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內疚情緒綁架

導語

自己可以是獨立的,自己的生命存在本身是高貴而有價值的,不需要內疚,更不需要罪惡,不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價值和存在的意義與他人的認可相捆綁。

問:在生活中,我總是不停的產生愧疚感,比如,沒時間陪家人,我會覺得愧疚;朋友請我幫忙,我沒有做到,就會覺得愧疚;拒絕別人,我還會有愧疚感。事情做得不好,我也會覺得有愧疚感;這種感覺無時都會在生活中出現,如何才能從這種愧疚的模式中解脫出來呢?

慕棉:你所說的這個愧疚感,在情緒心理學上準確的說應該是「內疚」更多一些,而並非「羞愧」。因為對比來說,羞愧是一種公開化的,因自己的行為受到他人反應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情緒。而你的問題里,基本上是基於自己的行為而後產生的關注情緒。所以我們下面著重討論「內疚」。

那麼,什麼是內疚呢?內疚,首先是一種複合情緒,也就是說它不是我們的原始情緒,而是社會化情緒的一種,是多種情緒的複合體,也是情緒與認知評價的結合。而在複合情緒的範疇里,內疚又屬於自我意識情緒的一種。也就是說,內疚是在自我的框架里產生並受到自我折射的影響的。

通俗的來說,恰恰像你所說的,這種自我意識情緒常常是沒有具體的引發刺激的,也就是說你會感覺到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被這種情緒困擾,但這種情緒背後你卻找不到那個根本的情緒直接引發源。所以,了解了內疚的自我意識情緒屬性,可以幫助你理解到你對自己與生活的認知評價才是內疚產生的誘發因素。

具體的說,內疚的體驗來自於你對於自己的行為導致的「不好的結果」的評價。它有幾個特點,首先當你內疚的時候,其實你是在做具體的「歸因」,也就是說,你的關注點會集中在導致「不好的結果」的那些你自己的行為上面。其次,當你感覺到內疚的時候,常常你會感覺到一種推動你去做點什麼的動力,也就是說,你會試圖想要去彌補。第三就是這種內疚的感覺常常並不會很強烈,但這種推動力可能會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以使你產生相應的一系列補救行為,並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內疚感可以逐步淡化直至消失。所以你看到了,內疚其實並不是都是負面的作用,它可以推動你採取正向的措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心理學上來講,有時候我們也會傾向於把內疚歸類為正向情緒。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還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顯示,內疚感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可以帶來強烈的責任感,而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往往推動人走到領導者的位置上,並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適度的內疚感,的確不需要被過度擔心,它完全可以變成我們做事的推動力。

問:嗯,您這樣解釋的時候,我慢慢開始回想到,似乎是因為這種內疚感,我自己也努力的做了很多事。可是有時候我仍然覺得這種過度的泛濫的內疚,是一種很大的心理負擔,也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多其實本來不必要承擔的麻煩。這部分又該怎麼辦呢?

慕棉:這是關於內疚的更深入的探討了,上面我們提到了,內疚的產生源於自我認知的評價。也就是說,一定是你的某些行為導致的結果違背了你自己的價值規條,你才會產生內疚。這也是有人把內疚這類情緒稱為道德情緒的原因所在。

比如說,如果在你小的時候,父母會習慣用讓你內疚的方式來教導你,你就會對這種方式非常熟悉。比如,你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天快黑了,可是你還沒玩夠,一點也不想回家。這時候,如果爸爸媽媽開始一本正經的跟你說,你知道嗎?為了周末陪你逛遊樂場,爸爸媽媽雖然工作一周都很辛苦了,還是陪你玩到現在了。爸爸媽媽自己都捨不得花錢出去旅行,但是只要是你想玩的地方,我們怎麼想方設法也會抽時間拿出錢陪你來玩。現在這個時間我們再不趕回家,爸爸媽媽回去就都沒有時間休息了,明天還得一早趕去上班,非常累的。你怎麼能還這麼不聽話不理解爸媽的苦心呢?這時候作為孩子的你,其實可能不能完全聽懂父母的話,就是知道自己做錯事了,惹父母不高興了,這是不對的,是自己要玩造成的。所以,你就很可能會乖乖地對父母說,是我錯了,我不玩了,我們回家吧。我以後長大賺錢了也帶你們去你們想去的遊樂場,你們別生氣了。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孩子的你,感覺到了內疚,你不希望自己是讓父母難受的孩子,所以你在內疚的驅使下,放棄了還沒玩夠的想法,並且變成了照顧父母感受的小大人。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又會給予孩子鼓勵,覺得孩子還是聽話懂事的,知道心疼和體諒父母的。於是,你的這種內疚就得到了鼓勵。同時,你也會產生一種信念,如果我沒有照顧好他人的感受或者需求,那麼就是我的疏忽,是我的錯,我會得到懲罰——他人會因此不認可我,不喜歡我,不接納我。

那麼,為了得到獎勵和逃避懲罰,父母的這種對待你的方式慢慢就會內化,無時無刻不再監督你的行為,所以,總是會感覺到內疚,也總是會被內疚推動去照料屬於他人責任範圍內的事情,並且波及到生活中的其他關係。所以,也就常常出現了你所說的情況——被過度泛濫的內疚感所控制和左右自己的行為,似乎很多很多事都會帶來你的內疚,因而導致自己很大的心理和行為負擔。

問:那該如何拜脫這種內疚的情緒呢?

慕棉:要從對父母的內疚中走出來,很重要的一步是開始去明確什麼是自我,逐步的樹立自己的核心自我,清晰自己的邊界,也清晰他人的邊界。

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是獨立的,自己的生命存在本身是高貴而有價值的,不需要內疚,更不需要罪惡,不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價值和存在的意義與他人的認可相捆綁了,而是能夠越來越穩固的發展出自己完整和清晰的核心自我。

當然,這也並不會改變他對他人的愛與關懷以及他的責任感,而是會讓這份愛以更健康的形式發展下去,在堅定的核心自我的基礎上,以對彼此更有益的方式去完成這個愛的進程。

推薦閱讀:

李嘉誠首次憶述長子被綁架經過
小米集團「巨虧」之謎:資本綁架實業?
科恩兄弟黑色片《謀殺綠腳趾》一起失控的綁架鬧劇
綁架了女兒19年以後,她被逮捕了...
未成年人綁架他人並致人死亡的定性

TAG:情緒 | 綁架 | 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