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講給學生的故事16-30

J故事十六

◆一條魚眼中的海◆

講給學生的故事

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便被捕上了岸,打魚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麗,便把它當禮物送給了女兒。小女孩把它放在一個魚缸里養起來,每天它游來游去總會碰到魚缸的內壁.心裡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後來魚越長越大,在魚缸里轉身都困難了,女孩就給它換了更大的魚缸,它又可以游來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魚缸的內壁,它暢快的心情就會黯淡下來。它有些討厭這種原地轉圈的生活了,索性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動,甚至連食物也 不怎麼吃了。女孩見它很可憐,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著,心中卻一直快樂不起來,一天它遇見了另外一條魚。那條魚問它:「你看起來好像悶悶不樂啊!」它嘆了口氣說:「啊,這個魚缸太大了,我怎麼也游不到它的邊!」

不要說白的道理

心就是一個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給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J故事十七

◆名牌靠我去創造◆

講給學生的故事

我家北面有一所中學,南面也有一所中學,兩所中學相隔不到100米。北面的北中

是縣重點,南面的南中不僅不是重點,甚至連一所好的中學也算不上。

放學的時候,兩所學校的學生經常彙集在附近的車站和馬路邊上。儘管中學生的穿

戴都差不多,但誰是哪個學校的,一眼就能看出來:北中的學生大多佩戴著校徽,而南中的學生卻幾乎沒有人戴校徽。

有一次,兩所中學的高二年級舉行籃球比賽,雙方的領導都很重視,特意給運動員

印製了新背心。南中背心上的圖案是美術老師設計的,沒有用通常的美術字,而是用了篆書,那「中」字不是筆直地立在地上,卻像個猴尾巴一樣地向上彎曲了一下再下來,乍一看,很像個「蟲」字。

比賽的時候,許多人一眼就看出了這個「破綻」,指著背心亂叫喊:「南蟲!南蟲!」

從此以後,南中得了個「蟲中」的外號,而北中卻在「蟲中」的陪襯下被附近的居民戲稱為「龍中」。

去年高考過後,爆出一條新聞:「蟲中」理科第一名的分數比「龍中」理科第一名的分數居然高出兩分。

新學期開始沒幾天,我一就聽說南中考上大學的那個「狀元」將回母校講一講心得,於是住在周圍的人都去看熱鬧。

主席台上站起一個中等個子的男生,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激動,他的聲音有些發抖:「三年前,我是南中的初中畢業生,以我當時的成績,是可以考上馬路對面的北中的。填寫中考報名表的時候,我突然想,如果繼續留在南中。難道我就考不上大學嗎?我不相信!我想證明,南中也有很棒的學生……所有的名牌都是人創造的,我想做一個創造名牌的人,不想做一個享受名牌的人……」

「我要感謝我的父親,當時,他鼓勵我說,我能有這樣的想法,他比看見我考上大學還要高興。在這三年里,可能沒有人注意,我始終戴著南中的校徽。它是一個標誌,我用這個標誌向一切看不起這個標誌的人挑戰地向我自己挑戰,在挑戰中我獲得了力量,在挑戰中我得到了快樂!」』

「我不願意站在太陽的光環下對人說:你們看,我有多亮!我要做一盞燈,發出自己的光,我要讓南中因為有我這樣的學生而有光彩……」

會場很安靜,我感到一陣激動,我已經好多年沒有聽到這樣的話了。

這是一個年輕人的話。

這是一篇振聾發聵的男子漢宣言。

不要說白的道理

上什麼樣的學校很重要,以什麼樣的態度投入學習更加重要。畢竟,成功要靠每一個人自己的努力。希望所有進入新學校的同學都明白這個道理.同時祝大家學習進步。

J故事十八

◆找回你的特質◆

講給學生的故事

有一天,一個生物學家經過一家農場,看見雞舍的雞群中有一隻鷹,於是就問農場的主人,為什麼鳥中之王會落魄到這般與雞為伍的地步。農場主說:「因為我一直喂它雞飼料,把它馴成了一隻雞,所以它一直都不想飛,它的一舉一動根本就是雞,而且根本不以為自己是鷹。」

生物學家說:「不過,它到底還是一隻鷹,應該一教就會飛的」

生物學家輕輕把鷹放在手臂上,然後說:「你屬於藍天而不是大地,張開翅膀飛翔吧!」可是,那隻鷹有些疑惑,不知道自己是誰,它看到雞群在地上啄食。就跳下去與它們做伴了。

生物學家不想放棄,又把鷹放到屋頂上慫恿它飛,他說:「你是一隻鷹,張開翅膀飛翔吧!」可是鷹對自己的不明身份和這個陌生的人感到恐懼,於是又跳到地上覓食去了。

到了第三天,生物學家起了個大早,把鷹帶到了高山上,把鳥中之王高高舉起,再次鼓勵它說:「你是一隻鷹,屬於遼闊的藍天。快快張開翅膀飛翔吧!」鷹還是沒有飛。

生物學家仍不肯放棄,一次又一次努力。終於有一次,當生物學家把鷹舉向太陽時,奇蹟發生了,鷹的身體開始顫抖起來,然後慢慢張開了翅膀,最後發出勝利的叫聲,沖向了天際。

不要說白的道理

故事中的鷹寓意著人們真實的特質,富有無限的能力和潛力。雞群則象徵著人們那被世俗限制和束縛的心靈,以及加在自己身上而且被默認的無形枷鎖。因此,回歸人的本性特質,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

生物學家是一位鍥而不捨的教育者和引導者,他執著的精神和負責的態度值得教育者學習。

J故事十九

◆不要說一無所有◆

講給學生的故事

有一位旅行者獨自穿越沙漠時迷失了方向,更為可怕的是他吃完了最後一塊乾糧,喝完了最後一滴水,翻遍所有的衣袋,只找到一個發蔫的梨。

「哦,我還有一個梨。」他驚喜地喊道。他邊擦著那個梨,邊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大漠

里尋找著出路。整整兩個晝夜過去了,他仍未走出空曠的大漠,飢餓、乾渴、疲憊一起湧上來,望著茫茫無際的沙海,有好幾次他都覺得自己快要支撐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裡的梨,他抿抿乾裂的嘴唇,陡然又添了些許力量。

頂著炎炎烈日,他繼續艱難地跋涉,已數不清摔了多少跟頭了,只是每次他都掙扎著爬起來,踉蹌著上點點地往前挪,心中不停地默念著:「我還有一個梨:我還有一個梨……」

三天之後,他終於走出了大漠,那個始終未曾咬過一口的梨,已幹得不成樣子,他

還寶貝似地捧在手中。

不要說白的道理

在生命的長河中,有時我們會陷於意想不到的困難,這時,不要輕它放棄,不要輕易.地說自己一無所有。

記住:只要抱著堅定的信念,努力地前進,就一定會戰勝困難。

J故事二十

◆真正的幫助◆

講給學生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商人來到紐約,他在大街上看到一個衣衫襤樓的鉛筆推銷員,心中不由憐憫。於是,他把一元錢丟進了抓那個鉛筆推銷員的懷中,然後就向前走去。走著走著,他忽然覺得自己那樣做非常地不妥,對那個鉛筆推銷員十分不禮貌,於是又轉身返回。對那個鉛筆推銷員說:「我剛才付了錢給你,忘了拿走鉛筆。現在,我來拿走買下的鉛筆。」商人拿了一支鉛筆,說:「鉛筆是一元錢一支吧?你是一個商人,你賣東西就得給自己的東西標個價。」說完,商人轉身離去。

三個月後.在一個商品交易場上,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商迎面走向那位商人,自我介紹說。「先生,你可能已經忘記我了。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卻永遠也忘不了那個讓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商人的人。在你說我是一個商人之前,我一直都把自己看作是一個推銷鉛筆的乞丐。謝謝你對我的幫助!」說完,他和商人握手。商人一笑。說:「我並沒有幫你呀?是你自己幫助了自己。」

不要說白的道理

居高臨下的給予不是幫助.是施捨,即使是好意,有時也會在無意之中傷害別人的自尊:真正的幫助是在不露痕迹之中讓別人感到溫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誰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誰也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我們得學會以平等的心態和自然而然的方式幫助別人。

J故事二十一

◆讓責任看得見摸得著◆

講給學生的故事

一位高二年級的同學,生活能力尚可,思想品德還行.可就是學習成績起伏不定,父母為此很傷腦筋。一次家長會後,母親在班主一任的啟發下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從全家每月1300元的總收入中。拿出1000元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存入銀行。作為一年半以後繼續上學或自主立業的費用,並向孩子說明:如能繼續上學,家庭將一如既往地每月給他1000無助學金;如高中畢業後不能繼續深造,就不再提供資金。這就意味著這筆錢可能是孩子從父母那兒獲得的最後一筆學習、生活或者說創業資金。母子很順利地達成了這個「協定」。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高考結束了,兒子出人意外地成為全校唯一考上北大的學生。

當人們紛至沓來探尋教子秘訣的時候,母親坦率地說:「讓抽象的責任看得見摸得著,就能成功。」而孩子的回答是。「原以為學習就是混時間,可每當母親每月從家中僅有的1330元中抽出1000元鄭重地交給我時,我就感覺到一種壓力、一種責任。我認識到父母對我的尊重、重視,也認識到如果不把自握住這個機會,我將可能永遠告別學習生涯。於是我想:到了該認真學習的時候了」

不要說白的道理

母親每個月藉助交錢這一特殊方式激發並加深了兒子的責任意識;兒子也漸漸地感悟到了責任,並從內心深處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於是責任感內化為一種動力,最終成就了學業。

孩子的個性千差萬別,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為了孩子,請您開動腦筋,設計一個科學而實用的方法,讓我們的孩子感到責任看得見摸得著!

J故事二十二

◆再一次站起來◆

講給家長的故事

一位父親很苦惱,因為兒子已經十六歲了,還沒有一點兒男子漢的氣概.父親去拜訪一位禪師,請他訓練自己的孩子。

禪師說:「你把孩子留在這兒吧。3個月後,我一定可以把他訓練成真正的男人。不過,在這3個月里,你不可以來看他。」父親同意了。

3個月後,父親來接孩子。禪師安排孩子和一個空手道教練進行一場比賽,以展示這3個月的訓練成果。

教練一出手,孩子便應聲倒地。他站起來繼續迎接挑戰,但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來……就這樣來來回回一共18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孩子的表現有沒有男子漢氣概?」

父親回答說:「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裡受訓3個月,看到的結果卻是他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

禪師嘆了口氣,說:「你只看到了表面的勝負,卻沒有看到你兒子倒下去立刻又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氣概啊!」

故事中的道理

只要精神不倒,就沒有什麼能將你打倒;只要脊樑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真正的男子漢不在於身材的魁梧,而在於靈魂的堅強。只要站起來的次數永遠比倒下去的次數多,就是成功!

J故事二十三

◆媽媽眼裡你最棒◆

講給家長的故事

羅恩是個15歲的小男孩,在格蘭傑高中讀十年級。這天,是校際橄欖球比賽的日子,羅恩作為候補球員被選入校隊,他可是唯一一個擁有如此榮耀的低年級學生。他興奮極了,邀請媽媽來觀看比賽。羅恩的媽媽從來也沒有看過橄欖球比賽,但還是興緻勃勃地來了,還帶來了幾個好友為兒子吶喊加油。

激烈的比賽結束後,羅恩的媽媽就在更衣室外面等兒子,準備和他一起回家。

「媽媽,你覺得怎麼樣?天啊!你有沒有看到我們3次底線得分,還有我們的防守,很棒吧!對了,還有在重新開球後,我們在反攻時截斷了對方的傳球。媽媽,你看到了嗎?」羅恩一看見媽媽,就興奮得手舞足蹈,一口氣問了很多問題。

「兒子,你棒了,真的,我真為你驕傲。你提了11次球襪,那動作真利落;你還喝了8次水,對了,還有兩次往自己的臉上洒水。寶貝,你肯定流了不少汗。還有,你拍19號、5號和90號下場隊員的樣子帥極了,那動作真像個職業球員。」羅恩的媽媽言語里充滿了自豪。

「噢,媽媽,你怎麼注意那些小事啊!」羅恩有點泄氣,「我哪有那麼棒?我甚至一直都沒上場,只是個板凳球員。」

媽媽微笑著抱住羅恩:「寶貝,媽媽不懂橄欖球 ,也不是來看球的。媽媽是來看你的,我的兒子,在媽媽的眼裡你是最棒的球員。」

故事中的道理

在每一位家長的心中、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關注的焦點。

但是,怎樣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呢?怎樣讓孩子體會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份量、讓孩子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懷和愛?這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J故事二十四

◆讚許的陽光◆

講給家長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經常和人打架,偷偷地把石頭扔向鄰居家的玻璃窗,還把人家的小狗扔進水池。他的父親對剛娶進門的繼母說:「親愛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州最壞的孩子,讓我頭痛死了。」繼母好奇地走近了這個孩子,當她對孩子有了了解之後對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州最壞的孩子,而是最聰明的孩子,只是還沒有找到發揮他聰明才智的地方罷了」

繼母在這個孩子身上花了許多心血,幫助他學習知識,明白事理。在繼母的引導下,這個孩子把所有想壞主意的腦筋都用在如何做好事業上。後來,就是這個被父親斷言為全州最壞的孩子,竟成了美國當代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卡耐基。

故事中的道理

讚揚的力量是巨大而神奇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傑絲·雷耳說:「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善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卻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用他人的看法和態度來衡量自身的價值,對周圍的人的評價非常在乎,有一種被肯定、尊重和讚美的渴望,有時候一句誇獎的話語,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尤其對那些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的人來說,誇獎和讚美如同寒冷冬天中的一束陽光,不僅可以溫暖他們的心靈,而且可以點亮其奮進的希望之光,從而改變他的一生。

日常生活經驗也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用誇獎、讚揚來代替抱怨、指責,讓孩子沐浴在讚許的溫暖陽光之中,孩子就會成長得更健康。

J故事二十五

◆愛護孩子心中的航燈◆

講給家長的故事

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珠不知道名字的小草去問老師:小草叫什麼?

生物老師也不知道。謙虛而又誠實的老師和藹地對學生說:「你爸爸是很有名的植物學家,你回去問問他吧!我也很希望知道這株小草的秘密呢!」

第二天,孩子拿著小草對老師說:「爸爸說他也不知道這株小草的名字,還說老師一定知道,可能一時忘了,要我回來再問問您。」說著,孩子遞給老師一封信,說是爸爸讓帶給老師的。

老師打開信一看,裡面寫著那株小草的名字和特徵,最後還附了句話:「這個問題由老師直接回答,想必更為恰當。」

故事中的道理

這位植物學家是一位很睿智的家長,他既回答了孩子的問題,又維護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可謂一舉兩得。

學生有「向師性」,當老師帶著他們去追求知識和真理時,在他們的眼裡,教師就是智慧的象徵、真理的化身。親其師,信其道。孩子對教師愈信服,所學功課便會愈出色。可以想像,如果孩子迷失了心中的航燈,該是怎麼樣的困惑和迷茫。

教師在管理過程中難免會有缺點和錯誤,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加以貶斥,必然有損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長此以往對誰都沒有好處。所以家長應當維護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J故事二十六

◆ 「瓦特赫效應」給家長的啟示◆

講給家長的故事

奧托·瓦特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

瓦特赫剛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特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只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特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也不夠,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令他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材。」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成才已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素質,建議他改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特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燃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材」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故事中的道理

孩子的學生潛能是不一樣的,有的比較全面,有的在某一個方面特強。孩子在找到了發揮自己潛能的優勢方向後,通過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績。

家長平時應多觀察,多分析,找到發揮孩子潛能的最佳點,然後進行培養引導。特別在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要冷靜地分析原因,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從中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優勢方向,並創造一定的學生條件,點燃孩子的智慧火花。孩子一旦學有所長,就會信心大增,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還會帶動其他方面的學習積極性。

J故事二十七

◆愛之必以其道◆

講給家長的故事

鄭板橋是清代大畫家、「楊州八怪」之一。他52歲才得一子,取名寶兒,對其管教甚嚴,從不溺愛。病危時,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

父命難違,從未做過饅頭的兒子請教了廚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喜滋滋地送到父親的病榻前,父親卻早已斷氣。

兒子跪在床邊哭得像淚人一般,忽然發現茶几上有張信箋,上面寫著幾行詩句,意思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告祖宗,不算是好漢。

故事中的道理

鄭板橋臨終前仍不忘以特別的方式「教子」,這種對兒子深深的父愛發人深省。

鄭板橋在給弟弟的信中說:「餘五十二歲始得王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

好這個「愛之必以其道」,這就是鄭板橋給我們的啟示。

像鄭板橋那樣,有意識地增強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的意識,克服依賴思想,不僅能培養孩子的主人公意識,還可以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是培養孩子優良品格,進而使之成家立業、安身立命的有效方法。

J故事二十八

◆人生的金幣◆

講給家長的故事

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家裡,負責孩子主啟蒙教育的母親幾乎都會要求子女回答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將被搶光,那麼你要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大多數孩子自然會想到錢這個好東西。也有孩子會說是家中珍藏的價值連城的珠寶鑽石。可這些顯然不是母親們所要的答案,她們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東西是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若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當孩子剛懂事時,母親便將蜂蜜滴在書上,讓孩子去舔,是想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從書里獲取智慧吧。

故事中的道理

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復得,只有智慧才是無價之寶,是人的一枚金幣。這枚在知識的海洋里鑄造的金幣,會讓孩子終身受用不盡。

J故事二十九

◆延伸到天堂的母愛◆

講給家長的故事

「寶貝,今天是你18歲的生日,媽媽祝你生日快樂!」

似乎看到了女兒18歲的倩影,老師眼神中充滿憧憬和希望,蒼白的臉上露出幸福而甜蜜的微笑,時而注目凝思,時而奮筆疾書,終於寫好了留給女兒的最後一封信,落款的日期是2019年2月1日

老師原本有一個幸福而溫馨的家庭,愛人是國家公務員,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3口之家,其樂融融。然而命運卻與她開了個殘酷的玩笑——胃癌晚期,生命危在旦夕。對於死亡,她沒有太多的恐懼,便她是多麼留戀這個世界啊——放心不下年邁的父母公婆,捨不得離開鍾愛的教育事業,忘不了學生深情的呼喚,更難割捨兩歲的女兒。

女兒多麼需要母親的呵護啊!

作為一名教師,老師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生理、心理上的變化,她多想及時為女兒指點迷津、伴著女兒健康成長。可惜這人之常情對她而言竟成了奢望。無奈之中,她不顧病痛的折磨,給女兒烈軍屬了12封信,打算把信存放在愛人手中,在女兒7—18周歲的生日時由愛人轉交給女兒。她想得非常周到,考慮到女兒的識字量,前兩封信有幾處文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在第七封信里,她告訴女兒月經初潮是怎麼回事;在第九封信和第十二封信里,她告訴兒子中考、高考時如何減輕心理壓力……

故事中的道理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

老師在生命垂危之際,還在思考如何盡一個母親的職責,她用責任、愛心和智慧把母愛延伸到了天堂,在那裡注視著女兒的成長……

J故事三十

◆成績不好怎麼辦?◆

講給家長的故事

有一位女生,初一期末考試時語文、英語都是90多分,而剛剛及格。她問媽媽是不是女孩子不適合學理科?媽媽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幫她分析數學試卷,讓她把錯題改在本子上,又出了類似的題讓她做,做錯了就耐心地講解,做對了就在本子上打上大大的紅「√」,並寫上「你真行」等話鼓勵她。過了一段時間,孩子不僅輕鬆補上了功課,而且很有成就感,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有一位父親,在孩子物理成績不及格的情況下不急

不惱,找了一個老師輔導自己學物理,同時每天晚上都向孩子借書看,還買了電路模型練習,不懂就問孩子。孩子回答不上來,就說沒有時間解答,然後悄悄跑去問老師。沒想到老師在班上對全班同學說:「像他這樣不會就問、努力學習的,期中考試准能考上70分。」孩子一下就來了興趣,和爸爸一起對照書操作、研究,很快掌

握了相關的知識,物理成績變得非常好。

故事中的道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小學、初中階段孩子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學習成績上的差異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其中心理因素很重要。上述故事中的兩位家長能理解、善待「偏科」的孩子,耐心地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採取「鼓勵法」、「請教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輔導,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所以,只要有心,每個位家長都能創造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僅能營造家庭學習氛圍、增進感情,更重要的是能教導孩子如何面對挫折、戰勝自我,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推薦閱讀:

《行路難》第二十五章 純鈞劍
純潔的晨曦/永遠的牽念 [真情故事】
他等了她整整四年,但四年之後她卻這樣對他

TAG:故事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