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膳食纖維資料集合(轉載) 

遲到的營養素膳食纖維  人類社會進入 21 世紀,社會高度發達,人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飲食日趨精細,導致富貴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腸道癌、便秘等)越來越普遍,加之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們對食品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對食品要求不僅僅停留在感官、口感上,而是越來越講究功能性,因此可以相信, 21 世紀的食品將逐漸以功能性食品為主。而膳食纖維正是因其突出的保健功能而被人們認識的。儘管 2000 多年以前人們就知道纖維類食品的重要性,但膳食纖維一直被認為是為沒有營養價值的粗纖維,直到上世紀 70 年代 Trowell 等提出膳食纖維概念以及它對現代 」 富貴病 」 影響以來,膳食纖維才成為是營養學家、流行病學家以及食品科學家等關注的熱點,進入 90 年代達到高潮 ? ,全世界範圍掀起了研究膳食纖維的熱潮,受到來自不同領域科學家,包括醫生、營養學家、膳食家、食品科學家、生物化學家以及與食品法規及營養教育有關的科學決策者的廣泛重視,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期,當美國前總統里根患直腸癌的消息傳出後,全美甚至整個歐共體國家掀起了一股研製開發纖維食品的熱潮,以往不被人們重視的食物纖維,像維生素一樣成為人們談論的重要話題。  2000 年 3 月 25 日在 AACC 的相關網站上以 「Learn how to successfully bring a high fibre food product to market」 為顯著標題對膳食纖維的應用進行了討論, 2000 年 5 月 13 , AACC 在愛爾蘭舉行以高纖維食品的發展為主題的特別工作會議,同時 2000 年 5 月 13-18 日,由 ICC 和 AOAC 組織的 Dietary fiber-2000 會議在愛爾蘭 Dublin 舉行,就當前膳食纖維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膳食纖維經過了 30 多年的研究和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廣泛流行的保健食品,據悉,在歐美,高纖維類產品的年銷售已過 300 億美元。在日本食用纖維素類產品的年銷售近 100 億美元。並正式將之列為繼糖、蛋白質、脂肪、水、礦物質和維生素之後的 " 第七大營養素 " 。專家們一致認為:纖維食品將是 21 世紀主導食品之一。胃腸健康需要膳食纖維  如果你胃腸功能良好,吃得香、排得暢.而且面色紅潤、精神煥發,那麼請你給默默無聞的膳食纖維記上一功。 膳食纖維是維護人體胃腸健康的「多面手」,它具有多種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包括有一定的容水性,能增加糞便的體積和重量;具有細菌發酵作用.使腸道內有益菌增加;有一定黏度,可降低餐後血糖升高幅度。膳食纖維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後食纖維兩類,前者對保護胃腸道健康的作用更為顯著。 完善功能   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是指果膠、樹膠等,經結腸細菌酵解後,可產生短鏈脂肪酸,提供結腸黏膜所需能量的 70 %,並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刺激消化酶分泌等。此外,它還可直接擴張血管.促進結腸血液循環。這些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維持胃腸道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如果膳食中缺乏膳食纖維,則可引起胃腸道結構損害和功能障礙,使得某些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病的危險性增加。 平衡菌群  人體腸道內細菌有很多,並且比較恆定。一般情況下.這些細菌是有益的,它們能抑制某些病原菌如沙門菌、霍亂弧菌等生長.還能合成 B 族維生素和維生素 K .是人體維生素的一個重要來源。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容水量大,可為腸內菌群提供理想的增生場所,使腸內細菌在數量上得以增加;但當腸內細菌增生過度時,膳食纖維則能通過促進腸蠕動而加速其排出,由此維持了腸內菌群的動態平衡。此外.膳食纖維也參與維持腸黏膜的完整性.可防止腸內細菌透過腸壁向外移動而致病,從而有效保護人體。 防治便秘  據調查,在 65 歲以上老年人中 20 %— 30 %有便秘,其中女性發病率尤高。長期便秘對人體危害很大,可引起直腸脫垂、乙狀結腸扭轉、腸梗阻、尿瀦留等併發症。便秘的原因十分複雜,但其中有相當部分是因生活習慣不良造成的,飲食中缺乏膳食纖維即為重要原因之一。食物中膳食纖維在腸道內吸收水分而充分膨脹,並促進腸壁的有效蠕動,使腸內容物迅速通過腸道而排出體外,客觀上起到了通便的作用。膳食纖維製劑屬容積性瀉藥,性質溫和,對平素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者有較好的療效,可長期服用而不產生耐藥性,且很少有副作用。   膳食纖維在發揮防治便秘作用的同時.可協助人體清除腸道內毒性物質。腸道內細菌產生的各種酶,可分解食物殘渣,產生一些有毒物質,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蛋白質經細菌分解後.可產生有臭味的吲哚、胺類、氨、硫化氫等,在正常情況下被人少量吸收入血後,可在肝內轉化、解毒,對健康並無影響。但是.如長期便秘.則可使大量毒性物質在人體內積聚,超出肝臟解毒能力,此時就會引起慢性中毒癥狀,如口苦、口臭、噁心、腹痛、腹脹等,患者面容憔悴伴色素沉著、精神委靡、失眠、全身酸痛.影響生活、工作質量及社交活動。膳食纖維在腸道內起了一個清道夫的作用,它可將各種毒素吸附、稀釋、包裹,並促使其迅速排出體外。 防治大腸癌   大腸癌是由環境、飲食習慣,以及遺傳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致癌物可起到推動作用,而膳食纖維則主要通過清除腸道內致癌物,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實際上,人體腸道內經常會有一些致癌物質,有些是內源性的,如大腸內細菌產生的亞硝酸、膽汁酸代謝中產物石膽酸等:有些是外源性的,隨飲食進入人體,如烤炙或油炸魚、肉類食品產生的雜環類化合物等。這些致癌物數量少、濃度低時.並不足以促成癌症,但如果致癌物長期積聚於腸道,危險性就大大增加了。膳食纖維可使致癌物與腸壁接觸的機會減少,並促使其迅速排出體外。此外,膳食纖維經發酵可使腸道內酸性增加,或通過改變膽汁酸代謝,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膳食纖維與營養學  雖然營養學界對膳食纖維的研究開展較早,但先前的資料主要關注這種食物成份對其他營養素吸收的不利影響以及粗纖維對消化系統的損傷。近年有關膳食纖維的研究不僅肯定了它有益於人體健康的保健功能,而且一些國家在膳食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建議的攝入量。  1970 年前營養學中沒有 " 膳食纖維 " 這個詞,而只有 " 粗纖維 " 。粗纖維曾被認為是對人體不起營養作用的一種非營養成份。營養學家考慮的是粗纖維吃多了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然而通過近 20 多年來的調查和研究,發現並認識到這種 " 非營養素 " 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它在預防人體的某些疾病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認識到這種 " 非營養素 " 的概念已不適用,因而將 " 粗纖維 " 一詞廢棄,改為 " 膳食纖維 " 。由於分析測試方法的進步,將膳食纖維分為兩類:一類為可溶性的,一類為不可溶性的,二者合併即為總的膳食纖維。這兩類膳食纖維對人體的某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起著預防和保健作用。因此也可以說 " 膳食纖維 " 是食物中具有保健功能的 " 功效成份 " 。 " 膳食纖維 " 在營養學中的發展史可簡述如後。  20 世紀 70 年代 Denis Burkitt 和 Hugh Trowell 等人提出假說,即粗糧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預防西方社會中所發生的一些疾病如腸癌、憩室病、闌尾炎、便秘、痔瘡、糖尿病、心臟病、高膽固醇症及肥胖病等。雖然這些假說純屬推理,然而,已逐漸引起了人們對膳食纖維的重視和研究,並不斷地提出一些理論和實驗研究的進展。流行病學家和其他研究工作者,需要膳食纖維各成份的數據以進一步研究膳食纖維與疾病和健康的關係。衛生人員和消費者也需要這方面的資料。然而各國的食物成份表中均缺少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的完整資料。美國農業部的國家食物成份表中也不包括膳食纖維,但收集了一些資料編成了一個臨時應用的膳食纖維表。我國 1991 年版的《食物成份表》中列出了 " 不可溶膳食纖維 " 的含量,但還是缺乏總的膳食纖維及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  由於膳食纖維不是單一實體而是許多複雜有機物質的混合物,因而給予膳食纖維唯一明確的定義就有一定的困難。 Trowell 給膳食纖維的定義是 " 人體消化酶不能消化的食物成份的總體 " 。這一定義和膳食纖維這一名稱,現在已普遍被人們接受。但是由於膳食纖維的定義在 " 生理學的定義 " 和 " 化學的定義 " 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別。為此膳食纖維的定義仍會不斷地更新。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機理  肝臟中的膽固醇會轉變成膽酸,到達小腸能幫助消化脂肪,然後膽酸會回到肝臟再轉變成膽固醇。由於水溶性纖維在小腸中能形成膠狀物質將膽酸包圍,膽酸便不能通過小腸腸壁被吸收再回到肝臟,而是通過消化道被排出體外。於是,當腸內食物再進行消化需要膽酸時,肝臟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膽固醇來補充消耗的膽酸,從而降低了血中的膽固醇,令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率也隨之降低。美國醫學界曾對燕麥中的水溶性纖維進行歷時 30 多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它能降低血膽固醇,從而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病率。即使是以註冊嚴格著稱的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FDA ),也在 1997 年 1 月公布 " 作為低飽和脂肪和低膽固醇膳食纖維,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心臟病的發病率 " ,這是美國官方首次宣布膳食纖維能降低心臟病的發病率。對預防糖尿病的作用機理  水溶性纖維在胃腸中能形成一種粘膜,使食物營養素的消化吸收過程減慢,而在整個消化道中進行消化吸收,從而降低血糖水平。營養學界曾進行實驗,在實驗對象進食各種食物兩小時後,再測量其血糖水平,以計算食物的血糖指數( Glyccmic Index )。詳見下表:量( % 土 豆    0.7 80-90% 早秈米    1.4 70-80% 白麵包   3.6 60-70% 全麥麵包   5.8 50-60% 燕 麥   6.6 40-50% 黑 豆   10.2 30-40% 扁 豆   13.4 20-30% 大 豆   15.5 10-20%   可見,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越高,血糖指數就越低,即不易引致血糖升高;膳食纖維含量越低,血糖指數就越高,即容易引致血糖升高。在預防糖尿病的意見中,三個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都提到了膳食纖維的作用: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病人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應達 40 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認為膳食纖維對預防糖尿病有好處;歐洲糖尿病研究會認為每天每 1000 卡熱量膳食中應包括水溶性纖維 25 克。 對預防腸癌的作用機理  膳食纖維對防治癌症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 、非水溶性纖維吸水後稀釋了大腸中致癌物質,並使腸道中的食物膨脹變軟,促進腸道蠕動和加速排便,因而減少了致癌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有效預防大腸癌。2 、腸中的膽酸可能致癌,但水溶性纖維可以令膽酸不被小腸腸壁吸收而通過消化道被排出體外,因此膳食纖維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對維生素和礦物質吸收及影響的作用機理  純的膳食纖維可能降低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率。這是因為在小腸內纖維素將這些營養結合了。但是這種現象未發現在吃了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人群中,例如這些人吃了蔬菜,而未發生維生素或元素缺乏的現象。用純的膳食纖維研究鈣的吸收,表明可以降低鈣的吸收率,但是當這些被膳食纖維結合的鈣進入到結腸內,由於纖維被細菌酵解為短鏈脂肪酸,此酵解產物又在結腸和迴腸中促進了鈣的吸收。  體外實驗的結果表明各種膳食纖維均能抑制胰酶的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也因此影響了營養素的水解,也就降低了維生素的吸收率,但總的看來膳食纖維對維生素的吸收影響很小。有些實驗表明天然食物如穀類、水果中的纖維有抑制鈣、鐵、鋅和銅等元素的吸收,但這可能是食物中所含植酸干擾了吸收作用,而純的纖維素、果膠和樹膠的實驗結果表明不影響元素的吸收。世界各國對膳食纖維攝入量的討論與實施  當前有兩種方法可用來評價膳食纖維的適宜攝入量。其一,根據不同慢性疾病危險人群的不同膳食攝入量來確定其適宜攝入量;其二,採用一個生理指標來評定其適宜攝入量。英國著名營養學家 Cum-mings 等人證明每天攝入非澱粉多糖不超過 32g ,其攝入量與糞便重量間呈劑量反應關係。每日糞便重量低於 150g 時伴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英國衛生部根據這些事實(見 Cummings 文獻),建議健康人膳食中非澱粉多糖的攝入量為每日 18g 。此數值類似於生命科學研究辦公室專家組所推薦的 10g/1000kcal(1kcal=4.18kJ) 。這也是糞便重量作為預測適宜纖維攝入量的生理學指標。英國國家顧問委員會建議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 25g-30g/ 天 ( 見參考文獻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c) ,美國第十版 RDA 中引用 Lanza et al,1987 年的資料,美國人平均攝入膳食纖維的量為 12g/ 天。 1986 年美國生命科學研究部( LSRO )和美國實驗生物學會提供了一些報告,其中由膳食纖維專家委員會提出了美國健康成年人的膳食纖維推薦量為每人每天攝入膳食以 20-35g 為宜,或以每人每千卡( 4.2MJ )能量計為 10-13g (相當於每日 20-35g )。此推薦量的低限是可以保持纖維對腸功能起到作用的量,上限為不致因纖維的攝入過多而起有害作用的量。美國 FDA 推薦的總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每日 20-35g (成人) , ( Pilch SM 等) Williams 提出美國兒童的膳食纖維攝入量為自 2 歲以上,按其年齡加 5g/ 天和年齡加 10g/ 天,此數值是基於保持通便和有助於將來預防某些慢性病而提出的,即 5g ( 2 歲兒童), 8g ( 3 歲以上兒童), 25g-30g ( 20 歲以上成年人)。澳大利亞人每日平均攝入膳食纖維 25g ,可明顯地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加拿大的一份調查結果為每人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 22-24g/ 天。我國國家營養學會 2000 年提出:成年人膳食纖維適宜攝入量為 30.2g/ 天。  Jacob 提出亞洲營養學者的看法 , 認為膳食纖維攝入量以每日 24g 為宜。膳食纖維的主要品種  目前,我國研究較廣泛的資源,主要集中於聚葡萄糖、菊粉、玉米麩皮纖維、小麥麩皮纖維、大豆纖維、甜菜纖維和魔芋纖維等品種。   聚葡萄糖:(Polydextrose)又稱葡聚糖,是以玉米延伸物Glc為主要聚合體,檸檬酸為催化劑,山梨醇為增塑劑,經熱聚合而形成的一種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聚葡萄糖作為一種新型的膳食纖維和增稠劑、膨脹劑、配方助劑、填充劑等,主要應用於低能量、高纖維等功能性食品中。在纖維食品中,聚葡萄糖以其90%以上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成為一種主要的纖維來源;在低能量食品中,聚葡萄糖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替代糖和脂肪,它的類脂肪口感賦予食品卓越的組織感,在降低食品能量的同時,能保持食品原有的風味和質感,帶來令人滿意的口感享受。是全球食品領域應用最多的一種,在國內尤其在飲料中應用居多。  菊粉:菊粉又稱菊糖,廣泛存在於大自然界多種植物中,例如菊芋、菊苣、洋蔥等,是植物中含有的一種特殊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果聚糖。菊粉幾乎不被胃酸水解和小腸消化,在到達結腸前未被破壞,在結腸中被多種有益菌利用,是一種公認的益生元和水溶性膳食纖維。是膳食纖維類中工業化程度較高的一種,廣泛應用於乳製品等領域。  玉米麩皮纖維,主要是從黃玉米中提取出淺褐色的纖維,它有特殊的香味,可用於麵包、糕點、餅乾等添加劑,提高食品的香味含量。也可用作湯類、肉汁的增稠劑。近年有些肉食加工廠用來作為肉罐頭的膳食香味添加劑。  甜菜膳食纖維,是從甜菜漿汁中提取的,膳食纖維含量高達 74% 以上,水溶性纖維占 24% ,其持水性能使它在許多食品製作中有廣泛應用功能,如在配方中可以不同比例添加,製成各類烘培食品。也可用於方便食品、布丁、肉汁、湯類、飲料和擠壓膨化食品等。利用殘渣漿汁再生產甜菜膳食纖維是甜菜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方向。  小麥麩皮膳食纖維,是從小麥加工過程中分離出穀物糖類和澱粉後剩餘的非氮質類組分,這一膳食纖維添加入麵包、糖果等食品中可使其結構保持鬆軟,增進食品風味,延長保存期,有助於改善食品加工質量。還可添加在肉製品中,以利用保持肉製品的水份,降低其熱量。小麥麩皮膳食纖維,含有較多的半纖維素,有利於提高麵糰流變等特性,是改善麵包烘培質量的良好添加劑。  大豆膳食纖維,一般以豆渣為原料提取而成,這是一種優質膳食纖維,具有明顯降低血膽固醇、調整胃腸功能和血糖及胰島素水平等功能。經過處理的大豆膳食纖維能夠增強麵糰結構特性,是高檔麵包烘培中比較理想的天然添加劑。此外,大豆膳食纖維可用於糕點、餅乾、膨化食品等穀物低熱食品中,也可用於各類保健飲料中。我國是大豆產品主產國,也是豆製品主要消費國,各大城市豆製品加工規模都很大,僅上海每天豆渣等下腳料均在數百噸。如果開發這一資源並加以綜合利用,並將大豆膳食纖維納入大豆綜合利用的項目中加以扶持發展,相信會很快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獨樹一幟的高附加值食品新產業。  魔芋膳食纖維,是從我國西部山區特有天然植物魔芋塊莖中經細化、純化而成的提取物,魔芋是目前已發現植物中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 -- 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的特有資源。魔芋可溶性膳食纖維是最優秀的膳食纖維,其持水性能特別優越,吸水膨脹後達自身重量的 80~100 倍, 1% 水溶液粘度值一般在 15000mpa?s 以上,最高可達 36000mpa?s ,大大超過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葡甘聚糖含量高達 90% 以上。可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食品加工等諸多工業領域,而且效果更好,性價比更優。目前國外如歐美、日本、韓國等對其研究和應用已達較高水平,國內也有不少科研機構和企業正對其進行開發利用。魔芋主產區也正抓緊改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量和改進產品加工工藝、優化產品品質等,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魔芋產業化高潮。膳食纖維的國內外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膳食纖維是一種新型的食品配料,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第七營養素和活性成分。自20世紀60年代Trowell首次列出現代「文明病」的特徵,並提出膳食纖維在對抗「文明病」方面帶來的重要作用以來,膳食纖維的研究與開發便迅即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營養學界、臨床醫學界和食品科學界相繼投入很大的精力進行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研究膳食纖維的熱潮。目前,人們發現並開發的膳食纖維有幾十種之多。通常按溶解性劃分,膳食纖維分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兩種。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代表有葡聚糖、果膠、瓜爾膠和真菌多糖等;水不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以大豆膳食纖維、殼聚糖和半纖維素為主;就應用範圍來看,除了保健品之外,水溶性膳食纖維以其良好的溶解性、穩定性、平和口感等特性,適宜於飲料、乳製品、糖果、啤酒等領域;水不溶性膳食纖維以其良好的容脹性,為產品提供必要的體積,適宜於麵包、餅乾等烘焙食品領域。一、市場現狀  (一)發達國家的應用。早在20世紀80年代,膳食纖維在發達國家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膳食纖維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已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超市和便利店中甚至有專門的膳食纖維產品專櫃,各類添加膳食纖維麵包、飲料、餅乾、乳製品等琳琅滿目。國外研究應用的膳食纖維主要有六大類:穀物、豆類、微生物多糖及其它天然纖維和合成、半合成纖維,計 30 多個品種,其中實際應用於生產已有 10 余種,在市場上比較暢銷的有聚葡萄糖(polydextrose)、大豆膳食纖維、燕麥膳食纖維等6種。其中美、英、德、法、日本已形成一定產業規模,並在食品市場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另外,美國已有開發研製膳食纖維的專門機構,如膳食纖維協會( USDA ),Arecher Daniels Midland Co.、Nationaloats Co.、A.E.Staley Mfg Co.、James River Corp.、Miller Brewing Co.等公司均在製造並銷售各類膳食纖維產品。在年銷售 160 億美元方便穀物食品中,約20%是富含膳食纖維功能食品。日本同歐美一樣也盛行強化膳食纖維功能食品,日本有11種最暢銷的功能性飲品,其中6種含有膳食纖維,事實上,在總的功能性飲品銷售中,超過70%的飲品含有膳食纖維,2000年,僅日本的「FIBI」食物纖維飲料銷售量就達3億瓶,居各種功能性飲料之首。1996年,日本各類膳食纖維食品、保健品的銷售額就已達100億美圓。  (二)我國對膳食纖維的開發與應用。我國對膳食纖維的製取技術研究、應用研究和生產尚處於起步階段。大體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膳食纖維對人體生理效應的研究,如防治冠心病,治療肥胖症,預防高血壓,治療糖尿病和抗胃腸癌症,清除外源有害物質,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等;二是關於膳食纖維源分布和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研究;三是完善和提高膳食纖維工業製取方法研究,也包括膳食纖維改性研究;四是開拓資源和改進提取方法。1990年,國家計委「八五」攻關計劃首次對「高品質膳食纖維的研究」立項資助,極大地推動了膳食纖維在我國的發展。近年來,膳食纖維對人體的有益作用已逐漸被業界和消費者所公認,膳食纖維生產企業和各種添加膳食纖維的食品也應運而生,2006年4月22日,膳食纖維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我國膳食纖維的發展已步入飛速發展階段。據調查,我國現有膳食纖維生產企業20餘家,各種纖維類食品已達近百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膳食纖維知識普及不夠到位,整個市場容量仍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膳食纖維市場呈現以下幾個特點:1、膳食纖維產品雖多,但主力產品很少;2、膳食纖維原料眾多,但能適應市場需求的高品質纖維很少;3、保健品類居多,食品應用很少。從而造成多數食品企業仍處於嘗試階段,並未掀起膳食纖維的應用熱潮。相對於如火如荼的國際市場我國膳食纖維市場的發展尚不夠成熟。另外從行業法規上看,行業標準以及質量標準還不健全,目前國標所制定的測定方法不夠全面;從供應企業來看,專業生產膳食纖維的企業還很少,國內應用企業及應用量也少之又少;從產品質量來看,發展參差不齊,多數企業在膳食纖維的口感、含量、色澤等指標上還存在很大問題。因此,技術上加快創新、行業加快配套建設等是當前膳食纖維市場的當務之急。二、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際食品結構正朝著纖維食品的方向調整。日本、美國的消費需求每年以10%速度增長,在歐美市場,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低能量食品非常受歡迎,在日本、台灣、韓國加入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品銷量不斷增加。  (一)高纖維食品必將成為功能性食品中的主流之一。「文明病」的出現與迅猛發展已變成全球性的社會問題,隨著營養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的飲食結構和消費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世界營養學界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食品的消費將迅速向以下六個方面轉化:1、更低的能量;2、更多的膳食纖維;3、更少的鹽;4、更少的飽和脂肪酸、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5、更低的膽固醇;6、更能滿足各種特殊營養消費群的特殊要求。目前,各國政府幾乎都把營養問題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之中,膳食纖維正被越來越多地利用和普遍重視。在我國膳食纖維的缺乏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從城市到農村,從老年人到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中國營養學會在2000年調查顯示,我國成人平均每人每日攝入的膳食纖維為13.3克,其中最低11.5克,中等為13.2克,最高14.5克;上海地區為9.1克,天津為12.7克,廣東為 8.6克。可見,膳食纖維食品的發展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二)部分國際食品巨頭紛紛推出膳食纖維新品。目前,各國膳食纖維類食品多達600多種,其中僅近幾年推出的新品就達440種。雀巢、達能、卡夫等跨國食品企業推出了多款纖維食品,涉及功能水、飲料、糕點、餅乾、乳製品等多個領域。我國的光明乳業、匯源果汁、農夫山泉、蒙牛等食品業巨頭已紛紛推出富含膳食纖維的健康食品,為膳食纖維的普及和應用發揮了良好的帶動作用。  (三)膳食纖維要向高品質發展。21世紀食品的發展主題是健康+美味。消費者對食品的要求是既要健康更難捨美味。從膳食纖維在發達國家的迅速興起和發展歷程看,膳食纖維將逐漸向高品質發展,而普通膳食纖維將因無法適應人們的挑剔口味逐漸淡出市場。一種高品質、市場化的膳食纖維至少應具備以下五個特點:1、良好的口感。膳食纖維本身應該擁有平和的口感,這樣才能不因為添加膳食纖維而影響食品原有的口味,從而滿足人們對口味的要求;2、更低的熱量。作為填充物和配料,能夠有效地降低食物的卡路里,避免營養過剩,滿足人們對食物低能量的要求;3、廣泛的應用範圍。具備良好的溶解性與穩定性,能夠方便地添加到更多的食品中,尤其象飲料、乳製品、糖果、餅乾等大眾消費品中,這樣才能被廣泛採用;4、更多的生理功效。使人們在享受食物美味的同時獲得其它更多的功能需求,能夠吃出健康;5、合理的價格。加快科技創新,做到高品質、低價格,這樣不至於因為添加膳食纖維而過多地提高食品的成本,讓食品企業容易接受。  總之,在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而各種食品的口味和外觀同質化的今天,食品行業必須在功能上尋求突破,才能獲得現代人的青睞。縱觀近年來功能性食品的飛速發展,從高蛋白產品的盛行到補鈣產品的風靡,從富含維生素食品鋪天蓋地湧現到各種微量元素食品的迅速跟進,一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景象。可以說,食品企業的效益來自於功能性食品的興起,市場的增長來自於功能性食品的發展,也來自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健康和營養意識,今後世界食品消費趨勢就是營養、健康、低熱量、功能性。目前,膳食纖維作為新興的營養素,在功能性食品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適時地開拓新品,及早地搶佔市場,迎合人們嘗新、追求健康的心理,無疑是發展食品工業的聰明之舉。  同時,膳食纖維原料的超前發展為膳食纖維食品的發展推波助瀾。近年來,由於我國原材料和製作成本的優勢,我國正逐漸成為膳食纖維在全球最大的供應基地,產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巴西、墨西哥、法國、台灣等多個國家與地區。特別是一些新型的改性膳食纖維「聚葡萄糖」、「大豆膳食纖維」等,產品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為開發膳食纖維食品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推薦閱讀:

高纖維  低脂肪 = 低結腸癌發病率 ?
日糧粗纖維及對家兔的生理功能
劉平:中醫藥逆轉肝纖維化
肝鬱脾虛型原發性纖維肌痛綜合征治方
「可溶性」纖維降脂作用更明顯

TAG:轉載 | 纖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