以及別開生面的語言風格,等等。
羊城晚報:有觀點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過於通俗,不在諾獎評委的趣味之內,您怎麼看?
林少華:我認為村上作品並不那麼通俗,至少不是一般意義的通俗文學,而是具有智性和審美追求的嚴肅文學或「純文學」。或者莫如說,村上文學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通俗部分,但其內涵並不通俗,更不低俗、媚俗。
羊城晚報:現在村上春樹在日本的接受程度如何?他屬於大眾文學嗎?
林少華:村上在日本是最受歡迎和推崇的作家之一,尤其深受女性讀者的追捧。其作品動輒上百萬冊以至數百萬冊的銷量足可證明這一點。
羊城晚報:為什麼村上春樹在中國會擁有這麼多讀者粉絲?
林少華:有調查顯示,中國年輕讀者從村上作品中獲得了看待和把握世界的另一種視角和方法,但不僅僅如此,他吸引中國讀者還有其他東西,例如現代都市中人的虛無性、疏離性、孤獨感和命運的不確定性,以及作品發掘的尊嚴、良知、悲憫、愛等超越時代、民族和國家的「人類性」。不過村上作品也含有某種負面因子,例如對理性、意義、價值和體制、秩序的解構或消解,更沒有提供中國社會轉型期所需要的現代核心價值觀。說白了,它並沒有回答「沒有『高牆』了怎麼辦」這個現實問題。冒著「老王頭賣瓜自賣自誇」的風險強調一點,村上作品在中國如此持續性熱銷,也和翻譯有關——較好的中文譯本賦予了村上文學第二次生命。
關注歷史追問暴力
羊城晚報:西方學界對村上春樹的作品如何評價?
林少華:村上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涉及三十六個國家和地區。第二次見村上時,我問他東西方讀者閱讀其作品的差異。他說差異很大,他說歐美讀者主要關注作品的寫法本身和後現代元素,亞洲讀者的提問則傾向於日常性,接受方式更為自然。多說一句,歐美流行的不是《挪威的森林》,而是《尋羊冒險記》、《海邊的卡夫卡》以及《奇鳥行狀錄》、《地下》。
羊城晚報:能否談談您和村上春樹本人見面的情形?2003年及2008年,你們兩次見面大概都談了哪些內容?
林少華:2003年見面主要談了四點:關於文學創作的原動力,關於孤獨,關於中國,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村上表示諾獎「那東西政治味道極濃,不怎麼合我的心意」。
第二次見面談話中比較重要的是關於「東亞與村上春樹」。我說我認為他對東亞近現代歷史的熱切關注和自省、對暴力的追問乃是村上文學的靈魂,村上說有人並不這麼認為。他說歷史認識問題很重要,而日本的青年不學習歷史,所以他要在小說中提及歷史,以便使大家懂得歷史,並且也只有這樣,東亞文化圈才會有共同基礎,東亞國家才能形成夥伴關係。
羊城晚報:您怎麼看他的新作《1Q84》?您個人比較喜歡他哪些作品?
林少華:我不認為《1Q84》是出版商所宣傳的村上巔峰之作,日本也很少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一定要從村上作品中挑一部「巔峰之作」,我認為《奇鳥行狀錄》當之無愧,這也是我分外喜歡的巨著。此外比較喜歡的有《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
羊城晚報:您怎麼看待諾貝爾文學獎?很多人認為諾獎受到除文學外的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國籍、種族、語種、性別、政治傾向等等,並不代表作家的文學水準,也錯失了不少著名作家;但另一方面,每年大家還是非常看重這個獎項。您的看法是什麼?
林少華:諾獎漏掉不少優秀作家固然是事實,任何獎項都不可能一網打盡,但恐怕不能說獲獎的不代表那個時代的作家的文學水準。事實上,100多年來獲獎的作家,絕大多數都是出類拔萃的作家。作為世界性文學獎項,目前還沒有哪個比諾獎更有影響、更具權威性。
2熱門
人選
歐茨
(JoyceCarolOates)
達到一流作家分量
喬伊斯·卡洛爾·歐茨,1938年出生於紐約州的工人家庭,1960年畢業於錫拉丘茲大學,次年在威斯康星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68至1978年在加拿大溫索爾大學教英美文學,1978年後,她搬到新澤西普林斯頓,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文學創作。與此同時,她和丈夫一起經營一家小出版社,出版文學雜誌《安大略評論》,直到她丈夫於2008年去世。
歐茨概括自己的一生就是寫作和教學,從獲獎情況以及名家評論看來,她的寫作水平是得到肯定的。歐茨十分高產,作品在美國賣得不錯,近些年,國外的版權代理每年都在給國內出版公司推薦她的新書。有學者認為,單從作品的深刻性來看,歐茨未必比得上福克納這類作家,但從踏踏實實地反映社會,批評社會,觀察人性的角度來看,她的作品質量和數量達到了一流作家的分量。
作品關注現實問題
歐茨始終關注美國的現實問題,寫作題材多選擇大眾關心的話題,或許是這個原因,在嚴肅作家中,她有較多的受眾,作品在美國賣得不錯。在某個訪談里歐茨直言不諱地說,她在《我的妹妹,我的愛》中塑造的父親角色,是右翼共和黨的代表人物,說話浮誇,為人虛榮,跟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有點像。
歐茨創作力極其旺盛,她從14歲開始寫作,筆耕不輟,以多產而聞名。自處女作短篇小說集《北門畔》問世以來,迄今她已出版100餘部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詩集、劇本和文學評論等。但是,她的高產也被人所詬病,認為這樣匆忙寫出來的作品會比較粗糙。上海九久讀書人編輯,也即其作品《我的妹妹,我的愛》、《狂野之夜》中譯本的責任編輯吳文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儘管歐茨非常高產,但她的作品質量一直很穩定,「她是地位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視的美國作家,很勤奮,地位和創作實力也達到了一線作家水準。」
歐茨的很多小說都有真實依據,以《我的妹妹,我的愛》為例,這部長篇小說源自美國一起至今尚未告破的著名懸案,1996年聖誕節當天,一名六歲女孩在家中地下室慘遭強姦和殺害,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歐茨基於想像創作了這部小說,試圖藝術地表現當時可能發生的一切。小說主人公的妹妹死在地下室,儘管他對當時發生的事情已經記不太清楚,但這件事成為他一生的困擾,他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無辜的,是否要為妹妹的死負一定責任。整部小說披著懸疑小說的外殼,「在這個長篇里還套了一個中篇,就是這個男主人公到了青春期的初戀故事,整個架構很完美。歐茨的寫作講求創新,至少在這部小說里,就有不少實驗性元素」,吳文娟說。
善寫人物心理及暴力
早在1980年12月,外國文學出版社就出版過歐茨的小說《奇境》中譯本,但中國讀者對她並不熟悉。近些年來,譯介過來的歐茨小說越來越多,學界對歐茨的研究也在逐漸變得熱門。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劉玉紅正在翻譯歐茨的《黑水》和《殭屍》,不久後即將出版問世。劉玉紅的博士論文研究對象就是歐茨,她研究歐茨小說的「哥特現實主義」,她認為,小說中大量運用哥特小說的技巧,是為了服務其現實主義的創作目的,她關注生活中暴力的一面,揭露美國社會和文化的種種弊病,「既體現哥特小說對人性黑暗的關注,又忠於現實主義客觀表現生活的創作原則。」
劉玉紅說,暴力主題是歐茨小說中不容忽視的特點,她筆下的幾類人物充分地展示了各種暴力,不僅有連環殺手,也有反過來又迫害別人的女性受害者,還有兒童暴力、家庭暴力,等等。另一方面,歐茨善於描寫心理活動,她承接了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心理分析小說的脈絡。
而在吳文娟看來,歐茨具備很好的講故事能力,作為一名嚴肅作者,她善於從人性深處分析事件推進的內部邏輯,對人物心理的刻畫也十分精準,「就算是離奇的案件或人物行為,到最後她總能精準地展現深層次的原因」。不過,歐茨在細節處的描寫,對內心活動的深層分析,對於追求故事情節的一般讀者而言,也許不一定能有足夠的耐心。
3熱門
人選
愛麗絲·門羅
(AliceMunro)
加拿大女作家門羅以短篇小說見長,今年82歲的她一生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1968年,加拿大女權運動正處於最高峰,那年她37歲,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DanceoftheHappyShades),一炮而紅,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門羅寫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筆觸雖樸素,卻十分細膩地展現平淡生活的真實面貌,多涉及和生老病死相關的嚴肅主題。有評論將其稱為「當代契訶夫」、「加拿大的契訶夫」。2009年,門羅獲得布克國際獎,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
4熱門
人選
阿多尼斯
(Adonis)
阿多尼斯是當代最傑出的阿拉伯詩人,1930年生於敘利亞,1956年移居黎巴嫩,開始文學生涯。1980年代起長期在歐美講學、寫作,現定居巴黎。他在世界詩壇享有盛譽,曾獲得多個國際文學大獎。前不久,阿多尼斯在北京跟莫言進行了一場對談。近年來他一直是諾獎得主的熱門人選,但是2011年諾獎才頒給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今年不太可能又給詩人。
5熱門
人選
菲利普·羅斯
(PhilipRoth)
1933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被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美國猶太裔作家之一。羅斯以短篇小說《再見,哥倫布》崛起,1998年憑《美國田園詩》獲美國普利策文學獎,目前已拿下美國幾乎所有重要的文學大獎。
電影《人性污點》由他2000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2008年出品的電影《輓歌》也改編自他的小說《垂死的肉身》。雖然他是這幾年諾獎的熱門選手,但也有觀點認為,羅斯的作品仍然不夠厚重,還沒達到奪下諾獎的級別。
6熱門
人選
阿摩司·奧茲
(AmosOz)
奧茲是當今以色列最重要的作家,希伯來語作家中諾獎呼聲最高的一位。1939年出生於耶路撒冷,12歲那年母親自殺,直接把他推向寫作道路,《愛與黑暗的故事》就是從孩子的視角講述父親與母親的故事,講述一個猶太家族的歷史與民族敘事。家庭是他寫作的核心主題,他說,「家庭是宇宙間最為神秘的細胞。它包含著一切的因果、矛盾、爭鬥、愛欲、悖論和悲喜。」已故以色列文學批評家謝克德教授認為,奧茲對現代希伯來文學的一大貢獻在於充滿詩意與張力的語言。
7熱門
人選
米蘭·昆德拉
(MilanKundera)
中國讀者對捷克小說家昆德拉不會陌生,1967年他的首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連印三版,每次都在幾天內售罄,從此奠定了他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移居法國後,他很快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等都是先在法國走紅,再引起世界文壇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8熱門
人選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MargaretAtwood)
近半個世紀以來,阿特伍德獲獎無數,素有「加拿大文學女王」之稱。她19歲發表自己的第一首詩作,她的詩歌有著女性獨有的細膩,富有深刻的洞察力。1969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可以吃的女人》,隨後頻頻獲獎。長篇小說《女僕的故事》、《貓眼》、《別名格雷斯》曾三次獲得布克獎提名,第十部小說《盲刺客》終於為她摘得這項桂冠。阿特伍德算是多產作家,已發表的小說、詩歌、文學評論三十餘部。
9熱門
人選
伊斯梅爾·卡達萊
(IsmailKadare)
阿爾巴尼亞作家卡達萊,目前定居法國,用法文寫作小說和詩歌。他的不少作品隱射諷刺和批判專制社會,有些作品出版後曾一度遭禁。《亡軍的將領》、《破碎的四月》、《夢幻宮殿》、《誰帶回了杜倫迪娜》、《錯宴》等作品已有中譯本。2005年,他從加西亞·馬爾克斯、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這幾位諾獎得主中脫穎而出,獲得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近幾年他一直位列諾獎賠率榜前位。
何晶、祈斯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