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弄丟了的中國情人節與不要在七夕的誤會裡繼續談情

不要在七夕的誤會裡繼續談情民俗學界普遍認為,如情人節這種主題的內容,只可能在春天,不會在初秋幽怨神傷的故事裡。

關於中國情人節的選擇,曾經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其例證一是傳說為朱淑真或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這首詩表達的是一個令人感傷的愛情故事。例證二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描繪了一個令人驚喜的愛情結局。對於這一說法,學者黃守愚認為,論證某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屬性及其意義、價值,必須採用歷史上民眾普遍過該節日的材料作為證據。某幾個人恰好在某個節日遭遇愛情,並且留下了描寫愛情的詩文,不能成其為某個節日是情人節的證據。第二種說法是,「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牛郎織女傳說的完整記錄,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任昉編寫的《述異記》:「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一夜,渡河一會。」 唐宋大家多以「七夕」為題歌詠愛情。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李商隱的《七夕》:「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得年年一度來。」最著名的是秦觀的《鵲橋仙·七夕》:「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事實上,傳統上七夕與愛情無涉,並沒有青年男女相聚歡會、談情說愛的習俗。是時黃昏,「織女」升上頭頂的時候,正值暑氣漸消、秋涼乍起、婦女紡線做寒衣的時節,所以多公認七夕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等等,與愛情並無直接關係。「七月七」 最早的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唐代林傑有詩《乞巧》云:「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歐陽山在《三家巷》里寫道:「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緻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民俗學者普遍認為,儘管有牛郎織女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但七夕終究是一個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日子,將兩顆永遠不能相會的牛郎星、織女星意會為中國的情人節,更多地是給人一種凄苦的審美感覺,怎麼能讓情人們歡喜起來?易中天先生更是直言,將七夕定為中國情人節,「既無文化又無智慧」。「牛郎織女一年才見一面,把七夕定為情人節你不是咒人家嗎?還有,陰曆七月七是夏天,非常熱,情人怎麼約會?擁抱都不行。」黃守愚認為,七夕本是婦女閨怨的節日,有詩詞與民俗文化及神話傳說等為證。「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多麼無奈,多麼悲哀,多麼憂傷!七月七日晚上,女人們表現出來心靈手巧、聰明才智,贏得男人們及其他家庭成員的尊重,也藉此化解平日的積怨。事實上,在古人看來,七夕並非民間的吉祥日子,尤其不利婚嫁。據秦代占卜簡書《日書甲種》上說,「戊申、巳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戊申、巳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這些文獻資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七夕對於婚嫁而言並非吉利日子,原本是凶多吉少的「下籤」,是抽不得的。何況秋天即將到來,萬物蕭條,令人黯然神傷,並不適合談情說愛。此外,七夕在七月七日,中元節在七月十五日,兩節相近,也不宜先安排七夕的愛情,之後緊接著就是鬼節祭祖。民俗學界普遍認為,中國天道觀認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古人將「三月三」定為男女相會婚配的節日,有其科學之處。農曆三月三,時近清明,是時天氣暖和,大地返青,河水開流,百花盛開,鳥獸發情,求偶而鳴,人也處於激情勃發時期,是外出郊遊和求偶歡會的絕佳時節,從節令來看,比氣候寒冷的2月14日(公曆)好。七夕則是七月流火,陽氣盛極而衰,更多的是秋日裡凄切的閨怨,不是完全的愛情。學者們認為,從傳統文化與目前現存的少數民族文化看來,與「情人節」主題以及內容相似的傳統節日都安排在春天,從來沒有一個這樣主題的節日會安排在夏天、秋天、冬天的。三月三,弄丟了的中國情人節4月2日,農曆三月三春暖花開的時節風箏飛滿天我們自己的正宗情人節今年不要錯過專題供稿/中國周刊記者 安平

三月來了。一年中最好的時節。今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將其確定為「廣西民族傳統習慣節日」,全區放假兩天。算一算,加上緊隨而至的清明節,從4月2日至8日,在廣西,人們將能夠盡享五日假期春光,讓人羨慕。三月三,是壯族的情人節,從這一意義衍生出來的更多節日內容,使其成為壯族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不惟壯族,貴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為自己的情人節,場面無盡熱鬧。青年男女們在這一天,相聚于山林間、溪水旁,自由地尋找自己的所愛、肆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唱歌起舞,歡快淋漓。這個節日,為更多的國人所不知,尤其在北方地域。但是,當我們回望歷史,我們發現,三月三,不只在南方少數民族的歌聲里,它也曾那樣天然地鐫刻於漢民族的骨子裡、血脈中。三千年前,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於阡陌之上,聆聽著大自然和人類的聲音,記錄下了我們的情人節和中國愛情。「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詩經·鄭風·溱洧》——這首經典的愛情詩里,青山碧水、紅桃綠柳、明媚的陽光、衣著光鮮的可人兒、光潔滑嫩的臉龐、歡喜怦然的心、或粉或白的芍藥花、嬉戲追逐的身影——三月三,原初的自然的大膽的愛戀,在山水間流淌開來,讓人心醉。這是中國的情人節,記載於《詩經》中,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更將其搖曳綺麗之風情烘至高處。自宋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漢文化中漸漸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愛、美好的願景,以及曲水流觴的雅趣,至今蕩然無存。只是因為那樣的專制、那樣的禮教對西南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鞭長莫及,這個節日才得以原生態地在那些地方幸運地存活下來。今天,我們的情感需要被西方情人節所解釋,我們的情感表達以西方情人節作為載體,西方情人節被贊「開啟了中國人的情感革命,讓中國人變得更浪漫了」。我們曾經是那樣一個浪漫的民族啊!我們的先人曾經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真正的浪漫、什麼是真正的美的生活。那是人類的童年。只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我們在匆匆行走的路上把自己的東西弄丟了,倉促起身,把別人的東西撿起來,當成自己的,然後繼續往前走。但是,別人的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的。永遠。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是誰,想一想我們來自何處。我們需要回溯到過去,那裡有我們的精神之源。我們無法真正進入那些圖景那些文字背後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力量。這是我們更好前行的希望所在。三月三,一個給人帶來希望的節日,讓我們從這裡開始。
推薦閱讀:

今又七夕,知與誰共?
七夕收的紅包越大,男朋友就越靠譜?
『知食小科普』七夕,願與你相依,賞月聽曲吃巧果
七夕送女神或女朋友什麼樣的禮物即高雅又經濟
七夕乞巧

TAG:中國 | 情人 | 七夕 | 誤會 | 情人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