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後有多少心酸或秘密?

金牌背後有多少心酸或秘密? 當射擊選手易思玲和喻丹分別為中國奪得首枚金牌和銅牌後,國務院發來的賀電上就沒有喻丹的名字,電視台連一個對準喻丹的特寫鏡頭都沒有,在這個偉大的國家,似乎沒有任何東西比金牌更偉大。

兩屆世錦賽冠軍吳景彪在本屆奧運會上僅獲得銀牌。賽後面對媒體吳景彪連連鞠躬道歉,泣不成聲:「我有愧於祖國,有愧於中國舉重隊,有愧於所有關心我的人!」

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吳敏霞的母親為了讓她專心訓練比賽,竟將自己患乳腺腫瘤的事情隱瞞了八年之久,就連外公外婆去世也瞞著她。

林清峰以抓舉157公斤,挺舉187公斤,總成績344公斤的成績獲得冠軍後,他的父親林志仁坦言:「我們家庭和我們兒子能有今天,全是靠兒子用命拼出來的。」

在奧運會女子舉重53公斤級比賽中失利的周俊之所以成為輿論焦點,不僅因為她的失敗和淚水,更在於失敗背後耐人尋味的運動員出線規則和平衡策略。

女子舉重53公斤級周俊的慘敗,造就了哈薩克參賽的選手祖爾菲亞,中文名字趙常寧的成功。當奪冠時,她激動地和教練抱在了一起,眼含淚花。雖然她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但面對中國記者的採訪時,她不願提起太多個人的事情。在被問到什麼時候從中國去哈薩克,祖爾菲亞說這是秘密,包括父母家在哪裡,也是秘密,這個哈薩克女孩身上有太多的秘密。或許最後她那句「如果在中國,我可能沒有機會」才能讀出背後的無奈以及難言的秘密。

在53公斤級比賽前,就已有祖爾菲亞內定奪冠之說,中國在53公斤項目上的亂象,為她奪冠掃清了障礙。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另一位哈薩克選手麥亞-馬內扎身上,她以抓舉110公斤、挺舉135公斤、總成績245公斤的成績奪冠,並打破了奧運會紀錄。麥亞-馬內扎同樣是中國官方對外交流計劃的一部分。

16歲的泳將李哲思在今年的3月31日的賽外興奮劑檢測中發現使用促紅細胞生長素。如果不是檢測出問題的話,她原本應該出現在倫敦奧運賽場中。當16歲的葉詩文連連刷新世界紀錄並且游出超過男子的成績之後,海外媒體除了驚呼就是一片非議。當被問到如何看待外媒評價的「中國選手就像是機器人一樣」的觀點,葉詩文的回答十分得體:「不是!我發現我是很幸運的,從小時候開始的訓練都是科學訓練為主,沒有這麼累。」

對於運動員而言,從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員的那一刻開始,「為國增光」就成為一種神聖的理想,但在每一塊獎牌背後,卻又布織著盤根錯節的利益訴求以及許多心酸殘酷的故事或者不能言說的秘密。

中國採取舉國一致的體制,運動員基本上都是國家培養的產物。奧運金牌成了官員的政績,體育與政治宣傳攪在一起。那種舉國一致培養金牌選手的方法,以前舊蘇聯和東德都使用過,運動員從小地方到大地方,從省市到國家,運動員的脫穎而出不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他們被挖掘,被培養,被寄予厚望,不同的教練,不同的官員,都成為他們上升的台階。當他們有機會去到更高的舞台獲取榮譽時,難免遇到這樣的尷尬,即大利益下面有小利益,國家榮譽下面有地方榮譽,尤其是在那些人才濟濟的優勢項目中,選擇哪個運動員出場,顯然不能簡單地取決於運動員個人的表現,而是官員的決策權抑或是平衡需要。 一塊奧運金牌的背後,往往傾注了無數不同背景的組織和官員的心血抑或利益訴求,一個體育人才的橫空出世,往往也是地方與國家博弈平衡的產物,因而中國的體育競爭機制,存在著很多的不合理不公平,奧運選手的選拔,也留下了許多心酸的故事,但往往都被金牌帶來的喜悅淹沒了。

未來中國的體育發展方向,應該從培養金牌運動員向提升全民體育素質的方向轉變,把培養體育尖子的平台,設在廣泛的社區,並與市場機制有效接軌,以公正平等的選拔機制,來甄選奧運選手;同時,把中國傳統強項的運動,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以及跳水等運動,通過各種方法,包括輸出運動員和教練,積極向世界推廣,形成全球性的市場,這比中國獨霸幾個奧運獎項的金牌,意義要大很多。


推薦閱讀:

外媒:中國不再迷戀金牌 選手勇於展示個性
缺乏道德基礎的田徑金牌,不要也罷
像張夢雪 張怡寧拿了冠軍時也都是「一臉不高興」的,比賽中也沒有任何錶情,這是巧合嗎?
劉翔的金牌留給歷史補發
接受中國運動員們沒拿金牌,是中國人拿到的最大獎牌

TAG:心酸 | 秘密 | 金牌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