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影像的奇蹟
06-29
今年,用掉「一年只准淚一次」限額的電影是英國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戰爭片《敦刻爾克》。 當海對岸被稱之為「祖國」的島嶼「釋放」出名為奮進號、勝利號等等光明稱謂的民用船出現在鐵灰色海面之上,被逼到絕路,猶如走到世界盡頭的英法聯軍的士兵,發出震天的歡呼聲,尤其是正宗的英國士兵理所當然地高呼「祖國萬歲」。之前焦灼、難熬的困境鋪墊,在這裡也得到了一次戲劇性的「釋放」。這一次走出潘多拉盒子的是希望,以風馳電掣之勢將之前深海般的絕望擠壓。 於是,我被強烈有效的音效和清晰壯觀的畫面給弄得濕了眼眶。不得不說,當電影願意成為魔術的時候,它還真的蠻有威力的。雖然,我知道電影上映時,法國的評論界就不太高興――因為他們的英國盟友似乎太高大上了,電影中法國人還被譏嘲為青蛙。從英國籍導演諾蘭的角度來說,敦刻爾克大撤退在歷史中嚴絲合縫的細節並不重要,就好像電影里,德軍的身影就如同魔幻電影里的鬼魅一般,無處不在卻無所顯形。總之,電影開頭寥寥幾句,就交代了英法聯軍的士兵一路倉皇逃亡,似乎只能等待神跡。 電影里,海邊堆砌起厚厚的泡沫,那是因為漲潮,近海水域中動植物屍骸或者分泌物形成的白色泡沫氣味並不好聞,當疲憊的士兵抬著擔架踏著這些泡沫,看著電影的我似乎都能聞到一股腥味兒,而泡沫本身的寓意就是幻滅,求生的希望似乎在一周的時間裡一點點縹緲。比如英國首相丘吉爾只想帶回三萬士兵,又比如英法士兵之間好像看起來有點幼稚而沒有道理的傲慢和猜忌,也加重了撤退的困難,還有該死的陰霾天氣,搞不清楚規律的漲潮時刻――一切都那麼糟糕。看起來有序排隊的士兵,卻像被死神所召喚而懵懵懂懂。 這僅僅是電影的一條時間線,稱之為「一周」。 另外,還有兩條時間線,分別名為「一天」和「一個小時」,特別有意味的是,所謂命懸一線,越是時間短,反倒最終成為整個撤退計劃里最有希望的部分。 「一天」部分,一艘父子駕馭的民用船就像海明威筆下英勇的漁民,孤力對抗大海與德軍敵機的伏擊,一路奔赴目的地一路救援;而湯姆?哈迪出演的「一個小時」部分,他就成了超級英雄,在飛機機油殆盡之際還將敵機殲滅,敵機墜落之時,某個英國長官的臉上灑滿金色的光芒。 諾蘭有些地方又藉助了驚悚類型片的拍法,通過特寫把困在漁船里等待漲潮的士兵整得跟幽閉恐懼症患者一樣,驚恐偏激,隨時都將開啟一場內部殺戮。這就是極端環境下的複雜人性啊。 我喜歡這部電影,當然因為電影魔術對於舉世聞名的戰爭事件展示得豐富、酣暢,天空、海洋、沙灘被導演活生生搭建成巨大無朋的封閉舞台,與軍事史相比,這更像是人類心靈史上的神跡。 而與此同時,這其中又包裹著真實複雜的人性,那些膽怯、恐懼、傲慢、貪婪、自私的秉性像是一條條礁石的裂縫,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希望的光透過來,你看到的就是藝術的閃光體,熠熠生輝。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敦刻爾克》的演員陣容如何?
※敦刻爾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看完《敦刻爾克》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敦刻爾克》:「保溫杯」大叔諾蘭的一場戰爭
※《敦刻爾克》為何在國內賣不過《血戰鋼鋸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