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屆MBA學生論文大賽獲獎論文集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突破Yahoo——未來搜索引擎的目標市場初探】論文類別: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 一個企業以一種獨創的經營技巧獲得成功後,會引來很多效仿者,但除了那些實力 更強的企業,很少有效仿成功的。 就拿Yahoo來說,在短短的時間內,從一個個人網頁發展成最受歡迎的SE( SearchEngine,搜索引擎)後,很多人紛紛效仿Yahoo的做法,收集網頁,編製目錄, 手工分類,建立分類目錄的SE。有不少SE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如Mckinley、 Webcrawler、Lycos,但至今沒有能超過Yahoo的。在中國,大多數SE都是學Yahoo的成 功經驗,想在這個新興的市場上拓荒創業,但實際上這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首先,他們很難超越中文Yahoo。Yahoo早就有了國際化戰略,在世界各地建立本地 化版本。雖然中文版推出時間不算早,但憑其名聲和實力,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他收 集的網頁數量迅速增長,很快超過其他中文SE。如果Yahoo再到中國大陸設立網站,那 麼中國的SE將連最後一點訪問速度快的優勢也將失去。 其次,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數量遠比不上發達國家,眾多SE進行同質的競爭,爭奪有限 的注意力資源,勢必有不少企業達不到盈虧平衡點,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障礙:難以超越的Yahoo手工分類目錄是Yahoo的首創,在此之前的SE都是全文索引 型。全文索引型SE的做法是:先收集的網頁,然後對網頁的每個詞建立索引,查詢時通 過索引庫找到所需要的網頁。整個過程由計算機處理,沒有人工參與,所以工作效率高 ,存儲信息量大。但很多用戶並不喜愛這樣的SE,因為它的誤查率很高,而分類目錄的 誤查率低,並且可以按目錄導航,深受用戶喜愛。Yahoo是第一個這樣做的SE,自然家 喻戶曉,因此獲得了巨大的無形資產。 Yahoo優良的口碑吸引了投資者和企業家。投資者看好Yahoo的發展前景,注入大量 資金,而企業家正確的經營戰略更使Yahoo不斷戰勝對手,發展壯大,最終成為SE巨頭 。 Yahoo經過艱苦創業,已形成良好的效應。更多的人主動將自己的網頁信息送交 Yahoo以期早日登上目錄,從而直接降低網站的維護成本,巨大的流量帶來的廣告收入 又使Yahoo成為目前唯一贏利的SE。 現在,如果還有誰想和Yahoo做得一樣好,就必須有更大的投入。面對如此高額的 進入成本,有多少人願意冒這個險呢? Yahoo的手工分類做法實質上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絕技,更談不上高科技,卻在知識 經濟時代發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或許不是因為Yahoo做得太好,而是別的人做得太差 了。 有一類人對Yahoo是不太滿意的。那些作各種調研的人,需盡量多地掌握第一手資 料,而從Yahoo所能提供的資料與網際網路上實際擁有的相關資料相差太大,無論如何, 手工分類的網頁增加速度遠遠跟不上網頁的增長速度。因此,這類人期望的是另一類 SE。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機會。現代市場營銷講究4C組合,即顧客(Consumer)、成 本(Cost)、方便(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組合,漸漸淡化傳統的 4P組合,而4C組合正是從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和慾望開始的。Yahoo滿足了一部人的需求 ,並且為這部分人服務得相當好,所以進入這部分人的市場相當困難,但另一部人就是 市場空隙,誰抓住了這個市場空隙,誰就可能成為明天的成功者。那些完全效仿 Yahoo做法的人顯然不會是這樣的成功者。 機遇:SE尋找新寵據統計,95%的網上用戶都有尋求信息的目的,其中有的是專題 查詢者,有的是網上觀光者。所謂專題查詢者是指上網目的是為了尋覓某類特定信息的 用戶,他們要查找的主題往往比較細緻具體,沒有現成的分類,要用主題詞查詢。同時 他們還需要盡可能全的信息。像這類用戶比較適合全文索引的SE。 這樣的SE有很多,如AltaVista、Hotbot、Infoseek、Inktomi,而在中國卻不太 多,大概只有天網屬於此類。實際上這類SE可能更適合資金相對少的網站,因為它的信 息採集和索引都是計算機自動處理,沒有高額的人工成本。它的缺點是誤查率較高,用 戶常常查出大量並不真正需要的結果,這有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計算機全文檢 索技術不成熟,理論上不完善。過去所謂的全文檢索理論只是在小範圍內實驗,並沒有 經過網際網路上如此大量信息的檢驗,因此,真正實用的全文檢索技術還不完善。儘管這 些SE在提供了高級檢索功能,但這都是沿用了主題詞索引的方法,用在全文檢索時會產 生很多誤查的結果。另一方面,這些SE在幫助用戶查詢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只簡單地提 供高級檢索的說明,沒有為那些缺乏查詢知識和經驗的人提供更多的幫助,引導他們作 深入的查詢。這些問題正逐步被解決。一些新的智能技術被運用到這類SE,使查詢結果 日趨準確。同時這些SE也注意改進界面,與用戶進行更多的溝通,引導用戶正確查詢。 因此,這類SE將有較好的前景。 但是單個SE查詢的結果仍然是不全面的,例如收集網頁最多的AltaVista共收錄 1.5億個,檢索範圍只涵蓋整個因特網網頁數目的47%。有人統計,使用6個搜索引擎所 得到的結果是使用單個網站搜索所得結果的3.5倍,對Web的覆蓋可達到60%。因此,那 些作調研的人為盡量多地收集資料,往往需要連續查詢幾個SE,以得到相互補充的查詢 結果,於是出現一種被稱為「All-in-OneSearchPage」或「MetaEngine」的網頁或網站 ,它能讓用戶一次提問就可以遍歷主要的SE,得到最全面的結果,也就是說他們是引擎 的引擎。例如通過IBM的InfoMarket可以訪問到Yahoo、OpenText、Magellan三個SE,而 MetaCrawler幫助用戶在OpenText、Lycos、WebCrewler、InfoSeek、Exite、 AltaVista、Yahoo和Galaxy八個SE中查找。還有很多這樣的個人主頁,因為這種主頁做 起來比較容易。這種網站目前名氣不大,但很實用,應該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出路:面向用戶確定市場對於網上觀光者,他們一開始上網時沒有明確的信息尋求 目標,只是想在網上獲得令他驚喜的信息,或者雖有明確的目標,但只隨便找一兩個相 關站點就可以了,因此他們往往會將Yahoo這樣的SE作為門戶網站,沿著感興趣的目錄 去尋找需要的網頁。 正因如此,可以說Yahoo吸引人的不是它所努力要成為的網際網路網頁大全,其實他 的這種手工分類方法永遠也成不了網頁大全。它吸引的只是這種觀光者。這些觀光者看 中的是分類目錄利於導航和快速準確定位的功能。因此,那些Yahoo效仿者不妨吸取 Yahoo精髓,不求全,但求精,不是什麼網頁都收列,而是把那些最有價值的網頁推薦 給用戶。例如辦個網際網路雜誌,在各個欄目中向讀者介紹好網站,或者搞個網際網路世界 紀錄大全,或者對網頁信息進行深度加工,把SE辦成一種藝術品,一定能吸引許多用戶 。 另一種辦法是進行市場細分,要全面超過Yahoo很困難,那就在某一個細分市場上 經營,在某一領域力爭做得最好。例如,按行業進行市場細分,選擇某一行業,專門收 集這個行業的網頁信息,進行整理分類,這樣就建成這個行業最權威、別具一格的分類 目錄。 當然,選定合適的目標市場,不一定就穩操勝券,還要求經營者從目標市場的特點 出發,採取正確的營銷組合策略。但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是從經營好某個領域開始的。 當前,兩大類SE正走向融合,相互借鑒,彌補不足,以滿足更多人的需要。可以相信, 未來的SE會有更全面的功能,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但這絕不是一日之間就能成就的。
【利用信息技術 實現科學管理】——T市塘沽區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與組織實施 論文類別: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一、前言T市塘沽區規劃土地管理局是城市規劃管 理、土地管理兩項職能合一的政府管理部門,負責轄區範圍內的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 規劃、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流程交叉,多人員參與的複雜性群體工作,既有 業務權限控制,又有辦件時限要求,需要嚴格依法辦事。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城市功能佈局、地形地貌、用地情況、宗地權 屬的變化日益頻繁,審批管理的工作量逐年上升,傳統的手工辦案管理模式逐漸受到挑 戰。為解決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加快與規劃土地管理手段相對滯後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 改變落後於時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我們決定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基於計算機網路的 實用、先進、高效、可靠的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實現業務規範化、管理現 代化、決策科學化,探索一種新型的現代化規劃土地管理模式。 二、系統建設的意義為了實現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新型、高效的規劃土地管理的目標 ,提高規劃土地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我們經過一年的努力,於1999年年底建成了《城市 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1、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加快項目辦理進度,縮短公文 傳遞時間,實現微機管理,確保城市規劃的良好實施。 2、推行機關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逐步完善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各個環節的 規範操作和合理程序,為最終實現科學化管理、「無紙化」辦公創造條件。 3、最大限度地為政府領導進行城建決策提供現勢、完整、精確、時效的圖文數據 支持,為最終實現城建管理輔助決策奠定基礎。 4、促進辦公人員觀念的轉變和素質的提高,提高工作透明度,消除因人、因時造 成的對工作的影響,更好地為建設單位服務。 5、加強政府機關服務效率和職能,實現政府機構專家化服務,進一步提高我區綜 合實力,改善我區投資環境。 三、系統目標定位在建立城市規劃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方面,特別是90年代前期一些 城市嘗試的結果,大多是耗資巨大,內容複雜,週期較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已經 廢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目標定位不當。目標定位不當的原因是對我們面臨的實 際情況未做深刻的研究。 通過大量調研分析,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我們將系統建設目標進行了 準確的定位:「功能實用又有發展後勁;技術可行又有一定超前;建設實施見效快,又 有長期發展規劃。」針對我們實際情況,我們本著功能實用、技術可行、短期見效的定 位原則,確定了系統建設的前期目標:「建成以規劃土地管理業務為核心,投資規模容 許、納入現有圖文數據、運行穩定易維護、一年內能見效的基礎規劃土地管理信息系統 框架」。 同時,還制定了遠期發展目標,遠期發展目標規定了我們在建立基礎系統時,應在 平台選擇、數據標準、系統維護、系統擴充等方面全面考慮。隨著前期目標的實現,有 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數據的採集、建庫工作,不斷增加系統功能,擴展應用範圍,使之成 為完善的高水準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四、系統結構框架實用的信息系統需要管理系統與數據庫的共同支持,既有辦公自 動化系統,又有豐富的圖文數據,系統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但先進的信息系統又需要 採用分佈式的思路,實現管理系統與數據庫的分離。為解決這一矛盾,我們按照規劃土 地管理業務的實際情況進行需求分析,遵循求實可行的方針,進行系統總體設計,最終 確定圖文信息系統框架結構(見附圖)。
從結構框架圖中我們看到,信息系統由四個主要系統和十個圖文數據庫組成。辦公 自動化系統與規劃、土地管理圖形信息系統緊密相連,實現圖文傳遞、圖書互訪。基礎 地理信息空間數據庫、規劃設計成果庫、規劃控制要素庫、土地規劃成果庫、土地專題 圖庫、規劃審批圖形工作庫、土地審批圖形工作庫組成的七個圖形屬性數據庫,以及法 律法規行業規範庫、業務檔案庫、行政檔案庫組成的三個文檔庫為規劃土地管理業務辦 公系統提供強大的圖文數據支持。 案件辦結後,經過圖文信息系統處理,新的圖文信息隨即寫入相應圖文數據庫,隨 動態更新機制產生的現勢的圖文信息構成了對外綜合服務查詢系統的信息基礎。 五、網路軟硬體環境基於目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從實用性、先進性、擴展性角 度考慮,我們經篩選比較決定將信息系統建立在微機網路平台之上。 網路硬體環境選擇選用符合IEEE802.3標準的局域網,802.3網路屬於總線結構,擴 充性能良好,考慮廣域網擴充在網路層以上實現系統互連,採用TCP/IP協議( INTERNET/INTRANET皆基於該協議)。網路操作系統平台選用Microsoft公司的國際主流 產品WindowsNT4.0。網路物理環境選用100Mps傳輸速率的傳輸介質和統一的3Com交換機 、3Com集線器、3Com網卡組建100M快速以太網。 服務器是硬體系統的核心,考慮處理速度、數據容量、安全可靠、性能價格比等因 素,選用支持Raid5技術、熱插拔硬盤陣列的2台IBMNetfinity5500作為GIS服務器和 OA服務器,1台IBMNetfinity3000作為郵件服務器,終端採用聯想PII400/6G/128M。硬 件網路拓撲結構見附圖。 軟體平台環境選擇因為規劃土地管理處理對象是建設項目,內容即包括圖件、表格 、公文等靜態結構化信息,又有需流轉的諸如文件袋之類的動態非結構化、超文本信息 。為適應上述需求,辦公自動化系統選用Lotus公司NotesDomino5.0作為系統開發和前 台運行環境,實現不同時間、地點、多種方式存取、跟蹤、管理多人的活動信息、復合 文擋的群體協同工作。選用JetFloForNotes提供有效的可視化流程定義管理工具,可方 便的用圖形對流程進行定義或修改,一經提交,系統立即自動在整個網路上實現,無須 編程方便維護。由此實現對非結構化信息進行過程管理。案件辦結後,大量的電子文檔 及結果數據通過選用PCDOCS公司的DocsOpen作為文檔管理系統平台,選用SQLServer關 係型數據庫軟體管理結構化信息。數據實施分階段管理的模式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 勢。 圖形數據庫是規劃土地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支持部分,選擇成熟、穩定、實用、投 資合理的GIS平台是關鍵。經實踐比較,選用Autodesk公司的AutoCADMap3.0配合 MunGISForAutoCADMap3.5是可行的,這是一個開放的圖形開發運行軟體平台,其採用的 AutoCAD14.0圖形界面,國際公認的標準DXF和DWG格式,極大地減輕了培訓和建庫工作 量。因為多數業務人員熟悉此界面,並且數字化地形圖和規劃土地方面的設計審批成果 大多採用此格式。屬性數據方面,該平台支持各種常見的關係型數據庫如Foxpro、 SQLServer、Oracle實現圖書互訪。尤其是AutoCADMap3.0支持網路浮動用戶,購買少量 的用戶數即可,只要同時使用的用戶不超過該數目。這樣即可以滿足全局辦公需要,又 可以節省圖形系統平台投資。 六、系統主要特點1、界面直觀簡單易用。 經辦人員的工作桌面為個人工作欄,主要由收件箱、在辦箱、發件箱、催辦箱、暫 停箱組成,規範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收件箱、在辦箱、發件箱分別存放未經簽收、 正在辦理、準備發出的審批案件,這與辦公桌上的文件夾文件籃很相似。催辦箱中放置 領導和督辦人員發來的催辦信息,因為非局內部原因而不能辦理的案件在註明暫停理由 後存入暫停箱。 2、符合日常習慣,用戶方便接受。 系統對管理審批數據的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工作模擬檔案袋操作方式。每個案件使用 一個檔案袋,其中的表單卡證已經按國家規定的格式進行設計,審批人員根據系統預先 設置的工作流程,及對表格做的權限控制填寫表單。 3、審批業務流程定義的可視化。 根據需求分析,每個審批業務過程定義為一個可視化流程,每個業務環節定義為一 個任務節點,節點之間通過直流或分流聯接。瞭解全部辦案過程、瞭解當前任務狀態可 通過點擊查看流程按鈕來實現。 4、流程結構靈活,修改方便。 業務審批流程任務順序經常發生變化是規劃土地部門普遍存在的現象,系統必須適 應這一情況。在流程可視化的基礎上,修改任務流程可以通過增減任務節點、調整節點 之間的直分流方向及它們相關的要素定義即可。適於機構調整和人員變動。 5、圖文一體化和圖書互訪。 在經辦人員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時,點擊建立圖形按紐就可以進入圖形界面調用查 詢所需要的圖形信息,用戶可以從圖形查詢相關屬性信息,也可以通過屬性信息查詢相 關圖形。原先煩瑣的手工繪圖在系統中更精確更便捷地完成,並將圖形處理結果隨件流 轉。6、規土一體、可分可合。 因為我們是規劃土地兩職能合一的機構,所以系統必須適應這一要求。根據規劃土 地業務交叉的特點,系統設計的十個規劃土地圖文數據庫組成了整個信息系統的強大支 持,規土信息實現了最大層面上的共享。 7、信息編碼的標準化、規範化。 系統預先定義了符合國家、地方慣用標準的編號、代碼,如:《城市建設用地編碼 GBJ137-90》、《城鎮土地分類編碼TD1001-93》等;還定義了數據字典,如:系統編號 、申請必備件、土地登記編碼、常用批語等。 8、系統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統的每個用戶都定義了特定的身份編碼(ID),並且擁有自己的口令 (PASSWORD)。當進入系統時,必須首先輸入自己的口令。系統還採用了大容量的光盤、 磁帶、及熱插拔硬盤陣列定期備份系統數據。如遇特殊情況時,系統可以很快恢復正常 工作,使損失降到最低點。 七、系統建設的合理組織與科學實施1、強有力的指揮控制體系是項目成功保障建 設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強有力的指揮控制體系是系 統建設成敗的關鍵,這一點已經形成了業內人士的共識。因為信息系統建設不僅僅是技 術可行、設備配置、資金一次性投入的問題,還關係到管理體制、業務規範、人員素質 、思想觀念的相應調整。數據庫建立尤其是基於圖形、屬性的規劃管理信息數據庫的建 立需要時間上、資金上持續性保障,另外更需要諸多部門之間的共同努力,打破條塊分 割造成的部門保護,實現盡可能的範圍內的數據共享(首先實現局內部的數據共享,逐 步向本地區城建系統層面的共享邁進,實現系統建設最大效益)。這一切都需要領導的 高度重視和有力的指揮控制,有的專家形象的將信息系統建設稱之為「一把手」工程。 我們系統建設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收到較大效益,關鍵在於領導層的思想統一、高度 重視。局領導親自掛帥,健全組織明確責任,緊抓系統建設進度,認真聽取匯報,協調 利益化解矛盾,親臨現場督促人員培訓,時時強調系統建設意義,形成全局關心系統, 全員參與建設的工作氛圍。在系統試運行時,發現與實際工作不適宜的地方,及時召開 專題會研究系統出現的問題,敦促有關部門盡快解決。只有強有力的指揮控制體系保障 ,系統才能順利建設實施。 2、業務管理規範化、審批流程科學化開展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建設的最終 目的,是利用高科技信息技術輔助手段規範業務管理,提高辦件質量,提高辦公效率。 因此,業務管理規範化、審批流程科學化是信息系統建設的前提,這一點必須貫穿我們 系統建設工作的始終。 根據我們在業務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中的經驗和實際情況,按照市、區政府及天津 市規劃土地管理局的要求,吸收兄弟單位的先進成功經驗,我們將建局以來所制定的規 章制度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反覆討論、徵求意見、整理充實、修改完善,並正式出版了《 天津市塘沽區規劃土地管理局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彙編》。配合政府辦公部門公示制的 工作,我們著手建設了近200平方米的集中式辦公大廳,將六個主要對外業務科室(綜 合、規管、用地、工程管線、建管、地籍)集中起來聯合辦公,本著「科學、公正、廉 潔、高效」的原則,開展了「一站式窗口辦公」制,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彙編的出版與 「一站式窗口辦公」制的執行,為系統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使我們的系統建設開發週期 大大縮短。在此基礎上,99年3月和5月開展的多輪次需求分析更進一步規範了我們規劃 土地管理的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工作紀律、行為規範。信息系統的建設實現了統進統 出、流程規範、責任明確、高效服務。 3、協作式開發建設模式,慎重選擇合作夥伴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的結構複 雜性、建設艱巨性,以及各個城市規劃、土地管理部門規模結構、人力財力等具體情況 的差異,決定了系統建設實施方式的各不相同。大致分為兩大類:完全自主式開發建設 模式和以需求分析為中心的協作式開發建設模式。 因為系統建設包括了系統網路建設、系統軟體開發、圖文數據庫建設、業務人員培 訓等四部分工作,每一部分工作都很難全部獨立完成,所以第二種建設模式已被廣為採 用,差別僅在合作的方式與合作的程度上。除了個別起步早、實力雄厚的特大型城市採 用第一種模式外,其他城市難以獨立完成系統建設,考慮實際現狀條件,若為了信息系 統建設而大量引進人才,組建自己的專業開發隊伍也是不現實的。 我們工作的重點放在以需求分析為中心的系統結構功能組群設計上,明確目標,做 好任務分解,根據不同工作任務選擇其領域內適宜的合作夥伴,做好過程跟蹤、質量控 制。 慎重選擇在技術實力和工作經驗方面確有雄厚實力的合作夥伴是極為重要的。例如 我們對系統軟體開發方面的合作夥伴要求具備如下條件:(1)從事GIS研究應用及規 劃土地辦公自動化系統開發的專業單位,具備承擔系統建設的技術力量,並能承擔相應 的各種責任。(2)能組織一隻完整的系統開發實施隊伍,其中包括具有大項目管理經 驗與能力的項目管理人員、掌握OAGIS軟體開發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及熟悉規劃土地 業務又具備計算機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3)具有豐富的從事同類系統建設的經驗與背景,對項目管理和軟體工程具有較 完整的規範和標準,獲得成功案例,並且有長期的維護和技術支持能力。 4、數據信息標準化研究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是以數據和數據流的方式存在 的,圖文數據庫中的海量數據和支持系統運轉的數據流是信息系統生存的基礎。數據規 範、編碼規範是系統規範化的重要組成,應在系統建設初期重點考慮。數據信息標準化 研究是系統建設的極為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它直接影響到系統內部數據交換,上下級 系統資料傳遞,不同領域系統的掛接和對外綜合信息服務。如果這方面工作不當,將嚴 重製約系統由近期目標向遠期目標的發展,降低系統適應力和生命力。 因此,我們參照相關國家及地方性規範,結合實際規劃土地業務運作情況,制定了 信息系統數據規範和標準化編碼。例如:矢量化地形圖圖素編碼分層要求,規劃控制要 素編碼方案,審批流程規範化方案,表單卡證標準化模板,城市建設用地編碼,土地詳 查地類編碼,常用批語定義等。 5、建立動態更新機制由於歷史和技術原因,規劃土地管理部門中,圖文資料不全 ,測繪工作滯後,地形資料現勢性差等問題普遍存在,系統建設當務之急是補充、完善 這些圖文數據,建立動態更新機制。 通過系統現有圖文數據庫建設,發現了我們也在此方面存在問題。目前圖形資料不 完整,質量無保證,管理不健全,如果修補測跟不上,兩、三年前耗資數百萬的地形圖 就要過時,這不但影響地區經濟發展,也將造成巨大財產浪費。這要求我們必須開展突 擊性修補測工作,首先滿足我們日常工作需要,同時建立完善可行的動態更新機制,保 證圖文資料現勢性。搞好動態更新工作除了端正思想認識之外,最關鍵的是要建立嚴格 科學的管理體制。地形圖的更新工作採用如下更新方式;在進件時,要求建設單位使用 現勢圖;辦件後,及時跟蹤,盡快竣工測量。按照跟蹤變化信息、加強控制手段、開展 內外業一體化修補測、實現過程質量監督、做好數據庫維護的順序開展工作,規範每個 階段的作業過程,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建立更新過程檔案,加強監控機制。 6、提高人員素質,培訓工作要紮實系統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系統真正地被「用」, 業務辦公人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對系統愛用、會用、且用之有益,使系統的先進技術和 使用功能切實被使用,培訓工作尤為重要。工作方式的轉變要求業務科室管理人員和信 息中心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進一步調整和充實。信息中心人員需要對管理業務方面加強 學習,業務辦件人員需要基本計算機知識的普及,特別是從簡單的文表操作到圖形編輯 的逐步提高。 我們根據不同用戶開展針對性培訓,如領導的概念性培訓、業務人員的應用性培訓 、信息中心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系統維護培訓。 還根據由淺入深、由基礎到系統、由外聘教師授課到中心技術人員授課的原則開展 三階段多步驟的培訓,使每個工作人員通過聽課、交流、考核等方式達到掌握系統應用 的程度,掀起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潮,從而提高全體人員素質。 7、培養專業技術隊伍,推動技術轉移信息系統建設採用協作式建設的模式,根據 不同工作任務選擇其領域內適宜的合作夥伴的目的不僅在於發揮各自優勢短期見效,還 在於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在建立真正能見效益的圖文信息系統的同時,必須在實踐中培 養出本系統的系統應用隊伍和系統專業技術隊伍,最終達到依靠自身力量維護和發展信 息系統。 在系統開發實施過程中,應抓住系統需求分析這一中心,有意識地形成派員參與、 協同工作的方式,積極承擔質量過程式控制制、系統集成安裝調試、系統軟體測試工作,同 時認真參加專業培訓和應用培訓,做好過程記錄,要求參加人員定期寫出參與協作工作 的心得體會,使整個合作過程成為一個由專業單位向我們進行技術轉移的過程。在系統 試運行階段,及時要求信息中心人員加強對系統的深入瞭解,盡早接觸分析原程序,爭 取合作寫出系統建設工作報告、技術報告,有意識地推動技術轉移的實現。 8、加強管理健全安全保密制度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根本保證在於加強對系統、網 絡、設備、數據的安全管理,為此召開專題會研究此項工作的落實。本著「嚴格、嚴肅 、嚴厲」的原則,確定「強化管理,形成制度,明確責任,落實到人」的工作方針。 我們首先加強思想教育,強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制訂重要部位檢查值班表,採用 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嚴把系統數據安全保密關。據此制定了多項工作 制度。如中央機房、辦件大廳、電子報告廳值班檢查制度;計算機網路設備管理制度, 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制度,數據安全保密制度,計算機管理處罰措施等。 八、系統發展方向在前期目標實現和框架系統投產後,隨著不斷應用範圍的擴大、 應用深度的加深,圖文數據庫的內容將得到充實和更新,其現勢性和完整性將不斷提高 ,圖文公共數據對信息系統的強大支持作用將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有了海量圖文 信息的儲備,目前框架系統就可以實現逐步向高層次綜合信息系統方向邁進,未來的綜 合信息系統將有如下功能:1、實現與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聯接整合2、移動用戶遠程 辦公與網上信息發佈3、利用正射影像動態模擬三維景觀分析4、縱深行業上下級管理 形成政府城建辦公網九、結束語通過一年的努力,圖文信息系統建成投入使用,提高了 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促進了辦公人員觀念的轉變和素質的提高,推進了政府機關工作 規範化、制度化建設,為實現政府部門專家化服務、增強政府綜合實力、改善投資環境 奠定基礎,達到預期目的,建立了現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替代了傳統的手工審批作業 模式。系統目前處於全國先進水平,99年8月25日至9月3日參加於烏魯木齊市舉行的全 國規劃土地管理第六次辦公自動化信息系統建設研討會並進行系統演示,獲得了與會專 家代表的好評,被評為信息系統優秀成果。 信息系統填補了規劃土地管理圖文辦公自動化系統領域的空白,上級部門已決定將 我們的系統模式作為典範在全市推廣。目前該項目正在申報2000年市科技進步獎。 在這裡,對關心我們圖文信息系統建設的建設部、市、區各級領導表示感謝;對為 我們系統建設提供大力幫助的s市規劃局、t市規劃土地局以及其他兄弟省市規劃部門表 示感謝;對合作進行系統軟體開發的s集高科技公司表示感謝;對合作進行硬體建設的 tt股份公司表示感謝;對在圖文數據庫建設中給予我們大力支持的t市測繪院、熾天使書城
【成都地奧與四川康福製藥資產重組】論文類別:財務 方案初探作者:陳剛以產權結構的調整為基本內容的資產重組是企業進行資本營運 ,實現資本擴張的重要手段,通過產權變動、重組,並按市場規律優化配置重組企業的 生產要素,產生1+1>2的倍增效應,使企業能夠更好實現資本擴張的戰略目標。成都地 奧集團自實施資本經營,多元發展以來,取得不俗的成績。目前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司的 競爭力,獲得規模效益,降低經營風險,實現經驗共享和互補效應,地奧集團有限公司 經多方分析,反覆研究,決定併購四川康福製藥有限公司。本文結合實際情況,特制定 如下重組方案:資產重組各方簡介一、地奧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地奧集團有限公司是兼備 資本經營和生產經營雙重功能,具有投資,控股性質的大型集團公司,旗下核心企業地 奧製藥有限公司是研製高效優質天然藥物、基因工程藥物、新型制劑的大型骨幹製藥企 業,目前已成為國內實力最強的藥物科研、中試、生產基地之一。 職工情況地奧集團母子公司現有職工1700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職員占 75%,具備高級職稱的職員佔32%。 產品業務情況目前,公司產品主要有「地奧心血康」、「奧利達注射液」、「銀黃 含片」、「奧嵐雪(化妝品)」等系列高科技產品,同時集團兼營有投資業,印刷包裝 業房產物業等,其中地奧製藥有限公司主營產品「地奧心血康」銷量居全國名優特新藥 類產品首位,市場處於供不應求。 資產情況集團母子公司1999年末擁有資產總額9.3億多人民幣,其中權益資本總額 8.5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9%。下表(一)即為公司近三年來的財務資料(單位:萬元 ) 1997年1998年1999年總資產71000 86000 93000 淨資產62880 76800 84630 流動比率(%) 7。847.548.43速動比率(%) 7.497.237.92主營業務收入45500 52400 56900 主營業務利潤21300 24100 25600 稅後淨利14270 16150 17150 淨資產收益率(%) 22.621.0 20.3 市場狀況公司開業十年來,市場運作非常成功,公司現有一隻一流素質的市場營銷 隊伍,營銷網路遍佈全國各省、市、縣、公司1999年各主要產品的市場營銷情況如表( 二)所示:銷售數量(萬盒) 銷售收入(萬元) 地奧心血康膠襄9100 47500 奧利達注射液46.54150 銀黃含片4121370 奧嵐雪57.52850 集團戰略面對新世紀的到來,集團公司制定了「一業為主,多元發展」的戰略規劃 ,充分利用自己的資金,技術,人才、營銷網路的組合優勢,加入經濟大開發圈,為把 集團發展成為產業規模化、管理科學化、技術創新化、股權多元化的現代企業而努力。 二、康福製藥有限公司康福製藥有限公司是95年康福製藥廠(國有獨資企業)的生 產經營性資產改制而來,經營情況較好,產品及劑型對地奧而言有良好的互補效應。 職工情況全康福共有人員1500多,其中離、退休人員400多,在職1100左右,其中 一線生產工人500個,銷售人員200個,管理人員100個左右,而內退有200個,離退休人 員的全部工資交由社保局負責,內退人員由公司發放80%的基本工資(全年近100萬) 資產情況康福製藥有限公司1999年末總資產2.0億人民幣,淨資產有6900萬人民幣 ,資產負債率為65.5%,且負債多為短期負債,因而近期將有較大的急需資金償還債務 。股權結構:一部分是企業法人股,佔76%,股東為康福製藥廠;二部分是職工股占 24%,職工股由公司工會託管。另外,康福製藥廠兼併華西水泥六廠後,獲得近3.5?U平米的生產用地,並將康福製藥有限公司的部分經營資產移入該生產用地進行生產經 營,從這一點上說,康福製藥有限公司的產權不明晰。產品銷售公司將藥品分為普藥和 新藥,普藥的銷售收入佔到公司總銷售收入的60%以上,但新藥的利潤總額佔到公司利 潤總額的60%以上。近三年該公司銷售總收入雖呈逐步上升,但銷售費用不到企業銷售 收入的10%,因而銷售規模有一定上升空間。另外,99年末應收帳款雖有1200多萬,但 無明顯壞帳。公司自1997年來,各項財務指標如下表(三)(單位:萬元) 1997年1998年1999年總資產14200 17800 20000 淨資產6350 6680 6900 主營業務收入12250 15600 17200 主營業務利潤640 8951030 稅後淨利600 430 690淨資產收益率(%) 6.89.010 重組基本原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貫徹執行《公司法》,建立科學的治理結構 ;保障出資者,債權人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重組工作的主要 內容首先應對康福製藥公司的資產財務狀況,經濟效益狀況,生產技術設備,企業組織 結構,領導班子,職工素質,管理水平等進行全面的調查,以獲得進一步詳細的資料。 這樣,不但有助於降低重組成本,同時將為重組後集團一體化經營作好前期工作。清產 核資,全面理順產權關係。按國家有關規定,開展清產核資,進行資產清點、盤庫、造 冊,界定產權,清理債權、債務,並在此基礎上對康福佔用資產進行資產評估,核實企 業法人財產佔用量,核定企業資本金。尤其應對原屬華西水泥六廠的那塊生產用地進行 界定,明確其產權歸屬。併購方式的選擇,在企業併購策略中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 為它直接關係到企業併購的價格高低。目前國內通用的併購方式有四種,結合本次的實 際情況,我們認為採用控股式併購即通過購買目標企業的50%以上的股權達到控股,這 種併購的好處在於既可以保持康福公司的法人資格,又可以使地奧集團對康福公司的原 有債務不負連帶責任,其風險責任僅以控股出資的股金為限,且實現對康福公司產權的 佔有和控制。交易價格的確定,企業併購的交易價格是建立在對被併購企業資產價值進 行評估的基礎之上,因此要注意選擇適當的評估標準和方法。結合國內實際情況並有利 於降低收購價格,建議採用「成本法」,其基本價格的計算公式為:基本交易價=資產 ×重置價格�負債在基本交易價的基礎上,經過與康福公司代表進一步磋商、談判, 並通過法律確認後,最後完成併購價格的確定。支付方式,設計提出兩種方式供集團公 司選擇:一是根據地奧集團具有充盈的現金資本這一具體情況,建議主要採用現金收購 ,這種方式至少有兩個好處:(1)讓集團手中大量的閒散資金在流動中創造效益;( 2)使被併購後的康福公司能有充盈的資金進行內部改造,提高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 本(通過對康福公司現有資料分析,其生產成本具有較大的下降空間)。另外,還可以 通過增加銷售費用來擴大銷售規模,並能及時償還大量短期負債;二是採用股權置換, 由於集團總部有意將康福製藥有限公司包裝上市,因此建議地奧集團用成都地奧製藥有 限公司(總股本51650萬元,其中地奧集團控股91.55%)10.15%的股權折抵價款,從而 使康福製藥有限公司成為成都地奧製藥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這樣,經過重組後,康 福公司的經營效益將發生質的改變,根據1999年兩公司的銷售情況,假如市場無特別重 大變故,今年業務獲取的收益大致和上年相當:去年,康福公司稅後淨利690萬,假設 今年為700萬元。去年,地奧製藥有限公司稅後淨利15980萬,假設今年為15900萬。則 重組後,今年康福公司的稅後總淨利將為:700+15900×10.15%=2314萬元,比去年淨增 235%。因此,可以說康福製藥有限公司經過該方式重組後,將為成功上市提供良好條件 ,並有刺激股價的後續題材。併購協議的簽訂及履行,當與康福公司就具體內容達成一 致意見後,正式簽訂併購協議,以使併購行為具有法律效力。並在協議規定的期限內辦 理交接手續,而後通過公共媒體,發佈併購公告。併購實施中建議能讓從事投資銀行業 務的金融機構參予,根據國外經驗,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該機構一方面可以提出收購 建議,包括收購價格、方式、策略、條件、時間等內容;另一方面還可以為併購公司建 立一套完善的收購財務計劃,並著手進行財務安排。後續工作,收購結束後,應立即著 手對康福製藥有限公司進行勞動人事分配以及財務制度的制訂,朝著有利於一體化經營 的方向,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強化財務成本計劃系統、市場營銷體系等等,最後, 在開始重組運行一年後,對重組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價,寫出工作總結報告。(附: 由於涉及商業秘密,文中在一些名稱上作了適當改動) 熾天使書城
【濟A公司通過完善財務管理,活化銀行不良貸款的案例】論文類別:財務 作者: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營業部劉秀麗前言: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營業 部為加強對大額貸款企業的信貸管理,建立新型的現代銀企關係,於1999年初,對部分 企業集團實行了信貸服務派駐制,即由信貸管理部入駐企業,充分發揮機構的職能優勢 ,以加強信貸管理為基礎,優化貸款投向和客戶結構;以防範風險為中心,大力清收盤 活不良貸款本息,一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在企業的各項管 理中,財務管理處於中心地位,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管理、質量管理、技術設備管理 、隊伍管理等等,都需要以財務管理為紐帶。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並以此為基礎,協助 企業搞好經營管理,是我們信貸工作取得成績的關鍵所在。貸款企業A公司便是一個典 型的案例。 一、企業基本情況濟南市A公司是以經營汽車改裝業為主體業務的綜合性企業,系 我行重點支持企業。94年2月20日由該公司出資和德國考格爾車輛股份公司合資組建了 「濟南A�B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該公司研製生產的「微機自動計量輕質燃油運輸加 油車」和「新型多功能半掛車」分別於96年和97年獲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同時該公司 被列入濟南市重點骨幹企業,並被山東省農業銀行確定為銀企聯手重點單位。截止98年 底,A公司在我行貸款10297萬元,其中有8976萬元投資於A�B公司;A�B公司在我 行貸款10671萬元,簽發銀行承兌匯票1295萬元。 由於合資企業籌建初期,可行性研究不到位,投資核算缺乏對市場的準確性分析, 盲目注入大量資金,農行絕大部分流動資金貸款被用於固定資產投入,攤子鋪得過大, 負債包袱過於沉重,公司生產設計能力強卻達不到預期生產能力,產品也不被國內市場 接受,國此公司自投產以來,一直處於生產�虧損�再生產�再虧損的惡性循環 之中。 二、公司財務狀況分析信貸管理部進駐該公司後,首先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 ,掌握了企業的基本財務狀況。A公司在我行的大部分貸款被注入A�B公司,後者固 定資產投入基本上能達到技術上的生產能力,但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加上其他競爭廠 家投資少、成本低、產品低廉,所以,儘管該公司加強了產品的成本核算,努力降低成 本,產品性能也有了較大改進,價格也逐漸降下來,具備了技術上的優勢和同行業所沒 有的優良性能,但銷售量一直未有大的起色,市場佔有率極低,沒有大批量訂單和定型 產品,造成生產能力嚴重浪費。公司自96年投入生產運營以來,生產與銷售狀況一直不 理想。96年實現銷量548台,銷售收入5342萬元,虧損353萬元;97年銷量735台,比 96年增長35%,實現銷售收入7799萬元,比96年增長46%,虧損1348萬元;98年實現銷量 713台,比97年減少3%,銷售收入7012萬元,比97年降低10%,虧損2099萬元。96年至 98年累計實現銷量1996台,銷售收入20154萬元,累計虧損3800萬元。截止99年初,企 業有近二億貸款逾期不能償還,且付息也產生了困難。為此,信貸部對公司進行了詳細 的財務分析:(一)變現能力比率分析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6632/8584=0.772、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6632�4038?^/8584=0.30 企業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遠遠低於正常比率,說明企業償債能力極差。企業到 期的貸款本息在98年以前,只能靠貸新還舊即借款�還貸�再借款來維持經營。 經過調查,這兩項比率很低的原因是:(1)大量的流動負債(在我行的流動資金 貸款)被用於固定資產投資; (2)在流動資產中,變現力極差的存貨佔絕大部分。其主要原因是合資企業建立 初期,外方管理人員為了檢測設備的生產能力,在產品沒有市場的情況下,盲目大批量 生產,造成大量產品積壓。另外,有26套價值573.7萬元的閒置設備及原材料的不合理 佔用與浪費,也是造成存貨積壓的原因。 以上原因導致99年初該公司18536萬元的貸款逾期,因此適用懲罰性利率,致使每 日加罰利息高達2萬多元,企業經營更加舉步維艱。 (二)資產管理比率分析1、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360)/銷售成本=[( 4138+4038)/2×360]/7146=206(天) 2、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帳款×360)/銷售收入/)=[(1496+1465) /2]×360/7012=76(天) 因為公司產品超前,單車成本較高,加之費用核算不合理,價格缺乏競爭力,致使 銷售不暢,產品大量積壓,目前98年以前積壓的底盤和成品車達1000多萬元。 該公司應收帳款很大。企業以在我行舉債獲得的流動資金被其它公司無償佔用,直 接影響了企業本身的資金需求及經營運轉。 (三)負債比率分析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100%=(18560/19716)×100%=94%該企業債務比例過高,貸款風險極大,按期收回本息的 可能性極小。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本權益)×100%=(18560/1156)×100%=1605%該企業 舉債經營的程度極高,財務結構極不穩定,我行投入貸款受股東權益保障過低,即若公 司破產清算,我行利益因企業提供的資本所佔比重過小而缺乏保障。3、已獲利息倍數 =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1689/410 該企業息稅前利潤為負值,利息支付已相當困難。 (四)盈利能力比率分析該企業銷售淨利率、資產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因巨額虧 損均為負值,扭虧為盈任重而道遠。 (五)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分析該公司因投資大、包袱沉重,固定成本極高。每年 僅折舊和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的提取攤銷就達1000多萬元,製造費用一項年均500萬元 以上。98年生產銷售各類車輛700多台,但該公司製造費用加上管理、銷售、財務三項 費用卻高達2500多萬元,則每輛車承擔的固定成本高達3.6萬元,若再加上每輛車的原 材料成本8.69萬元,則單車成本高於12.3萬元,而實際平均售價僅為9.83萬元。因此, 每月該公司銷售收入減去成本即為負值。 根據經營槓桿係數公式DOL=(S-VC)/(S-VC-F),我們可以看出當全部成本中固 定成本F所佔比重過大時,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額很高。因此經營槓桿係數很大, 經營風險很高。 另外,當企業固定成本F不變時,銷售額S越大,經營槓桿係數越小,經營風險也越 小。而該公司一直銷售不暢,銷售額太小,造成經營槓桿係數過大,風險很高。 為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可以通過(1)增加銷售額S;(2)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 本VC;(3)降低固定成本比率等措施來使經營槓桿係數DOL下降,從而控制經營風險。 再根據財務槓桿係數公式DFL=EBIT/(EBIT-I)可知,由於該企業的債務資產比率 過高,所負擔的債務成本(利息額)也很高,因此DFL很高,企業會經受較多的因負債 所引起的收益變動的衝擊,財務風險很高。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時,高的DFL可以給企 業帶來較多的槓桿收益,但反之,會大大加重企業的虧損。 (六)公司盈虧臨界分析公司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言說^≒1800輛該公司是按年產4000輛的生產能力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而企業產品市 場佔有率極低,基本客戶群是天南地北的個體戶,無法進行批量生產。企業接受往年盲 目生產造成產品積壓的深刻教訓,以銷定產,即按照定單組織生產,但由於競爭激烈, 定單遠遠滿足不了生產能力的要求。98年以前,企業年產銷車輛一直未能突破900輛, 遠遠達不到保本點要求,因此連年虧損。 三、採取措施根據以上對公司財務狀況所做的分析,我行信貸部同公司管理層一起 ,採取了以下措施:(一)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採取措施抓訂單。針對該企業設備先進 ,生產能力強,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有競爭優勢的特點,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加 大力量,盡快打開國際市場。(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勤儉節約,努力降 低成本。加強財務管理,禁絕跑冒滴漏現象。 1、從水電費、車輛管理到產、供、銷層層制定節支辦法,並將具體成本落實到班 組或個人,並制定獎懲辦法。 2、壓縮並註銷電話21部,手機51部,BP機28部,並對現用的電話、手機實行限額 管理。 3、停用車輛13部,其中工作用車5部,非生產用車8部。 4、在現用13項專利的基礎上,棄用10項。 5、銷售人員的工資、提成和費用與銷售額掛鉤。 6、實施月度財務收支計劃,強化資金管理,做到以財務收入保障財務支出,堵死 無計劃開支。(三)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增加現金流入量1、對98年以前的庫存產品登 記造冊並重新估價,能用則用,能處理則處理,能抵帳則抵帳,壓縮無效庫存,變死物 為活錢。 2、變賣汽車5輛,其中掛車、油罐車各1輛,凱迪拉克2輛,三菱吉普1輛。 3、處理積壓汽車底盤14輛。 4、封存未使用設備。 99年通過以上措施盤活資金400餘萬元,存貨佔用較98年末下降1196萬元。 (四)督促企業完善房地產證件,為我行貸款盡快辦理房地產抵押手續。99年4月 中旬,評估價為12585.85萬元的房地產證書辦理完畢,我信貸部對該公司的9500萬元貸 款辦理了房地產抵押手續,並為其餘貸款辦理轉期,適用正常利率,減輕了公司利息負 擔。 (五)為了培育企業新的盈利增長點,使公司逐步走出困境,化解不良貸款,信貸 部對該公司骨幹項目和大額訂單,在落實好擔保前提下,對其合理投入部分流動資金貸 款並實行封閉運行。對封閉貸款,信貸部強化監管力度,實行跟蹤督查,保證了貸款的 效益和按期歸還。 (六)實施減員增效,壓縮非生產人員。對該企業從管理上、經營上、財務上、銷 售上均監管到位,督促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確實按照現代化 企業制度要求,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和運行體系。四、信貸部進駐一年來取得的成績( 一)該公司99年產量與銷售收入均達歷史最好水平,產量較98年增加168台,增長率為 24%;銷量增加176台,增長率為28%;銷售收入10789萬元,較98年增長41.5%。實現了 當年產品銷售無積壓,並銷售了部分庫存車,利潤與98年相比,減少虧損近1000萬元。 (二)99年度,近800萬元到期貸款的償還,145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的到期承付均 來自於公司的銷售收入。 (三)99年度,社會貢獻總額達2849萬元,其中支付我行利息達1760萬元,支付稅 金579萬元,支付員工工資410萬元,實現了利息、稅金、工資三不拖欠。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把銀行信貸工作滲透到企業管理和 經營活動中的方方面面,並適時加強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給了這個弱不禁風的企業一線 生機,並使防範和化解銀行信貸風險成為可能。 熾天使書城
【建立滬深股市平準基金初探】論文類別:財務 論文編號:155作者: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98`MBA楊克民一、平準基金及其特點「平準」一詞語出「均輸平準」,是中國古代政府為調節市場物價,取得財政收入而採取的貨物運銷政策。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桑弘羊試辦均輸,在大司農下設置均輸官和平準官,「開委府(商品倉庫)於京師,以籠貨物,賤即買,貴則賣,是以縣官不失實,商賈無所貿利,故曰平準」。由於該方法確實可行,後代常倣傚,如王莽行「五均六莞」;唐劉冕管理東南財賦,用稅款購貨供應關中;宋王安石行均輸法和市易法;等。 在西方著名的《國富論》中,也有「平準論」之說。平準基金(StabilizationFund),又稱干預基金(InterventionFund),是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證監會、財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過對證券市場的逆向操作,熨平非理性的證券的劇烈波動,以達到穩定證券市場的目的。 根據上述定義,平準基金有以下特點:平準基金是一種政策性基金,其根本職責是 實現證券市場的穩定,防止暴漲暴跌。為此,其組建、操作、評價、管理的全過程都受 政策的影響或直接接受政府的指令,為證券監管部門服務,成為有效的證券市場直接監 管手段之一。平準基金是非盈利性基金,這使她區別於其他證券投資基金,因為其他證 券投資基金組建的目的是為投資者獲取最大限度的基金增值。平準基金應有足夠大的盤 子。如果基金的數量不充分大,對證券市場的穩定作用就很小,不能起到「定海神針」 的作用。平準基金的來源有法定的渠道或其基本組成是強制性的,如國家財政撥款、向 參與證券市場的相關單位徵收等,也不排除自願購買的投資者配售。平準基金的操作和 管理有特別的規定和程序,以保證「三公」的原則,不至於損害絕大多數投資者的利益 。 1998年我國推出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試圖實現雙重目標:一是通過投資組合追求基 金自身的增值為投資者帶來最大收益,二是承擔市場穩定的功能。目前新投資基金的規 模已達550億元,但運行過程中其穩定市場的功能並沒有表現出來。實際上,為投資基 金設定的兩個目標本身是相互矛盾的。因為這些投資基金主要來源於民間的基金收益人 ,他們追求的目標理所當然是回報的最大化,反映在基金的管理人身上,其首要任務就 是實現自身贏利的最大化,本身並沒有穩定大盤的義務。由於我國股票市場的規模有限 ,市場競爭不充分,使得基金經理利用其資金優勢操縱股價成為可能,加之現行基金價 值的評價標準主要為基金淨值,定期公佈的基金報告迫使基金經理追求帳面淨值的最大 化。因此,無論投資基金的規模達到多大的水平,都無法擔當「平準基金」的重任,要 穩定證券市場,必須重新設計專門的基金。 二、建立滬深股市平準基金的初步設計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筆者認 為,應建立分別依託於上海和深圳兩個市場的兩隻平準基金,各自為穩定滬深市場服務 ,並統一歸中國證監會領導。本文設計的方案如下:1.建立基金的原則:取之於股市, 用之於股市,為穩定和發展股市服務。 2.基金的類型:開放式-非收益型基金。 3。基金的存續期:無限期永久基金。 4。基金的來源:(1)由目前對股票交易徵收的印花稅中劃出一定的比例作為基金的 基本和穩定的來源。我國現行徵收的證券印花稅稅率偏高,即使按1998年5月調整後的 稅率千分之四看,仍比其他國家高,印花稅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1999年 深市股票成交額14354億元,全年印花稅收入近115億元;滬市股票成交額16966億元, 全年印花稅收入近136億元;2000年勢頭更好,至2000年2月18日,滬深股市成交額已達 7343億元,印花稅收入達58億元,創兩市同期印花稅收入新高。如果國家把印花稅收入 的10%劃入平準基金,則每年就至少有25億元,構成了平準基金的基礎。 從印花稅收入中劃出一部分作為基金,對投資者而言,並沒有增加證券交易成本, 但由於這部分資金是用於穩定股市的,相當於傳達了這樣一條信息:投資者的每一筆交 易都在為穩定股市作貢獻,某種意義上看,印花稅率相對而言下降了。 (2)由券商和機構投資者根據其總股本上繳一定的比例。這部分可以視為向券商和 機構投資者收取的保證金,是他們作為證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和有較大影響力者所必須 為證券市場本身的穩定應該承擔的義務。 提取保證金的做法,在許多國家都有採用。如德國的經紀商須交5萬德國馬克,經 紀商兼自營商為20萬德國馬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等國由交易所建立保證基金,我 國的香港、台灣等地區在證券法規中明確規定,券商必須提存保證金。如台灣《證券交 易法》規定,自營商按開業時的實收資本額提取20%,專業經紀商按實收資本額提取 15%,若資本額超過1000萬元,則只交150萬元保證金。日本則實行所謂的「證券商資產 國家保存制度」,即按其《證券交易法》第5條規定:「大藏大臣為保護公益和投資者 利益,有必要且適當時,得命令證券公司將其財產按政令規定的部分,於國家保存之」 。 與此相類似,美國採用了證券投資保險制度。根據《1970年證券投資者保護法》, 美國成立了證券投資保護公司(SecuritiesInvestorProtectionCorporation,簡稱S IPC),所有登記的券商必須按其營業額的千分之五繳納保險金,直到滿1.5億美元為?謘C (3)由上市公司(投資基金除外)根據其流通股份的數量上繳一部分。要求上市公 司繳納基金,目的是使上市公司對其市場行為負一定的責任。我國目前上市的公司總體 素質不是太高,巨大的上市利益的驅使,往往出現諸如包裝利潤、信息披露不規範、關 聯交易違規乃至虛假上市等不規範的市場行為,導致個股的價格出現巨幅震盪。在這種 情況下,需要平準基金對其進行必要的干預,甚至進行必要的扶持,因此,要求上市公 司承擔相應的義務是必要的。之所以用流通數量來計算,是考慮到未流通的部分不會對 市場的波動產生直接影響,而如果用流通市值,又有較大的不穩定性,不易操作。對上 市公司提取的基金,可以作為該公司對基金的長期投資,記入專門的「平準基金」科目 ,不會對該公司的財務狀況產生影響。 據筆者的統計,截止2000年2月29日,上海市場A股的流通股份達4199977萬股, B股流通股份為813200萬股;深圳市場A股的流通股份達4066077萬股,B股的流通股份為 570234萬股。如果按2-5%收取基金,可以分別增加10-25億元。 對新股的發行和增發、配售新股,可以採用根據其溢價情況,增加提取平準基金, 以防止上市公司過度包裝導致的股價波動(如「紅光事件」的發生),待其平穩上市三 年後,再將多提的部分返回該公司。1999年滬深兩市共發行A股98隻,配股117隻,共籌 資877億元,比1998年增加103億元,發行B股、H股共吸引外資6.1億美元,發行A股可轉 換債券15億元。全年通過發行`配售股票共籌集資金941億元,比增12%2。若以10%增加 計提平準基金,三年可得近30億元。 特別考慮到目前國有股減持的問題,可將減持所獲得的資金中劃出一部分進入平準 基金。這符合「從股市中來,用到股市中去」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將緩解國有股減 持給股市帶來的壓力。(4)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機構配售,也可以向居 民配售。由於平準基金不具有投機性,在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穩定及發展的背景下,能夠 保證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回報率,對上述資金又一定的吸引力,成為平準基金的一個強 大的來源。香港在1998年干預股票市場後,於1999年10月推出的「盈富基金」就受到香 港投資者的追捧,原計劃出售100億港元,由於認購總額達483億,最後出售了333億。 (5)為應付特殊時期平準基金資金不足的需要,基金管理人應與國家銀行達成協議 ,獲得信貸承諾,並可按法定程序申請向國家財政部借款。 以上資金來源,構成平準基金現實及潛在的實力。筆者認為,至少應有1000億元以 上的資金,平準基金才可以發揮其實際調節作用和構成對市場的威懾作用。因為截至 2000年2月29日,滬深股市股票流通市值已達10841億元(其中滬市為5511億,深市為 5330億),而平準基金應達到流通市值的10%左右。 5。基金的功能:平準基金的基本功能是平抑股市的非理性波動��這一方面 是指對大盤(指數)的非理性波動,另一方面也應包括個股的暴漲暴跌。按照美國股市 理論,從高點連續下跌20%即可稱為熊市,而單日跌幅超過5%可謂股災。例如1999年上 證指數在「5.19」行情中達到1756點的高點後,綿綿陰跌至1350點,跌幅近25%,明顯 與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背景不符,因而是非理性的;1999年10月28日,「基金湘證」上 市首日,開盤價2.45元,最高價達創基金交易記錄的10元,且收盤價6.2元遠高於其?C基金單位資產淨值1.137元,迫使管理層採用提早擴募的方式(11月3日即宣佈以1: 1.65的比例擴募)來打擊投機者,帶累了許多投資者,造成不良影響。在類似的情形下 ,都應予干預。 除了「平準」的功能外,筆者認為,可以參照美國SIPC所起的作用,賦予平準基金 保險的職能,即為投資者(包括券商、機構和一般投資者)提供風險賠償或擔保。例如 ,在某個券商陷入財務危機時,平準基金可以按一定的程序介入該券商內部,或提供管 理方面的建議,或提供資金支持,乃至幫助其清算並負擔一定的清償保險費。 6.基金的管理:平準基金接受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的統一管理,滬 、深兩隻基金分別成立董事會和相應機構,負責基金的直接管理。董事會成員應由下列 人員組成:證監會任命的專員、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任命的專員、上交所或深交所委 派的專家、聘請的資深經濟學家和股票經紀人,等。董事會的作用是:研究和跟蹤股市 的走向,確定動用基金干預市場的時機和規模並報證監會批准後實施;根據證監會的要 求,定期發佈對股市的監測報告;建立一套完整的基金決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平準基金的操作應遵從公平、公開、公正「三公原則」,入市干預和退出市場時應 及時公告;定期公佈基金的總額、單位淨值和持倉結構;公佈對股市及個股的研究報告 ,並根據股市發展和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需要而調整的干預標準,等。 三、建立平準基金的必要性根據以上設計的情況,筆者認為,建立滬深股市平準基 金對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1、平準基金的建立,將極大地提高我國股市的穩定程度,促進我國股市健康、穩 定地發展,成為我國證券監管體系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國股市自199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十餘年,得到了 初步的發展。但畢竟市場成熟度有限,出現了許多問題。如參與者自律能力較差,投機 行為和違規行為較普遍,導致股市的瘋漲狂跌,使監管部門很難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 也令市場投資者心有餘悸,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的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以《證券法》為依託、以證監會為主要領導機構的集中型監管 體系和以較易所、證券業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為輔助的自律型監管體系。 但我國的自律組織對市場的監管作用非常微弱,能對市場起作用的往往只有政府。而政 府更多地採用政策手段來監管市場,使我國股市變成了政策市、消息市,政府變成了證 券市場上最大的「莊家」。眾所周知,政策由於其固有的剛性,很容易使證券市場反應 過度(Over-action),如果政策本身存在問題,則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個典型的 例子是1994年政府對股市的一次干預。1994年7月29日,上證A股指數降到1992年來的歷 史最低點328點,深指為95點,這之前出現連續幾周跌幅超過5%的情況。該日,證監會 經與計委、體改委和經貿部協商,宣佈了一系列刺激市場的措施,包括:暫停新股的發 行和上市;選擇資信佳管理好的證券公司提供100億元的貸款額度以活躍股市交易;發 展共同基金,培養中外合作管理基金;逐步吸引外國基金進入中國A股市場;等。股市 對上述「救市政策」的反映迅速,到1994年8月8日,上證指數達到729點(一周上升了 122%),深證指數達164點(一周上升了72%),而後在短短五周內,上證指數飆升到 1052點!由於上述政策很快顯示出不可行性和不現實性,股指很快又在一個月內暴跌至 524點,造成了證券市場的極大混亂。 政策對市場的干預是「有形的手」,她只能在宏觀的方面對市場的發展起影響作用 。而「平準基金」通過內行的專家管理和前沿管理,且其操作手段靈活,是對市場供求 關係的直接調節,應屬於「市場之手」,是第一調節手段。只有在干預無效或收效不明 顯時,才考慮使用政策來調節,兩者相互配合。 另外,證券市場中存在一定的「灰色」領域,政府行為很難針對這些界限不分明的 領域採取措施,即便採取措施,也難以奏效,甚至會引起其他不良反應。相反,用平準 基金對其調節,可以收到針對性的效果。 2、通過平準基金的運作,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調整市場資金的流向,促進重點 產業的發展。 國家制定的產業政策對證券市場會產生間接的影響,而如果能通過平準基金直接推 動這類股票,吸引市場的注意力,就可以達到調整股市的資金流向的目的,為這類企業 在資本市場的的籌資提供便利。例如,我國政府一直在促進大型國企的改革,但國企大 盤股在股市的表現一直不如人意,儘管出台了很多政策加以鼓勵,其平均市盈率仍偏低 。如果以平準基金介入這類股票,一方面可以激活交易,另一方面,基金的大量長期持 有相當於降低了大型國企的流通盤,也會對滬、深股市大盤起到穩定作用。 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2000年初開始的對「網路概念」股的炒作,使眾多的上市公 司將資金轉向「觸網」,為推進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據《上海證券報》 報道,至2月25日止刊登1999年年報的110家上市公司中,有53家提出配股預案,其中有 16家打算以配股所得資金投資發展網路業,佔30.2%。從這個意義上看,平準基金的良 好運作,還可以達到培育市場並促其發展的功能,符合我國發展中的證券市場監管的特 點。 從另一方面看,若證券價格被人為地操縱,則證券市場就會誤導資金流向,阻礙資 金流向最急需資金且資金使用效益最好的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說,平準基金對股市的干 預,以防止不規範操作的行為,是對股市效率的貢獻。此外,平準基金對促進上市公司 資產重組、業務轉換、升級換代、以及實施「大西部開發戰略」等都可以起到積極的引 導作用。 3、增強我國股市的抗風險能力,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及我國加入WTO的影響,我國的證券市場必將逐步 向國外投資者開放,即證券市場逐步走向國際化。眾所周知,國際資本對一國證券市場 的影響正日益加大,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對沖基金等國際資本對東南亞外匯市場和證 券市場的嚴重破壞,至今令人記憶猶新。這證明了國際資本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 活躍證券市場,另一方面也潛伏著巨大的風險,可能導致證券市場供求關係的失衡,導 致股市的波動。在此情況下,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要自覺地以WTO的基本原則為參照體 系,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恰當地組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對股市進行監管。 在這種國際化背景下,擁有一個強大的平準基金無疑對我國股市大穩定發展有重大 的意義。1998年8月香港政府為抗擊國際游資的惡意進攻,毅然動用巨大的外匯基金入 市干預,從8月14日到8月28日,共動用了千億元資金,將恆指推高了1100多點,上演了 一場「世紀大戰」,極大地打擊了對沖基金,扭轉了股市單邊下挫的危險局面。 平準基金的設計吸收了國外「保證金」制度和「保險金」制度的優點,把保證和保 險的功能融入平準基金中,以避免證券業者的過度風險經營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和破壞證 券市場的穩定,促使證券業者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化解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 四、建立平準基金的幾個問題問題一:平準基金會造成對股市的過分干預嗎? 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管和干預,是各國通行的辦法,關鍵在於採用何種手段對市場干 預和干預的程度如何。過分的干預可能會損害證券市場的靈活性,從而傷害證券市場市 場的效率。筆者認為,平準基金對市場的干預是建立在專家對市場的分析和判斷的基礎 上用局部調整市場供求關係的辦法對進行的,相對於政策調控而言,更具有柔性和針對 性,不會造成對股市的過分干預。平準基金入市干預,可能會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引導 投資者的資金入市投資,以獲取長期穩定增長的收益,這是「跟風效應」;二是可能在 基金入市干預時,投資者乘機拋出手中的籌碼,從而擠出了股市中的資金,這是「擠出 效應」。1998年港府入市干預後,就出現了「擠出效應」,港府成為大買家,大量投資 者兌現後持幣觀望。但是,在金融危機過後,1999年香港股市逐步回升,港府於是推出 「盈富基金」逐步替換出資金,政府手中的籌碼逐步回到投資者手中。筆者認為,我國 設立平準基金不會導致大理長期的「擠出效應」,因為:第一,我國的經濟發展運行正 處於良好的上升通道中,且我國股市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必將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 而步入一個長期的發展階段,因此,平準基金手中的籌碼不會長時間地被「套牢」;第 二,平準基金的數量是逐年增加的,是一個不斷有「活水」流入的「水池」,不會乾涸 ;第三,在平準基金調控無功時,政府可以出台各種政策加以配合。 問題二:平準基金入市會帶來利益分配不均嗎?平準基金作為一種政策性基金直接 參與股票交易,的確有偏袒其買入股票所屬的公司之嫌,也必然是對市場各利益主體的 重新分配。根據喬治。J.斯蒂格勒的經濟監管理論得出的結論,干預導致的利益的重新 分配對整體而言是有效率的,因而是合理的。 問題三:平準基金的運作本身是一種「市場操縱」嗎? 證券市場的操縱行為(Manipulation)是指利用合謀或集中資金進行虛假交易,或 利用職務便利,或傳播虛假信息來影響證券價格,引誘他人交易,從而為自己謀取利益 的行為。操縱行為違反了「三公」原則,它以損害其他投資者的利益來使操縱者自己受 益。根據操縱的上述特點,平準基金的運作不構成市場操縱。第一,平準基金是以「逆 向操作」為主的,其本質是「反操縱」;第二,平準基金的入市干預是公開的,其行為 發生前後都將公告,其操作過程透明公開,不構成欺詐;第三,平準基金對一些股票的 「政策性建倉」行為不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不構成操縱。問題四:如何解決平準基金的 合法性? 這個問題包括:1.平準基金必須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法定權力和權威。目前《證券 法》中尚無此規定;2.《證券法》規定,每增持5%的股份應履行披露的義務,超過 30%的股份還必須發出收購要約。平準基金在干預過程中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 3.我國的證券市場沒有「賣空」機制,當平準基金需要對某股票進行干預卻沒有該股票 的籌碼時,就無法對其進行「逆向操作」。 筆者認為,上述問題正是建立「平準基金」時急待解決的問題。應對《證券法》進 行適當的修改或根據《證券法》的精神,專門制訂一部《平準基金管理條例》,一方面 賦予平準基金法定權力,另一方面也對平準基金的行為進行規範,包括管理、操作等過 程的必要限制,使平準基金既合法,又具有可操作性。 五、結論證券市場是市場機制比較充分發揮的市場,但也必須政府干預以保護競爭 和引導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過多地強調行政干預手段可能會扭曲證券 市場的功能,造成證券市場的反應失當,影響證券市場的平穩發展。採用平準基金作為 介於政府行政調節與市場自我調節之間的一種手段,可以平抑證券市場的異常波動,保 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有利於增強投資信心;有利於提高我國證券監管體 系的監管水平,提高我國證券市場及其參與者的抗風險能力;有利於提高證券市場的效 率,促進資金的合理流動,增進市場的整體福利水平。因此,應盡快解決平準基金的法 律效力問題,為設立滬、深股市平準基金鋪平道路。 熾天使書城
【中國汽車業戰略分析與思考】論文類別:戰略競爭 導言1999年4月至9月,作者對中國汽車業進行廣泛訪談和調查研究。曾先後到國家 計委經濟預測司、國家外經貿部機電司、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統計司、國家打私辦、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長春一汽集團、一汽--大眾、天汽集團、廣州本田、重慶長安鈴木 、嘉陵-本田、上汽集團、上海別克、合肥凱斯鮑爾等部門與企業,同100餘位國家有關 職能部門領導、中國加入WTO談判小組成員、中國汽車業高層決策者、專家、各汽車集 團中、外總裁、總經理、生產、購銷公司管理者、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 汽車用戶進行了訪談,並到各企業汽車生產車間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對有關資料作了 較為充分的閱讀和分析,經系統定向研究,最終結果便是本報告。作者還於1999年10月 到12月間在全國各報刊陸續發表有關文章10餘萬字。希望本報告能對中國汽車業戰略發 展起一點作用。 目錄導言第一卷中國汽車業發展研究的戰略觀與方法論第二卷中國汽車業生存發展 時空的調查分析第三卷中國汽車業主、客體性的調查分析第四卷中國汽車業戰略發展的 三個重大認識問題第五卷中國汽車業戰略理念和決策行為系統第一卷中國汽車業發展研 究的戰略觀與方法論第一篇中國汽車業發展研究的戰略觀戰略,在商界一般指指導商戰 全局的計劃和策略。首先要確定戰略目標和最終的競爭對手,才能依據競爭雙方經濟、 政治、心理、地理等因素,照顧商戰全局各方面、各階段之間的關係,規定無形、有形 力量的準備和運用,諸如決策、管理、經營、銷售力量的建設,設施裝備和商品的生產 儲備,戰略動員,基本作戰方向的確定,戰區的劃分,作戰方針和作戰指導原則的制定 之類的問題。戰略和戰役之間的關係,戰役和戰術之間的關係,作為全局和局部的關係 ,受到方法論的控制。隨著競爭力量對比的變化和商戰發展的進程,戰略需要進行階段 性轉變。中國汽車業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中國汽車業的最終競爭對手是誰? 加入WTO在即,中國汽車業準備是否充分? 面臨競爭發展課題的今日中國汽車業,對上述問題是不太清晰的。 美國曾經以控制石油為目標,以伊拉克為最終競爭對手,為海灣戰爭制定戰略;海 爾則以參與國際競爭取得勝利為目標、以國際名牌為最終競爭對手制定戰略。眾所周知 ,這種目標和競爭對手清晰的戰略的確卓有成效。 作者給戰略的定義是:戰略是對戰略主體的未來所作的系統性決策,是關於設立目 標和控制目標實現全過程的系統性決策。軍事上,戰略具有不同的種類,如連續戰略和 積累戰略,直接戰略和間接戰略,威攝戰略和實戰戰略,打擊軍事力量戰略和打擊社會 財富戰略等。戰略儘管不同,但如博弗爾將軍所說:「其基本出發點都是爭取行動自由 。」 什麼叫「行動自由」?「行動自由」是指達到最終目標的自由。也就是說,研究制 定行業或企業競爭發展戰略的目的,就是運用行業或企業從今天到未來某個時間內的全 部力量,調動一切可能調動的社會環境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滿足可持續發展並獲得最 大利潤的需求。「戰略是一門進行抉擇的藝術和科學。」(約翰·柯林斯)中國汽車業 要有效應對挑戰,究竟應該把戰略重點放在哪裡? 根據對中國汽車業「適應市場要求」和「滿足消費者需求」能力和狀況的調查,作 者認為本報告所分析的中國汽車業發展戰略,就其核心要素來說,應該是一個「轉型戰 略」,即解決如何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戰略。 「轉型戰略」並非從今天開始。但是,就根本解決方法論這一戰略的靈魂問題來說 ,本次戰略設計面臨嚴峻考驗,這其實是對「轉型戰略」最後成敗的考驗。解決中國汽 車業「不死」即生存問題。以方法論為核心的本次戰略設計,必須解決中國汽車業集團 化之後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在加入WTO後有限調適期中迅速佔領中國廣大汽車市場的問題 。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在論述戰略的實質時說:「戰略這個詞的 原意是『統率藝術』,但現在這個詞的含義卻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大戰略「真正的 目的與其說是尋求戰鬥,不如說是尋求一種有利的戰略形勢。這種戰略形勢是如此有利 ,以至於即便它本身不能收到決定性的效果,那麼在這個形勢的基礎上再打一仗,就肯 定可以收到這種決定性的效果。」 中國偉大的戰略家孫子描述戰略的意義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 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說,正確的戰略本身就能使人立於不敗之地,使對手感到你 勝局已定。 卓有成效的經營管理同樣依賴於完善而符合實際的戰略,沒有清晰的戰略把握,決 策者對於經營管理的認識就會像倒立的金字塔一樣,岌岌可危地豎立在細小的塔尖上。 戰略是充分調查研究戰略主體的歷史和現狀之後,對戰略主體未來生死存亡規律進 行的探索與刻劃。戰略關係到未來的生死存亡,日益成為中國汽車業發展中的頭等大事 。真正的決策者,決不敢對戰略稍微地加以輕視。 這就是本報告在研究分析中國汽車業發展戰略時,所依據的戰略觀。 第二篇中國汽車業戰略研究的方法論戰略方法論是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的方法。策 略是為實現戰略任務而採取的手段。作者這裡討論的戰略方法論,既是整體戰略的靈魂 ,也是策略的核心樞紐。戰略的有效性來源於科學的戰略方法論。戰略決策,是決策集 團系統性干預客觀未來的主觀努力。中國汽車業決策者用什麼思路和方法研究制定戰略 ,是影響中國汽車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戰略環節。 由於認識與科學的發展,人類社會的方法論變化有三:一是混沌原始時代的整體論 ,二是科學分析時代的還原論,三是充分瞭解物質結構後進入整合時代的系統論。 還原論產生於16—19世紀,自然科學為了向事物的內部結構和微觀機制深入,為了 精確和嚴格地認識對象,逐一地去解剖它的各個細節。為了不讓研究停留在古代直觀的 整體論水平,人們創造和發展了分析方法、實驗方法、數學方法等,分析方法成為帶頭 方法。近代科學方法論從整體論向還原論變化,在幫助科學取得巨大進步和成功的同時 ,也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思路,把注意的焦點逐漸推移到微觀細節上,極大地影響了人們 觀察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論。 系統論則把對像放到系統的形式中進行考察和控制。 什麼叫系統的形式?所謂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確定性能的有機整體,同 時它又是更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例如,中國汽車業各集團是中國汽車業的子系統,而 中國汽車業,又是世界汽車業的子系統。系統的基本特徵是︰第一,系統具有整體性, 即系統由若干要素構成。例如,中國汽車業是由實力雄厚者和小而散者這樣兩大類要素 所組成。系統論的原則是「整體大於它的各個部分的總和」。就是說,中國汽車業實力 雄厚者和小而散者,應該按照系統的整體最佳、利潤最高的原則進行組合;系統的優勢 決非兩者單純相加所能等同。系統整體具有它的各個組成部分所不具備的新的性質、新 的功能、新的規律。系統的這種整體特性,原則上不能歸結為其組成諸要素的特性,也 不能歸結為其組成諸要素的特性的總和。第二,系統諸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的相互聯繫 和相互作用。例如,中國汽車業實力雄厚者和小而散者之間,存在著前者為主導、後者 為輔從的關係,這是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因。 第三,系統又從屬於上一級更大系統。例如,一家汽車集團的發展從屬於中國汽車 系統或世界汽車系統發展的規律;其整體性不僅決定於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而且受到母 系統的支配和控制。 系統具有普遍性,萬物皆系統。 中國汽車業決策者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決策方法論傾向:第一種,是系統論傾向。即 把汽車行業和本集團作為中國社會的子系統來觀察和把握,把本公司、本部門作為本集 團的子系統來觀察和把握,把個人境遇和人際關係作為整體境遇和公眾關係的子系統來 觀察和把握。 第二種,是還原論傾向。即傾向於把汽車行業和本集團從整體社會中孤立(還原) 出來觀察和把握,把本公司、本部門從本集團中孤立(還原)出來觀察和把握,把個人 境遇和人際關係從整體境遇和公眾關係中孤立(還原)出來觀察和把握。 從1956年生產出第一輛車始,中國汽車業44年的歷史就與「局部精細運作(所謂科 學)的傳統」相伴,使還原論成為一種正統方法論。計劃經濟體制把企業作為完成國家 計劃的局部執行者,更加強還原方法論在管理中的主導地位。 作者觀察到,第一種傾向目前在中國汽車業是少數,比較集中地出現在集團最高決 策者、虛心體會市場情況的公司部門決策管理者,以及銷售一線的業務人員中。就像大 自然風化著岩石一樣,市場經濟的現實從他們腦子裡無情地淘汰著還原方法論。第二種 傾向目前是多數,在一些集團中不注重創新、不注重可持續發展的部門中相當普遍,這 就像被外殼保護的岩石主體還沒來得及風化一樣。 在系統化的市場經濟社會,還原論的不適應性必然使人產生幼稚的思想和行為。社 會變化了,加入WTO在即,有人仍認為「汽車行業特殊,是民族工業、幼稚工業,國家 會加以保護」。這種思路得以盛行,一方面由於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出了問題;另 一方面汽車集團也沒能敏銳地調整自己,對中國加入WTO前後的汽車形勢研究不夠、準 備不足;再加上未能有效地建立各種公眾關係網,不善於從行業目標透視主體職能與角 色,不善於從整體利益透視主體境遇。 兩種方法論的矛盾在中國汽車業已經表現得頗為典型。這是決策到操作效益衰減的 根本原因。如果中國汽車業不能清晰地認識轉型戰略中這個必然出現的方法論的矛盾本 質,就會失去市場、失去先機。這種現象,應該看作行業戰略和集團戰略必須趕快轉變 的信號,甚至看作戰略決策滯後、可能帶來惡果的危機警醒信號。 科學向前發展,科學方法論也向前發展了。我們正處在系統論替代還原論的時代。 從理論上對比:第一,還原論把認識的重點放在部分,忽略整體性。例如,汽車集 團可能把經營的重點放在自己這個局部而忽略中國汽車業這個整體性。系統論把認識的 重點放在整體,強調從整體出發認識諸部分。作為集團,應當把認識的重點放在中國汽 車業整體,應該從整體戰略出發認識集團的地位和職能。 第二,還原論抹殺整體與部分的原則區別,單純用部分來解釋整體,甚至把整體歸 結為部分之和。例如,作為汽車集團或一家公司,堅持認為自己經營效果好了,行業自 然就好。系統論強調整體與部分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不能單純用部分來解釋整體,對於 整體性來說,起決定作用的不僅是諸部分之間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諸部分之間的相互聯 繫和相互作用。 第三,還原論過分強調部分對整體的基礎決定作用,片面地強調「向下」的認識途 徑。例如,集團可能會把自己對國家汽車業的貢獻僅僅看成經營好自己這家企業,片面 地認為只有從集團內部挖潛這樣一條發展途徑。系統論則強調「向下」與「向上」兩種 認識途徑,即一方面肯定部分對整體的基礎決定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整體對部分、環 境對整體的支配和控制作用。例如,一家汽車集團可能通過「打擊汽車走私」來調動國 家和社會的力量關注自己、支持自己,使「整體對部分、環境對整體的支配和控制作用 」成為自己發展的動力。 世界已經從「分析時代」向「系統時代」過渡,技術革命已經從「第二次浪潮」轉 向「第三次浪潮」。系統論和協同論,成為新時代的方法論。與現代生活各個領域相適 應的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觀念和新的範疇,無一不是以「系統」這個概念為中心的。 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承載著中國未來經濟支柱產業、追求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 經營輝煌業績的中國汽車業,必須用系統論和協同論來研究自己和駕馭自己。 中國汽車業發展戰略是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是典型的錢學森所說的「大成 智慧工程」。開發中國汽車業戰略,要求我們擁有科學的世界觀、最現代的方法論、 中國汽車業內外有關領域優秀專家和決策集團集體智慧最佳協同這些不可或缺的條件, 然後才敢站在中國汽車業歷史中今天的起點,去把握中國汽車業明天發展的終極目標和 終極價值。 科學世界觀和現代方法論的結晶—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協同論與唯物辨證 法相結合,就是本報告所使用的方法論。 第三篇中國汽車業發展戰略的思考綱要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 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 ,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 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 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 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孫子兵法·計篇》作者剛剛論述了:戰略 ,是對主體未來所作的系統性決策,是關於設立目標和控制目標實現全過程的系統性決 策。而制定戰略,就是充分調查研究主體的歷史和現狀之後,對主體未來生死存亡規律 進行探索與刻劃。作者還論述了:科學世界觀和現代方法論的結晶—系統論、控制論、 信息論、協同論與唯物辨證法相結合,就是本戰略報告所使用的方法論。 現在又引述《孫子兵法·計篇》有關戰略和戰略綱要的精僻論斷。因為作為中國哲 學的奇跡之一,《孫子兵法》正可視為上述戰略觀與方法論的有機結合。根據這樣的戰 略認識,作者進入中國汽車業,圍繞下面五個綱要進行調查探索、策劃設計,開始中國 汽車業發展戰略的思考:所謂道:就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的客觀歷史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歷史規律,中國汽車業的發展也不例外。中國汽車業決 策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必須切合客觀歷史規律,中國汽車業決策集團必須認識並下決心遵 循這種客觀歷史規律,才能建立起強大的利益共同體,中國汽車業內外公眾才會與決策 者同心同德,共同挑戰任何危機,共同克服任何困難,從而註定取得最後的勝利。所謂 天:就是中國汽車業的公眾關係狀況。 中國汽車業是否有意並正在構建一個與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利益共同體?一個多高、 多廣、多大凝聚力的利益共同體?這決定著中國汽車業實施戰略時,公眾、特別是關鍵 性公眾態度的陰陽、冷熱、變化,決定著中國汽車業未來所能支配和影響的人、財、物 信息各種資源的狀況,從而決定著中國汽車業綜合戰略勢力的強弱。所謂地:就是中國 汽車業的競爭實力與競爭狀況。 這決定著中國汽車業戰略出兵的遠近、險易、廣狹、勝敗。 所謂將:就是決策管理者有否開明智慧、權威信譽、仁厚大度、風險精神、決斷嚴 格的素質。這決定著中國汽車業戰略究竟能否不失時機發動起來,能否踏平艱難險阻堅 強有力地貫徹下去,能否被創造性地運用實施從而出現奇跡。 所謂法:就是包括業務流程、信息系統、激勵獎懲機制和台階化決策種種狀況。 這關係到中國汽車業未來將在雜亂無章的迂迴小路上行進,還是在一條高速公路上 統一思想、統一目標、統一指揮、統一步調地全速前進。 中國汽車業決策者能否把握中國汽車業發展的客觀規律? 中國汽車集團成員是否具備駕馭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中國汽車業中層基層幹部的素質,是否堅強優秀到足以應對競爭發展戰略必將帶來 的種種挑戰、克服遇到的任何困難? 中國汽車業的一線工人的專業水平是否訓練有素,能夠承擔起發展戰略的要求? 中國汽車業能否卓有成效地建立起與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公眾關係即利益共同體,通 過調動一切可能調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因素,極大地提高競爭能力?中國汽車業是 否擁有一套激勵獎懲機制,使得每一次有效努力都能獲得獎勵,每一次造成有形無形損 失的錯誤、失職都必遭懲罰? 在戰略運行的過程中,不斷透徹分析、改善、再分析、再改善以上這些重要的問題 ,是中國汽車業決策領導者和決策集團的必修課。這些問題解決好了,中國汽車業發展 戰略的成功就能夠做到胸有成竹。 第二卷中國汽車業生存發展時空的調查分析用「系統動態運行」觀念,把握44年中 國汽車業與生存發展時空的關係,從中考察中國汽車業的本質,將使發展戰略最大程度 趨近最佳目標,從而具有更大合理性。第一篇對中國汽車業生存發展時空的縱向分析本 篇研究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中國汽車業與系統要素之間的關係。 一、三年經濟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民經濟進入恢復 時期,急需恢復和發展交通運輸業。舊中國留下的幾萬輛汽車大多車況不好,再加上當 時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我國只能從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進口汽車。高級轎車 主要有吉斯、吉姆,普通轎車主要有勝利、伏爾加、莫斯科人、嘎斯51等。據商業部統 計,到1956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2萬輛。全部為進口車。此時,生產資料的流通 大體有計劃渠道和商業渠道兩種形式。由於汽車需求大,當時還沒有國產汽車,加之計 劃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建立,這一時期進口汽車的銷售,除少數按計劃調撥給重點部門、 地區外,大部分由國營商業部門按商品方式經營銷售。 建國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即設置了貿易部,統一管理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 1952年內外貿分家改組為商業部和對外貿易部。與此同時,各大區和省市自治區也相應 建立起專業公司。二、計劃經濟時期(1956—1979) 1956年7月15日,中國國產第一輛汽車在長春汽車廠下線,這標誌著中國建立起自 己的汽車工業。結束了汽車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這一天,不僅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 而且也在中國汽車外貿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國產車產量很小,只生產中型載 貨車一個品種,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 50年代後期,中蘇關係出現裂痕,1960年7月以後中國與蘇聯、東歐的貿易大減, 貿易對像開始向西方國家轉移。 中國汽車工業進行了托拉斯試點工作。1966年「文革」開始,托拉斯試點夭折。中 國汽車工業公司解體,恢復了一機部汽車工業局。汽車計劃分配體制實行「在國家統一 計劃下,地區平衡,差額調撥,品種調劑,保證上繳」的分配方法。到1978年末,全國 汽車保有量為142萬輛。較1966年增加了109萬輛。 1956—1979年24年間,是中國汽車業計劃經濟時期。其時的中國汽車業是國家經濟 計劃的執行工廠。這個時期的特點:1、工廠只管生產,不管銷售,只關心計劃,不必 考慮市場。 2、一統計劃下,「全國汽車是一家」,有勞動競賽,無市場競爭。 3、是政府財政收入支柱和本地安排就業的好地方。4、根本不考慮國際市場和國際 競爭問題5、技術設備改造緩慢落後三、市場化改革時期(1979—1999) 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告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隨後通過貫徹「 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在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先後制定的關於經濟體制改 革的決定,以及改革、開放、搞活總的方針指引下,開始注意發揮價值規律、經濟效益 、商品、市場等經濟槓桿作用。逐步從中央計劃分配型的產品經濟向計劃調節與市場調 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過渡。一汽、二汽、南汽以及京、津、滬等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先後 恢復或設立銷售處(公司),開始注重市場,強化銷售和售後服務工作,從生產型向生 產經營型轉變。當時作為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單位,國家允許一汽、二汽在完成國家 計劃的基礎上,超產的汽車產品可以自銷。產、供、銷融為一體。1992年以小平同志南 巡為標誌,中國新一輪改革浪潮使市場經濟深入人心。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 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理論上的界定,打開了多少年來思想 認識上的禁錮。十五大報告進一步明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這個時 期的特點:1、國家汽車產業政策面臨調整,中國汽車業可望在調整中獲得機會隨著汽 車行業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展開,國家 對汽車行業開始鬆綁,企業發展迅速,上市公司增多。 走私汽車肆虐,意味著中國已是重要國際汽車市場,中國汽車業國際競爭對手就是 走私汽車。中國汽車企業基本對此視而不見,因為業績統計只關聯國內同行之間的競爭 。但是,據作者1999年的調查,有的汽車集團開始明確意識到「走私汽車」已經成為阻 礙中國汽車業發展的要素,對「向走私汽車要回中國市場」這樣的企業競爭策略深表贊 同。2、中國汽車業同業競爭比汽車產地間的競爭顯得相對寬鬆全國汽車業的競爭關係 實際存在,但由於市場份額已定,價差不明顯,故均滿足於當前態勢。但汽車產地的地 方保護卻顯得異常緊張,買車「本土化」,要買外地車可以,但要多付出2-3萬元甚至 更多,如上海、武漢、廣州、長春等地大多設有「地方貿易壁壘」(2000年初開始鬆動 )。 3、中國汽車業的品牌忠誠已初步建立。如桑車系列、捷達系列等。 但相比較而言,中國汽車業還沒有成為海爾那樣的「中國名牌和中國人的自豪」。 4、中國汽車業「大兵團作戰」還有不和諧局面。 一方面,中國汽車業集團化發展成為國家試點,另一方面,地方保護主義又使集團 化過程減緩。中國汽車業需要「化零為整」,組成大兵團作戰。但國家一方面鼓勵集約 化,一方面又照顧地方利益,為窮省市批建汽車廠;還有些省市利用合資形式建立農用 車廠,大都不在國家目錄內,造成資源浪費,資金分散,使國家利益受到影響。國家和 地方作為兩個利益主體,出現利益不和諧的局面。 這種不和諧,不利於中國汽車業在全國性汽車企業併購潮流中加強競爭力,不利於 中國汽車業抓住戰機迅速擴大集團覆蓋面積,從而直接影響了中國汽車業的健康發展。 (附表)歷年汽車產量表單位:輛歷年汽車產量變化情況表歷年轎車生產情況表(參看 下頁) 第二篇對中國汽車業生存發展時空的橫向分析中國汽車業發展至今已44年歷史,與 韓國、日本相比發展緩慢。1998年我國財政收入8000個億,汽車業上繳增值稅和銷項稅 額共計626個億。據統計,1998年中國汽車業有1429個企業,職工總數為178萬,生產整 車的汽車廠有120個左右,年產汽車163萬輛,(世界上現有18個年產汽車百萬輛以上的 汽車企業),產品銷售收入2504個億,全員勞動生產率34841元,產品銷售率97%,資產 負債率63%,淨資產收益率3%。 1998年,全國最大的13個汽車企業已佔全國汽車總產量的92%以上。其中前四位依 次是一汽集團(29萬輛)、上汽集團(24萬輛)、東風集團(19萬輛)、天汽集團( 16萬輛),四家合計產量為全國163萬輛的54%。 但是據國家機械工業局統計,1999年第一季度,中國機械行業國有企業中的盈利大 戶和虧損大戶都在汽車行業,其中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盈利8個億,中國重型汽車 集團公司卻虧損2個多億。盈利和虧損企業間差距的拉大,折射出中國汽車工業需要進 行結構調整、適應市場競爭的資產重組的必然趨勢。重組後一些競爭能力不足的企業將 被逐漸淘汰。中央對今後能拉動內需的汽車業必然作為利稅支柱產業加以培植和推動。 國家領導人和眾多專家在談到這一點時說:「需求決定汽車業的走勢。國內需求上去了 ,國內相關政策寬鬆了,汽車業會得到大的發展。目前看,國營企業虧損面大,國家更 需要汽車業的支撐。」這就使剛剛完成90年代技術設備改造、正在靠兼併擴張壯大、開 始從成長期踏入成熟期的一些中國汽車企業,面臨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走上發展曲線 的上升期。 (附表) 一、汽車行業前十四位大公司的產、銷量比較。 1998年1—12月份14家汽車企業生產情況表單位:輛1998年1—12月份14家汽車企業 銷售情況表單位:輛1997年中國汽車分車型產銷量表單位:輛二、汽車行業綜合指標與 全國工業企業比較表單位:億元汽車行業效益指標與全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比較表(參 看下頁) 第三卷中國汽車業主、客體性調查分析本卷通過分析、提煉中國汽車業主、客體性 ,考察中國汽車業的本質,使其發展戰略具有更大擴張性。 第一篇中國汽車業主體性調查分析現代經濟學認為,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 能是四種生產要素。利潤主要是靠「企業家才能」這個生產要素才得以產生的。作者也 從決策咨詢實踐中發現:「決策者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產生生產力。」所以,中國汽車 業決策管理集團的思維方式和決策方法論,就是中國汽車業的主體性,就是人格化的中 國汽車業的靈魂和核心。 一、中國汽車業集團決策者主體性作者在調查中發現:現任各大汽車集團的決策層 都有許多相似的特點:年輕化,高學歷,熟悉現代管理理論,注重信息,有社會責任感 ,具有強烈的建功立業慾望,具有求新、求變、求實效的現代意識,他們,組成了一個 優秀企業家的群體。 作者認為:人格高尚,事業方能偉大。這一點已被許多優秀企業家證明,如海爾總 裁張瑞敏的高尚人格即外化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大型企業。中國汽車業中也有一些優秀的 企業家:如竺延風、李啟祥、陸林奎、林引、陳先平、陳因達、方剛、袁中榮、楊亞平 等。 這些優秀的中國汽車業的決策者都有著真識灼見。1.「包袱和負債是國有企業改 革面臨的兩座大山。」一汽集團副總裁李啟祥的觀點代表了中國汽車業各集團的呼聲。 一汽集團35萬人,廠區像一個中型城市。集團又像一個小社會,幼兒園、中小學到職高 、中專、大學一應俱全,職工的福利、醫療、住房、社區管理全找企業,連公安局、派 出所都是企業辦的,每年維持這些的費用就高達5個億。另外集團現在的負債率是 75%,每年僅支付銀行利息就要花掉十幾億元。「而負債並非企業經營不善引起的,而 是跟國家政策有關。」一汽的年銷售額在四百億左右,可是集團自有資金只有6個億, 用6個億做400個億的買賣,怎麼做?只得借貸70多億流動資金,這就又加劇了企業的負 債程度。工資水平及機制問題也留不住人才,進了40多個研究生,跑了38個。 「國有企業改革談何容易?」李總比喻道:「讓企業穿著棉衣棉褲游泳能行嗎?」 正是這位從技術員干到現在的李總,朱總理曾問他:「制約中國汽車發展的最大問 題是什麼?」他毫不猶豫說了三條:一是亂收費;二是走私猖獗;三是農用車生產氾濫 。2.亂收費制約汽車的銷售和發展。不少汽車企業領導都談到了亂收費問題。據統計 ,我國汽車業一年的利潤只有50個億,銷售利潤率低得可憐,而附著在汽車上的各種收 費卻高達1200-2000個億,這個數值的上限已接近汽車行業的年產值,高水平的收費擋 住了不少個人用戶的購車步伐,據瞭解,目前購車的價外費用占汽車價款的比例各地市 不均衡,如北京只有10%,而浙江、山東、廣東等省的個別地市則達到20-40%。比如, 買一輛37萬元的上海別克還得再交7萬到14萬元的各種費用才能上路,這相當於再買一 輛夏利和桑塔納車的價格。這還不算保險費、養路費、過橋費、停車費、高速公路費、 過路費、洗車費、安檢費、駕駛員年檢費、材料配件費、保養維修費等等,月均費用可 達兩千元左右。這也是銀行有5萬億居民儲蓄存款餘額但就是不花的原因之一(當然還 有預期收入、子女教育投資等原因)。一個普通老百姓要想買汽車,就算一個月能省出 1000元,買一輛普通桑塔納也得十幾年。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可是也正是這個國家,曾 幾何時,拿著世界上最低的工資買著世界上最貴的手機(高達3萬元),現在還買著高 價低質的國產車,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人「買車的悲衷」。如果雜費還保持著高水平,汽 車的銷售和發展必將步履維艱。「雜費不除,市場不火。」據有關專家分析預測:在購 房熱後,如果再取消雜費,中國必將掀起購車高潮。當然如果取消雜費,有關省市的重 要財源也將被截斷,用於市政建設的投入也將萎縮,而且附著在汽車上各有關部門的 30多萬職工也將下崗,這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矛盾焦點,改革的難點。 3.中國汽車業支持政府打擊走私。據作者調查,中國一汽、上汽、天汽等幾家集 團公司的負責人對中國政府嚴厲打擊走私的決策表示擁護和歡迎。他們認為:打私一定 要堅持下去,對增加稅收和拉動內需會產生積極作用。 一汽還在全國各地展開廣告攻勢,上書:「感謝政府『98打私行動」。連重慶長安 鈴木日方總經理服部皓一也表示:「我們合資企業歡迎政府介入打私。」 「打私」營造了平等競爭的環境。一汽領導層認為:走私是非法競爭。「走私汽車 價格低,因為不交稅,而我們交納各種稅費,車價當然高了。」例如走私進口的奧迪才 賣16萬,比國產奧迪價格低一半,這能公平競爭嗎?走私長此以往,誰還買國產車? 打私是否徹底與汽車業發展快慢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繫。天汽集團總經理林引說:中 國汽車市場份額就這麼大,消費者買了走私車就不會再買國產車。企業造成積壓還如何 發展?「打私與汽車發展絕對有關係。」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中方經理袁中榮肯定地 說:「每年都有四五萬輛走私車進口,打私如能取得80%的成效,就能有四萬輛的市場 容量,這對上海別克和廣州本田的銷售是有利的。」 上汽副總裁陳因達說:「打私促進了上汽的發展。1998年上汽銷售收入750億,產 值已佔上海市總產值的1/6,上交關稅33.6億元。1999年桑塔納轎車大量進入廣東市場 ,前四個月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8%和15%。」 汽車走私是個社會問題。重慶長安鈴木日方董事對中國國情比較瞭解:「過去一些 黨政軍民學的走私把貴國打私的作用抵銷掉了,稅費也被走私份子拿走了,這非常遺憾 。」中國汽車業有「助紂為虐」者,但更多的是正義者。一汽副總陸林奎、李慶祥說: 有走私者找過他們,願出四萬元買一份合格證,給多少買多少。他們堅決予以回絕:「 我們不出賣人格!」廣州本田表示:「我們的銷售網點絕不出售走私車!」「打私越狠 ,許可證發得越多。」外經貿部機電司綜合處賈小左處長言簡意賅。從國家機械工業局 汽車司提供的「機電產品批准進口量值表」上看,1999年前三個月全國配額進口小轎車 同比增長61.8%。在進口總值上,廣東增長144%;海南增長253%;遼寧增長359%。這種高 稅商品的進口增長,使關稅猛增。據統計,1999年海關徵收關稅近1500億元,幾乎比上 年翻了一番。 4.農用車生產氾濫。作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省市打著生產農用車的幌子在生產 轎車等非農用車,而這些車由於國家計委未登錄,而只能在省內銷售,為地方財政創收 。可是這種「農用車」的生產大量擠佔了有限的資源、又不能形成規模、成本較高,一 旦加入WTO後,這些剛上馬不久或者正在上馬的汽車項目將會被首先衝垮,損失極大。 二、如何把握企業主體性的關係實質所謂「企業主體性的關係實質」,是指企業明 確自身主體性之後,究竟把誰當做企業微觀經濟利益的主要關係對像?怎樣認識這種關 係的實質?中國汽車業這樣一個擁有44年經營傳統的汽車企業群體,在分析本企業微觀 經濟與中國宏觀經濟的關係時,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認識和態度。 第一種態度:簡單地把企業的微觀經濟孤立化、被動化、絕對微觀化。持這種態度 的人,在今天這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代,其思維方式在相當程度上還停留在計 劃經濟模式。他們依然把自己看成中央計劃的執行者,看成上級決策的單純執行者。 第二種態度:把中國汽車業微觀經濟看成中國宏觀經濟的子系統,把企業利益和國 家利益看成消長轉化的對立統一體。持這種態度的人,思維方式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模式 。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適應市場經濟是企業的唯一出路,市場是中國汽車業唯一的判卷打 分者,消費者才是中國汽車業的衣食父母。就是為了獨立答好市場這張卷子,優秀的企 業才會想到與國家建立利益共同體。他們善於從國家宏觀經濟向市場轉軌的困難甚至危 機中尋找和發現自己崛起的機遇,善於通過與中國宏觀經濟建立利益共同體來突破原有 的同業競爭關係,善於把自己的前進步伐「和在」中國宏觀經濟乃至國際經濟一體化的 主旋律上。他們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國家利益裡,國家的利益也在自己的利益中」。說 到底,國家不可能平均支持所有的汽車企業,國家卻可能支持那些特別能實現國家利益 的汽車企業。你不特別關心國家,國家也不會特別關心你。你特別關心國家,國家也可 能特別關心你。作者在這裡所說的國家,是國家利益的總和及各種形式的外化。不一定 是江澤民或李鵬出來直接對企業說話,國家利益可能表現為那些愛國和具有正義感、責 任感的有關官員、汽車同行、各種社會公眾包括消費者和一般老百姓的態度和行動。這 種支持可能不是在某個事件之中發生,而是在以為它不會出現了的時候發生,在並不期 待的時刻成為支撐成功的關鍵因素。 這種公共關係效益的滯後反應,並不妨礙它成為推動企業前進巨大動力。持續性的 公共關係效益的發生,就會成為企業前進的持續性動力。作者認為,確定最高競爭戰略 之後的中國汽車業,應該自覺地把自己當做中國經濟支柱產業的代表,把「國家宏觀經 濟利益」當做自己的主要關係對象。這種關係的實質將有如下特點:1、「雙贏」。中 國汽車集團應該找到一個有利的切入點。比如:實施「向走私汽車要回中國市場」的策 略,就會使「企業微觀經濟利益」與「國家宏觀經濟利益」建立起「利益共同體」; 2、利用公共關係技術將這樣一種「利益共同體」形象塑造出來、傳播出去,形成 一筆企業獨特有力的無形資產;3、藉助這樣一種形象、使用這樣一筆無形資產,企業 可以從國家、行業、社區城市、新聞界、消費者和各種公眾手中爭取特殊支持和必要可 能的「優惠政策」; 4、在這種特殊支持和「優惠政策」之下,爭取使各大集團與汽車行業平均的發展 條件迅速拉開距離。這種距離加速了有利於集團間的淘汰選擇,從而保證最強大的集團 甩開一般競爭者。 5、雖然中國汽車業暫時不能超越美、日、歐,或不能壓倒「走私汽車」的勢頭, 但中國汽車業在與他們競爭中所具有的潛勢將使他們震驚。 6、中國汽車業最終將沿著國家利益的階梯獲取政策性支持,沿著消費者利益的階 梯獲取市場的最終承認,完成參與國際競爭、戰勝強大競爭對手的宏願。三.中國汽車 業決策集團對加入WTO的認識和準備不充分。 作者在調查中發現:汽車業的大部分企業對加入WTO的認識不足、準備不足。主要 表現在:一是不知道WTO對自己到底有多大影響;二是對進口汽車關稅水平不瞭解;三 是認為還有6年保護期,最後時間表還早。 此事如果認識不清,將會影響汽車生產與銷售計劃、定價與營銷策略、市場佔有時 機、國家與企業政策調整等問題。 此事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受WTO雙邊協議制約,有關條款透明度不高;各汽車集 團高層領導的任職還是上級組織任命,而非市場經濟競爭中產生;等待國家產業政策的 調整。 「國家正在實施著不太恰當的汽車產業政策。」中國原WTO談判專家吳家煌談到, 在全球採購顯示出巨大優越性的今天,中國還在強調國產化率,並給予政策支持。比如 汽車生產的三檔國產化率配三檔關稅優惠:汽車生產企業達到國家化率40%(另外 60%是進口零部件)就可享受進口零部件減按30%徵收關稅;國產化達到60%可享受 24%的關稅;達到80%的國產化則可享受16%的關稅。「何必如此限制,全球採購多好, 哪國零部件質高價廉就買誰的不好嗎?」現在美國、日本汽車生產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 在國外購買的。我國現在國內件質量還不過關,成本還很高,何不打破國產化的禁箍咒 ,走向全世界。如美加墨三國自由貿易化,商品自由進出,視如一家。 政府能不能真正給企業「鬆綁」?許多汽車集團領導人對政府抱著極大希望。 中國汽車業基本完成了90年代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但還需要用系統論為代表的科 學方法論取代還原論為代表的思維方式,這是一項無形資產更新換代、同樣意義重大的 工程。決策者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產生生產力,這是科學技術產生生產力的先決條件。 第二篇中國汽車業客體性調查分析中國汽車業是世界汽車行業巨大母系統中的一個 特殊子系統(一)世界汽車業發展佈局與趨勢目前,世界汽車生產發展格局為美國、日 本、歐盟三分天下。1998年世界汽車(轎車和商用車)產量為5190萬輛,其中美國的總 產量為1200萬輛,佔全世界產量的1/5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轎車產量為555萬輛,居 世界第二位,輕型商用車611萬輛,居世界第一位。日本的總產量為1005萬輛,居世界 第二位,其中轎車906萬輛,居世界第一位,輕型商用車115萬輛,居世界第二位。排列 第三到第五位的國家依次為德國、法國和西班牙。韓國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總產量從 第五位降到1998年的第八位,總產量為195萬輛。巴西轎車產量為124萬輛,居世界第九 位,輕型商用車24萬輛,居世界第十位。我國1998年的總產量為163萬輛,居世界第十 位,其中輕型商用車108萬輛,居世界第三位。國際汽車行業和許多其它行業一樣,在 世界各地呈現有先有後、不平衡發展的週期替代規律。而第三世界和發展中國家、地區 的汽車消費正在穩步增長。特別是中國這一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的興起,在加入WTO之 際,正在醞釀著汽車大革命,全世界汽車工業巨頭都在盯著這個「經濟增長點」。雖然 現在中國只有世界年總產量的1/30,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擁有中國的亞洲定會取代美國 成為天之驕子。其它第三世界和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業也必將呈現出興旺勢頭。 (附表)1997年世界主要國家汽車銷售量單位:萬輛世界主要汽車公司廠家全球銷 售量單位:萬輛,%(參看下頁) (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母系統後對中國汽車的影響進入21世紀,中國、印度等汽 車市場將成為世界汽車巨頭競爭的「戰場」,同時也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加 入WTO後,中國汽車業所受到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於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工業大革命。中央政府在權衡利 弊後痛下決心:長痛不如短痛。讓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波濤中「大浪淘沙」: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作者認為:中國汽車業加入WTO後,挑戰與機遇並存。「挑戰」,基本涵 蓋了三種情況:一是部分企業倒閉;二是部分企業被購併;三是如果允許控股比例自由 化,外資將以獨資形式「買斷」中國汽車業。天津汽車集團總裁林引說得好:「死,也 是一種活法。」「機遇」,加入WTO,汽車「准入」的開放無疑會全面加快中國汽車業 的發展,這包括巨額外資進入、技術引進、最新車型進入、質量管理、規模效益,還包 括低成本、低價位、高銷售量、用戶滿意度,更包括全面拉動內需,促進GDP的大幅增 長,成為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全球經濟一體化角度看,這無疑於是一次新生,一次 「鳳凰涅磐」。2.降低汽車稅率、取消配額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中的重要「法碼 」。汽車在我國關稅稅則中是所有進口商品中關稅最高的商品。據中美WTO雙邊協議載 明:加入WTO後的第一年,進口整車關稅下降幅度最大,隨後逐年下降,6年過渡期後則 降到25%(發達國家的整車進口關稅為3%-5%),進口零部件降到10%。因此,過渡期初對 國內汽車工業衝擊有限,但從中後期始,衝擊加大。1996年,我國轎車進口關稅開始從 180%-220%逐步下降,目前進口關稅已降至兩檔:排氣量在3000CC以上的為100%;以下 的為80%。還要在進出境環節中徵收增值稅和消費稅等,這有一個關稅綜合係數,範圍 在1.2-1.5之間,計算起來非常簡單,即到岸價格乘上係數,就是應交進口稅額。例如 :到岸價格(CIF價)2萬美元(3000CC以下),則應交稅額為2*1.2=2.4萬美元,總共為 4.4萬美元。據分析,現在廣州本田售價29.8萬(國產化40%),而在日本的原裝車售價 也就是一萬多美元。如關稅下降到25%,連買車帶上稅也只有現在桑塔納2000的價格。 到那時,勢必迫得桑塔納、捷達等車的價格下降到十萬以內,而已在十萬以內的夏利、 奧托屆時只能降到幾萬元,最後成本都收不回而不得不被「淘汰出局」。這個類比雖然 殘酷,但必會走到這一步。進口汽車配額將在過渡期後全部取消。3.「入世」在即, 中國汽車業加快行業重組步伐。加入WTO後,中國將利用6年過渡期,在政策、資金、經 營環境等方面給予汽車行業以支持。作者認為,加快行業重組,建立幾個大型汽車聯合 體,形成規模效益是當務之急,從而有效利用資源,提高技術水平、開發能力和產品質 量,達到降低成本、價格、佔領國內市場的目的。因此,中國汽車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望 隨著市場規模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價格的下降而有顯著提高,從而能夠承受一定的競爭 壓力。1999年春季廣交會,桑塔納出口標價每輛8500美元(人民幣7萬元),上汽集團 由於規模經濟,其低成本和競爭優勢由此可見一斑,未來的降價潛力和承受能力極強。 中國汽車業一旦大幅降價,可以預測:個人消費者的購買力會大到使市場「瞠目結舌」 的程度,屆時中國汽車市場將是一片繁榮景象,對中國經濟形成良性循環。中國汽車業 決策層必定會在加入WTO後的6年中實施這個降價戰略,以達到市場相對飽和(相對國外 新車型)。當然,這是外國汽車巨頭不想看到的局面。 4.加快了實施費改稅的進程,有利於盡快佔領國內市場。費改稅已經研究了多年 ,一直是個老大難。加入WTO終於使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想搶佔國內汽車市場,就 必須盡快實施費改稅政策。一旦實施,預計汽車的銷量會在大幅降價前有一個較高增長 值。從而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能夠真正拉動內需,回籠貨幣,實現再就業,5萬億個人 儲蓄存款的「大老虎」也會縮小,更有利的是佔領了國內汽車市場,實現了市場份額的 擴張。可是,目前阻力較大,主要是汽車這塊「唐僧肉」,涉及到國家與地方利益的問 題不太好解決。如有些省市的汽車企業年產量只有萬餘輛,不但價格高、質量差,而且 始終虧損,但為什麼還不下馬?最主要的還是附著在汽車上的相關配套企業、地方稅收 、工人就業等因素是增長的,「堤外損失自有堤內補」。中國汽車業作為世界汽車行業 母系統中的子系統,可以與之建立利益共同體,最終達到雙贏。 第四卷中國汽車業戰略發展的三個重大認識問題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首先 就是鄧小平這個總設計師思維方式的勝利,是他的決策方法論的成功。中國汽車業近幾 年的飛躍和成長,已確立了自己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這是中國汽車業決策領導者 的思維方式和決策方法論的成功。這是現代經濟學原理的一個典型例證。 一、還提不提「我們是民族工業?」 作者在汽車業的調查中,經常聽到業內人士在談「我們是民族工業」的話。在全球 經濟一體化和汽車國際化的今天,狹隘的民族意識無助於我們選擇汽車工業正確的發展 戰略。應該指出,持這種觀點的人已被證明是落伍的了。因為,追到最源頭,連工業革 命的因子也是來自西方。這個認識問題不徹底解決,中國汽車業怎麼進步?1979年改革 開放前,中國工業應視為純粹的民族工業,產品從開發、設計到零部件製作、組裝,最 後到成品都是國內生產的,如上海牌手錶、蜜蜂牌縫紉機、永久牌自行車等。而今,改 革開放已二十年,縱觀國內產品,純粹的中國民族工業的產品還有多少?生產青島啤酒 的大麥從澳大利亞、加拿大進口;一些紡織服裝面料是從國外進口化學原材料加工而成 的;連種地瓜小米用的化肥有些也是進口的;汽車零部件是不是還非得用國產的?海爾 冰箱在美國建廠生產是非民族工業?1979年前國產上海牌手錶120元一隻,相當於一個 工人四個月的工資,即便那樣還得憑票才能買到。可是四十歲以上的人還記得,即便在 極「左」的「文革」中那些出口轉內銷的外貿產品也還是搶手貨,為什麼?說到底是「 質量」問題。國外的產品質量、花色品種好,大家都願意買;如果中國的產品質量好, 大家也願意買(象海爾冰箱)。可是中國目前大部分產品還不盡如人意(特別是還有不 少假冒偽劣產品),因此大家還是經常把「買外國原裝貨」掛在嘴上。現在,那種純而 又純的國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我們假設:把國產紅旗、桑塔納與本 田、別克(不考慮關稅)都定在20萬人民幣的價位上,老百姓肯定會買後兩種,而絕不 會考慮前兩種是不是民族工業生產的!連老百姓都不去考慮的問題,汽車業何以還有人 在堅持?!我國在短缺經濟提出的發展民族工業的傳統概念在當今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已 成為過去。作者在1999年5月4日同天汽集團總裁林引談到這個問題時,這位年僅36歲的 總裁講:「如果要講民族工業,現在就剩我一家了,但我不敢擔保一個月以後,我是不 是還能堅守民族工業的陣地。因為我現在正同日本豐田進行談判,一旦成功,中國這最 後一塊民族工業的陣地也將失去。」天汽現已與豐田合資成功,是不是可以說:中國汽 車業已全部「非民族工業」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決策層提出對外開放、吸引 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中國的國策堅持改革開放、加入WTO等一系列的決策 都在明示:「發展是硬道理。」只要有助於民族的發展,即便是非民族工業的進入,我 們都歡迎。不必喊著民族工業的口號走著市場經濟的新路。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難以依靠 民族品牌同國際名優產品競爭,更不用講完全獨立地打入國際市場。發展中國家的出路 只能是選擇適當的戰略夥伴結成國際聯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優勢互補。所以 ,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再提「我們是民族工業」的確是不符合時代潮流了 。汽車業在加入WTO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 二、如何認識「中國汽車是幼稚工業論」? 「入世」在即,中國不得不提出中國汽車是幼稚工業需要6年保護期。「幼稚」, 指年輕,後引申為缺乏經驗。如何認識中國汽車工業的幼稚呢?中國生產汽車已歷經半 個世紀,不年輕了,如果奢談「幼稚」,國家保護無處不在,就永遠長不大,就永遠跟 在別人後面爬,這與中華民族之泱泱大國的身份極不相稱!第一,應充分認識到中國汽 車工業的確落後。這表現在技術水平、工藝水平、材料質量上,可以講,一旦「入世」 ,中國汽車這「幼稚兒」將跌倒難爬起。第二,歷史原因。算來中國汽車工業已經「 44歲」了,可是大計劃經濟使其發展緩慢,市場經濟又無錢發展,試想我們能像美國那 樣花幾十億去搞設計嗎?如果沒有「入世」的壓力,有關部門是否會認識到這一點?老 是「抱」著長不大的「中年幼稚兒」,何不放到市場經濟的大海中去當「衝浪兒」?說 到底,那就是政府保得太好,連姑娘選新郎(指合資夥伴),老爸、爺爺都要管,孩子 怎能長大?!第三,「打鐵還得自身硬」。汽車企業依賴政府混日子的時代將一去不復 返。企業必須考慮自身的發展了。第四,有關部門制定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汽車國產化政 策。吸引外資、與國外先進技術嫁接合資生產汽車,而我國「遊戲規則」的前提是國產 化率必須達到40%,這是最低線,否則不允許生產。現在上海別克、廣州本田均為 40%的國產化率。當然國產化率越高越好。因此,在關稅壁壘下,不管零部件質量好與 壞、價格高與低,國產汽車生產出來了,名聲好聽。但汽車的質量怎麼樣?國產車的國 際市場競爭能力強不強?業內人都清楚。老百姓也不傻,寧願多花點錢也願意買「原裝 」的;再不就捂緊自己的錢袋子,等著降價。資金當然是流向質高價廉的產品了。 1999年廣州春交會,某種國內售價十幾萬元的國產轎車定價8500美元(合人民幣7萬元 ),還是沒賣出去。為什麼?說到底,還是你國產化的車質量不過關嘛!安徽安凱集團 公司楊亞平副總為作者講了一件德國工程技術人員狠把質量關的事。安凱集團與德國合 資生產凱斯鮑爾大客車,當時為了能在中國生產,德國人接受了國產化40%的最低限, 同時明確再也不能高了,哪怕一顆螺絲也不能串用。有一次,中方為減少成本想用國產 空調替換德國的(兩者差價近20萬元),但沒想到德國人堅決反對,否則就撤資分手。 「他們這是在維護產品質量。」此事發人深醒。現在發達國家都在搞「全球採購」,哪 家質量好就買誰的,誰也不願「包打天下」。要上產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性、使「幼 稚兒」長大,必須盡快修訂汽車產業政策。 三、國家還保不保護汽車工業? 中國汽車何以發展如此緩慢?主要是我們「只講保護不講發展」。縱觀當今國內經 濟現狀,凡是國家加以保護的,越保越不成器,如國有大中型企業,國家倒是保了,但 結果怎麼樣?越來越成為國家的負擔,有專家問「這是不是在保護落後?」而非國有企 業,國家沒有保,結果越來越好,其GDP已佔「半壁江山」。中國生產汽車比韓國早 20年,可是現在卻比韓國落後了20年。所以不管從車型「三十年一貫制」還是從質量看 都說明保護是沒有出路的。2000年1月12日,有10家汽車企業在上海召開旨在「行業自 律」(有專家稱:壟斷價格)的緊急會議。這是一個與市場經濟、價值規律不合諧的一 個音符。我們所信仰的馬克思主義早就告訴我們:「這是寡頭壟斷。」可是今天我們共 產黨人卻在做著違反馬克思主義的事。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認為:這種做法簡單說是一 種價格串謀,這種行為在很多國家是違法的。從經濟學角度講,資源配置的最佳狀態就 是除了創新之外企業在別的方面都得不到利潤,而聯合起來希望通過價格串謀來逃避降 價,是一種價格壟斷行為,它破壞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並非是「價格自律」。國家計委 經濟政策協調司有位副司長指出:自律價應以企業個別的、先進合理的成本為標準,而 不能以行業平均成本為標準,否則便是打擊先進,保護落後,不利於行業乃至整個經濟 的發展。再說,都在保護企業,誰來保護消費者?作者認為:加入WTO本身就說明了中 央高層領導已下決心,要讓國有企業到市場經濟中去「搏鬥」而不再加以保護。 第五卷中國汽車業戰略理念和決策行為系統第一篇中國汽車業戰略理念系統【戰略 形象】振興中華,實業報國【戰略目標】把中國汽車業建成具有高素質人才庫、高科技 、高效益、形象現代化、管理現代化、產品名牌化、具有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 企業【事業領域】以汽車為主,以相關產業為緣,以市場廣闊的產業為系統突破【企業 價值觀】創業敬業觀念創造性勞動是最大的敬業協同發展觀念在建立利益共同體中求發 展效率效益觀念效益是永恆的主題,效率帶來效益開放進取觀念向新系統開放自我,就 是新一輪進取以人為本觀念愛自己,把自己最好的表現出來愛別人,把別人最好的激發 出來愛員工,助每個勤奮工作的人實現價值和利益【企業文化】現代思維方式與現代行 為方式為特徵自我加壓、敢為人先的英雄主義為靈魂尊重創業和不斷創業者、尊重功臣 為風氣自我價值實現寓於組織價值實現之中為道德準繩【行為準則】企業行為準則:從 需求著眼從市場出發個人行為準則:角色準則合作準則變化準則效能準則【經營策略】 積累無形資產,發掘社會心理資源為我所用把走私汽車激起的不滿和愛國熱情當作中國 汽車業戰略資源來開發戰略性投入,蓄水養魚,為戰略性產出積累後勁發展零部件基地 ,國內劣勢國外補,地域劣勢政策補用優惠政策激發經銷商積極性向公眾關係要效益與 加大公眾關係投入相結合爭取國家優惠政策與扮演國家戰略性棋子相結合同金融界建立 利益共同體與培植競爭潛力相結合把方方面面關係當作社區公眾關係來建設【座右銘】 新的機遇,包含著一切舊問題最終解決之路做一顆戰略性棋子第二篇中國汽車業決策行 為系統第一部分最高決策準則決策是對未來進行管理的意識、能力、效率和行為。 決策是與未來時空建立利益共同體的科學與藝術。 決策集團的本質是最佳智能結構。 決策者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決策是生產力的重中之重。 第二部分決策的時代特徵1緩慢決策向快速決策轉變2個人決策向產業化決策轉變 3塔尖決策向整體台階化決策轉變4定性決策向定量決策轉變5單目標決策向多目標決策 轉變6短期決策向長期決策轉變第三部分決策領導者中國汽車業決策領導者座右銘:長 於合作、勤于思索、善於應變、果於定奪、敏於創新、明於洞察、巧於運籌、精於授權 、堅於原則、通於靈活、勇於負責、敢於冒險、誠於待人、苛於律己、嚴於治事、裁於 公平、行於堅實、求於實效;無私無畏、不圖虛名、厲精圖治、堅定目標、兢兢業業、 發憤圖強;大事當前,雖百折而不撓,蒙諷辱亦可忍;得不驕矜,失不氣餒,屢敗屢戰 ,務成大業! 20世紀的領導者:21世紀的領導者:高高在上居於中央過度保密信息共享命令別人 做事幫助別人成功「拍腦袋」決策使用決策咨詢第四部分決策機構設計和運作決策機構 的準則是:有內聚力組合最佳職責分明並嚴格地各司其職充分溝通聯絡與「思維共振」 權威與民主的統一第五部分決策方式1快速決策。決策拖延是效益流失主渠道。 2決策在價值最低點,是達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正確途徑。 3台階化決策,是在運作體系宏大化、專業技術多樣化、實施操作精微化、變速變 向經常化的現代企業中,保障決策及時、準確、責任績效落實的必由之路。 4決策既要有終極意識也要有階段意識,及時準確區分終極目標和階段目標,區分 上一階段目標與這一階段目標,保證策略始終正確有效。 5使用咨詢。 第六部分決策檢驗決策實施之前,以下列準則進行檢驗:1信息準則:內外信息是 否充分、可靠和高質量? 2預測準則:決策是否建立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 3科學準則:決策是否依靠了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 4系統準則:決策是否與被決策的系統處於整體最佳狀態並與環境保持著協調一致 的關係? 5可行性準則6選優準則7時代條件準則:決策是否具有時代特徵? 8可調準則:決策是否具有靈活可調性? 9反饋準則:決策是否能夠不斷通過反饋進行調整? 10應變準則:決策是否進行了潛在因素(主要指不利因素)分析、應變措施、實施 警報等考慮,是這項決策是否具有應變性的重要標誌。 11法律準則12行為準則:決策是否具有保證決策實施的行為準則? 13人事結構準則:決策系統的人事結構是否健全?選材(或才)是否合理?配合是 否協調?提供給決策者或決策輔助機構的信息是否真實充足及時?渠道是否暢通?被選 方案是否優良? 熾天使書城
【我國企業股權激勵的機制與運用】論文類別:戰略競爭 目前股權激勵在國內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有理論上的探討,而且許多高科技企業 、民營企業和一些國有控股企業等都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甚至有不少企業把它當作搞 活企業的「靈丹妙藥」。那麼究竟如何認識股權激勵,應該按照什麼原則來設計股權激 勵?不同的股權激勵計劃的共同點和區別在哪裡,其內在機制和適用條件是什麼?如何 有效運用股權激勵,防止走入股權激勵的誤區?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股權激勵的原理經理人和股東實際上是一個委託代理的關係,股東委託經理人 經營管理資產。但事實上,在委託代理關係中,由於信息不對稱,股東和經理人之間的 契約並不完全,需要依賴經理人的「道德自律」。股東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 ,股東希望其持有的股權價值最大化,經理人則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東和經理 人之間存在「道德風險」,需要通過激勵和約束機制來引導和限制經理人行為。 在不同的激勵方式中,工資主要根據經理人的資歷條件和公司情況預先確定,在一 定時期內相對穩定,因此與公司的業績的關係並不非常密切。獎金一般以財務指標的考 核來確定經理人的收入,因此與公司的短期業績表現關係密切,但與公司的長期價值關 係不明顯,經理人有可能為了短期的財務指標而犧牲公司的長期利益。但是從股東投資 角度來說,他關心的是公司長期價值的增加。尤其是對於成長型的公司來說,經理人的 價值更多地在於實現公司長期價值的增加,而不僅僅是短期財務指標的實現。 為了使經理人關心股東利益,需要使經理人和股東的利益追求盡可能趨於一致。對 此,股權激勵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經理人在一定時期內持有股權,享受股權 的增值收益,並在一定程度上承擔風險,可以使經理人在經營過程中更多地關心公司的 長期價值。股權激勵對防止經理的短期行為,引導其長期行為具有較好的激勵和約束作 用。 二、股權激勵的不同類型1.三種類型的劃分按照基本權利義務關係的不同,股權 激勵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現股激勵、期股激勵、期權激勵。 l現股激勵:通過公司獎勵或參照股權當前市場價值向經理人出售的方式,使經理 人即時地直接獲得股權。同時規定經理人在一定時期內必須持有股票,不得出售。 l期股激勵:公司和經理人約定在將來某一時期內以一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股權 ,購股價格一般參照股權的當前價格確定。同時對經理人在購股後再出售股票的期限作 出規定。 l期權激勵:公司給予經理人在將來某一時期內以一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股權的權 利,經理人到期可以行使或放棄這個權利,購股價格一般參照股權的當前價格確定。同 時對經理人在購股後再出售股票的期限作出規定。 不同股權激勵模式的權利義務是不同的,在表1中對各個方面作了比較。三種激勵 一般都能使經理人獲得股權的增值收益權,其中包括分紅收益、股權本身的增值。但是 在持有風險、股票表決權、資金即期投入和享受貼息方面都有所不同,具體如下:表 1不同股權激勵類型的權利義務比較增值收益權持有風險股權表決權資金即期投入享受 貼息現股√√√√×期股√√××√期權√×××√l現股和期股激勵都在預先購買了 股權或確定了股權購買的協議,經理人一旦接受這種激勵方式,就必須購買股權,當股 權貶值時,經理人需承擔相應的損失。因此,經理人持有現股或期股購買協議時,實際 上是承擔了風險的。在期權激勵中,當股權貶值時,經理人可以放棄期權,從而避免承 擔股權貶值的風險。 l現股激勵中,由於股權已經發生了轉移,因此持有股權的經理人一般都具有股權 相應的表決權。在期股和期權激勵中,在股權尚未發生轉移時,經理人一般不具有股權 對應的表決權。l現股激勵中,不管是獎勵還是購買,經理人實際上都在即期投入了資 金。(所謂的股權獎勵實際上以經理人的獎金的一部分購買了股權。)而期股和期權都 是約定在將來的某一時期經理人投入資金。 l在期股和期權激勵中,經理人在遠期支付購買股權的資金,但購買價格參照即期 價格確定,同時從即期起就享受股權的增值收益權,因此,實際上相當於經理人獲得了 購股資金的貼息優惠。 其他股權激勵方法,如股票增值收益權、崗位股、技術入股、管理入股等,由於其 「享受股權增值收益,而不承擔購買風險」的特點,與期權激勵類似,具體的可根據其 要求的權利義務不同分別歸入以上三種類型的股權激勵模式。 2.不同類型股權激勵的價值分析不同的股權激勵方式對受激勵的經理人來說,權 利義務不同,其價值也就不同。具體分析如圖1、圖2和圖3。 圖3期權激勵的價值分析l現股激勵和期股激勵中有虧損區存在,即被激勵的經理人 需要承擔虧損風險。而期權激勵中,不存在經理人承擔虧損風險的問題。 l現股激勵和期股激勵的區別在於:在同樣條件下,期股激勵使經理人享受了貼息 優惠,使其可能承擔的虧損減小,收益增大。 圖1:現股激勵的價值分析。OB0是經理人獲得股權時支付的價款,OB1是考慮資金 成本後經理人的持股成本。A1C1是到期收益線,當到期股權價值(對應上市公司即為股 票價格)大於OB1時,經理人開始獲益,小於OB1即為虧損。在公司破產或資不低債時, 股權價值為0,經理人最大虧損為OA1=OB1,即為經理人的持股成本。 圖2:期股激勵的價值分析。由於遠期付款的約定,經理人獲得股權的實際持股成 本為OB2,A2C2是到期收益線。根據支付協議的不同,OB2的大小在OB0和OB1之間,到期 收益線A2C2在A0C0和A1C1之間移動。當到期股權價值(對應上市公司即為股票價格)大 於OB2時,經理人開始獲益,小於OB2即為虧損。經理人最大虧損為OA2=OB2。由於貼息 優惠的存在,OB2〈OB1,即在同樣條件下,期股方案中經理人的損失要小於現股方案。 是否享受貼息優惠是期股激勵和現股激勵的主要區別。 圖3:期權激勵的價值分析。OB0是經理人獲得股權需要支付的價款,B0C0是到期收 益線,當到期股權價值(對應上市公司即為股票價格)大於OB0時,經理人開始獲益, 小於OB0經理人將放棄股權,因此其最大虧損為0。也就是說經理人不承擔股權貶值的虧 損風險,這是期權激勵與現股激勵和期股激勵的主要區別。 3.不同股權激勵的導向從不同股權激勵的價值分析中可以看到,現股和期股激勵 的基本特徵是「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即經理在獲得股權增值收益的同時,也 承擔了股權貶值的風險,因此這種激勵方式將引導經理人努力工作,並以較為穩健的方 式管理企業,避免過度的冒險。由於受經理人承擔風險能力和實際投資能力的限制,這 種股權激勵形式下股權的數量不可能很大,相應地可能會影響激勵的效果。 期權激勵方式中,經理人不承擔風險,因此期權數量設計中不受其風險承擔能力的 限制。通過增加期權的數量,可以產生很大的槓桿激勵作用。這種激勵方式將鼓勵經理 人「創新和冒險」,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經理人過度冒險。 由於激勵特點的不同,不同股權激勵的適用場合也不同。企業規模大小、業務成長 性高低、行業特點、環境不確定性大小、經理人作用大小、經理人自身特點的不同和公 司對經理人的要求不同,都對是否適用股權激勵和適用何種股權激勵產生影響。 三、股權激勵設計和實踐1.股權激勵的設計因素在具體的股權激勵設計中,可以通 過各個設計因素的調節,來組合不同效果的方案。這些設計因素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具體如圖4所示。 l激勵對像:傳統的股權激勵對像一般以企業經營者(如CEO)為主,但是,由於股 權激勵的良好效果,在國外股權激勵的範圍正在擴大,其中包括普通僱員的持股計劃、 以股票支付董事報酬、以股票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報酬等。國內企業的主要激勵對象是董 事長、總經理等,一些企業也有員工持股會,但這種員工持股更多地帶有福利性質。 l購股規定:即對經理人購買股權的相關規定,包括購買價格、期限、數量及是否 允許放棄購股等。上市公司的購股價格一般參照簽約當時的股票市場價格確定,其他公 司的購股價格則參照當時股權價值確定。購股期限包括即期和遠期。購股數量的大小影 響股權激勵的力度,一般根據具體情況而定。l售股規定:即對經理人出售股權的相關 規定,包括出售價格、數量、期限的規定。出售價格按出售日的股權市場價值確定,其 中上市公司參照股票的市場價格,其他公司則一般根據預先確定的方法計算出售價格。 為了使經理人更多地關心股東的長期利益,一般規定經理人在一定的期限後方可出售其 持有股票,並對出售數量作出限制。大部分公司允許經理人在離任後繼續持有公司的股 權。國內企業一般要求在經理人任期結束一定時間後,方可出售股權,一些企業則要求 經理人分期出售。l權利義務:股權激勵中,需要對經理人是否享有分紅收益權、股票 表決權和如何承擔股權貶值風險等權利義務作出規定。不同的規定對應的激勵效果是不 同的。 l股權管理:包括管理方式、股權獲得原因和股權激勵占總收入的比例等。比如在 期權激勵中,國外一般規定期權一旦發出,即為持有人完全所有,公司或股東不會因為 持有人的重大錯誤、違法違規行為而作出任何扣罰;國內的一些地方的規定中,則認為 企業經營者經營不力或弄虛作假時,公司的股東大會或主管部門可以對其所持期權作扣 減處罰。股權獲得來源包括經理人購買、獎勵獲得、技術入股、管理入股、崗位持股等 方式,公司給予經理人的股權激勵一般是從經理人的薪金收入的一部分轉化而來。股權 激勵在經理人的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不同,其激勵的效果也不同。l操作方式:包括是否 發生股權的實際轉讓關係、股票來源等。一些情況下為了迴避法律障礙或其他操作上的 原因,在股權激勵中,實際上不發生股權的實際轉讓關係,一般稱之為虛擬股權激勵。 在激勵股權的來源方面,有股票回購、增發新股、庫存股票等,具體的運用與證券法規 和稅法有關。 2.目前國內採用的主要股權激勵方式及特點到目前為止,上海、武漢、北京等地政 府有關部門和國資管理機構都出台了關於股權激勵的規定3,這些規定主要面向國有控 股、國有獨資企業,涉及行業包括紡織、冶金、電子、商業、房地產等,具體有以下特 點:l激勵對像:一般為總經理、董事長,l購股規定:一般按任期初淨資產或股票價格 確定購股價格,分期購股,經營者不得放棄購股。購股資金來源於經營者的獎勵收入和 個人資金的投入,股權數量不大。 l售股規定:上海規定在任期末經營者可按每股淨資產或股票價格(上市公司)出 售所持有股權,也可繼續持有。北京規定按經營者可在任期滿後2年按評估的每股淨資 產出售股權,也可保留適當比例的股權。武漢規定經營者在分期購得股權後,即獲得完 全的所有權,其出售股票主要受國家有關證券法規的限制。 l權利義務:在期股到期購買前,經營者一般只享有分紅收益權,沒有表決權。經 營者同時承擔股權貶值的虧損風險。 l股權管理:各地都對經營者有過失行為時的股權獲得作出懲罰性限制。l操作方式 :在操作中一般都發生實際的股權轉讓關係。股票來源包括從二級市場中購買、大股東 提供等,各地還要求企業在實行股權激勵時首先進行改制,國企經理必須競爭上崗等。 從以上的特點看,各地實施的股權激勵實質上是期股激勵,並對期股的出售和獲得 資格等作了較為嚴格的規定,各地在股權激勵的嘗試方面態度比較謹慎。但是,由於各 種條件的制約,一些地方的期股激勵並不順利,近日北京市一些企業退出期股激勵試點 ,經營者寧拿年薪不要期股4。實際上也說明股權激勵並不是一廂情願就能實施的事情 ,這種激勵方式必須根據企業狀況、環境和業務特點等具體而定。 3.高科技企業和紅籌股公司的期權激勵一些高科技企業和紅籌股公司則是按照國際 慣例制定了期權激勵計劃,這些做法可以為國內其他企業借鑒。香港聯想公司在1998年 9月授予6位執行董事820萬股認股期權,方正(香港)公司也在1998年授予6位董事 5700萬公司普通股認股股權,其他如上海實業、北京控股等都制定了認股期權計劃。5 四、股權激勵與經理人市場股權激勵手段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經理人市場 的建立健全,只有在合適的條件下,股權激勵才能發揮其引導經理人長期行為的積極作 用。經理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股東的長期利益,除了其內在的利益驅動以外,同時受到各 種外在機制的影響,經理人的行為最終是其內在利益驅動和外在影響的平衡結果。股權 激勵只是各種外在因素的一部分,它的適用需要有各種機制環境的支持,這些機制可以 歸納為市場選擇機制、市場評價機制、控制約束機制、綜合激勵機制和政府提供的政策 法律環境,具體如圖5所示。 1.市場選擇機制:充分的市場選擇機制可以保證經理人的素質,並對經理人行為 產生長期的約束引導作用。以行政任命或其他非市場選擇的方法確定的經理人,很難與 股東的長期利益保持一致,很難使激勵約束機制發揮作用。對這樣的經理人提供股權激 勵是沒有依據的,也不符合股東的利益。職業經理市場提供了很好的市場選擇機制,良 好的市場競爭狀態將淘汰不合格的經理人,在這種機制下經理人的價值是市場確定的, 經理人在經營過程中會考慮自身在經理市場中的價值定位而避免採取投機、偷懶等行為 。在這種環境下股權激勵才可能是經濟和有效的。 2.市場評價機制:沒有客觀有效的市場評價,很難對公司的價值和經理人的業績作 出合理評價。在市場過度操縱、政府的過多干預和社會審計體系不能保證客觀公正的情 況下,資本市場是缺乏效率的,很難通過股價來確定公司的長期價值,也就很難通過股 權激勵的方式來評價和激勵經理人。沒有合理公正的市場評價機制,經理人的市場選擇 和激勵約束就無從談起。股權激勵作為一種激勵手段當然也就不可能發揮作用。3.控?謈蠽藶魖謘G控制約束機制是對經理人行為的限制,包括法律法規政策、公司規定、公 司控制管理系統。良好的控制約束機制,能防止經理人的不利於公司的行為,保證公司 的健康發展。約束機制的作用是激勵機制無法替代的。國內一些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問題 ,不僅僅是激勵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約束的問題,加強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設將有助於提 高約束機制的效率。 4.綜合激勵機制:綜合激勵機制是通過綜合的手段對經理人行為進行引導,具體包 括工資、獎金、股權激勵、晉陞、培訓、福利、良好工作環境等。不同的激勵方式其激 勵導向和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經理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業務對應的 最佳激勵方法也是不同的。公司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設計激勵組合。其中股權激勵的形 式、大小均取決於關於激勵成本和收益的綜合考慮。 5.政策環境:政府有義務通過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等形式為各項機制的形成和強化 提供政策支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不合適的政策將妨礙各種機制發揮作用。目前國 內的股權激勵中,在操作方面主要面臨股票來源、股票出售途徑等具體的法律適用問題 ,在市場環境方面,政府也需要通過加強資本市場監管、消除不合理的壟斷保護、政企 分開、改革經營者任用方式等手段來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五、關於股權激勵的幾點討論1.股權激勵並不能使經理人和股東的利益完全一致。 公司股價與公司長期價值並不一定完全一致,兩者的相關性取決於市場的有效程度 。而在股權激勵中,經理人關心的是其股票出售的價格而不是公司長期價值本身。由於 激勵成本的限制和經理人投資能力的限制,經理人持有股份的數量是有限的,經理人持 股時間也是有限的,這些都制約了股權激勵的效果。股權激勵中,經理人的收入與股權 的價值變動有關,但是股權價值的變動不僅僅取決於經理人本身努力,同時還受到經濟 景氣、行業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國外已經有人對經理人因經濟景氣而獲得的巨額股權增 值收益提出質疑。 2.過小的持股數量起不到激勵效果。 有人對滬深兩地上市公司作了實證分析6,發現中國上市公司的經營者持股占總股 本的比例普遍偏低,並且經理的持股情況與公司業績並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從而認為 過低的持股比例並不具有激勵作用。但是如何確定合適的持股數量,一種觀點是提高經 理人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於目前國內企業經理人的風險承擔 能力和投資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大量購股,從激勵成本考慮,也不可能給予過多的獎勵 股份。而期權激勵不需要經理人承擔風險,所以相對來說,可以通過提高期權數量使經 營者的利益與公司價值增加更多地結合起來。另一種觀點認為,經理人持股不在於占總 股本的比例大小,也不在於持股多少,關鍵在於經理人在公司的投資佔其自身總收入和 自身總財產的比例,但實際上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經理人不會願意接受過多的風險, 而且即使經理人將其有限的資產投入企業,由於其持有股份在公司總股本所佔的比例極 小,使得公司的收益損失落實到經理人的份額很小,過小的影響當然也就不可能具有足 夠的激勵作用。3.政企不分的情況下不宜實行股權激勵。 政企不分的情況下很難界定經理人的績效。當政企不分有利於企業時,經理人獲得 股權增值收益是不合理的,對公司股東和其他員工也是不公平的;當政企不分不利於企 業時,經理人當然也就不會願意承擔股權貶值的風險。 4.股權激勵並沒有解決經理人的選擇機制問題目前一些國企的問題不是單純的激勵 機制的問題,而是經理人本身就不合適。對不合適的經理實施股權激勵是沒有意義的。 經理人的選擇要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經理人市場的建立健全是真正解決經理人選擇機 制的關鍵。 5.經營者持股不能解決經營者拿「黑錢」的問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 對於拿「黑錢」的經營者來說,「黑錢」收入是百分之百,而公司損失落到他頭上 是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只要沒有足夠的管理約束機制情況下,簡單的股權激勵並 不能解決「黑錢」問題。目前有些地方在討論關於國企經營者與其他企業經營者的收入 差距問題(包括在討論「59歲現象」)時,常常強調的是國企經營者收入過低的問題。 然而卻忽略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些國企經營者很多本身就是行政任命出來的, 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他所在企業的業績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政府扶植出來的,在這種情況 下,國企經營者的身價是不可能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理人的身價進行比較的。實際上 很多國企經營者的腐敗不僅僅是激勵機制的問題,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約束機制的問題。 在所有者主體不明確、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政企不分的情況下,國企經營者的約束機 制是非常薄弱的。簡單的給予這些經營者股權激勵,不僅不能引導經營者的長期行為, 而且在管理機制不完善的條件下,有可能變成一種不平等的福利,甚至演化成一種新的 腐敗。 6.政府的作用股權激勵本質上是企業所有者與經理人的市場交換關係,政府的作用 在於提供建立健全經理人市場的政策法律環境,而不是具體規定激勵條款。各個企業的 情況不同,政府「一刀切」的規定,將破壞股權激勵的使用效果。 7.股權激勵並不只適用於企業經營者。 在市場激烈競爭和企業面臨複雜經營環境時,除了企業經營者,同樣需要其他員工 的積極努力,股權激勵同樣適合於普通員工。國外很多公司已經實施了僱員持股計劃( ESOP)。 8.股權激勵是有成本的,而並不是「公司請客,市場買單」。 公司給予經理人的期權、遠期貼息或股票增值收益權都是有成本的,公司在設計股 權激勵方案時必須考慮投入產出的平衡和公司內不同成員的利益平衡。 六、小結股權激勵有利於引導經理人的長期行為。按照基本的權利義務關係不同, 股權激勵可以分為現股、期股、期權三種類型,不同的類型對經理人的權利義務要求不 同,其激勵指向也不同。在具體的股權激勵設計中,可以通過六個方面因素的調節來組 合不同效果的激勵方案。 股權激勵的適用是有條件的,應該把股權激勵作為引導經理人行為的手段來使用, 要根據公司的不同情況來設計激勵組合,提高激勵效率,同時不能忽視約束的作用,不 能把激勵手段當作約束手段來使用。股權激勵的效率同時受到資本市場、經理市場和其 他經營環境的影響,在條件不適合的情況下,股權激勵將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政府的 作用在於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塑造一個良好的經理人市場。 隨著國內各種要素市場的不斷成熟和企業經營環境的不斷改善,股權激勵將越來越 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1股權激勵走近上市公司。朗朗。上海證券報99.8.172國企高層經理 人員激勵約束機制的調查。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激勵約束機制 課題組。經濟管理99.10 3地方政府對管理人員採取的股權激勵措施。葛洪偉等。上市公司99.114寧拿?~薪不要期股。鍾京都市快報2000.1.215聚焦股票期權。王站強邵文海。上海證券報 99.8.5激勵機制與公司績效--一項實證研究。李增泉。上市公司99.10 熾天使書城
【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 論文類別:財務管理摘要企業會計報表應該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但 實際生活中,企業管理層也會為了某種目的而進行利潤操縱。本文就企業常見的利潤操 縱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會計分析,並試圖給報表的使用者一些恰當、合理的建議。關鍵詞 會計報表利潤操縱會計分析分類號企業會計報表是綜合反映一定時期財務狀況、經營成 果以及財務狀況變動的書面文件,編製和提供會計報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社會資 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現有和潛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機構都要求企業提供的會 計報表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現實生活中, 企業管理層為了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飾會計報表,通過各種辦法來進行利 潤操縱。本文就試圖對企業常見的利潤操縱方法予以簡單的會計分析,從而對企業提供 的會計信息有一個更加清醒、正確的認識。1、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按新會計制 度規定,企業所發生的該處理的費用,應在當期立即處理並計入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 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尤其是為了使當期盈利,則故意不遵守規則,通過掛賬等方式降低 當期費用,以獲得虛增利潤之目的。1.1應收賬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長期掛帳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產品、提供勞務及其他原因,應向購貨方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收 取的款項,因它是企業的銷售業務也是企業的主營業務,因此,一般而言,應收賬款能 否收回,對企業業績影響很大。但對於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極小,按規 定應轉入壞帳準備並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按規定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轉為壞賬的話,有 人曾計算過,1997年深滬市上市公司虧損數將由42家改為114家,虧損面將由5.2%擴大 至14%。由此可見,應收賬款對收益的影響極大。在現實中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即企業 為了虛增銷售收入的需要而虛列應收賬款,因此,對於由於「應收賬款」科目而導致的 利潤操縱一定要引起特別的注意。1.2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掛賬。這種損失是由於當期 某種原因造成的,應在當期處理,但若有意不在當期處理,使當期費用減少,從而達到 虛增利潤之效果。1.3在建工程長期掛帳。這主要體現在大部分企業在自行建造固定資 產時,都會對外部分融入資金。而借款需按期計提利息,按會計制度規定,這部分借款 利息在在建工程沒有辦理峻工手續之前應予以資本化。如果企業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進 行峻工決算,那麼利息就可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從而使當期費用減少(財務費用減少) ,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舊,這樣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虛增利潤。1.4該攤費用不攤。 對於企業來說,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實質上是已經發生的一項費用,應在規定期限內攤 入有關科目,計入當期損益。但一些企業則為了某種目的少攤、甚至不攤。 2、通過折舊方式變更操縱利潤企業對固定資產正確地計提折舊,對計算產品成本 (或營業成本)、計算損益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在影響計提折舊的因素中,折舊的基數 、固定資產的淨殘值兩項指標還比較容易確定,但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上卻較難 把握。事實上,固定資產折舊除有形磨損外還有無形磨損,而且企業和行業不同,磨損 情況也不相同,因此,企業往往有足夠的理由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例如某公司從 1995年起對固定資產折舊由加速折舊法改為一般折舊法。折舊方法變更後,折舊率綜合 下降3%,折舊方法變更增加的稅前利潤估計約966萬元。其實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製造 電冰箱,電冰箱的升級換代較快,從正確地計算損益來講,電冰箱生產線使用加速折舊 方法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損耗情況。此外該公司1995年銷售退回2400萬元未 在當年入帳,導致銷售利潤虛增約265萬元。以上兩項虛增利潤之和1231萬元,略大於 當年利潤總額1214萬元。也就是說,該公司若在1995年不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並且 將銷售退回按會計制度規定入帳的話,公司當年則虧損無疑。同時,變更固定資產折舊 方式只會影響會計利潤卻不會影響應稅利潤。因為會計準則和稅收法規確認收入和費用 的特點及標準不同。稅法對各類固定資產折舊另有規定,企業降低折舊率只會增加會計 利潤卻不會增加應稅利潤,對企業現金流量也不會產生影響。 3、通過非經常性收入進行利潤操縱3.1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 發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業務,其他業務不屬於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但對於一些公司而 言,它對公司總體利潤的貢獻確有「一錘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輕工,1997年主業虧 損4292萬元,可「慶幸」的是,其在1997年內兼併了長春輕工業機械廠,該廠於1997年 11月進行了一項土地使用權轉讓,淨利達5198萬元,吉輕工也由此當年轉虧為盈,淨資 產收益率達到10.3%。3.2投資收益我國投資準則將投資定義為:企業為通過分配來增加 財富,或為謀求其他利益,而把資產讓渡給其他單位所獲得的另一項資產。因此,投資 通常是企業的部分資產轉給其他單位使用,通過其他單位使用投資者投入的資產創造的 效益後分配取得的,或者通過投資改善貿易關係等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當然,在證券 市場上進行投資所取得的收益實際上是對購入證券的投資者投入的所有現金的再次分配 的結果,主要表現為價差收入,以使資本增值。但企業往往利用投資收益使之成為掩蓋 企業虧損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川峨鐵,1997年進行法人股轉讓,以每股3.1元價格賣掉1 000萬股「樂山電力」法人股,使其當年扭虧為盈,每股收益為0.007元3。3關聯交易引 致的營業外收支淨額關聯交易是指存在關聯關係的經濟實體之間的購銷業務。倘若關聯 交易以市價作為交易的定價原則,則不會對交易的雙方產生異常影響。而事實上,有些 公司的關聯交易採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需要,使 得利潤在關聯公司之間轉移。例如,1997年廣電股份1.13億元的營業外收入主要來自兩 處:一是土地開發補貼4000萬元;二是將其全資子公司上海錄音器材廠有償出讓給自己 的國家股大股東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雙商協商收購價9414萬元,從而使廣電股 份獲得淨收益7960萬元。因此,在註冊會計師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明確指出:該項業 務雖已經產權交易所鑒證,但未經過資產評估確認價值,並指出此項關聯交易對其 1997年損益產生了重大影響。3.4調整以前年度損益在利潤表中,「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這個科目反映的是企業調整以前年度損益事項而對本年利潤的影響額。因此,一些公 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後生」。例如耀華玻璃在1997年度出現業績嚴重滑坡,利潤總 額僅有143萬元。但在利潤表中,卻出現了高達3434萬元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對此公 司也給予了充分的解釋:根據地方財政的有關文件對部分負責科目進行清理。一是「玻 璃熔窯之一九機窯停產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問題」,經批准將以前年度「預提的 熔窯復置金扣除清理費用的餘額1180萬元沖銷」;二是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公司所欠 的財政委託貸款利息就地核銷,故將以前年度已計入財務費用的應核銷利息進行調整, 計1574萬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經營效益欠佳,根據公司統一實行的工效掛鉤辦 法,按年終財政部門清算的工資下浮額相應調整下浮工資,調整以前年度累計計提的效 益工資計680萬元。」3.5補貼收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地方政府為了不讓本地的上 市公司失去寶貴的上市資格,也往往運用「看得見的手」,對上市公司進行補貼和幫助 ,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額補貼而實現了扭虧目標。例如,南通機床1997年獲得補貼收 入1088萬元,是利潤總額的5.6倍,裡面含有已收取的增值稅退稅收入、安置特困企業 費用補貼、地方所得稅已退抵征、貸款銀行利息核銷等內容。 4、通過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進行利潤操縱4.1企業對外進行長期股權投資,一般 使用兩種方法核算投資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權益法。企業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在 下列情況下應採用成本法核算:(1)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 重大影響;(2)不準備長期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份;(3)被投資單位在嚴格的限制條 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4.2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 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但事實上一些企業卻 違犯法律、法規的規定,肆意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例如某 公司1996年對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長期投資所持股權為7.31%,遠未達到當時有關 會計制度的規定,對被投資單位持有25%以上股權時方能以權益法核算長期投資。因此 ,對被投資單位持有7.31%的股權並不符合採用權益法的條件,公司對被投資單位也未 擁有經營控制權。但當年該公司卻對投資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導致當 期投資收益增加687萬元。1996年其主營業務利潤本是巨額虧損,可由於該會計方法變 更和其他保留事項虛增的利潤,竟然最終變虧為盈。將長期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 改為權益法,投資企業就可以按照佔被投資企業股權份額核算投資收益(即是實際上沒 有紅利所得)。同時,所得稅法則是根據投資企業是否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紅利及紅利多 少來徵稅的。因此,在被投資企業盈利的情況下,將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 益法,一方面可以虛增當期利潤,另一方面卻無須為這些增加的利潤繳納所得稅,真是 一舉兩得,生財有度。5、其他方法的利潤操縱5.1存貨計價不當企業對存貨成本的計算 若採用不適當的方法或任意分攤存貨成本,就可能降低銷售成本,增加營業利潤。如按 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應該將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按比例在期末在產品、 庫存產成品和本期銷售產品之間進行分攤,但有的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定額 成本差異只在期末在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分攤,本期銷售產品不分攤產品定額成本差異 ,從而達到虛增本期利潤的目的。也有一些企業任意改變存貨發出核算方法,如在物價 上漲的情況下,把加權平均法改為先進先出法,以期達到高估本期利潤的效果。更有甚 者,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5.2費用任意遞延如把當期的財務費用 和管理費用列為遞延資產,從而達到減少當期費用以進行利潤操縱。5.3對外負債的不 當計算一些企業通過對外欠款在當期漏計、少計或不計利息費用或少估應付費用等方法 來隱瞞真實財務狀況。5.4非真實銷售收入一些企業通過混淆會計期間,把下期銷售收 入提前計入當期,或錯誤運用會計原則,將非銷售收入列為銷售收入,或虛增銷售業務 等方法,來增加本期利潤以達到利潤操縱之目的。 6、結束語綜上所述,既然企業有充分的空間來操縱利潤,因此,對於會計報表的 使用者來說,不僅要看利潤表的數據,而且要看利潤的計算過程;不僅要看利潤的數量 ,而且要看利潤的質量。6.1分析收入與利潤之間的關係。從損益表中的一些數據,檢 驗企業獲利能力與經營成果。如以主業利潤除以主業收入,可得出企業的主業利潤率, 凡較高的,說明企業的主業有較高創利能力,能抵禦經濟波動與市場風險,企業的成本 費用低,盈利水平高,經營有方;又如,主業利潤除以總利潤,接近1的,說明公司主 營業務的「主體性」。數值遠離1的,就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缺乏效益。大於1的,說明發 生了其它業務、投資收益的虧損或營業外收支不抵。6.2分析財務指標。如取流動資產 數除流動負債數得出流動比率,從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後除以流動負債得出速動比率,可 以分析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與變現能力,一般地說,以流動比率接近2,速動比率接近 1為宜;以淨利潤分別除以總資產、淨資產、可以得出公司的資產貢獻與淨產收益率, 從而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資價值。6.3強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時間序列的應用研究。利潤操 縱是利用了會計應計制的特點,但在較長時間內,有些利潤操縱手段將失去效用,如推 遲確認費用必然引起下期費用升高;提前確認收入和利潤就會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潤降低 。因此擴大信息觀察的時間範圍就能縮小利潤操縱的應用空間。6.4計算調整後的每股 淨資產:調整後每股淨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不良資產年度末普通股總數其中不良資 產為: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及待處理財產損失。這種計算意味著 截止報告期末,對可能存在的潛在損失全部視為損失,從股東權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 映公司實際狀況的淨資產額,以判斷公司經營業績的虛實和差異。6.5結合運用現金流 量表進行分析。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活動、 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動態情況,反映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通過現金流量表能 夠說明企業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夠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股利的 能力;能夠分析企業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也能夠分析企業投資和理財活動對經營成果 和財務狀況的影響。6.6注意、閱讀註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通過閱讀審計報告,可以 瞭解註冊會計師對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如發表非標準的無保留審計意見 ,則要引起警惕,關注可能發生的利潤操縱。 熾天使書城
【樂凱膠卷之競爭戰略及策略】論文類別: 戰略競爭目 錄第一部分:樂凱公司簡介........................ 3一、樂凱公司簡介.................................... 31、公司簡介.......................................... 3二、 膠卷市場概況.................................. 41、世界膠卷市場概況........................ 42、中國膠卷市場的概況.................................. 4第二部分、樂凱膠卷的市場環境分析.............................. 5膠卷市場分析.................................... 51、膠卷的需求..................................... 52、目前膠卷市場發展狀況........................................ 53、國內膠卷市場佔有率情況................................... 5二、主要競爭對手分析........................... 61、 柯達公司........................................ 62、富士公司.......................................... 7三、中國膠卷市場的政策環境.................................... 71、國家的產業政策............................. 72、 宏觀經濟政策............................... 8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8第三部分、樂凱的競爭優勢與劣勢............................................9一、競爭優勢............................................. 91、 政府扶持........................................ 92、 市場青睞........................................ 93、技術開發與合作............................. 94、國民消費群..................................... 9二、競爭劣勢........................................... 101、 銷售渠道..................................... 102、品質不穩定................................... 103、技術研發....................................... 104、競爭理念....................................... 10第四部分、樂凱的競爭戰略及策略.............................. 11一、總成本領先戰略.............................. 111. 擴大生產規模............................. 112. 改善管理...................................... 11二、目標集聚戰略.................................. 121. 定位策略..................................... 122.服務策略....................................... 12三、進入新業務領域的戰略。.......................... 121. 自己研製生產。........................ 122. 收購國內已有生產商.......................................13第一部分:樂凱公司簡介一、樂凱公司簡介1、公司簡介1)、概況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57家試點大型企業集團之一,中國 樂凱膠片集團公司是該集團的核心企業。公司建於1958年,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感 光材料和磁記錄材料生產企業,生產12個大類100多個產品,其中感光材料有照相膠卷 、照相用相紙、電影膠片、航空片、X射線膠片、印刷膠片、科技膠片、沖洗加工套藥 、片基、薄膜及安全燈片等。磁記錄材料有:高速復錄帶、盒式錄音帶、錄像帶、計算 機磁帶、電影磁片、軟磁盤、磁卡磁片、磁卡磁帶、儀器磁帶及彩色噴墨列印等。 在此我們只想著重對樂凱民用感光材料的市場競爭情況進行分析及提出看法。本論 文中的民用感光材料主要將討論膠卷的生產、銷售及沖印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問題。樂 凱公司擁有自己的技術力量,能夠對市場上的產品變化方面較有主動權。該公司的乳劑 製造、膠片塗布及膠片裁切包裝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公司所屬的感光研究所是國內規模 最大的感光材料開發研究機構,有以中國工程院鄒競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內第一流的 專家和優良的裝備,目前公司生產的100多種產品都是該部門的研究開發成果。本集 團公司擁有樂凱膠片集團感光化工研究院、樂凱膠片集團第二膠片廠、樂凱膠片股份有 限公司、樂凱照相化學廠、保定通達實業公司及保定包裝材料廠等子公司。並下設進出 口公司、樂凱黑白感光材料廠、樂凱薄膜廠及樂凱磁帶廠等分公司。從以上可以看出, 樂凱在多角化經營方面及產品結構方面都擁有較大的優勢。但是面對數字化的時代,樂 凱也不免有些尷尬。2)、公司發展歷程感光材料屬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品,技 術難度大,保密性強,人稱〞精細化工中之精細〞,廣泛地運用於國防、科技、教育、 醫療、文化等領域。國際上感光材料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日 本、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產品近2000種。1995年,全世界照相市場總產值達550億美 元,鹵化銀感光材料總產量約20億平方米,其中彩色膠卷、彩色相紙總銷量分別為28億 卷、12億平方米。90年代以來,世界彩色膠卷市場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我國感光材 料工業起步於五十年代後期,以1958年保定電影膠片廠(現中國樂凱膠片公司)動工興 建為標誌。在近40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感光材料工業逐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 歷了三個階段,發展很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樂凱膠片公司是我國感光材料工業發展的縮影。六十年代,克服各種困難,建 成了新中國第一條膠片生產線和磁帶生產線,形成年產1億米電影膠片的生產能力,結 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電影膠片的歷史。七十年代,試製成功並開始生產油溶性彩色電影正 片和彩色電影負片,基本實現了膠片的彩色化,生產出高質量的航空航天遙感膠片,被 我國的人造衛星送上了天。八十年代以來,我國感光材料工業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積極 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開始研製並生產民用彩色照相材料。中國樂凱膠片公司在 1985年起相繼率先推出彩色膠卷、彩色相紙,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外國產品獨佔中 國市場的局面,開創了我國彩色感光材料工業生產的新格局。1982-1990年八年時間, 其先後研製成功了樂凱Ⅱ型、BR100、GBR100彩色膠卷,實現了彩色膠卷的三次更新換 代。1997年7月,樂凱新品質彩色膠卷新GBR100又開始批量上市。彩色相紙,其亦實現 了四次更新換代。1996年,中國樂凱膠片公司彩色膠卷、彩色相紙、彩色電影膠片、航 空航天膠片的產量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80.2%、89.7%、86%與100%,在我國感光材 料行業中具有突出的優勢地位。 二、膠卷市場概況1、世界膠卷市場概況當前世界膠卷市場可以說是二分天下,其 二是主要的世界知名品牌,而且在世界消費市場都佔有可觀的市場份額的是美國的柯達 和日本的富士膠卷。柯達和富士的競爭可以說代表著整個膠卷市場的主要競爭狀況也同 時形成了主要的世界市場的競爭格局。 柯達公司擁有118年的歷史,在世界膠卷市場上可謂是名符其實的龍頭老大,在美 國市場上佔有70%的份額。1996年在美國的銷售收入為34億美元。但對於日本富士的強 大攻勢,柯達的市場份額正在縮小,如1997年的市場份額再次下降了5個百分點,而且 其對外舉債高達80億美元。 富士公司對柯達來說是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個對手不僅在產品的質量上對柯達不相 上下,而且在競爭策略上還有勝於柯達之處。富士在確保本國市場上的絕對優勢的情況 下,已進軍美國市場,需且正在以不可小視的速度發展。相反,柯達卻在日本市場上沒 有找到什麼便宜,情急之下,其通過政府部門希望能夠有所挽回,但也沒有達到可人的 目的。在此情況下,柯達在開闢的其它市場上卻有了不俗的戰績。柯達在中國的市場份 額或佔有率上相比富士有了明顯的優勢。在富士的價格有優勢的情況下,柯達能在中國 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佔有突出的優勢,足以值得我們用以好好的研究。 本文將在樂凱膠卷的競爭對手部分對此二公司進行詳細介紹。 2、中國膠卷市場的概況世界的二大膠卷大亨在中國市場上的角逐十足的體現了當 今膠卷市場的競爭的激烈。柯達從總體上相對富士有著許多方面的優勢。對於中國人對 任何事情處理的謹慎程度來講,辦事的成功的重要性也無疑體現在了膠捲上。如果重要 的會議會讓所有的負責人都認為,無論從包裝上或是相對貴的價格上都會使人們選擇柯 達。柯達這兩年屢遭重創,先是美國市場的份額被富士啃了一塊,日前又在世貿組織的 裁決中敗訴,唯有在中國市場呈現一派亮色。富士曾因先行一步而佔據了中國感光材料 48%的市場份額,而柯達在中國市場上所做的工作也是富士遠遠不及的,而柯達公司則 可以算是後來者居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以50%以上的速度遞增。中國企業管理協會 和中國企業家協會一年一度的「全國市場品牌競爭力調查」結果顯示,柯達多年來第一 次超過富士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品牌。 與其它市場略顯不同的是在中國的膠卷市場了還有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那就是另 樂凱膠卷。樂凱將自己定位於中國廣大的低收入階層和不發達地區,使其在這些地區有 著較大的市場佔有率和較高的消費支持度。面對中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樂凱何 去何從必將對中國膠卷市場的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第二部分、樂凱膠卷的市場環境分析一、膠卷市場分析1、膠卷的需求民用感光材 料的需求,與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遊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密切相關。通過對膠卷使 用量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均膠卷年消費量達到3.7個,日本為3.1個,而中國每8人一年 才消費一個膠卷。 而對於膠卷消費者來說,其選擇所使用的產品有其特殊的標準。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對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大城市所做的問卷結果發現,上述城市居民在選擇膠卷時關 注的主要因素有:質量可靠(86%)、知名品牌(38%)、經驗感覺(23%)、進口產品 (23%)。 2、目前膠卷市場發展狀況(1)世界市場目前,在發達國家,膠卷的消費市場已趨 飽合,每年僅以2-4%的速度發展。而在發展中國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旅遊業的日益繁榮,感光材料的市場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2)國內市場1997年全國膠卷的消費量為1.2億個,彩色相紙的消費量為6000萬平 方米。其中國產彩色膠卷3000萬個,國產彩色相紙約1200萬平方米。據測算,到2000年 全國膠卷的消費量為1.5億個,彩色相紙的消費量為1億平方米。中國感光材料的消費需 求將以每年增長10-15%的速度向前發展,成為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世界感光材料的三 大市場之一。 因此,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外市場對膠卷的需求將繼續呈現出看好的趨勢,所以為 樂凱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成長機遇,但同時也應看到,在中國膠卷市場的競爭也將由此而 變得殘酷、激烈。 3、國內膠卷市場佔有率情況目前國內膠卷市場基本形成了黃、綠、紅三足鼎立的 局面,即黃色的柯達、綠色的富士和紅色的樂凱。至於藍色的柯尼卡和橙色的愛克發雖 然在部分地區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全國市場上與上述三家相比佔據的地位微不足 道。 三種膠卷「品牌市場佔有率」比較產品名稱市場佔有率(%)實際購買品牌(%) 富士47.3938.93柯達11.9329.67樂凱7.7426.97來源:《中國經營報》1998年4月 14日二、主要競爭對手分析1、柯達公司柯達公司1979年就開始涉足中國市場,最初採 取以產品銷售、合資辦廠為主的經營策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柯達公司認為,10年 之內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膠卷市場,因此將中國市場的開發置於戰略地位,至今在中 國已累計投資15億美元。 目前以柯達為代表的跨國公司都將中國作為其全球經營戰略的一個重點。不僅如此 ,各大公司還將在中國的經營重點從貿易和技術轉讓變為建立生產地,其意圖顯而易見 ,志在搶先擠佔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中的份額。柯達此次還將重新設計廣告推廣計劃,針 對城市、農村等不同地區制訂自己的營銷策略。經過四年的談判,1998年,柯達公司與 我國除樂凱之外的6家感光材料企業的合面合作,其中包括廈門、汕頭、無錫3家感光企 業成立合資公司。柯達越過關稅壁壘,實現了本土化的生產和銷售,與國內的生產廠家 展開面對面的競爭。預計上述計劃如期實現後,柯達膠卷在國內將佔有40%以上的市場 份額。 就目前來看,1998年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一年一度的「全國市場品 牌競爭力調查結果顯示,柯達在本年第一次超過富士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品牌。 柯達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如日前在北京向專業攝影人員展示了一系 列最新影像產品,它們包括柯達數碼相機、熱昇華印表機、LED數碼印相機及柯達專業 膠卷等。其中DCS520數碼相機內含三十多種專利和特點,其高品質圖像200-1600感光 度、LCD顯示屏,加上佳能頂級單反相機的結合,使攝影師能迅速捕捉到所需的畫面, 而用戶又無須學習新的技術。這些舉措無疑對柯達的形象會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LED數碼印相機同時也具有出色的影像解析度,文字對比度清晰,提供多種輸出尺寸選 擇,適用於人像、婚紗市場,能合成無數種視覺效果,畫面層次變化豐富。E200反轉片 是專門為人像攝影師設計的高質量透明片,作為柯達專業E系列反轉片中的最新產品, 它是第一種具有低速、低反差膠卷那樣豐富色彩表現和良好的影像層次的高速彩色反轉 片,迫衝至EI1000仍有較好的表現。適用於表現運動和野外拍攝,或是在攝影師和攝影 記者無法確定光線條件時使用。這些高新技術的應用無疑對本已激烈的中國膠卷市場又 加了一劑強行針,而且這種技術的領先和優勢對其競爭對手來說都有著致命的打擊。 2、富士公司同老牌膠卷製造商柯達公司相比,富士公司在製造技術和品牌形象方面並 不具備優勢,但富士公司一直不斷改變質量,時至今日兩種膠卷的品質已幾乎難分伯仲 。但在價格上,富士膠卷保持著相對優勢。再加上富士公司採取的以贊助體育活動為主 的促銷活動,使得富士搶佔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市場,富士公司從1994年起建立了第一家富士彩擴店至今已有2200多家,僅 北京一地就有200多家,是全國最大的彩擴網路。可以說,開彩擴專營店是富士公司贏 得市場銷量第一的重要原因。雖然支持一家專營店富士公司要投入數千元甚至上萬元, 但獲得的卻是中國內地膠卷市場的半壁山河,這正像本世紀初美國人為銷售煤油,先將 煤油燈送給中國老百姓一樣,都是採取的「欲取之,先予之」的銷售策略。 與其他國外公司把中國當作其換代產品銷售地的二級甚至三級市場不同,富士公司 面對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採取的是一種以品質為本的營銷策略。到目前為止富士 膠卷在全世界只有荷蘭(主供歐洲市場),美國(主供美洲市場),日本(主供亞洲市 場)三個生產基地,因而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富士彩卷主要是在日本本土生產的。 作為富士公司,其也真切的感受到競爭的激烈程度,其依靠在本國市場上的豐厚利 潤,大膽的採用低價及大規模的宣傳促銷,如今年富士公司花費巨資贊助1998年世界盃 足球賽,使得富士出夠了風頭。在中國的市場上,富士也不惜重金,成為中國甲A足球 聯賽及足協杯的贊助商。作為中國市場的商家必爭之地-北京,人們也可以看到印有「 富士彩卷---′98世界盃指定膠卷」的雙層公共汽車在城市裡往來穿梭。可見,富士對 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也十足的用了些功夫。不過從表象上看,富士所作的努力與柯達相 比,好似是略遜一籌。 三、中國膠卷市場的政策環境1、國家的產業政策中國感光材料行業的旅途可以講 是步履蹣跚的。經過30年的發展建立起來的8家主要感光材料企業,在剛剛具備了生產 黑白膠片與相紙、彩色電影膠片和醫用X光片的能力的情況下,面對市場對電影膠片和 黑白膠卷的需求下降和進口彩色膠卷和彩色相紙的大量湧入,廈門、汕頭感光企業為適 應國內對彩色相紙的空前需求,相繼使用巨額貸款引進了兩條彩色生產線。上海和保定 也通過進口關鍵設備和技術建立了彩色生產線。但只有保定一家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上海彩色線未能形成生產能力,廈門和汕頭連年嚴重虧損。進入90年代後,感光企業整 體情況進一步惡化,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甚至無法正常生產。國內感光企業舉步唯艱 。1994年,美國柯達公司提出與我國感光材料行業合資的意向。這些困難中的感光企業 也許根本沒有考慮的餘地,在有關方面的積極配合下,與柯達積極的合作態度也就順理 成章了。國家希望一方面通過合資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對整個感光行業進行重 組;另一方面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集中力量,重點扶持國內有競爭力的感光企業。這 樣就為目前的中國膠卷市場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其政治基礎。 2、宏觀經濟政策(1)刺激內需,啟動經濟自1998年國家實行以刺激內需,啟動經 濟為主的宏觀調控政策以來,連續出台的諸如延長公共假期等一系列活動大大刺激了商 業和旅遊服務行業。長假的第一受益者當推旅行社,利用長假旅遊的顧客比平時大大增 多。商場也拜長假之賜,趁機大做生意,一掃年來銷售不旺之頹勢。京城的很多購物場 所零售額也大增。期間,攝像機、照相機、膠卷、彩電等「節日商品」銷勢空前。( 2)打擊走私力度加大1998年7月,有關部門召開了「全國打擊走私工作會議」,會議決 定在下半年開展一場全國範圍的打擊走私聯合行動和專項鬥爭。此後,海關、公安、工 商、軍隊和紀檢部門採取聯合行動,以沿海地區和內陸邊境為中心,重點打擊成品油、 汽車、香煙等走私商品。打私後,部分商品價格明顯走高,部分企業效益轉好。 據《市場報》報道1998年7月,全國打擊走私工作會議召開,隨後的幾個月,走私 貨氾濫的勢頭得到遏止,進口彩卷、彩紙的價格短期內回到了正常水平。相應地,樂凱 產品憑藉著質優價廉,開始大量步入柯達、富士等專賣店,新一代印放兼容的樂凱彩虹 SA—2彩色相紙投放市場後,亦獲得很多消費者的認可。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樂凱實現 銷售收入、利稅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7.5%、134%,這是樂凱有史以來的最佳市場 業績。 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99年11月15日,中美雙方在北京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WTO)達成協議,這意味著中國在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道路上邁進了關鍵的一 步。在我國化工產業還存在著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提高科技開發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中國化工科技事業儘管取得很大成績,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所限,不得不以 仿製方法來推動化工科技發展,這是許多國家在發展初期常走的一條捷徑。中國許多化 工產品特別是精細化工產品的發展,主要靠仿製。生產彩色膠卷所用的100多種化工產 品,國產化率僅6%,許多新興領域,由於起步晚,約60類別產品尚屬空白。加入 WTO後,有關知識產權規定對我國起到約束作用,化工科技開發將面臨嚴竣的形勢。這 樣的後果是,中國的膠卷行業將不得不利用自己的開發力量,自己的資金來自行研製開 發產品,這不論是在經濟上和時間上都會給中國的感光企業帶來新的挑戰。 第三部分、樂凱的競爭優勢與劣勢一、競爭優勢1、政府扶持國家在批准了向柯達 公司有償一攬子轉讓上海、福建、無錫、汕頭、天津等五家感光材料生產廠家後,決定 集中力量支持樂凱公司。1998年,樂凱公司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512家企業之一,在項 目審批、資金投入、股票上市、稅收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使樂凱公司享受與合資企業相 同的政策,國家還將進一步加大打擊走私行動的力度,為樂凱公司的發展創造了平等的 競爭環境。 「九五」期間國家計劃向樂凱注入8億元的資本金和32億元的貸款,並在稅收上予 以優惠,將一些主要原材料進口關稅和其他稅種予以降低。 2、市場青睞1998年1月22日,樂凱膠片A股(股票代碼600135)在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網發行,吸納社會資本4.32億元人民幣。上市兩年來,由於其行業特殊加上自身效 益可觀,受到了市場的青睞,股價一路攀升,從上市之初的每股15元漲到現在的28元左 右。在未來幾年內,樂凱具有可觀的資金實力可以支持其市場擴張。 3、技術開發與合作(1)技術開發樂凱公司有自己的感光材料研究所和磁記錄材料 研究室,集團公司下屬的瀋陽感光化學研究院和河南第二膠片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也優先 給樂凱公司使用。 在研製開發主導產品彩色膠卷和彩色相紙系列產品基礎上,推出了多種新產品,如 包括樂凱噴墨列印膠片和噴繪專用紙在內的樂凱電子成像系列產品、國內獨家的樂凱磁 卡寬片、專業品質的樂凱SHD系列黑白膠卷和SHP系列相紙、樂凱新型醫用X光片產品等 。 (2)技術合作從1997年開始,中國樂凱膠片公司、鳳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 大學又聯手開發數字成像輸入、輸出設備,以形成民族數字影像系統的主體框架格局, 使民族數字影像產品在快速興起的信息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4、國民消費群在中國的 膠卷市場上,對樂凱公司來講有著其它兩公司無法相比的優勢,那就是國民消費群。在 支持民族工業的問題上,中國人會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表現出更高的熱情。但是這需 要引導的民族感情對工業的支持也需要強有力的質量支持。 二、競爭劣勢1、銷售渠道不管是樂凱的管理思想或是其經營思想怎樣,我們在北 京的許多商店裡看不到樂凱的產品。商家對樂凱的反應也許也是其不能充分發揮所有現 有銷售渠道的主要原因。但也不能排除樂凱在與商家合作的方法上有待改進。如在利用 社會資金上樂凱就存在著與柯達的明顯差距,如其還沒有找到一個適合其的銷售策略, 對社會現成的營銷網路沒有對應的銷售方法。 2、品質不穩定樂凱產品的沖印質量問題也是其競爭中不利的一個主要方面。大多 數的消費者都有害怕其質量出問題的擔心,所以在重要的場合都選擇質量較有保證的柯 達或富士膠卷。而且這種擔心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大多數的持擔憂心態的消費者都有過 類似的經驗教訓,不論是以前的樂凱,還是如今的樂凱。 3、技術研發樂凱在技術的開發研究上都明顯的落後於其競爭對手。這種高新技術 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技術本身。所以技術研發的滯後,對樂凱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4、競爭理念樂凱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不容樂觀。在國內市場上,黃色的柯達, 綠色的富士,和紅色的樂凱可以講三分天下。樂凱公司自1985年生產出彩色膠卷以來, 至今已經四次更新換代,目前樂凱的GBR100彩卷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已與在國內市場上 銷售的世界名牌彩卷相差無幾,在解像力、顆粒度、感光度、彩色還原力、曝光寬容度 、解析度、抗劃傷強度、熔點、幾何尺寸等方面,樂凱與世界名牌膠卷居同一水平。經 過多年的市場開拓,樂凱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在國內佔有25%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局 部地區如西北部分省份達40%。但是與勢力強大且極富國際市場開拓經驗的柯達和富士 相比,樂凱處於明顯的不利地位。 根據相關的調查,影響人們購買膠卷的因素,主要是質量和品牌。品牌在公眾中的 形象,滲透力和使用的慣性,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驅動力。柯達和富士具備了這些 特徵,在消費者中形成了對品牌的忠誠。相形之下,儘管質量接近柯達和富士,全國知 名的樂凱,卻不能有效的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反映出樂凱品牌經營上的不力。相對於 品牌的力量,價格因素在經濟較較發達,收入水平較高的地區並不敏感。在中西部地區 及農村市場上卻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但是這些地區的消費量則明顯偏低。因此,僅以價 格優勢並不能有效的提高競爭力,卻對樂凱的品牌形象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與柯 達和富士遍及各地的沖印網點相比,樂凱零星的沖洗店,也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樂 凱公司面臨的另一挑戰,是數字化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技術構成了對傳統膠卷 的長期威脅。預計到2003年,全球數碼相機市場價值將達到65億美元,年增長率將達到 25%。柯達和富士都投入巨資發展數字化圖像處理技術,並且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 自1998年,富士公司平均每兩個月就推出一個數字相機的新品種。在於1999年3月結束 的財政年度內,富士公司的數字相機的銷售額達到4億美元。該公司生產的數字相機的 相關設備,也為富士賺取了可觀的利潤。柯達公司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致力於進入數 字化時代。1998年,柯達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銷售額與富士相當,也達到了4億美元 ,預計到2004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5-4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化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與網際網路發展的結合,初步展示出這個 傳統行業的發展方向。就像近日美國在線(AOL)與時代華納的合併案引起世界的關注一 樣,在未來幾年內,網際網路將對傳統產業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柯達公司早已經開始 了與AOL的合作,將用戶的照片存貯在網上供用戶的朋友訪問。富士也與日本最大的 ISPNifty合作,開展類似的業務,並在美國與Wal-MartStoresInc.搭檔以抗衡柯達。 在我國,由於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個人電腦的普及遠不及美國、日本等發達國 家,儘管數字相機的銷售在增長,但是尚不能對膠卷構成現實的威脅。在未來幾年內, 膠卷的消費仍將呈現高速增長的特點。但是,幾年來信息產業在我國的發展表明,數字 化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也將是超常規的。遺憾的是,迄今為至,我們還沒有看到樂凱公 司在應對數字化的挑戰方面有具體的措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柯達和富士的作法, 或可以借鑒。 第四部分、樂凱的競爭戰略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樂凱為取得競爭優勢,應採 取以下競爭戰略。 一、總成本領先戰略相對於柯達與富士,樂凱在成本方面一直具有優勢,但柯達在 中國設立大規模的生產廠後,相對於柯達,這種優勢有變小的趨勢。在品牌、資金、廣 告宣傳、服務網路等方面處於劣勢的條件下,保持成本的優勢對於樂凱是十分必要的。 這種戰略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施。 1.擴大生產規模膠卷行業具有較高的規模經濟性,若想進一步取得成本優勢,必 須繼續擴大生產規模,以便利用大規模採購、生產、銷售、管理等帶來的經濟性。中國 膠卷市場的巨大容量與發展潛力可以為樂凱提供足夠的市場。 2.改善管理通過管理的不斷改善來不斷降低產品的成本。 在膠卷產品的質量差異較小的情況下,價格是重要的競爭手段,因此樂凱應始終堅 持總成本領先戰略,以保證價格優勢和較高的利潤率。 二、目標集聚戰略樂凱與柯達、富士在品牌、資金等方面的差距在短時間內是無法 縮小的,因此與柯達、富士展開全方位的競爭是不現實的。但樂凱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在 成本方面的優勢,集中力量針對特定的顧客群、特定的市場展開競爭,即在總成本領先 戰略的基礎上,實施目標集聚戰略。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實施以下兩個策略來改進樂凱目 前的市場營銷狀況,達到實施目標集聚戰略的目標。 1.定位策略在高檔膠卷市場上,柯達、富士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樂凱應採取避強 的定位策略,將絕大部分產品定位在中低檔膠卷市場,針對廣大農村人口及東部城市的 中低收入者及中西部城市人口。在廣告中可以強調產品的質量不比柯達、富士差,但價 格低廉;廣告的策劃可以更貼近農民等。作為例外,樂凱的個別產品在適當時也可嘗試 定位為高檔,為今後產品線的向上擴展作經驗積累。 2.服務策略對樂凱來說,若想取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沖洗等服務網路應與銷售 網路的擴展相適應、相配合。膠卷的質量若想得到較好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沖 洗的質量。因此在城市中,樂凱應建立更多的沖洗網點。可以探索特許經營等方式,在 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利用別人的資金、力量發展壯大自己。在農村,隨著農村人均生活 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更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膠卷的消費潛力很大。但在 農村建立服務網路可能會使銷售費用上升,進而導致總成本上升,但可以在一個人口較 集中、經濟相對發達的縣、鎮建立地區沖洗店,利用已有的其它商品的銷售點(如遍佈 各村的雜貨店、小商店等),採取膠卷代收,集中後送往地區沖洗店,沖洗後再返回銷 售點的方法。也可以因地制宜,採取其它不會大幅度提高總成本的方法。 目標集聚戰略是與成本領先戰略同時實施的,但成本領先戰略是它的基礎。對樂凱 來說,沒有成本領先戰略的成功,目標集聚戰略不可能成功。 三、進入新業務領域的戰略。數字化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使數碼相機代替傳統相機 成為不可避免,傳統相機被淘汰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一旦數碼相機在成本上取得優勢 ,在技術上取得進一步突破,傳統的相機製造業、膠卷製造業將很難生存。為此,作為 膠卷生產商,樂凱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挑戰,不能囿於傳統的膠卷生產,而應採取相應 的發展戰略。 我們認為,樂凱在穩固現有生產膠卷規模並積極擴大市場的同時,應採取與柯達相 同的戰略,利用自己在膠卷行業積累的品牌基礎及對消費者的瞭解,進入相關的數碼相 機的生產領域。這種進入,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進行。 1.自己研製生產這種方式具有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優點,但缺點是產業壁壘較 高,進入障礙多。樂凱是傳統感光行業的企業,相對於計算機行業或相機製造行業的企 業,樂凱研製生產數碼相機在技術、經驗、信息、人員、生產和品牌等方面均具有劣勢 ;而目前的數碼相機由於技術仍不成熟,價格高,中國市場的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並不強 ,銷售成長率不高,生產商的利潤也不多,由此可見數碼相機產業壁壘較高,樂凱以自 己研製生產的方式進入困難相對較大。 2.收購國內已有生產商國內目前已有海鷗、鳳凰等相機製造商正在研製生產數碼 相機,它們在利用已有的人員、品牌、銷售網及生產設備等條件下又掌握了一定的數字 化圖像處理技術,積累了一些生產經驗,在我國數碼相機的製造領域處於領先位置,但 由於數字化圖像處理技術仍不成熟及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程度還不高,產品的銷售狀況 並不好,而繼續研製生產數碼相機仍需大量資金。樂凱具有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和國家 的巨額拔款、貸款及現有成熟產品產生的巨大現金流,在資金方面具有優勢,可以收購 已有的廠商並對數碼相機的研製生產給予資金上的有力支持。重要的是,以這種方式進 入數碼相機的製造領域可以有效消除進入障礙,迅速取得數碼相機的生產技術、研究人 員、銷售渠道等,時間短、見效快,但可能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多,如被收購方股東和管 理者的意願,甚至政府的干預等,另外,收購後的整合效果也無法保證。 在科技進步飛速發展的今天,時間的價值無法估量,為了盡快取得數碼相機的生產 技術和銷售渠道等,我們認為採取第二種方式進入數碼相機的生產領域也許對企業來講 更主動,效果也會更好。 熾天使書城
【第十章】關於待處理償債物的調查報告 論文類別:財務管理近年來,以物抵債作為我行保全信貸資產的一種重要手段,已 經被廣大的經辦行乃至全行廣泛採用。97年底總行從會計核算的角度對以物抵債收回的 償債物的管理進行了規範,設置了「待處理償債物」科目。但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由 於各行執行方式各不相同,核算和管理的辦法不夠系統和健全,對不少具體問題的規定 也不夠明確,加之有關外部因素的干擾,目前待處理償債物的管理存在很多問題,潛在 的資產損失很大。為探索加強和規範待處理償債物管理的新路子,提高我行的經營效益 ,我們對待處理償債物的情況進行了專題統計調查。 一、基本情況截至1999年五月底,我行待處理償債物科目餘額76510萬元,其中一 年以內待處理償債物69177萬元,逾期未處理償債物6658萬元,已處理待處理償債物 4645萬元,待核銷償債物折價674萬元。 自97年10月設立待處理償債物科目以來,我行的待處理償債物呈快速增長勢頭,一 年半時間內,增長到7.65億元,平均每月增長4250萬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也從97年底 的1.25?上升到今年五月底的11.88?。 從統計情況看,全行累計接收償債物80926萬元,其中房屋建築物48萬平方米,價 值43330萬元,佔53.5%;土地1603畝,價值17885萬元,佔22.1%;車輛169輛,價值 2934萬元,佔3.6%;設備1786台,價值5341萬元,佔6.6%;其他11435萬元,占 14.1%。在其他項目中,大到皮衣、彩電,小到肥皂、襪子,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 在已處理償債物中,土地233.46畝,價值2457萬元,房屋13582萬元,價值1158萬 元,共佔77.8%,實際變現3878萬元,損失767萬元,損失率16.5%。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一)待處理償債物涉及的待轉營業收入核算辦法不夠合理, 直接對我行效益產生不利影響按總行待處理償債物核算的帳務處理規定,在收到待處理 償債物時,借記待處理償債物科目(一年以內待處理償債物);貸記貸款本金、應收利 息、催收利息,其中沖減催收利息的部分,同時借記待轉營業收入,貸記利息收入。如 果入帳的待處理償債物能夠在一年內變現,而且不發生變現損失,這種帳務處理方式無 疑是準確合理的。然而待處理償債物本身就是我行在貸款單位無力償還貸款本息的情況 下,不得已採取的保全措施,在實際處理時,普遍存在較大損失。雖然總行為處理和核 算變現損失,設置了「待核銷償債物折價」二級科目,但從維護我行權益和效益的角度 來看,對於涉及的待轉營業收入的核算仍很不合理,主要是把變現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損 失也視利息實收,將採用收付實現制核算的催收利息直接納入權責發生制核算的範圍, 無形中既多計了利息收入,又虛增了利潤,從而使我行在承擔償債物變現損失的同時, 必須墊交營業稅和所得稅。根據統計,我行已實際入帳待處理償債物沖減催收利息虛增 利息收入5633萬元,需多交營業稅金近500萬元。 (二)對部分派生的收支項目核算規定不夠明確,給會計核算帶來很大不便由於待 處理償債物收回的條件和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接收的實物形態和處理的方式也是千差萬 別,而總行的核算辦法相對比較籠統,有些實際處理過程中的細節問題規定不夠明確, 會計處理較為困難。一是在償債物接收入帳環節,根據總行核算辦法,對收到的償債物 應按評估的金額入帳,但當待處理償債物評估金額大於我行債權時,則沒有明確的帳務 處理方式,若按評估金額計入待處理償債物借方,貸方缺少對應科目,若按貸款本息計 入貸方,則有一部分償債物無法入帳,均不符合有關會計平衡的規定。 二是由於償債物種類繁多,處理變現均存在很大難度,閒置不僅不能產生收入,而 且還要相應增加保管費用,更不利於資產的維護和保養,因此,不少行為減少損失對部 分償債物採取了出租的方式。然而,總行對待處理償債物的租金收入的核算沒有具體的 規定。由於此類出租的償債物大多看是房屋、車輛等固定資產,但又不在我行固定資產 科目核算,不能定期計提折舊。如果這部分固定資產類的償債物能夠變現,在變現處理 的資產價值評估過程中必然將我行收回至評估的時間作為資產的折舊期限,計算資產折 舊從評估價值中抵扣,變現價值肯定要低於償債物的入帳金額。同時出租資產收取的租 金,作為待處理償債物的派生收入,應視為資產在保管過程中損耗的一種補償,擔在總 行現有的會計核算辦法中沒有具體的核算規定,只能計入收入科目,虛增利潤,同時又 涉及到納稅的問題,對我行的效益產生不利影響。三是在待處理償債物的收回、保管和 處理的各個環節中,均需發生多種費用支出,特別是對變現之前各環節發生的各類費用 ,在待處理償債物的核算辦法中都沒有具體規定。首先在以物抵債環節,如通過訴訟程 序收回債權,則必須向法院支付一定的訴訟費和執行費等,無論法院裁定還是雙方協商 ,在償債物收回入帳之前均需進行嚴格的資產評估,又將按評估金額向資產評估機構支 付數額不小的評估費用。其次在產權變更,辦理資產過戶手續時,又需繳納各種各樣的 過戶費用。在保管環節,需支付倉儲、看管等各種保管費用。同時在變現之前的各環節 ,凡涉及土地、房產、車輛等資產的產權變更、佔有,均需按稅法規定,繳納交易稅、 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等各種稅金。這部分費用支出均屬於待處理 償債物相關的派生費用,與正常的業務管理費用有著較大區別,如在業務管理費中列支 不僅不夠合理,同時也會給本就捉襟見肘的費用指標帶來更大的壓力。(三)待處理償 債物相關稅費徵收規定對我行極為不利目前我行收回的待處理償債物主要以房產、土地 和車輛為主,但此類資產在接收、佔有和處置過程中均涉及多種稅費。一是收回集體所 有制的土地,由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不得自行轉讓,必須根據 有關法律規定,經國家徵用變為國家所有後,才能辦理轉讓、過戶手續,此間我行需按 土地轉讓金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土地出讓金;二是在接收、處置過程中辦理土地、房產的 過戶手續,稅務部門均視同正常的房地產交易,按照交易金額徵收交易稅;三是在償債 物產權轉移到我行後,稅務部門對劃給我行待處理的土地、房產和車輛等償債物作為自 用處理,依照稅法規定分別向我行徵收土地稅、房產稅和車船使用稅。由於待處理償債 物只是我行保全資產,收回債權的一種手段,土地、房產和車輛產權的轉移與自行購置 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並非留為自用,產權變更只是暫時的、過渡性的,如果貸款單位直 接以貨幣資金方式歸還貸款,根本涉及不到此類稅費,因此兩次徵收過戶費、交易稅以 及過渡期間徵收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顯然是不合理的。同時,企業採取 以物抵債方式償還貸款,主要是由於沒有償債能力,而且不少企業本身已名存實亡,欠 稅現象較為普遍,因此不少地方稅務部門在不同程度上把此類資產產權轉移作為擴大稅 源的一次機遇,進一步加大征管力度,更使我行處於不利地位。(四)接收償債物種類 繁多,變現困難很大根據統計調查,一方面,實行以物抵債的企業大多資不抵債,無法 正常經營,償債物品普遍變現能力很差,同時由於多數此類企業多頭舉債,在收回待處 理償債物時,經辦行存在「飢不擇食」的現象,往往對償債物的變現難度考慮不足;另 一方面,我國目前尚未出台有關償債物處理的法規、辦法,償債物的處理無章可循,同 時,償債物處理市場剛剛開始建立,發育極不完善,償債物處理的渠道過窄,這些都加 大了變現的困難。從我行變現情況來看,全省8億多的待處理償債物目前僅處理4645萬 元,變現比例不到6%,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待處理償債物的價值逐漸損耗,處理將 越來越困難。從償債物變現的難度分析,比較突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接收的部 分名存實亡企業的廢舊廠房、專用設備。由於企業帳簿資料相對較為齊全,因此無論其 固定資產還是庫存商品,成本資料均有據可查,在地方保護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評估 價值普遍不低,但償債物品實際的利用價值很小,變現處理過程中,基本處於有價無市 的狀況,變現非常困難。二是跨地區接收的待處理償債物。此類償債物主要是由於以前 年度經營不規範跨區貸款形成的,償債物以土地、房產等不動產為主,受地域、政策、 環境等條件的限制,處理極為困難。 三是地處偏遠,尤其是在農村的房產和土地。如某集團公司在我行貸款本息合計 3549萬元,因融資成本高和經營不善,無法按期歸還貸款,經該市第二評估事務所評估 ,將集團公司名下的飼料加工廠、第一肉雞廠、第二肉雞廠、種雞廠、豬廠、磚瓦廠和 村委辦公樓的房屋、設備和土地使用權作價3549.6萬元抵償我行債務。該集團公司地處 農村,距縣城40多華里,當地村民無力購買或承包,外地人又不便介入,因此變現極為 困難,而且不易管理。 四是從商品流通行業接收的各種商品。這類物品一般是由於商家經營不善,我行接 收的庫存商品,既有家電、煤炭等大件物品,也有肥皂、內衣、鞋襪等日用小商品,花 樣繁多,但普遍質量較差,銷路不好,變現非常困難。(五)資產接收、價值評估以及 變現處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從調查情況看,由於總行沒有確定可以作為償債物的具體的資 產種類,因此經辦行在我行債權受到損失特別是貸款企業基本喪失還款能力的情況下, 普遍基於一種「搶」一點是一點、少損失一分是一分的良好願望,接收了很多難以處理 的償債物,其中部分償債物變現收入甚至有可能無法抵補接收、保管過程中發生的費用 支出。由於沒有固定統一的評估機構,待處理償債物在評估時,經辦行一般都是臨時委 託評估機構或法院指定評估機構,難以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評估機構容易受到借 款單位或地方政府的影響,致使評估費用普遍偏高。同時對於待處理償債物的變現處理 也缺乏具體的規定和必要的授權,致使基層行在具體執行中無章可循,不少行在處理損 失較大的情況下,由於擔心承擔責任,猶豫不決,貽誤處理商機。(六)償債物折價核 銷的規定不明確,實際操作非常困難總行待處理償債物會計核算手續中規定,對待核銷 償債物折價的核銷,視同呆帳貸款管理,按規定程序報批核銷。但呆帳貸款除納入國家 試點城市範圍的企業兼併破產和減員增效之外,必須經過人民法院宣佈破產,並報經省 財監辦批准,方能核銷。而實行以物抵債的企業大多是名存實亡,並沒有經法院宣佈破 產,因此變現後的損失不可能按呆帳貸款核銷的有關規定整理出完備的核銷材料,因此 核銷的有關規定無法操作。(七)地方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在待處理償債物的接收和變 現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對我行產生了很大影響調查發現,我行在待處理償債物的收回、保 管和處理等多個環節受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有關政策和做法的影響較大,合作關係處理 恰當可為保全我行信貸資產提供很大幫助。如A縣生產資料服務公司由A縣財政局提供擔 保跨區向B縣支行貸款,由於貸款單位無力還款,擔保單位又拒不履行還款義務,B縣法 院派出40餘名法警進駐A縣財政局長達20多天,經新聞媒體曝光,由A縣政府出面,不僅 以402萬元的土地和房產抵償我行債務,而且免費代辦所有過戶手續,最大程度地保全 了我行資產。但處理合作關係的主動權很大程度上並不掌握在我行手中,受部門利益和 地方保護主義因素的影響,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的政策和做法往往更側重和傾向於貸款 單位。如某市商貿城集團公司因籌建商貿城向我行貸款,後因經營不善無力還貸,地方 政府為解商貿城燃眉之急,以文件形式確定商貿城部分房屋出售底價,並以此為依據, 促使商貿城與各家銀行簽訂房屋轉讓合同,辦理以物抵債手續。否則視同放棄債權,各 行為避免債權被懸空,只能被迫接受,分配給我行的天山樓部分評估價值1680元/平方 米,而據我行中介部測算,當時每平方米僅為1200元。類似的現象在待處理償債物的接 收過程中極為普遍。 三、幾點建議(一)健全制度,強化管理。針對目前全行待處理償債物管理各環節 存在的問題,建議總行盡快制定出更加系統的管理辦法,從評估、收回到保管、變現、 核銷等各個環節做出明確規定。一是在接收環節,盡可能明確全行可以作為償債物的資 產種類,促使經辦行認真測算投入產出,有選擇的接收償債物。二是在保管環節,應明 確責任部門和保管方式,盡可能減少損耗。三是在處理環節,按照損失金額和損失比例 雙重標準確定相應的授權範圍,以便於經辦行能夠及時按照授權範圍,對償債物適時作 出處理。四是制定待處理償債物的具體核銷辦法,明確核銷的具體條件、手續以及時間 範圍,促使經辦行盡可能在折價損失發生的當期進行核銷,避免集中核銷給核銷年度損 益產生過大的衝擊。五是建立完整的償債物報告體系,定期編報償債物報表,全面反映 償債物的管理及處理情況。(二)改進和完善會計核算辦法。從規範核算、提高效益的 角度出發,建議總行在遵守相關財經法規的前提下,改進和完善待處理償債物的核算方 式。 一是對待處理償債物涉及的待轉營業收入的核算方式進行調整,建議增設一個過渡 性科目,比如「待轉待處理償債物收入」,在償債物入帳時,對沖待轉營業收入。會計 分錄:借:待處理償債物貸:貸款本金應收利息催收利息; 同時,按收取沖減的催收利息,沖轉待轉營業收入借:待轉營業收入貸:待轉待處 理償債物收入在償債物變現時,如果抵頂債券全額收回,會計分錄:借:××科目(銀 行存款等)變現金額貸:待處理償債物二級科目同時,增加收入借:待轉待處理償債物 收入貸:利息收入1、如果變現過程中發生變現損失,但損失額小於沖減的催收利息數 額時,會計分錄:借:××科目變現金額待轉待處理償債物收入貸:待處理償債物同時 ,按變現損失與沖減催收利息的差額,作如下會計分錄:借:待轉待處理償債物收入貸 :利息收入2、如果變現損失與沖減催收利息數額相等,會計分錄如下:借:××科目 (如現金)變現額待轉待處理償債物收入貸:待處理償債物3、如果變現損失大於沖減 的催收利息數額,作如下處理:借:××科目(如現金)變現額待核銷償債物折價損失 額貸:待處理償債物核銷時,會計分錄:借:待轉待處理償債物收入費用科目(準備金 )貸:待核銷償債物折價二是建議在待處理償債物科目下,增設7544(待處理償債物派 生收入)和7545(待處理償債物衍生支出)兩個二級科目,按原債務人設戶,專門核算 待處理償債物在變現前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費用,變現後,不足抵償部分視同償債物折 價一併核銷,淨收入部分計入「861營業外收入」科目中「其他收入」。 (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償債物損失創造較好的外部環境 。由於償債物在接收、管理和變現各環節、各方面均與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有著密切 的聯繫,因此應要求各級行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努力爭取他們的 理解與支持,為進一步減少損失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但同時由於償債物處理過程中涉 及到很多政策問題,非經辦行和分行所能解決,因此建議總行一方面做好財政部、審計 署的工作,爭取認可我行對償債物核算方式的完善和調整;另一方面應加強於國家稅務 總局、國家工商局以及土地、房管部門的協調,以爭取對過渡期間過戶費、交易稅、房 產稅等相關稅費進行適當減免,以減少我行在保全信貸資產過程中的損失。(四)注重 發揮建設銀行整體優勢。鑒於我行接收的償債物種類繁多,而且不少屬於跨區接收,因 此,單純由經辦行處理,面臨著諸如地域、信息等多方面的困難,應發揮我行一級法人 的整體優勢,在待處理償債物的處理上,各行、各部門要密切合作,加強配合。一是充 分發揮我行的網路優勢,在供求信息方面加強溝通。二是建議總行允許各行在固定資產 購建和其他消費需求特別是保證業務發展急需方面,在行內待處理償債物中優先考慮, 並統一調配,最大限度低減少損失。三是對跨地區償債物的處理,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 則,採取誰便利誰處理的辦法合理安排,並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四是建議以省分行 或地市行為單位,統一委託評估機構,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一方面盡可能擺脫地方保 護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約評估費用。五是發揮我行客戶群體的作用,並通過 媒體加強宣傳,努力盤活待處理償債物資產。 熾天使書城
【廢鋼鐵企業生產系統優化模型】論文類別:生產與運作管理 摘要本文通過對鞍鋼鋼材加工中心的生產系統分析,應用線性規劃建立數學模型來 解決生產過程問題,即產品優化問題、配料優化問題;對歷史規律進行統計分析,引入 彈性概念,來解決安全庫存問題,即建立安全庫存彈性控制模型。運用Excel97,對 模型求解,並進行結果分析和經濟效益計算,以此來制定生產計劃,指導生產,提高經 濟效益。並提出若干建議和對策,從而保證生產系統按照優化的方向運行。關鍵詞:生 產系統優化庫存管理線性規劃模型廢鋼鐵加工1引言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遇到前所未 有的困難,企業如何挖掘內部潛力、加強科學管理使企業自身很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要 求,如何加強對生產系統的總體經濟效益的分析與研究,提高經濟效益,是擺脫困境的 迫切要求,也是我們需要迫切研究的問題。對於一個具有產購銷的廢鋼鐵企業來說,國 內對生產系統的研究關注得似乎不夠,只注重在設備和流通領域的研究上,而國外研究 的重點放在化學處理方面。另外,人們認為廢鋼鐵企業現場複雜,操作簡單,對企業內 部的研究未引起足夠的認識,特別是在管理科學方面的應用有所忽略,因此,本文特別 關注廢鋼鐵企業的生產系統研究。目前,廢鋼鐵企業生產系統存在以下問題亟需解決: 1.各種生產過程中下來的廢鋼鐵資源如何優化配置,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即在保證鋼 廠、鐵廠需要的前提下,輸出多少廢鋼、銷售多少各種可利用廢次材;2.向煉鋼廠輸送 爐料,用的工具是大槽子,大槽子中的各種廢鋼鐵如何配比,並滿足煉鋼需要,以使成 本最低,從而避免裝槽子的無規律性和盲目性;3.在全鞍鋼的廢鋼鐵輸入、輸出過程中 ,在鋼材加工中心有相當量的一部分庫存,究竟如何控制安全庫存量,又能滿足內部生 產需要,同時又能壓縮資金佔用,盤活流動資金,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通過建立 、運用理論上的模型,構出行之有效的生產運作模式,是實現成本最低、利潤最大的有 效途徑。 2鞍鋼鋼材加工中心生產系統優化模型2。1生產過程優化模型建立2。1。1產 品品種產量優化模型1的建立1.有關情況分析:與產品生產利潤最大化有關的主要因 素有單位利潤、加工能力、各種資源量及市場需求情況等。2.確定決策變量從生產現 狀分析來看,在生產過程中,主要挑選、加工各品種的廢次鋼材、向外輸出各品種的廢 鋼鐵。在此,我們以各品種產量為決策變量,Xj(j=1,2,……n)為第j種產品的計劃產量 。每種產品的單位利潤均由財務部門核出。3.約束方程係數和右邊常數Bj的確定 (1)為了簡化問題,可以將所有廢鋼產品按其加工性質的不同,測算了每單位產品所需 要的挑選工時、切割工時、打碎工時、打包工時、冷剪工時、爆破工時,及每天全廠所 能提供的總工時,以便統一考慮生產能力。(2)各類產品的原料是生產回收和非生產回 收入廠的廢鋼鐵資源,生產科根據歷年的統計資料及99年的計劃回收情況,可估算當 年的各大類原料的資源情況,從而給出一個資源供應的最大可能值。單位產品資源消耗 情況可核定。(3)關於需求量情況。由生產科、經營科根據企業內部生產實際及外部的 市場需求狀況確定。4.目標函數的確定產品總利潤是產品的單位利潤與產品品種產量乘 積之和。綜上,品種優化模型如下:nMaxZ=ΣcjXj(j=1,2,…n)j=1S。T。資源約束、 加工能力約束:nΣAjXj?(或=)Bj(j=1,……n)J=1需求約束:Xj?(或=)Bj(j=1,…… n)2。1。2內部配料優化模型2的建立內供的各品種廢鋼鐵要通過裝入料槽送到鋼廠 ,如何組織裝槽子即對輸出的各類廢鋼鐵進行配料也是生產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而不 是直接將每種廢鋼鐵輸送到鋼廠,這樣既不能滿足煉鋼工藝的要求,也不符合經濟核算 上的需要。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或保持槽重,縮短裝爐時間和冶煉時 間。對內部輸出的各種產品的配料進行優化,其主要的理論依據是滿足工藝要求,滿足 操作要求,保證每個料槽的成本最低。1.有關情況分析:(1)根據鞍鋼現行轉爐爐 口直徑的大小,槽子形狀為一端成斜開口形長方體,其體積為6.75立方米。從工藝上實 踐表明:若一個料槽中全部裝入重型廢鋼,比如切頭,在入爐裝料時極易砸壞爐底,若 料槽中全部裝輕薄料,則需多加幾次廢鋼料,這樣將延長加料時間,直接影響冶煉週期 ,同時發生燒損,將降低產量。根據生產上的實踐,槽重保持在14噸最為合適。 (2)裝料時,不同品種的槽料廢鋼鐵因其堆積密度和單位成本不同而影響槽重和槽料成 本3。單純從提高槽重的角度分析,裝槽時應多加入堆積密度高的廢鋼鐵,單純從降低 槽料成本角度考慮,裝料時應多加入單位成本低的廢鋼鐵,這正是本配料模型所要解決 的問題之一。(3)由於內供各種資源的需求量及資源存量情況的存在,把98年廢鋼鐵資 源量按12個月平均得出月均資源情況。2.輸出配料模型的建立(1)確定決策變量根據各 種內供輸出原料的情況,確定以下14個變量X1,X2,……X14,分別代表料槽中切頭、 廢模、廢錠、剪切廢鋼、重型廢鋼、中型廢鋼、輕型廢鋼、普通包塊、碎鋼霄、廢鐵、 雜鐵、唐麻鐵、爆破渣鋼、挑選渣鋼的投量。(單位為噸)(2)確定目標函數優化料槽 中配料實質上是解決了槽重與成本間問題,也就是要在保證槽重和工藝要求的前提下, 使槽料成本最低。槽料成本是各類裝槽廢鋼鐵與其單位成本乘積之和,即:nMinZ=Σ cjXj(j=1,……n)j=1(3)約束條件的確定1料槽單重約束。由於生產工藝上的要求,計 劃料槽單重為C1噸/槽,所以有,X1+X2……+Xj?C12料槽容積約束。料槽容積為C2立 方米,裝槽時,不應超過其容積,所以有,nΣ1/rjXj?C2(j=1,……n)j=13資源量約束 。每個料槽中的資源量:0?Xi?Bj(j=1,……n)2。2安全庫存模型3的建立2。2。1 安全庫存彈性控制模型產生的理論依據本文中,彈性定義為:彈性就是某一特徵在一定 時期的實際結果相當於其理想水準(亦稱均衡標準)的變動程度或波動幅度。在我國的 大多數企業中,企業的生產供給活動大多存在著這種彈性,但由於這些企業彈性的非均 衡生產供給規律在不同年度及不同的月份的縱橫時間中,其數量表現大小不等而又雜亂 無章,而在物料管理中常流於盲目和簡單化。因此,引用物理學中的「彈性」概念來構 造存儲彈性控制模型就更是具有必要性和現實性。其理論上的依據是:1.企業的生產經 營活動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有機系統組合。就物料管理而言,它的合理運行機制 應是:「生產取決於市場(銷售),供給服從生產,存儲確保供給,採購依據存儲。」 因此,在產品營銷正常情況下,物料的供給、存儲、採購經營活動必須相應地服從生產 的彈性,使產、供、銷三個環節緊密銜接,協調平衡。2.企業在近期或將來生產經營諸 要素可能有所發展,但相對於現有基礎及管理方式來說相對穩定,一般不會出現異變。 同時由於供給與生產密切相關而在數量上表現為正比例關係,生產規律必然代表供給規 律,反過來供給規律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產規律。因此,可以運用有關生產或供給 的近期歷史統計資料,分析歸結出企業呈彈性的非均衡生產(供給)規律,在結合近期 將來可能出現影響的有關因素予以修正評測,則可比較準確預見近期未來生產供給的彈 性態勢,據此規劃物料存貯彈性控制綱領,並在實施控制過程中不斷及時修正完善。2 。2.2安全貯存彈性控制模型的建立存貯彈性控制模型的邏輯思路可表述為:預測生 產供給動態→確定合理存貯水平→控制收入(購進)調節存貯。它的基本思路是「以銷 定產,以產定供,以供定貯,以貯定收」和「對照目標,定期檢查,分析癥結,控制關 鍵。」具體過程如下:1。某月供應彈性係數,反映該月實際供應量較月均衡供應量的 波動幅度。可這樣計算:月均衡供應量=全年實際供應量/12某月供應彈性係數=該 月實際供應量/月均衡供應量2。某月預測供給彈性係數是根據近期三年同月曆史統計 資料分析整理裡求得的一個預測值。在具體求值中,為了消除偏差使預測值更加準確, 採用加權平均判定法,即:在三個預分析數值(供應彈性係數)X1,X2,X3,滿足關係式 X1?X3?X2或X2?X3?X1且∣X3-X2∣?∣X3-X1∣,也就是說,若X3為中間值,X2與X3偏近 ,X1與X3偏遠,在進行預測時,視X3為正常數值,X2為較正常數值,X1為非正常數值, 那麼對X3加權6/12,X2加權4/12,X1加權2/12,因為根據歷史經驗,一年中通常有 六個月正常生產,4個月為較正常,2個月為非正常,所以有:某月預測供應彈性係數= 同月正常彈性係數×6/12+同月較正常彈性係數×4/12+同月非正常彈性係數 ×2/123。確定某月計劃供應量根據年度計劃產量、物耗水平和生產供給彈性分佈 來計算,有月均衡計劃供應量=全年計劃供應量/12某月計劃供應量=月均衡計劃供 應量×該月預測供應彈性係數4.某月預測彈性偏差系實際供應量與計劃供應量的離差, 它反過來驗證某個存貯系統預測及規劃的準確度與優化率,也是修正存貯控制目標和依 據之一。某種預測彈性偏差=(該月實際供應量/該月計劃供應量-1)×100%=該 月計劃供應執行偏差量/該月計劃供應量×100%5.確定某月末庫存量定額某月期末 庫存量定額系根據近期社會資源狀況、交通運輸條件等到貨保障與及時程度,以及為補 給該月後的短期計劃供應量而定。其可按此公式計算:nY=ΣXi(I=1,2,……n)I=1其中 ,Y為某月末庫存量定額;n表示合理存貯周轉天數;Xi表示本月之後第i天的計劃供應 量。確定期末庫存定額作為存貯標準有兩層意義,一是實際庫存量超過定額過大時表明 出現了超庫存積壓;而當遠遠低於定額時,則表明潛伏著待料停工的危險。因此,在施 行控制過程中,應設法使實際存量趨近於庫存量定額,兩者相差不能太大。與傳統的庫 存量定額方法相比,此辦法更能貼近實際狀況。6.確定計劃收入量、計劃購進量為了彌 補調節存貯量,使供、貯、收三環節協調平衡而確定的總收入量。某月計劃收入總量= 該月期末庫存量定額+該月計劃供應量—上月期末庫存量定額一般來說,計劃收入總量 來源於三個渠道,即來自企業外部的購進量。所以在生產和非生產回收的計劃量已經確 定之下,為補足計劃收入總量的差量部分而求得的購進控制期量。某月計劃購進量=該 月計劃收入量-(該月計劃生產回收量+該月計劃非生產回收量)在此式中,計劃生產 回收量可依據成材率計算出;計劃非生產回收量具有間發性和非規律性,可依據經驗估 計。7.計劃購進量的調整此過程是一種前饋控制,以便及時糾正偏差,避免偏差積累成 患而整個存貯控制奏效的關鍵改進措施定量化。某月初調整計劃購進量=該月計劃購進 量±上月期末庫存量定額執行增減差量若計算值為負時,表明現有存量超額存貯過大, 為使存量降至正常水平,故月初調整計劃購進量為0。綜上1至7過程就是安全存貯的 彈性控制模型。 3模型的求解與結果分析3。1生產過程優化模型的求解、靈敏度分析43。1。 1模型求解1。品種產量優化模型的求解。用Office97中的Excel97的規劃求解,在表 格中分別設立相應的單元格,可得該模型的最優解。2。配料優化模型求解:同樣,在 EXCEL97的工作表上可得該模型的最優解。3.1.2結果分析1。品種優化模型的結果分析 (1)從工作表及運算結果報告上可得最大化的產品品種計劃。(2)可看出各種資源的節餘 量及市場需求量的非飽和量。(3)可看出,生產加工能力狀況、市場需求量限制是生產 科、經營科通過預測得到的,在建模及求解過程中,它是作為模型外預測值處理的,需 要說明的是市場預測工作本身是很重要的,預測方法是否科學,預測值是否準確,對建 模及求解結果均有很大影響。(4)求解結果表明,當前的最優解是唯一的。這就是說, 根據計算結果所確定的產品品種計劃是唯一使總利潤達到最大的生產計劃,倘若考慮其 他目標要求及影響因素,則應添加適當的約束條件重新計算出新的最優方案。2。配料 優化模型的結果分析(1)從工作表及運算結果報告上看出,使單槽中成本最低的配料方 法。(2)可得出各種資源的使用情況。(3)從極限值報告可得出在目前水平下,調整多裝 切頭、重型廢鋼、中型廢鋼是不合適的,在上述原料短缺時,可適當考慮廢模、廢錠、 爆破渣鋼,儘管其將導致成本升高。3。1。3靈敏度分析1。品種優化模型的靈敏度 分析影響品種優化的主要因素是資源量的變化(bi)和單位利潤(cj)的變化。 A.資源量bi的變化的影響。資源量變化,帶來求解結果的變化。同樣也可在 Excel97下求解。B.目標函數係數(即單位利潤cj)的變化對利潤的影響由於各種廢次 材資源價格受鋼材市場的影響必然會很大。同樣可在Excel97下求解。此時品種結構發 生變化,總利潤也發生變化。2。配料優化模型的靈敏度分析同樣,配料優化模型也受 資源(bi)和單位利潤(cj)的變化影響。A.資源量(bi)的變化情況:同樣可 得求解結果。在單重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其他原料的投量,成本是可以降下來的。 B.目標函數係數(cj)的變化對目標函數的影響由於內部供料同樣也受市場價格的影 響,其必然對槽料的成本產生影響。3。1。4經濟效益分析1。產品品種優化模型的 經濟效益分析通過觀察模型求解結果,我們認為最優方案的效益是可觀的。2。配料模 型的經濟效益分析同樣,通過觀察模型的求解結果,若採取其它資源代替切頭,每槽可 節約一定的價值。3。2安全庫存模型求解與分析3。2。1安全庫存模型求解.由 2.2.2所描述的模型的各步,在Excel97上設計、輸入公式,可逐步求解:本文所利用的 數據為企業近三年的數據,並設計出供應彈性係數計算表和彈性控制計算表。從上表結 果看出,由於受企業內部設備大修安排和市場需求的影響,使企業週期性地出現在每年 一、二季度處於供給高峰,三、四月屬於供給低谷。也可以看出,目前情況下期末庫存 定額與期末實際庫存量之間差值就是超儲那一部分。因此,要想達到壓縮庫存的目的, 必須把超儲的那一部分廢鋼鐵逐漸銷售出去。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全國廢鋼鐵市場是 需求大於供給,銷售上可行的。理想的庫存量控制在定額執行偏差量為零,亦期末庫存 定額等於期末實際庫存量,不過這在實際是不易做到的。實際中,依據經驗,合理的庫 存量應控制在定額執行偏差量的數量在+2000—+3000噸左右。3。2。2經濟效益分 析採用上述模型後,在經濟上是可觀的。一是它可減低採購成本,二是可降低存儲成本 。若不採用此類庫存控制措施,庫存就會佔用大量的資金,包括廢鋼鐵的本金、利息、 場地費、管理費等各種庫存維持費用,廢鋼鐵還會發生損失等,減少企業投資的機會。 同時,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也被掩蓋。3。2。3優化方案的綜合分析從上面的 兩個模型結果看,它們是我們廠生產系統的兩個重要的子系統,通過對生產方案的優化 ,可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產品品種優化模型是在現有的資源狀況、現有的產品品種、 現有的工藝設備加工能力、現行的市場需求狀況的基礎上進行求解的,它主要適用於中 短期計劃,是用來對年度的生產計劃進行安排,也可以用來對季度、月份的生產計劃進 行安排,但必須要搞清各種約束條件的限制值;配料優化模型是在固定的料槽容積、工 藝要求的單重、及各種資源量的基礎上進行計算的,通常,在煉鋼轉爐沒有重大的改造 的情況下,料槽也是一項固定資產,其容積是不變的,同樣工藝要求的單重變化可能性 不大,那麼主要是各種資源量的限制值在變化;安全庫存控制模型主要是以歷史上的數 字運用統計規律來預測每年、每月的庫存量的,它主要是針對需求(鞍鋼生產)的季節 性變動的特點來計算的,筆者認為不妨在使用Excel97中的趨勢分析曲線,比如 線性模型、移動平均曲線等,在圖表上進行預測,讀出數據,用這些數據與彈性控制模 型的計算數據相比較,如果差距很大則需要對數據進行修正,這樣使預期庫存控制更加 貼近實際值。在實際應用上,是可行的。因為在目前,我們的生產系統在理論上、實踐 上並沒有切時可行的科學方法,一切操作是憑經驗的估計。如果按模型的計算制定生產 計劃,用以指導生產,在技術上、組織是沒有障礙的。在設備的使用上,也能滿足需要 。4建議與對策4。1生產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1.入廠原料常出現分類不準確。2.生?ㄗt統的各種數據的不準確性、不統一性,造成決策數據與實際數據有一定的差異。 3.制定生產計劃的不及時與生產組織的隨機性。4.生產計劃執行的偏差。5.各種原料消 耗定額與工藝耗時定額尚需進一步核定。6.本文所採納的數據大多數是鞍鋼改造集中時 期的數據,其波動性較大,伴隨改造的結束,生產系統運行逐漸穩定,各項數據更貼近 實際。4。2對策和建議4。2。1加強生產運作管理561.重視並制定好生產計劃工 作。2.生產系統應是整個企業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的中心。3.合理控制好庫存量。建議 本預期存貯彈性控制模型按下圖實施,這些環節構成一個前饋控制閉環系統執行評價庫 存前饋控制閉環系統圖4.搞好各工藝的設備管理。4。2。2為執行外銷品種計劃和為 降低庫存而大力開展市場營銷活動4。2。3生產戰略研究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74。2。4注重生產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目前的計算機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發揮,應 建立我廠的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包括:生產計劃、成本分析、輸出槽料配比、庫存控制 、銷售管理等部分。其具體途徑只須建立企業內部局域網。在系統未開發之前,筆者建 議使用現行的Excel97中的內置模板上各類表格,可將之修改,即可使用。本文 上述的優化模型現可作為生產系統的管理決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只須調整相應的參數 。 5結論本文應用的規劃模型具有適應能力強,計算技術簡單,已成為現代管理中應 用最廣、成效最好的數量方法。本文的優化模型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系統優 化性。生產系統優化是根據經濟上的合理原則與實際可行原則確定的優化方案。它的評 價方法是:外銷產品全部售出,保證內部生產需求,並使輸出槽料成本最低、庫存合理 ,但必須在整個生產系統控制中輔以例外管理來達到靈活機動。2合理的規劃性。本生 產系統優化研究是對系統的主要要素的數量規劃,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動態規劃、滾動 計劃、目標管理等方法。3有效控制性。本文生產系統優化研究對外銷、存貯、收入、 內供等期量標準的確定規劃都是建立在生產供給勢態科學預測的基礎上,所以在執行中 比較接近企業的生產實際,即使出現偏差,也可提高前饋控制及時調整期量標準,採取 控制關鍵的改進措施。而且,該優化研究可在新一年度裡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及有 關因素的變化,做出新的生產系統優化。4靈活變通性。生產系統優化研究可隨時依據 實際約束的調整,同時還可以移植到廢鋼鐵生產企業、其他類似企業、零售業等中去。 5系統條件的特殊性。當然,所有的約束是在理想的狀態下進行的,而現場是複雜的, 與實際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向料槽中裝如各種廢鋼鐵不超過料槽的容積,有一定的 難度,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加以克服,使實際生產系統運行更接近於理 論計算,從而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熾天使書城
【困境與對策】--------ERP的調查研究報告 論文類別:生產與運作管理 一、前言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已經由短缺經濟轉變為過剩經濟,中國經濟的調整由水桶理論決定的關鍵行業的調整變為全國宏觀的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競爭環境日趨完善,居民消費持續低迷,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隨著中美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成功,中國加入世貿已指日可待。 面對國內國外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國的企業該採取何種措施? 在改革開放的20年內,企業在由計劃經濟下形成的粗放的生產管理逐漸向市場經濟 要求的現代企業的經營效益型轉化,其中包含企業的改革、改組、改制,涉及企業的管 理機制、管理方法、管理觀念等,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大變革。這也是企業在面臨國內 國外的激烈競爭環境中取得生存唯一選擇。巨人集團、三株以及愛多集團的倒閉無不深 刻的說明這一問題。中國到了需要進行管理革命和管理救國的時候了! ERP作為一種先進的、適應現代競爭環境管理哲理和管理的方法論是幫助企業完成 這一變革的最為有力的武器。但在MRP-II/ERP引進中國的20年裡,獲得成功的企業少之 又少,而且成功的企業又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和國有大型企業。然而中國的企業90%為中 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是現在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市場活力和創新主要源泉,中小型 企業這一變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中國市場經濟的興衰。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ERP在國有大型企業、外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內才能成功 ?作為中國經濟主體的90%的中小型企業如何才能成功實施ERP項目,完成企業管理革命 的轉變?一些上ERP項目失敗的企業在思考、ERP廠商在思考、為ERP項目提供咨詢服務 的管理咨詢公司也在思考。99年4月28號,中國計算機用戶雜誌在京都飯店舉行「 99ERP發展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著名的管理專家、國內外著名的ERP廠商、ERP的用 戶以及為實施ERP項目提供咨詢的管理咨詢公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在ERP價值 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如ERP供應商的參差不齊、實施ERP的企業素質 普遍較低、ERP管理咨詢公司實施咨詢時的方法論的水平不高、連接ERP價值供應鏈的三 方的ERP實施過程沒有很好詳細設計和實施。尤其是在前面三個環節不可能在很短的時 間內獲得解決時,第四個環節:ERP的實施過程,是在目前ERP項目實施成功的關鍵。 二、ERP的供應商80年代是MRP-II的引進階段,由於我國的經濟環境還是以計劃經 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不夠,機械製造工業管理落後,加上 企業領導對MRP-II的認識不夠,從MRP-II的整體實施效果來看,企業所得效益與極大的 投資相去甚遠。國內的MRP-II的市場遠未成熟,只有國外的MRP-II廠商提供MRP-II的服 務。從90年到96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 濟轉變,產品市場形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時大多數的用戶在應用都獲得了或多或少 的收益。而這時MRP-II的應用也只局限於製造業,國內已有廠商如北京的利瑪和開思以 及上海的啟明已開始向企業提供此類服務。從97年以後,網路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 製造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的界定趨向模糊,企業業務範圍越來越廣,傳統的MRP-II軟體 越來越難適應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而在MRP-II基礎上演化而來的ERP作為一種管理模 式被提出且引進,以及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改善以及企業對企業管理軟體的實施經驗的 增加和對管理軟體的理性理解,企業對MRP-II/ERP管理軟體需求也開始增加,同時眾多 中國軟體廠商不僅是傳統的製造業軟體廠商而且有新的軟體廠商以及眾多的財務軟體廠 商的開始提供此類服務。 目前,在國內的提供MRP-II/ERP的國內國外廠商有幾十家之多。國外ERP廠商以及 其產品有:SAP的R/3、Oracle的OracleApplication、J.D.Edwards的OneWorld、四班的 MSS製造管理軟體、SSA的BPCS、Scala、Symix的Syteline、Baan、上海奧林島代理的 MRP9000、聯想集成代理的Morex。國內也有不少從事MEP-II、ERP軟體的開發,較早從 事MRP-II軟體開發的有北京的利馬和開思、上海的啟明,在98年以前一直是維持生存。 自98年以後國內掀起ERP的高潮,利馬和開思儘管收入不如國外廠商,但也取得了飛躍 的增長業績。另外一些軟體廠商也加入ERP市場:天津企星MRP-II、北京金航聯 AEPCS生產管理系統、廣州MRP高博士、南京漢邦的合康NETUP-MRPII、青島金衛的上馬 ERP、北京科希盟的SJ-ERP、北方電腦的北極星ERP、北京並捷的EMIS、西安博通資訊 MEP-II、廣東慧亞MRP-II、山西經緯JW-MIS、北京和佳ERP、北京和利時HS2000ERP、西 安協同軟體、東南大學/江蘇計算機所的ERP軟體、華中軟體的ERP、武漢開目ERP。 1998年6月26號,我國一批從事財務軟體開發的廠商:用友、金蝶、安易、浪潮、新中 大、金算盤、恆選、達易等8家聯合宣佈進軍ERP市場;此外,還有北京富港ERP、廣州 華通ERP、上海博科商業ERP。 在98年以前,MRP-II/ERP的廠商還是屈指可數,98年以後國內就有三四十家之多, 真給人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感覺。這從一個方面說明MRP-II/ERP在國 內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但同時也說明我國的MRP-II/ERP廠商目前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 在國外,MRP-II/ERP軟體廠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有現在五六家較好的廠商,而國內一 下就有幾十家之多;同時從MRP-II/ERP廠商的收入情況也可以看出國內廠商與國外廠商 的差距。在國內的31家廠商中,ERP產品銷售和實施服務收入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廠商 主要有:用友、利瑪、開思、浪潮國強這四家;而在國外11家的廠商中,其ERP產品銷 售和實施服務收入超過500萬美元的有SAP,Oracle、J.D.Edwards、四班、SSA這五家, 其中SAP收入已過1000萬美元。收入超過200萬美元的有:Scala、Symix和Baan。 在市場份額上,國內的MRP-II/ERP廠商更是不能和國外的MRP-II/ERP廠商相比。在 我國ERP市場主力廠商的市場份額如圖所示:廠名 SAPQADORACLEJDEFOURTHSHITCABAANSYMIXSSA份額 %28.76.820.77.57.23.23.01.65.8與國外ERP廠商相比,國內ERP廠商有以下弱勢:1、 實施經驗不足。國外ERP廠商有幾十年的實施經驗,國內的ERP廠商只有幾年的實施經驗 ,而ERP既是一項計算機工程,但它更是一項複雜管理工程革新。2、國內ERP廠商的機 構不齊全:缺乏ERP設計實施的管理咨詢機構。該機構對內參與ERP的設計,對外參與對 客戶實施ERP進行咨詢,為廠商替企業實施ERP提供準確的實施重點和實施難點咨詢報告 。而在現實ERP廠商設計ERP軟體時,只是有計算機設計人員參與,而企業管理人員基本 上沒有參與。3、眾多國內ERP廠商在進行ERP軟體開發時,只是手工作坊式的或者說是 黑客式。4、缺乏軟體開發所需要的軟體開發制度和開發體系。從而導致軟體的穩定性 不好。5、ERP廠商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他們幫助企業實施管理變革,而僅僅只是把它當作 一個計算機項目。當然幫助企業實施管理變革並不是一相情願的事,如果企業只是需要 現代管理模式的計算機翻版,這就要ERP廠商的實施經驗和技巧。這也是眾多企業在實 施ERP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內ERP廠商與國外ERP廠商相比有具有一定的優勢:1、國內ERP廠商在技術上和國 外的ERP廠商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如目前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環境的需要ERP正在和電 子商務緊密聯繫起來;為了適應企業動態的管理模式,各個軟體廠商正在積極開發動態 企業建模技術DEM(DynamicEnterpriseModule),以實現業務管理和軟體系統的分離。 這些技術可以說國內外廠商在同一起跑線上。2、國內ERP廠商在語言上與國內用戶具有 一致性。企業競爭環境國內ERP廠商理解的更為深刻。3、國內ERP軟體在價格上具有很 強的優勢。國外的ERP軟體往往很貴,只有一些大型或特大型企業才有能力承受;而國 內的ERP軟體則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對中國的眾多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是能夠承受的。 這也是國內ERP廠商的希望之所在。 從國內銷售和服務收入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用友、利瑪、開思、浪潮國強廠商可以 看到中國MRP-II/ERP的希望。利瑪和開思是從傳統的製造業軟體走向ERP管理軟體。用 友和浪潮國強是從財務軟體開始ERP管理軟體。利瑪和開思擁用其在MRP-II市場的經驗 而在ERP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用友憑其在財務軟體方面的品牌而ERP市場上站住腳跟還 取得較好的成績,浪潮國強取得成績的原因則值得國內ERP廠商研究。浪潮國強在財務 軟體市場並沒有金蝶強,但憑浪潮國強與Symix的合作,在軟體開發和軟體實施上借鑒 國外同行的經驗,有效的縮短浪潮國強與其他ERP廠商的距離,雖然浪潮國強進入 ERP市場還不到兩年時間,但已經在ERP市場上取得很好的業績。 三、ERP的應用現狀自從1981年瀋陽第一機床廠從德國工程師協會引進第一套 MRP-II軟體以來,MRP-II/ERP在我國的應用和推廣已經經歷了20年的風雨歷程。從開始 的探索學步到以後的漸有成效階段以及現在的成熟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 已有700家企業購買或使用了這種先進的管理軟體。在眾多的ERP廠商的推廣下和眾多企 業積極實踐和應用,ERP在企業的應用效果究竟如何?據統計,在所有的ERP系統應用中 ,存在三種情況:按期按預算成功實施實現系統集成佔10%--20%;沒有實現系統集成占 或實現部分集成的有30%--40%;而失敗的卻佔50%,並且在實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 數為外資企業。 為什麼ERP系統的實施成功率如此低?為什麼大中企業和外資企業實施ERP系統的成 功率較高?中小型企業能不能實施ERP管理系統?如能實施,中小型企業實施ERP的成功 率能不能提高?而在中國,90%的企業可是中小型企業!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ERP實施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企業的領導對ERP的 項目的實施不夠重視。在ERP的實施中,不論是企業的實施人員還是ERP廠商以及為企業 實施ERP管理咨詢的管理咨詢公司,都認為ERP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從實施ERP項目 的成功企業和失敗的企業的經驗和教訓很清楚可以得出以上結論。2、概念模糊。這些 企業對ERP認識模糊,混淆了「ERP軟體」和「ERP系統」的概念。他們認為,只要投入 一定的資金購置計算機硬體和莫種ERP軟體,就可以解決企業這樣那樣的老大難問題。 其實,ERP首先應當作為管理哲理和方法,其次才是一項計算機應用軟體。3、企業管理 機制和市場環境不完善。有些國內企業的一些人員還習慣計劃經濟下的傳統的管理方式 ,市場意識不強,加之外部市場法規不健全,行政干預時有發生、合同不按期履行等因 素都影響企業按市場規律和規則來運作,而ERP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物,若不克服這 些差異,ERP的實施就難以進行。4、對自身的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MRP-II/ERP的實施 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如何實施需要對企業內部的需求進行周密細緻的研究論證:可行性 分析。5、基礎建設不完善。由於歷史的原因,許多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設備落後,計算 機基礎薄弱,企業人員缺乏培訓,對最近的管理思想和技術知識理解不夠、不深。只懂 本崗位的業務,對其他崗位的業務知之甚少,懂管理者缺乏信息技術知識,而信息技術 人員缺乏管理經驗。 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企業領導對現代管理理念較熟,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運行的 管理機制較為健全,基礎設施完備,人員培訓較為充分,所以大中型企業在實施ERP項 目時遇到的阻力較小,而且容易克服。相對中小型企業來說,企業在實施ERP項目時遇 到的阻力會很大,從而極有可能使得ERP項目收不到預想的效果,而且還有可能使得項 目半途而廢。這樣中小型企業不但不能從實施ERP項目中獲得收益,反而會使ERP項目成 為企業的包袱、無底洞。 中小型企業是否因為如此而不能上ERP項目呢?我認為中小型企業不僅能上,而且 還要大力鼓勵企業來上ERP項目。1957年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協會( 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的成立與1960年前後 JosephOrlicky等人開發的第一套物料需求計劃( 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簡稱MRP)軟體的面世,標誌著現代企業資源管理系統 的發展開始起步。縱觀其近4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發展中的 每一步都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企業所處經營環境和變化息息相關,尤其重要的是新 的管理哲學、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出現,必然成為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發展 的催化劑。這一過程簡要分階段如下:階段企業經營方式問題提出管理軟體基礎理論 60年代l追求降低成本l定貨點法管理l生產缺貨頻繁如何確定定貨時間和訂貨數量 MRP系統l庫存管理理論lMASTlBOM70年代l計劃偏離實際l人工完成作業計劃如何保障計 劃得到有效實施和調整閉環式MRP系統l能力需求計劃l車間作業管理l計劃、實施、反饋 與控制的循環80年代l追求競爭優勢l各子系統缺乏聯繫如何實現管理系統一體化 MRP-II系統l系統集成技術l物流管理l決策模擬90年代l追求創新l要求適應市場環境變 化如何在社會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ERP系統l供應鏈l混合型生產環境l事前控制由此 可以看出ERP的實質是管理哲理的應用而非其他。而這正是眾多中小型企業目前所急需 的。 因此對中小型企業來說,ERP項目更著重根據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採取適和企 業經營環境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來實施ERP項目。從而使中小型企業擺脫粗放的生產 管理向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的經濟效益型轉化。 四、ERP實施的瓶頸及對策對國內眾多的ERP廠商來說,中小型企業是他們目標顧客 。因為對基礎較好、管理先進的大型企業往往會選擇實施經驗豐富產品成熟的國外公司 來服務。如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於1996年1月開始使用的SAP的R/3系統。而前面所說的國 內ERP廠商的弱勢以及企業實施ERP項目失敗的原因都是不可能在一個短時間內能夠解決 的。那麼對缺少實施經驗的國內ERP廠商和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水平較低的中小型企業 怎樣才能提高ERP項目成功率呢? 在ERP的實施中,ERP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企業的領導沒有重視該工程,那 麼該工程必定失敗;但這並不能說明只要「一把手」重視就能夠成功地實施。在企業決 定上ERP項目時就說明企業的領導對ERP抱有很大的希望,也就對ERP項目很重視。可是 仍然有眾多企業失敗。如果在深層次研究以下就可以發現,既然缺少實施經驗的國內 ERP廠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水平較低的中小型企業也不可能 一下就可以變成基礎設施強、管理水平高的企業,那麼在ERP價值供應鏈中連接ERP供應 商、企業以及管理咨詢公司的ERP實施過程規範化是ERP實施成功的關鍵。這樣在實施過 程中ERP廠商可以獲得經驗,企業也在實施過程中將管理水平提高。 如何使得ERP實施過程規範化呢?首先要在組織結構上ERP廠商內部建立ERP實施咨 詢部門。在ERP項目實施前,對企業進行評估分析,在實施準備過程中積極配合管理咨 詢公司以及企業作好企業業務流程重組分析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配合實施人員完成企業 人員的培訓工作。其中在ERP實施前的信息評估準備工作細緻、完備與否是ERP項目實施 成敗的關鍵。因為,如果企業領導雖在主觀上重視而客觀上由於領導本身的局限而不能 重視時,可以通過細緻、完備的準備工作將它彌補,從而使得ERP項目能朝著預期的方 向發展。其次要對企業評估分析的內容進行細緻、周密的分析和設計。在對ERP項目實 施評估分析的主要內容為:1、行業分析。1通過對不同行業分析可以明確企業對 ERP需求的內在動力。如對市場競爭是簡單靜態如化工、半成品加工等他們實施ERP的內 在動力是希望業務成本的降低;對動態複雜的競爭環境如IT行業等他們實施ERP的內在 動力是希望提高企業響應市場和技術的能力;對其產品既有處在簡單靜態競爭環境又有 處在動態複雜的競爭環境裡的集團公司,他們實施ERP的內在動力是希望得到一個全面 、高速和標準化的管理流程。ERP廠商在通過行業分析以後就可以得到目標企業內在驅 動力,從而更好為企業解決所面臨的問題。2分析行業的性質。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 是單一行業生產還是跨行業經營?如果是製造業,那麼是離散型生產、連續性生產還是 混合型生產製造企業?是大製造小裝配還是小製造大裝配。 2、企業內部因素:企業內部因素的分析是為了進行ERP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在 實施ERP項目時會遇到那些難題和困難。1企業管理機制是否完善。ERP是市場經濟條件 下的產物,若企業仍然是在計劃體制下的管理體制,那麼ERP的實施就難以進行;企業 目前的管理方式是否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企業在市場中的應變能力如何?與競爭對手 相比是處於領先地位,實力是否相當還是落後?目前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能否勝任市 場競爭要求,如手工定單能否滿足客戶的工期要求。2對MRP-II/ERP的思想內涵和實施 過程理解是否全面、不準確。由於ERP思想理念的形成時間不長,傳入國內的時間教短 。如果企業對ERP應用哲理理解不到位,應首先對企業進行培訓。3分析企業生產、技 術、資金、人力資源以及供應商等全面情況,據企業的戰略目標來分析企業在技術層面 上的可行性。4基礎建設是否完善。眾多中小型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設備是否落後,計算 機基礎是否薄弱,企業人員素質是否能適應ERP軟體。企業上下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 、思想方法是否符合現代企業的要求。企業的管理機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場規律和 企業的業務特點。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和規範,可操作性如何,執行是否通暢。 3、企業的需求分析。通過企業的需求分析來確定企業成功實施ERP項目的關鍵因素 。行業分析可得企業總的關鍵因素,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還要從項目管理、高層支 持、人員培訓、管理改革、企業的合作夥伴以及企業的業務流程重組來進行具體地分析 。目前企業實施ERP項目只是現在企業管理模式的計算機翻版就是由於企業在實施 ERP項目時的關鍵因素不明朗而造成。如需要高層支持,但需要高層什麼樣的支持相當 模糊;管理改革,企業在實施ERP之前是什麼樣的管理模式,實施後是什麼樣的管理方 式,要完成這種轉變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這些關鍵因素應在實施ERP項目之前就應讓 企業的領導有非常明確的認識,這樣企業在實施ERP時就不會因為有人認為不符合國情 或不符合廠請而ERP實施走樣,從而最終成為現在企業管理模式的計算機翻版。 4、進行投資費用分析。ERP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投資相對來說較大。它不但需要投 入大量的軟體費、硬體費,還要投入咨詢服務費、培訓費。在國外,軟體、硬體與服務 的投資比例一般為1:2:4,國內的實際投資統計比例為1:4:1。因此需要企業改變目 前的投資觀念,加大實施前後的咨詢服務費用。 5、業務流程重組。分析企業管理現狀與企業需求的差距,擬訂企業流程重組和企 業管理改進方案。制定管理業務標準。 6、周密細緻的規劃實施MRP-II/ERP的目標和期望和步驟。MRP-II/ERP項目不是一 輟而就,它應當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分階段分步驟實施。 7、分析確定ERP項目每階段結束的標準,即ERP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有了這樣一種 評價指標體系,就可以結束ERP項目實施的隨意性。保障每一步驟都實施到位。 五、結束語在1998年中國軟體市場總值達755.9億美元,其中ERP軟體市場總值為 37.51億美元,占軟體市場5.0%。據美國權威ERP市場預測和研究機構AMRResearch的最 新宣佈,到2002年全球ERP市場將達到716億美元。ERP市場前景一片光明,中國的 ERP行業任重而道遠。 熾天使書城
【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管理案例】論文類別:生產 2000年初春的一個清晨,**電力局**副局長合上99年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分析 報告,陷入了沉思。省內AA局城區配電網99年率先達到了國家創一流供電企業的標準: 99.98%,BB局也達到了99.964%,而本局99年的城區可靠率是99.852%,怎樣能夠迅速、 有效地提高本企業的可靠性呢?這真是個煞費思量的問題啊……供電的中斷,不但會引 起工農業生產的經濟損失,而且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安定,市場經濟決定了電力 企業必須向電力用戶提供優質、可靠的電力,這是企業利益所在,也是樹立良好的企業 形象、履行服務承諾制度、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是 衡量供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的能力的一個主要指標,它指在統計期間內,10kV配電網 對用戶有效供電時間總小時數與統計期間小時數的比值:供電可靠率=(1-Σ(每戶每 次停電時間)/總用戶數/一年的小時數)*100%。 說白了,供電可靠率就是考核供電企業對用戶的停電時間的指標。供電可靠性管理 就是要提高這個指標。 這個指標是供電企業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體現了配網技術、裝備水平和企業 管理水平,反映了城市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由於送配電系統增長水平遠遠低於用戶容量 的增長水平,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配電系統必將獲得迅速的大規模的發展,而配 電系統可靠性工作是現代化配電系統管理的重要手段,無疑也會獲得重大的發展。很多 西方國家的電力行業中,試行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其競爭的焦點是電力的質量和電價, 即電力的可靠性和經濟性。據國外資料統計,近年日本、法國、英國、美國配網的平均 每戶停電時間分別為9分鐘、94分鐘、77分鐘、58分鐘。而且象美國,對於可靠性的計 算是算到用戶低壓側的,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國內可靠性管理的差距還比較大。 我國的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起步比較晚,80年代在全國35個重點城市和沿 海開放城市試行和推廣後,逐漸推廣至全國。進入九十年代後,國家電力公司在可靠性 方面的管理大大加強了,提出可靠率指標是「創一流」供電企業的考核指標,各地電力 局都深挖潛、嚴格控制,湧現了一批達到一流標準的電力局,如淄博局、濟南局、紹興 局、石家莊局等,他們的指標都達到或超過了達到了99.98%,也就是說,用戶一年的停 電時間都在104分鐘以內。 這其中也有DD局,但是想想DD局的實際情況,**局長覺得不大可能:「可能在中國 ,你定出一個怎麼樣的指標也會有人能實現吧!但我們局,要是能夠達到這個指標,一 定要是實實在在的。」他想。他微微閉上眼睛,幾年來的可靠性管理工作一幕幕地浮上 了眼簾……1997年初,**局由局長帶隊,到山東省電力集團公司下屬已經創一流的淄博 、臨沂、日照、濟南電力局參觀學習,感覺到96年99.728%的可靠率與這些先進局的差 距很大,如最高的臨沂局,96年可靠率是99.99%,也就是一年對用戶停電只有52分鐘。 學習人員多次和各個局的可靠性管理人員探討,感覺到3個突出的特點:1.他們對計劃 停電控制得非常緊,普遍實行了帶電作業,把可能會影響用戶的停電壓縮到了最低; 2.建立了堅強的配電網路,基本上所有線路都能實現互供,這樣,在一段線路停電檢修 時,其他的線路可以由另一側線路進行倒供電。3.基礎管理紮實,對設備是「應修必修 、修必修好」,對用戶是經常上門服務,指出他們管理上的不足,並幫助整改,使得用 戶影響的事故基本不發生。這些局長期有序地管理好基礎資料,能及時、有效地進行分 析。另外,由於這些局都是內陸電力局,全年很少受雷害的影響,不像**局,每年一打 雷,線路就跳閘,用戶就要停電,算是他們佔了地利的條件。 回來以後**副局長就分管全局的可靠性管理,怎麼辦?為了適應全面加強配網管理 的目標,他向局長建議成立配電部,很快由12位工作骨幹組成的配電部就成立了。事實 證明,成立配電部是適應管理方向的正確舉措。 然後,他認為首先要選好可靠性管理工作班子。他決定在全局對可靠性實行分層管 理,就是全局設一位可靠性綜合管理人員,負責對全局可靠性實施分析、控制。每個運 行單位設立一位可靠性管理的人員,負責對本區域可靠性實施分析和控制。他想:這些 人必須具有細心、認真、聰明、能吃苦的素質。經過摸底,他大膽地啟用了5位在配網 工作了2�4年的本科畢業生,領銜成立了局供電可靠性管理小組。 下一步就是要制定好管理的規範,他組織局可靠性專責編寫了《**局供電可靠性管 理辦法》和《**局供電可靠性管理實施細則》,很快全局的可靠性管理就走上了正軌。 他又組織專責分析96年停電時戶數的組成,發現96年用戶平均預安排的停電時間佔 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總數的67%,故障停電佔30%,他覺得必須抓住這兩大塊。基於控制住 這兩大塊的思路,他組織完善了考核制度。用制度約束生產環節,有效地控制時戶數。 他督促職能部門擬出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控制停電時戶數異常增加,激勵停電時戶數 有效減少。 具體控制上,主要做了3件事:1.推進可靠性管理與安全管理一樣真正做到全員化 。進行了4次專題培訓,使得所有有關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另外,班組直接 對進行設備運行維護,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讓一線班組有效貫徹管理意圖。 一方面整理了配電部的有關文件,另一方面讓配網各環節人員周知,不斷提高人員素質 。2.控制好計劃停電。需停電作業的工作安排多項同時進行,做到施工擴改與計劃檢修 協調一致、統一管理。加強工程管理,嚴把質量關;加大對我局內部運行單位和施工單 位考核力度。3.及時進行事故搶修。實行24小時搶修制度,晝夜值班;執行周密的倒供 電方案,一旦發生事故,盡快轉移負荷,隔離故障點,使停電範圍降為最小;對故障點 抓緊搶修,架空線路搶修控制在12小時內,中心城區還準備了300多米的電纜和備用變 壓器,對不能在24小時內恢復供電的電纜故障用戶進行保供電。 另外,他和局長商量,提出要引進帶電作業,使得大量的停電工作可以帶電進行。 經過局多次會議的討論,決定積極穩妥地引進帶電作業,當年就聘用了剛退休的全國帶 電作業權威��石家莊電業局***老師來負責引進的全面工作。 下了這幾劑猛藥後,當年可靠率從96年的99.708%上升到99.818%。相當於每個用戶 全年少停電9小時40分鐘,科學管理讓**局嘗到了甜頭。 98年**局將可靠率定為99.85%。怎樣努力達到這個指標呢?**副局長和專責們開動 腦筋,積極尋找辦法。 首先,確立了逆推法來進行控制,即導出各運行部門的生產控制指標,分解到每條 線路。按照分解的指標,實施停電工作計劃。讓所有成員,對供電可靠率指標看得見, 摸得清。將可靠性管理工作,從以前的單純數據統計,實現向實質性管理控制的轉化。 繼續高度重視計劃停電工作的控制與管理,發佈了《**局配網計劃停電管理辦法》,精 心安排計劃停電,要求各運行部門在停電申請裡註明停電工作會影響的時戶數。單次停 電影響超過300時戶的,要由主管生產局長審批停電計劃。將一切可以配合停電的任務 同時安排,計劃停電的控制達到了「吝嗇」的程度。同時大力加強基礎管理,摸清了全 局可以互供的用戶和自備發電機用戶,及時通知他們在線路停電時不受影響,減少線路 停電影響的時戶數。比如加強每張操作票記錄停、送電時間,盡量將倒負荷時間壓縮在 3分鐘以內。嚴格控制停送電時間。規定計劃停電工作,必須提前一天送交(或電話傳 達)工作票,設備停電以後10分鐘內,應具備工作許可的條件,杜絕檢修人員沒有到達 現場、工作票沒有填寫的現象。 完善管理制度,加強考評獎罰。對提高供電可靠性有貢獻的(如完成考核指標、有 效減少停電時間和次數、有效縮短工期、開展帶電作業卓有成效、有效減少事故停電) 的實行獎勵,對於重複停電、檢修質量差、延誤施工工期、延誤送電時間、完不成考核 指標的進行處罰。 另一方面,在***老師的牽頭下,帶電作業項目進展得很順利,完成安全考核後, **局於98年6月正式開展帶電作業,積極推廣帶電作業,充分利用帶電作業進行帶電清 掃、接引、斷引工作。能進行帶電作業的工作絕不允許停電作業。當年共開展帶電作業 62次,共節省3927時戶,相當於城區每戶少停2個多小時。帶電作業為省電力集團等電 位作業填補了一項空白,是**電力局為用戶服務的新舉措,提高了社會綜合效益。 在電網建設方面,努力增強線路互供能力。加大了**城網的中低壓改造力度,推進 架空線電纜化,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些配電網的自動化嘗試。98年**局共投資2000多 萬元改造配電網,使得當年配網互供能力從基本上沒有達到了22%。 再就是緊密結合配網安全管理和運行管理,重視從同類故障、統計數據中發現問題 ,提出保障配網安全運行的主動性、針對性強的對策,並監督落實整改措施。針對97年 氣候因素、外力影響、用戶影響、開關事故和98年15個配網典型事故進行了認真分析。 這些針對性強的治理措施有:1.加強設備巡視工作,測量設備接頭溫度,記錄抄報高峰 負荷。完善配電線路巡視制度,使用線路巡線記錄手冊,做到人到位,心盡責。要求運 行班組每月巡視市中心區線路一次,郊區、農村線路每季要巡視一次,各單位領導定期 抽查巡線到位率。2.在10kV線路上裝設故障尋址器。方便故障查詢。3.架空線路安裝帶 有自動檢測和隔離故障點的柱上開關,保證非故障地段的供電可靠性。4.製作標示牌、 進行專項宣傳控制外力影響事故5.加強用戶管理,完善**局《10kV用戶配電設備管理辦 法》,專門成立**局用電檢查室,指導用戶管理好設備,消除不安全因素等。經過這樣 的管理,98年**市供電可靠率為99.889%,與97年供電可靠率99.818%相比,相當於每個 用戶少停6.22小時。 98年這樣的大力管理之後,**副局長覺得可靠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後勁,截至 98年底,全局配網用戶的互供率僅22%,許多線路一年一度的定期檢查,就要影響每戶 停電2小時,再說每年颱風、雷電都對配網架空線路造成70�100條次的停電,摺合每 戶會停電5小時,這樣將來怎樣能夠達到99.98%的可靠率啊? 怎麼走?只有大力優化網路、建環網、線路之間實現互供,建設靈活、可靠的配電 網路。而這些都要停電才行,是為了將來可靠性高而進行改造呢?還是為了目前可靠性 高而停滯配網的建設呢?這中間有個平衡的問題。但是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要跳高 ,就要身輕如燕。**副局長覺得即使犧牲了99年的可靠率,也要為21世紀打造堅強的配 網。經過和局長商量,明確了99年為「配網改造年」,並確立了一系列的改造目標: 1.市區內任何一條110KV送電線路或任何一台110kV主變壓器因故停運時,保證用戶不停 電。2.在負荷密度高的地區,新建變電站,開關站。開關站間實行「手拉手」,用箱式 變電站代替桿架式配電變壓器等。3.市區主幹配電線路的70%電纜化。4.新建10個電纜 環網,新增雙電源受益用戶500戶。5.在配網改造設備選型上,加強調研和評估,嚴把 質量關,選用可靠性高的設備,如GIS開關、微機保護設備、真空開關、新式跌落保險 、新型線夾等。 經過全體配電職工一整年的拚搏努力,精心策劃、精心施工、精心控制,全面達到 或超過了年初制定的目標。99城區配網改造計劃投資5774萬元,實際完成投資5690萬元 。總共對市區21條架空線路進行了電纜化改造,共拆除架空線14580米,新敷設電纜 41590米,新建16個環網,架空線下地和電纜化改造項目受益的用戶有800戶左右,互供 率提高到74%。 假設不改造**局的可靠率可努力達到99.85%,改造後估計以後幾年可靠率將維持在 99.92%以上,這樣,平均每年可以少停電6.13小時,**市城區每度電對工農業生產總值 的貢獻是15元左右,這樣改造後相當於每年可多銷售電力80萬元,對社會貢獻產值 1882萬元,社會總體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意義非常深遠。 硬體上去了,同時還要加強軟體建設,99年**副局長結合企業質量體系文件的建立 和宣貫ISO9002標準,引入系統工程思想,組織擬定可靠性管理程序文件。用執行貫標 程序文件的方式對管理的目標、範圍、細則等加以規範、明確,程序文件可有效約束各 級人員的管理思想、管理觀念、管理方法,使之滿足ISO9002標準的要求,嚴格按程序 文件辦事,實施規範化,克服隨意性。並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及時建立質量記錄,做到 有據可查,追溯失控環節。制定周密的實施計劃,並進行宣貫直達所有相關人員。在計 劃的控制過程中,注意做到了可靠性計劃數據的共享性、動態應變性和模擬預見性。始 終維護了計劃的權威性和一貫性,對於3個浪費時戶數的單位加以曝光,進行了處罰。 經過一年的程序文件的運作,使得**局比較成熟的可靠性全面管理系統運作得更加高效 、嚴謹。 再者,99年**局帶電作業繼續帶來了良好的效益,全年共進行了137次帶電作業, 共節省7787時戶,相當於使所有用戶全年平均少停電4.66小時。 由於有97年以來計劃停電、故障搶修、基礎運行的過硬管理,雖然99年改造項目比 98年多了120%,但計劃停電時戶數只增加了40%。另外**號、***號兩個颱風正面吹襲 **市,佔了**局全年停電時戶數的15%,其全年配網可靠率指標仍達到了99.852%,在省 內列第7位,確屬來之不易。 窗外吹來了和煦的春風,**副局長的思緒又回到了今年的工作。是啊,2000年可靠 率指標已經定為99.93%了,可靠性工作怎麼開展呢?經過幾年的管理,他深深認識到供 電可靠性管理工作必須多管齊下、軟硬兼施、高瞻遠矚,有全盤控制的決心和手段,並 向全員灌輸極限式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不容易!**副局長想起國家電力公司可靠性中心的**老專家來視察時說的話:「在 供電可靠性管理領域,我們國家比國際先進水平落後20年」。我們要在5�10年間向 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靠齊,是多麼艱巨的任務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副局長想。就是要有敢於追求一流的雄心壯志! 開春的工作一定要佈置好,手下的幾位得力干將是供電可靠率提高左思右想、獻計獻策 的工作先鋒,他很想聽聽他們在這兩個月裡作了什麼思考,是要和他們好好研究一番了 ……本案例是一個綜合案例,涉及電力行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問題,用戶供 電可靠率指標管理工作的有序組織、有效控制。 討論參考題:你如何看待供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指標管理的意義? 你對**局2000年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有什麼建議? 你認為應該怎樣防止電力企業片面追求供電可靠率指標? 作者:華南理工大學龔鶴強熾天使書城
【淺析民營企業面向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論文類別:戰略競爭 民營企業屬於個體私營企業的體制範疇。因此,民營企業的興起,得益於我國改革 開放基本國策的實施,黨的十五大進一步確立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把民營 經濟由作為公有制經濟必要的有益的補充提升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的高度,表明了我國民營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年的不斷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已形成越來越強的經濟實力,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宏觀格局中佔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隨著新的一個世紀的到來,知識經濟已然成為全球不可遏制的發展潮流,信息技術的突 飛猛進,日新月異也使得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遭遇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在這樣一個時代 背景下,作為在市場機制下通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和努力摸索剛剛煉就了一身適應市場經 濟運行規律基本本領的民營企業,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輪的經濟全球化 的競爭格局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並為我國最終實現經濟的振興和全面繁榮作出舉足輕重 的貢獻,應該是每一個民營企業管理者在定位企業的發展戰略中最應高度關注的課題, 從長遠看,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邁入一個新的世紀的時候,面對令人眼花繚亂, 變幻莫測的經濟全球化景象和接踵面至,目不暇接的一波又一波推動經濟出現超常規發 展的新技術革命,關注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最終取 得輝煌的成就,實現將我國帶入經濟強國的最終目標,尤其顯得意義深遠而重大。在此 ,本篇將分四個部分,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展開描述:一、私營企業在改革開放 二十年來的發展沿革及應有的地位評價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經過二十年的不斷發展,已經 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佔份額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民營企業作為非公有制 經濟中的絕對主力,更是發揮的其不可抵估的作用。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 ,民營經濟佔我國工業總產值的份額為0.7%,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是二十年後的 1998年,也就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牽裼檬俏夜緇嶂饕迨諧【玫鬧匾槌剎糠謹從 而跨越了僅僅作為摴兄憑帽匾暮陀幸嫻牟鉤銚的時候,民營企業事實上已經靠自 己的實力和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及經濟建設的發展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因此民營企業在我國的市場經濟結構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是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必然結果。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1998年底,我國私 營從業者為7800餘萬人,佔全國從業人員的近12%;實現產值11800億元,佔全國工農業 總產值的近12%;消費品零售總額近13000億元,占社會總銷售額的44%;實現稅收 700多億元,佔全國稅收總額的近10%,目前,我國私營企業達到100多萬戶,個體工商 戶3000萬戶左右,私營經濟積累註冊資本達到13000多億元。其中民營企業佔有 10000億元,因此,毫不誇張地說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私營經濟,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的持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近年國企面臨困境,為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現代企 業制度,出現了大量的下崗失業問題,民營企業成為安置失業人員的重要途徑,有近 600萬下崗職工被私營企業所吸納,極大地幫助了國企下崗職工失業的嚴重問題,支持 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正常實施並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私營企業對 我國GNP增加額的貢獻連續達到60%以上,而其融資的比例僅僅佔到全社會融資總額的 30%。通過以上統計數據,我們可以感受到私營經濟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所蘊藏的巨大 生命力,通過私營企業的不斷成長壯大,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 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也將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我國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我國迅速擺脫經濟水平落後的現實需 要。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就是要按市場規律發展經濟,合理配置資源,使得投入產出 實現最優,面向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要全面振興,能否利用私營經濟發揮的積極作用 ,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們不能像在改革開放之初那樣,將發展私營經 濟看成是經濟落後地區和某些行業的需要,而是要充分認識到私營經濟在機制上的突出 優勢,利用其市場適應能力和自我積累能力強的特點,認識到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 匱乏的國情,充分發揮私營經濟吸收大量勞動力資源的特長,從勞動力與最簡單的生產 資料相結合開始,進行原始積累,開發各種資源,加快全社會資本的積累,提高國民經 濟總體效益。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不會將私營經濟同公有經濟截然分開,而是得出二 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互動關係的結論。無論從我國已有三十多家私營性質的企 業成為上市公司,尤其是在近兩年來以北京、深圳為代表的民營高科技公司的迅猛發展 ,還是越來越多頗具規模的私營企業開始步入股份經濟的現代企業管理之路,我們有理 由認為民營經濟將發展成為我國有光明前景的所有制形式,這是民營企業堅信在我國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會取得更大成就的前提下定位自身發展戰略的基石,也是應予以 自身的在國民經濟發展格局中所佔有不可動搖地位的正確評價。 二、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及某些理論上的認識誤區制約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 瓶頸來自於國家在制定有關民營企業發展基本政策上的不完善和民營企業內部自身與生 俱來及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若干缺陷兩大方面的因素。從國家的宏觀政策面上來看, 雖然國家已將私營經濟作為我國所有制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確認,並在十幾個省市 陸續出台了許多鼓勵、引導、扶持與保護其發展的政策文件和法規條例,但是私營經濟 至今在具體法律上仍沒有明確其地位,因而無法受到良好的法律保護。目前,私企發展 在宏觀上面臨著若干障礙,一是認識上、觀念上政府需進一步端正對非公經濟重要性的 認識,不能再把它看成是對國有企業的拾遺補缺,政府需重新評估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 貢獻和影響,應該看到,回顧改革開放二十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相當程序上是 得益於民營企業的發展,國家不僅實現了增加稅收,擴大就業這樣的經濟功能,更為重 要的是催化了市場經濟的發育和成長,有利於資源的優化和配置,有利於人們更新觀念 ,更加自覺地適應市場經濟,因此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不權宜之計,而是事關經濟全 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措施。二是要規範法規政策與完善法制環境,放開民營企業在參 與國際市場競爭,國內市場准入及融資方面存在的一些明顯的體制性障礙,營造公平競 爭的市場環境,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利益,保障各種所有制企業的平等,切實消除行政 管理中存在的歧視現象,致使企業遭受不平等的待遇。為此,首先在加入民國際市場競 爭方面,應擴大民營企業的進出口權並享受同外資企業同等國民待遇,減輕稅賦,鼓勵 民營企業不斷提高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其次,在市場准入方面,應拓寬其經營範圍 ,解除包括在基礎設施領域及公共服務領域內的嚴格限制,以便能打破壟斷,引入競爭 ,擴展市場,實現擴大就業的目標,尤其是從事高科技科業,環保產業,生物工程等領 域的民營企業更需進一步地給予優惠政策,以利於其早日孵化成長,成為我國促進知識 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源泉和動力;再次,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應允許和鼓勵民營企業 積極參與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與國有、集體企業參股,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並可 取得企業的控股權,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且使其成為上市公 司;最後,國家要大力改善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在融資政策上應和別的所有制企業一 視同仁,在立法上切實保障對民企實施統一的信用評估標準和貸款發放條件,成立相應 的擔保機構,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服務,消除國有商業銀行與非國有企業存在著的制度上 、觀念上的不對稱,改變銀行對民營企業的傳統歧視意識,這一點對於民營高科技企業 的發展壯大顯得尤為重要,國為沒有資金的支持,科技成果就無法轉化為商品,阻礙了 科技產品的商品化、產業化進程,致使生產規模維持在低水平,這不僅與國家科教興國 ,在新世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本國策背道而馳,而且在客觀上扼殺了民營科技 企業的生存發展,這對於國家順應知識經濟的發展潮流,迎頭趕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 伐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從民營企業自身的管理結構特徵和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看,其內部的缺陷也嚴重製 約了本身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營企業是在改革開放之初由小農經濟逐步萌芽發展起來 的,因此其本身就帶著與生俱來的兩個致命弱點,這既與我國農村教育程度普遍低下, 致使民營企業的大部分管理者觀念陳舊,知識匱乏,從而不能快速和主動地掌握現代企 業的管理理念有關;同時又與在我國沿襲了幾千年的封建傳統觀念在民營企業管理者的 身上根深蒂固,難以動搖有關,此突出地表現便是家族化管理和獨裁決策,這兩大缺陷 歸結為一句話便是民企管理者頭腦中的小農意識。這種小農意識滲透在民營企業的發展 歷程中,對其進一步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制約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我國在實 行市場經濟初期客觀上存在著市場不成熟,許多配套政策不到位,國企還沒有放開並進 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改制,這其中必有一些市場空白,許多民營企業抓住了這個機遇,使 企業的財力實現了擴張,有些企業積累了相當雄厚的資金實力,但這對於還未深入瞭解 管理企業的理論方法,建立科學的企業發展機制的民營企業管理者來說,由此衍生而來 的只能是心浮氣躁,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形成誤導,錯誤地以為企業有了他便無所不能, 沒了他便一事無成;其二,民營企業靠機制和政策上的漏洞相對容易地就完成了原始資 本的積累,從而導致管理者在如何發展企業的問題上不是考慮改善產品、結構和機制, 而是熱衷於尋找捷徑,投機取巧,有的甚至不昔喪失企業信譽經營生產和銷售,另一方 面又快速、盲目投資,進行多元化經營和快速擴張,由於缺乏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更 沒有一套系統的近期、遠期規劃,加之粗放和原始化的管理,進行家族化的指揮,造成 企業無法實現良性發展,最終一蹶不振走向衰落,更有一些企業在頃刻之間遭到毀滅的 命運;其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知識經濟漸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流, 民營企業在適應高度市場化和網路、信息為代表的知識經濟催化的產業革命方面,顯得 無能為力或手足無措,從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潮流這個層面上考慮,民營企業在新一 輪的市場競爭格局中保持可持續發展,在多元化的市場主體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面臨 的挑戰將是十分嚴峻的;其四,民營企業的創業機制決定了其管理者便是經營者,這種 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的企業結構特徵,在企業規模小的時候,便於控制和提高效率 ,但當企業規模壯大後,其管理者便很難超越自我和約束自我,致使企業無法保持旺盛 的生命力乃至走向死亡;其五,民營企業在原始資本積累的相當豐厚由此步入家族化的 過程中,仍然實行一元化的投資結構,表現出同國有企業投資結構完全相似的特徵,因 此許多上了規模的民營企業,在很多方面同國營企業毫無二致,這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 自身的活力,為自身的體制創新帶來巨大障礙。總之,民營企業在步入新世紀,面對嶄 新的市場競爭格局,由於眾多管理者的素質尚不足以充分把握經濟全球化對企業生存和 發展的深遠意義,市場的預測和運作能力低下,管理方式和經營體系仍相對落後,對大 多數民營企業來說,以上各方面的消極因素及產生的後果,絕非危言聳聽,而且也絕不 僅僅是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問題,而是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題。 在探討制約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涉及到的國家宏觀政策和民營企業內部自身缺陷兩 方面的瓶頸時,有必要澄清一些關於民營企業理論的錯誤看法,其中比較流行的理論是 關於民營企業的家族化理論,將民營企業的家族化看成是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之一,這種論斷完全是錯誤的。因為家族化企業和家族化管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若將二者混為一談從而對民營企業的家族化產生片面認識最終導致對其中政策法規或行 政管理上的過度約束,其結果非常不利於調動民營企業發展擴張的積極性,使其健康發 展。事實上,家族化企業並不等同於落後、保守,沒有發展動力,通常我們所講的家族 企業的弊病應該屬於當它走向集約化後未進行專業化管理,進行管理觀念的變革,創新 管理機構諸方面的因素,而當家族企業處於小規模,從事單一產品生產的時候,管理者 大權在握,獨斷決策,集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於一身,是和家族的結構特點及運作方 式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對家族企業在創始階段是有利的。而當家族企業規模擴張, 實力壯大之後,如不摒棄家族式的管理,則其將不可置疑地走向衰亡並斷送其家族化之 路。在西方發達國家及亞洲新興的工業國家和發達地區,除了韓國以外,家族企業是最 普遍和最主要的企業形式之一,在美國,90%的企業為家族企業,全美名列500家最大企 業的名單中,家族企業佔有相當比重,在上市的大型企業中,更有50%屬於家族企業, 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及就業人口的一半同樣是由家族企業承擔的;在英國,也有70%的 企業是家族企業,而在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日本以及其他二戰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 工業國家泰國、新加坡,還有台灣、香港地區,更是主要依靠從多規模不一,經營包羅 萬象的家族企業為各自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繁榮做出舉足輕重的貢獻。因此,我國在對 待民營企業的家族化問題上,應該從抑制其家族化管理的角度出發予以引導支持,只要 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按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管理企業,進行專業化管理, 實施投資多元化,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同所有者分離等,這樣便能消除家族化管理的弊端 ,國家應該為這樣的民營家族企業提供良好的發育環境,保使其迅速成長;而民營企業 在走向家族化的過程中也只有認真地走現代化企業管理和發展之路,才能保持自身的可 持續性發展,這是民營企業在現代市場經濟戰場上保持不敗並只有一席之地的最高的競 爭戰略。另一方面的認識誤區來自於民營企業在國家未有明確立法保障民營企業獲得融 資而商業銀行對之持有謹慎態度的兩個依據:一是銀行和國企都是國家的,國企資信度 高,向國企貸款風險小,二是給民企貸款的利率同國企不相上下,按風險與利潤成反比 的原則,銀行得不償失,且民企資信度低,經營的不穩定性大,銀行更不能輕易向民營 企業貸款,這兩個依據事實上不能全面反映市場機制下對信貸風險的正確認識。最近幾 年,民營企業用30%的金融資源連續為國民經濟的增加額貢獻達到60%以上,這本身說明 了民企的信貸風險並非主觀想像的那麼大,民營經濟的融資風險符合市場機制下純粹的 市場風險,屬於正常的信貸風險,而國企在更深層次上面臨著巨大的結構性風險,這種 風險為國有制度所扭曲,並可能在國家政策的裨護下惡性膨脹,在國家想方設法搞好國 企,使國企減負走出困境的過程中,不斷地採取使銀行剝削不良資產,讓國企掛帳停息 ,債轉股等一系列措施,便是向國企貸款可能面臨更大風險的佐證,只不過這種風險由 於宏觀政策而被掩飾,這從一個反面,通過國企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比例比較,看到了在 資源配置上的嚴重扭曲和低效。所以說,向民營企業貸款不僅存在政策和觀念上的誤區 ,更是國家在促進經濟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的改革過程中必須在深層次應徹底解決的問 題之一。 三、民營企業面臨的發展機遇民營企業伴隨著二十年來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進程, 為國家推進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促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實施,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民 經濟的持續向前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使自己的實力不斷壯大,已有若干 先知先覺的大型民營企業從他人或自身發展成功或失敗的教訓中不斷地進行反思,探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生存和發展的真諦,至少他們已深刻體會到缺乏科學的規劃和 論證,忽略自身的體制創新,以家族化管理代替科學管理,是經不起市場的滌蕩的,最 終要被時代所淘汰的。因此,這些民營企業的代表完全能夠,也應該抓住在跨入新世紀 時由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給他們的發展創造的千載難逢的機遇。首 先,我國為搞好國有經濟採取撟?蠓判的政策,將大量不景氣,沒有規模效益的上小 型國企推向了市場去尋找最佳的資源配置,而我國的城鄉居民存款和現金已達7萬億元 ,再加上數目龐大的民間游資,將此二者聯繫起來無疑為民營企業實現規模擴張提供了 巨大的想像空間。如果以公共投資基金,包括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證券投資 基金的形式組建資本市場或建立相應的信貸機構向民企融資傾斜,使民營企業有充裕的 資金向大量的中小型國企進行輸血,此舉不僅實現了國家救活中小型國企的目標,使其 閒置的資源重新得以發揮作用,而且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使得國企、民企同時進行現代化 企業機制改造的洗禮,尤其使民營企業藉此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這無論對於國家的經 濟發展,還是使民營企業在新的市場機制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完 全是雙贏的結果。民營企業在確定競爭戰略時,也只有將眼光放在這種高度上,才能實 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步伐加速,成為世界 貿易組織的一員已是指日可待的事,這對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是通 過我國與國際市場進行大範圍的接軌,將使得我國的市場准入政策幾乎完全放開,這時 我國許多不規範、不完善的市場規則起到重要的約束作用,相應的市場法規會很快建立 和完善,民營企業將不再受到市場競爭環境下的不公平待遇,而與內外資各種類型的企 業享有一樣的權利;二是作為獨立經營實體的民營企業可在真正意義上取得外貿自主經 營權,這將極大地促進民營企業的進出口能力,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三是加入WTO後, 外資銀行經營業務完全敞開,此將大大拓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得困擾大型民營企 業尤其是民營科技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得到緩解;四是通過同國外企業在國內市場進行 真刀實槍的競爭,將給民營企業提供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環境體會優勝劣汰的競爭準則, 促進其學習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以利於自己的長期發展。總之,我國加入WTO, 直面激烈的市場競爭,是民營企業抓住這一跨入新世紀的機遇,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 。唯如此,方能使一大批民營企業在國際競爭舞台上嶄露頭角,取得同競爭對手相制衡 的地位,也才能穩固其在新的市場競爭格局中應有的一席之地。 犓摹?有率蘭偷奶粽劍迪摯沙中?梗揖檬迪指蔥撕頭比俜?乖僦 曰?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飛速進展和知識經濟成為促進經濟增長主要方式的變革已將 我國的每一個企業置入一個嶄新的謀求生存發展的環境當中,民營企業也毫無例外地必 須迎接進入新世紀這場前所未有的全球經濟革命的挑戰,如何在這一巨大的挑戰面前抓 住機遇,再鑄輝煌,我們可以從以北京、深圳為代表的高速發展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及已 經正在進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革命的優秀民營企業中尋找最終的答案,並從內部擴張機 製革命、外部社會環境的觀念革命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知識經濟革命的浪潮中勇為 人先三個層面頗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中尋求走向成功的軌跡。首先,先分析一下在我國 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溫州蘊育出來的最為成功的民營企業棗正泰集團,這個企業是溫州 最大的民營企業,專門生產電器元件,它已經經歷了從成立之初的股份合作制到公司制 ,再發展成為企業集團,最後改制為控股(集團)公司制的變遷,腳踏實地地完成了向 現代企業發展機制過渡的使命,至1999年已達到近30億的產值,並開始實施摷娌撋鮮 袛的競爭戰略,從而走向現代企業規模擴張模式的發展道路,它的成功得益於其產業定 位和產業升級的核心競爭戰略,而這種競爭戰略的成功實施是與它的企業管理機制的不 斷創新使其始終與最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同步發展休戚相關的。正泰公司的資本擴 張概括起來正如其管理者所言:民營企業的資產結構調整和資本擴張步伐,是隨著企業 的發展要求而逐步推進的,是生產力的發展迫使企業擴大規模,引入新股東,注入新資 本;企業的資本擴張與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相伴而行,規模擴張引起結構調整,結構調 整引發資產重組,通過一次次的調整,實現規模擴張,這種擴張方式不如摷娌來得快 ,但對一個資本實力和管理駕馭能力不強大的民企來說,不失為穩妥之舉,民企也只有 遵循這種內部擴張思路才能站得更高,看的更遠,從而最終實現摷娌撋鮮袛擴張的目 標;其次,再看看另一個在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山東成長起來從事農產品開發生產的民 營企業棗六合集團,該集團雖從事的是傳統的農產品的開發,但該集團管理者在企業生 存發展與外部社會環境關係分析基礎之上定位的企業競爭戰略,一如他們將農產品提升 到高科技產業的壯舉一樣,同樣達到了相當的境界和思想深度,該集團的管理者認為: 企業是社會的,不是民營企業所有者的,企業不僅僅為股東負責,更重要的是為社會負 責,這樣才能使企業成長於行業,溶入於社會,培養和改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如 果只將企業看成個人的,就跳不出個人利益的圈子,時時處處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其結 果是最終失去企業生存的根基,這是許多民營企業曇花一現的深層次原因,只有追求企 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明確了企業的社會化屬性,才能贏得社會,最終的目標是實 現企業與社會的簪當,這種社會利益第一的企業發展理念對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無 疑是必須進行的一場關於管理者思想觀念的革命。目前,六合集團員工中有本科以上學 歷的超過90%,碩士以上人才達150多名,在國內外設有16個分公司,實現了企業專業化 、產業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的運作目標。最後需要關注的是華為公司,它是深圳的一家 高科技民營企業,生產以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為主的通訊產品,這是典型的高科技產業。以 信息和技術為代表的知識經濟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增長方革命,其勢不可擋的衝擊力已波 及各個傳統產業領域,對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這樣的代背景下,華為 公司在最高的起點上,開始了同國際上同行業最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針鋒相對的較量。 通過近近十幾年的努力,華為不僅實現了同跨國公司在我國程式控制交換機市場分庭抗禮的 目標,而且已經以自主知識產權與跨國公司在國際舞台上展開了激烈競爭。華為所創設 的摶茢,包括決策機制,人才機遇,分配機制,企業文化機制,彙集在華為的《 基本法》中,成為我國民營高科技企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典範,華為的競爭戰略模式,對 於指導民營企業順應時代潮流,向高科技產業挺進,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同時在深層次的意義上,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振興民族科技產業 ,繁榮知識經濟,實現強國之夢的希望。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論證,我們有充分的 理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要我國的民營企業能盡快掙脫由自身缺陷帶來的阻礙企業生 存和發展的桎梏,對落後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徹底變革,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在 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市場格局下,緊隨時代發展的脈博,就一定會實 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使自身實力不斷壯大,並成為國家經濟實現繁榮和強盛的中堅。 後記我寫的這篇論文是以專題研究的形式探討民營企業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的 ,歸類於撈笠稻赫鉸詳的徵文主題。 我自98年開始在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供職,迄今已有兩年的時間,該企業主營房 地產開發,隨附的案例較真實地反映了該企業的發展歷程及目前企業在進一步發展的過 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通過兩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切身體會到,民營企業的經營機制有 其靈活的一面,靠這種優勢,使得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快速發展,同時為促進地方 經濟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在它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以達到繼續擴張企業規模 ,強化企業競爭能力目的償試過程中,反映出企業內在的和外部宏觀環境的許多制約, 我覺得這絕不是某個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而是整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共同面臨的 問題,已完全超出了單個企業如何策劃自身競爭戰略的範疇,而必須從這個行業出發分 析制約企業發展的原因,這成為我定位這篇論文中討論民營企業競爭戰略的出發點。文 中反映的一些觀點肯定有不完善和不妥當的地方,請老師、專家們指正,謹以此為後記 。
【兩權分離下經營者行為的導向研究】論文類別:人力資源管理 現代企業中的兩權分離,使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成為了兩個相對獨立的行為主體。 所有者追求的是最大的投資回報,他的一切利益都來自企業的發展,而經營者的行為目 標是多元的。除了個人的經濟利益目標外,還有名譽社會地位、權勢。自我價值的實現 等個人目標。經營者對其經濟利益及其它個人目標的追求有可能損害所有者的資本收益 。因此,在現代企業構建一種所有者利益和經營者利益相容的經營者行為的激勵與約束 機制是至關重要的。作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對這一問題作些探討。 一。關於經營者的激勵機制的構想和實踐對經營者進行有效的激勵,防止經營者偷 懶和經營者在經營範圍內利用職務的便利,以損害投資者的利益為代價追求其個人目標 ,是保證所有者的資本收益的重要舉措。現代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其動機決定 的,人的動機又取決於其需要,經營者的需要包括物質的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經營者 的激勵機制可以分別從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個方面去設計。 (一)經營者的物質激勵機制的設想經營者在經營中付出的努力程度是其私人信息 ,所有者看到的只是結果,同時,企業又是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經營,利潤受經理人 多種不能控制的因素影響。因此,對企業利潤增減到底是因環境變化所致,還是經營者 努力情況的變化所致,經營者清楚,而所有者是不清楚的。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很容 易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而偷懶,降低所有者的資本收益。為此,我們需要設計一種所 有者和經營者利益相關機制,去激勵經營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經營企業。我們認為, 這種機制應當是一種經營者利益與企業經營績效掛鉤的機制。企業經營績效包括現期績 效和長遠績效,因此這種激勵機制具體包括:與現期績效相關的激勵和與未來長遠績效 相應的激勵兩大部分,前者主要由結構性報酬和職務消費等部分組成,後者則反映在股 權收入。 1.現期績效相關的激勵(1)結構性報酬制度設計及運用結構性報酬制度的基本是 可以把經營者的報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固定薪金(或稱基薪),一般來說其數額 以能維持其個人與家庭生活為準;另一部分作為風險收入,完全與經營績效掛鉤。基薪 的多少,應與企業規模及職工平均工資性收入掛鉤,這樣做可以找到合理的參照點。針 對我國企業的特點,結合我在實際工作中的體驗,認為基薪可按以下模式決定:基本薪 金=崗位係數×(本地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性收入×30%+本企業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性收 入×70%) 崗位係數參照表:本年度所有者權益數(元)崗位係數本年度所有者權益數(元) 崗位係數>5億1.60.1-0.5億1。3-5億1.50.05-0.1億1。20.5-1億1。4<0.05億 1.1-1.2為了激勵經營者盡職盡責,主動執行經營管理職能,突出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中 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有可資考察的前期業績的優秀經營者,可通過給予高額的固定薪金 予以激勵。高額的固定薪金可以在上述公式的基礎上,擴大崗位係數值予以確定,崗位 係數的選取與公司經營的難度以及經營者對風險的好惡程度來確定。 風險收入是與企業經營業績直接掛鉤的變動收入,它使得經營者的切身利益與投資 者的近期利益聯繫的更緊了,同時也克服了經營者吃大鍋飯的問題。 作者認為經營者風險收入可按以下方式確定:1建立考核指標體系。根據企業的情 況,設定經營考核目標,並將考核目標分為經濟效益類指標及經營、管理類指標。 2將考核指標按重要性不同劃分不同的權重分數。 3將各種指標的實際值與目標值進行比較,計算出目標完成率。 4目標完成率與權重分數相乘得到考核指標實得分。 5計算風險收入。風險收入以如下公式計算:風險收入=淨利潤×(X%)×考核指 標實得分/100 式中X%表示利潤的分成比例。 風險收入的激勵作用表現在:1風險收入與企業利潤掛鉤,防止經營者風險收入與 企業效益不同步。 2風險收入與企業設定的各類指標都有一種內在聯繫,經營者的工作必須兼顧企業 的各個方面。 3各類指標完成的好壞在與經營者風險收入掛鉤時權重不同,使經營者明瞭企業工 作的主次,能幫助經營者抓住工作重點,兼顧一般。 4能清晰地反映投資者對公司發展的願望,體現投資者的激勵導向作用。 5考核指標可以根據企業的工作目標的重點的變化而進行靈活地調整,操作非常方 便。該方法作者曾在JLT公司進行了成功的運用:案例一:JLT公司的經營者風險收入 JLT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高級傢俱營銷的公司,公司在武漢市註冊成立兩年以來,實際 營運資金、人員均按時到位,公司的運行卻遠不如股東們設想的那麼好,雖然開業了兩 年,但主業的業績平平,銷售收入在低位徘徊。作為一個營銷的專業公司所需要的資源 ——資金、供貨貨源、貨品的品牌等一應俱全,武漢市及其周邊的公司形象的升級,個 人住房的裝修熱也為高檔傢俱提供了一個廣泛的市場空間,但為什麼公司的經營長期打 不開局面呢?JLT公司的股東,執行董事張先生十分著急,在一次偶然的接觸中知道作 者正在苦讀MBA課程,便邀作者參觀他的公司,並希望作者能對公司的現狀找到改進方 法。作者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隨張先生到了他的公司,通過觀察、瞭解到的情況,提出 了如下診斷意見:第一,公司的經營環境中,存在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市場定位與 JLT公司有相似之處,公司要打開經營局面,其經營者必須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和競爭 力。 第二,公司的總經理李先生,大學畢業文化程度,有五年從事傢俱營銷的經驗,年 齡3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董事會成員對李總也顯得十分信任。 第三,公司從總經理到員工基本上按固定薪金制度及少量的浮動工資。這可能是問 題的關鍵所在。進一步瞭解證實,總經理對公司的經營目標的理解比較模糊,對於如何 完成經營目標和具體措施很少,且顯得抓經營的力度不夠。作者向股東代表張先生建議 從總經理的薪資制度改革入手,向整個公司注入活力。作者為此設計了新的總經理的薪 資制度,即大幅下降基薪,而將重點放在風險收入上,風險收入的辦法如下:風險收入 與公司的經營指標掛鉤,在設計考評指標時,考慮兩類指標,第一類指標反映公司當前 效益的指標,即年度經濟效益指標,第二類指標反映公司的綜合素質等影響公司未來發 展後勁的指標,即經營、管理水平指標。第一類指標在考核結果中佔80%的權重,第二 類指標在考核中佔20%的權重,將它們劃分成分值,按百分制進行考評,各項考評指標 的權重分數如下表所示:考核指標目標值權重分數實際值目標完成率考核指標實得分一 、經濟效益指標80目標完成率=實際值/目標值考核指標實得分=權重分數乘以目標完成 率1.淨資產收益率?15%32.淨資產增長率?17%23.淨利潤?100萬元70 4.銷售收入?1200萬元5二、經營、管理水平指標20 1.市場區域擴張新進入3市5縣332.市場佔有率?1233.新增網點數?10個34.呆 死帳率?2%45.資金周轉率?6次/年46.顧客投訴率?3%3合計100 JLT公司總經理的風險收入=淨利潤×6%×考核指標實得分/100 該報酬方法應用6個月後,公司的銷售收入達800萬元,超上年同期30%,淨利潤達 60萬元,超上年同期50%,其他各類指標均有較大增長。 公司股東代表張先生深有感慨,感到公司李總的精神面貌大改,經營管理措施具體 、得力,並對中層領導也採取了類似上述辦法的計酬制度,使員工之活力大增,公司的 經營工作紅紅火火。張先生對公司的監管及指導方法更明確、更加有條理了。(2)職 位消費制度設計職務消費是指經營者在任期內為維持行使經營者管理職能所消耗的費用 。職位消費包括經營者的各種福利、辦公費(辦公用品,電話費等)、交通費(小汽車 、油耗等)、招待費(公款宴請、公關、聯誼等)、培訓費(培訓、學習班、參觀、考 察費等)、信息費(為獲得各種信息如參加訂貨會、信息發佈會等所耗費用等),帶薪 度假和經營者以公幹名義進行的其他消費。職務消費的特點是,有一部分是純粹為公司 業務或經營者的工作所需要的,有一部分則難以界定是為公還是為了經營者個人的需要 的,職務消費的開支還存在由經營者的主觀隨意性的問題。職務消費的標準往往是經營 者表明自己身份的一種象徵的需要,因此也是一種激勵手段,其制度建立得好,對企業 的經營管理是必要的,但當職務消費失控,或不加適當限制時,這種激勵方式將難達到 有效激勵的目的。為了使職務消費成為有效激勵的手段,作者認為對職務消費應作出改 革,一是實行在職消費定額,對於超出定額的部分由經營者自己承擔,對於節約的部分 歸經營者所有;二是將職務消費貨幣化,即核定經營者的准許職務消費指標,將現金直 接打入經營者的個人帳戶,同時取消這些費用的公款列支,這樣既可以為企業節約成本 ,又可使經營者的貨幣收入提高從而激勵其節約開支;三是將企業銷售收入等代表公司 經營規模的指標按一定比例確定經營者的職務消費標準定額,使職務消費總量處在受控 的狀態。2.未來長遠績效相關的激勵——股票收入激勵股權收入是指經營者的分紅收入 或紅利,是指經營者由於持有企業實際或「虛擬」股權而在年度或若干年後享受到現金 、實物、紅股、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等等的權益。 股權形成的方式和類別及優缺點分析如下:(1)經營者以現金購買股權:一是在 企業改制過程中調整原股本結構,按比例折股由經營者現金購買的股份;二是通過企業 股權轉讓經營者用現金購買的股份;三是經營者以貼息或低息貸款購買的企業股份。 現金購買股權的優點是經營者風險意識和責任感得到強化,缺點是如果股票金額大 ,現金支付或貸款壓力重,可能促使經營者只關心提高近年利潤以早日收回購股成本。 (2)獎勵變股份:一是經營者年終超額獎勵(效益薪金)「資本化」,折算成對 企業的持股;二是經營者獲得特別獎勵的股份。 獎勵變股份的好處是把年度獎勵的兌現長期化,促使經營者建立長期行為意識。 (3)不付現金享受股權分紅:一是經營者以「賒賬」形式享受企業賬面上的「虛 擬股」(年終分紅後分一次或幾次先還清股權欠款);二是經營者獲取崗位股份(即「 乾股」,享有分紅權,離崗後自然取消)。 (4)期股:經營者在一定期限內,按照與企業原先約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本 企業增值了的股票。期股的優點是使經營者立足長遠,把個人權益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 的較好方法。 期權是投資者賦予企業經營者在今後一定時期內以目前的市場價格購買公司股票, 而在將來有利可圖的時候出售的權力。這部分股權不能任意變現、轉讓或帶走,只有在 經營者在職期間才能擁有,退休後方可帶走。經營者在職期間,如果他經營有方,公司 的績效不斷上升,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上漲,經營者就可賺得購買時的股份與漲價後的 股價之間的差額。但是,如果企業績效長期上不去,股價沒有在經營者接受股票期權時 的價格有所提高,那麼經營者手中的股票就無法在期權期滿後的交易中獲得增值。這種 賦予經理人員的期權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經營者的短期行為,還能刺激、引導經營 者與企業長期共有、同心同德。期股的缺點在於經營者在經營期內並未實際購買股權, 由於是否購買股權的主動權在經營者,因此,對於無意購買期權的經營者難以產生激勵 作用。對此,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將目前對經營者普遍實行的年薪制與期權制結合起來 (前提是出資人與經營者共同接受),即可將經營者當期的年薪中的一部分劃出來購買 期權,這樣就可以使出資人的心理上較踏實了,經營者由於戴上了「金手銬」也須下決 心背水一戰。 (二)經營者的精神激勵機制的設想經營者除了追求個人物質利益最大化以外,還 具有強烈的實現自身人力資本價值的精神慾望,他們在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需要上,甚至 超過了對物質財富的需要。因此,對經營者來說,除了物質利益激勵之外,還需要精神 激勵。精神激勵的方式如下:1.尊重和保護經營者應有的權力。經營者無論是其工作 對職權的需要還是自身對權力的需要,權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權責對等、監督約束完 備的條件下,應當給予經營者以足夠的權力,使經營者感到權力大責任也重,感到被信 任,從而激發工作幹勁和熱忱,盡職盡責地經營好企業。 2.實行優質資產向優秀經營者集中把優質資產授權給優秀經營者集中經營,既是 對其以往經營業績和能力的肯定,又把新的重託、信任和發展機遇賦予經營者,使經營 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表現自我的舞台,從而激發其渴望在新的機遇挑戰面前躍躍欲試 的成就感推動力。 3.為經營者創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不同的客觀條件要達到相同的經營目標,經 營者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應區分不同企業的政策義務、產業特點、歷史包袱、資產結 構、稅收政策等基礎條件,根據公平理論,經營者付出的努力與回報之比應等於其他經 營者付出的努力與回報之比,按經營難易的不同程度制定激勵辦法,或者盡量地給予經 營者提供與其他同類企業相近的基本條件,使不同經營者在同一起跑線上比賽。這樣的 激勵方式才能消除經營者存在的委曲或心理不平衡心態,心甘情願地受命經營企業。 4.激發經營者的職業道德觀道德是精神激勵的重要源泉,是經營者取得自身心理 平衡的方式之一。個人在處理自己與群體的關係時,總會有得有失。有道德義務感的人 在犧牲個人利益為社會做奉獻時,他的道德解釋系統會使他覺得這種犧牲是值得、光榮 的,從而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反之可能牢騷滿腹,怨氣沖天。優秀經營者的道德人格 體現在對出資人的高度負責,以社會發展為人生追求的歸宿。應當引導,感化經營者, 使之產生對經營道德追求的崇高境界。5.給予經營者相應的榮譽地位待遇要經營好一 個企業,經營者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承擔各種風險,對他們取得的非同凡響的經營業 績,政府、社會及投資者應該給予充分地肯定,並適度地授予各種榮譽稱號,對優秀經 營者應通過各種媒體,大張旗鼓報道,提高其社會知名度及美譽度。在社會經濟生活中 ,優秀經營者有其獨到的真知灼見,應創造條件疏通經營者參政議政的渠道,參予國家 政治生活,充分體現社會尊重優秀經營者,使經營者產生自豪感,鼓舞經營者的鬥志。 二.經營者的約束機制的構想和實踐經營者處在企業組織金字塔的頂部,其特殊的 地位決定了他的工作必須具有主動性、靈活性;決定了他經營信息佔有方面居於絕對地 位;市場風雲變幻莫測,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決策要快速化、集中化。這就使得經營者的 行為會對企業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兩權分離狀況下,經營者的行為的控制更 是複雜。為了使經營者的行為保持著良好的狀態,除了使用各種激勵手段之外,還必須 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這才能保證企業在經營者的率領下跑得快、走得正,充分符合出 資人及社會的要求。 (一)把好入口關,是對經營者進行約束的始點選聘一個綜合素質優秀的經營者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工作可以由投資者及某些經營者評估及審計機構共同組成評聘 委員會,對選聘對像進行考評。考評的重點是經營者的學歷、資歷、經歷、信用度、忠 誠度、經營業績等。其中經營績效可以較為客觀地反映企業家的綜合能力,因而其權數 應較重。對於經營者的經營歷史應該盡量詳細的考察,有經營劣跡記錄的人員不得選為 經營者。除此之外,還應考慮經營者的身體狀況、年齡以及性格等因素,作為選聘經營 者的參考依據。 對經營者進行測評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競爭答辯。通過聘任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 經驗的專家、企業家組成評委會,對差額推薦的選擇對像進行答辯評估。用人單位依據 評委會的評估結果決定取捨。二是微機測評。建立「經營者評估測試系統」軟體,利用 計算機對選拔對像進行素質能力測評。三是考察考核。通過查閱檔案,徵求單位意見, 群眾評論等傳統辦法,對選擇對象的政治業務素質,經營管理能力進行深入的瞭解,最 後形成考核意見。三種方式的有機結合使用,可以更好的確保選聘經營者的可靠性。 初選合格的經營者,還應進行試用。只有通過試用才能真正瞭解經營者的全面的實 際能力,試用合格者,再簽訂聘任合同。 聘任合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約束、激勵經營者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考核、評價、獎懲經營者的重要標準,是經營者任期到後是否續聘的依據。聘任合同中 載明的經營目標以及對完不成經營目標將如何處罰是保證經營目標實現而對經營者採取 的約束手段。1999年6月作者主持制定了本集團下屬的NDM公司的經營責任合同書,現作 為案例加以說明。 案例二:NDM公司經營責任合同書NDM公司是WP集團下屬的子公司,主要產品是農用 塑料薄膜。三年以前,該公司的原料是國家按低於市場的價格分配的,農膜產品由農資 部門收購,再分銷給農民,在這種情況下,NDM公司的主要職責就是生產,確保產量, 控制生產成本,因此每年均有200-300萬元的淨利潤。1997年初開始,國家取消了計劃 原料,農資部門也不包銷產品,公司完全進入市場,在以後的幾年裡,公司雖然採取了 一些應急措施,但經濟效益急劇下降,企業連續兩年發生虧損。面對新的競爭現實,集 團認為解決經營者能夠適應激勵市場競爭的制度問題是當務之急。作為NDM公司的母公 司的代表,我受命去解決這一問題。經調查發現,企業經營狀況如此滑坡的關鍵是當企 業的經營環境、經營條件發生重大變化以後,企業經營者的經營目標責任約束機制沒有 建立。針對這一問題,在1999年度的經營責任合同書中就經營責任約束進行了強化,主 要內容摘錄如下:1.經營考核目標條款(1)產量:2500t(2)銷售收入:1900萬元( 3)提取設備折舊率:20萬元(進入成本) (4)利潤總額:60萬元2.約束條款(1)經營者不得發生賒銷,杜絕呆賬、死賬; (2)經營者必須合法經營,照章納稅,不得私設小金庫,不得建帳外帳,不得將 資產在體外循環; (3)控制招待費,按財務制度規定限額為銷售收入的0.5%; 3.監督方式條款(1)母公司派出財務總監,監控反饋NDM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是否 正常; (2)每月對NDM公司進行實物、現金盤存,保證賬,實物及現金的真實性; (3)將年度經營目標分解為月度經營目標,母公司按月考核,子公司按月上繳利 潤,實行動態監管,當生產經營出現重大異常時,母公司不至於對子公司失控。 4.對經營者的處罰條款(1)經營者連續一個月不能完成月度經營目標計劃,黃牌 警告,二個月不完成月度生產經營目標計劃,紅牌警告,三個月不能完成經營目標計劃 ,引咎辭職; (2)經營者未完成年度目標計劃的80%,第二年不得連任總經理; (3)未完成經營目標時,按計劃的比例扣罰經營者的年薪。 由於有了明確具體經營目標責任及監管措施,對經營者的考證及其經營結果的處理 便有了很強的可操作性。實際情況是,NDM公司的總經理吃了兩張黃牌,經營者感到了 具體的壓力,因此盡了他最大的努力。主要經營目標利潤總額實現45.5萬元,是年度目 標的75.8%,未達到80%的要求。經營者因此「下課」。經營者雖沒有完成計劃,但較前 一年淨利潤增加了40萬元,說明經營者作了很大努力,但經營目標責任合同是嚴肅的, 對經營者的處罰還得照章執行,以警示後來。同時,由於事先對經營者有處罰約定,更 換經營者也就沒有什麼麻煩了。(二)建立完善的經營者約束制度制度是一切約束的基 礎,通過約束制度的建立,使經營者明瞭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必須做,應該 做到而未做到將會導致什麼樣的處罰等等。 1.實行經營者風險責任制度。經營者的利益與風險要對應,合理設置經營者的風 險責任,是分解投資者資產的市場風險與管理風險,降低代理成本的必然選擇。一是強 化經營者職業風險機制,把經營者的職業命運、經濟利益與資產經營業績直接連繫起來 ;二是實行經營者資產風險抵押的損失賠償制度,通過合理有效的契約關係把資產責任 、經營責任人格化和物質化;三是建立經營責任違法賠償的擔保責任,例如可以設想由 經營者找到一個為其經營進行擔保的公司或有名望的個人,負責對其經營的過失或完不 成經營任務進行有限賠償。2.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和 特徵是投資者、經營者等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間通過公司制企業的權力機構(股東會)、 決策機構(董事會)和管理執行機構(經理)、監督機構(監事會),形成各自獨立、 權責分明又相互制約的關係,不僅保證各責任主體權力的享有,又提供了不同所有者權 益實現的制度保障。在這種三權分立的體制下,經營者的行為將受到來自決策方、監督 方及最高權力方的制約,受到應有的規範,投資者對經營者日常的約束通過股東大會、 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得到體現。 3.對經營者經營過程的約束制度。以公司既定的法規,公司對經營者的經營責任 目標及按經營時段的分解目標為準繩,對經營者展開的一系列符合性驗證活動就是對經 營者的經營過程進行約束的過程。上述的符合性驗證是驗證在動態過程中經營者的行為 及經營後果與有關目標、規則進行對比後的差異。假如對經營者的業績等到年末才去算 總賬,就會留下失控的隱患,對此,可通過委派的財務總監等監管人員向董事會按月提 交企業即時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及重大事宜的進展情況的報告,使公司的決策機構及 最高權力機構能始終瞭解公司的經營狀況,確保股東及董事會採取重大決策的靈敏性和 及時性,確保股東、董事會對企業重大事宜的知情權,確保經營信息的真實性。(三) 正確設置權限,實行授權約束對經營者授權就是規定經營者可以行使的權力範圍,這既 是經營者明瞭自己的權限以便正確用權的需要,也是出資人對經營者所享有的權力範圍 邊界的約定,經營者超出權限,就是違規。正確授權應遵循的原則是:(1)授權範圍 要適當,即既要保證經營者從事經營管理工作必要的權力,又不能因權力過大,以致於 投資者對企業的重大方向的把握失控。 (2)授權應當明確、具體,便於監督,防止出現權力、責任真空,造成企業損失 。 (3)授權要因時制宜,針對不同時期企業的現狀、經營階段、經營者素質是處於 驗證階段,還是成熟信任階段來調整授權內容。 (四)對經營者的審計約束案例三:對NDM公司經理的任期審計報告案例二所涉及 的NDM公司的經營者的第一年任期到1999年12月31日結束,集團審計部對該公司進行了 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的依據是《經營目標責任合同書》以及公司的有關規章制度。審計 結果如下:1.經營者完成經營目標的情況(1)產量實際完成2300t,計劃為2500t,完 成計劃的92%; (2)銷售收入實際完成1800萬元,計劃為1900萬元,完成計劃的94.7%; (3)實際提取設備折舊20萬元,計劃為20萬元,完成計劃的100%; (4)淨利潤實際完成45.5萬元,計劃為55萬元,完成計劃75.8%。 2.存在的問題及利潤未完成的原因(1)公司的經營責任壓力傳遞機制未充分形成 ,一部分部門沒有制定考核指標,還存在吃大鍋飯現象,導致公司員工的活力不足,影 響了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 (2)原材料消耗高,實際物耗達1055kg/噸,較國標1040kg/噸高15kg/噸,因此減 利4.98萬元; (3)招待費用過大,超過招待費限額1.96萬元。 審計結論客觀、公正、明確,為母公司如何處置經營者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由於數 據說話,沒有人為的主觀因素,NDM公司的經理也誠懇地接受母公司的解聘決定,表示 要認真總結經驗,在新的一年、新的崗位上改進工作,繼續努力。從這個審計案例,我 們可以認識到審計環節對於經營者所起的約束作用,應該說,如果對於經營者的約束按 過程來劃分的話,選聘經營者的環節是開始約束階段,經營者上崗後的一系列制度、法 規、監督措施等組成了中間約束環節,當經營者經營責任期滿或任期屆滿時進行審計是 結果約束,這種結果約束也是不可缺少。 審計的約束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於投資者來說,審計的首要作用就 是通過審查對委託經營管理責任及其履行情況簽發審計意見,主要內容是業績鑒定,從 而決定如何獎懲經營者以及經營者的去、留、升、降。第二,在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下,審計報告可以彌補出資者擁有信息量少的缺陷,實現委託,代理雙方的信息對稱, 保證投資者對經營者的有效監督。第三,對於經營者來說,審計是一種來自第三方的公 正客觀的評價報告,是經營者正確認識自己的經營績效,發現經營缺陷的重要方式,從 而起到引導經營者自我約束的作用。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對經營者的財務責任、會計責 任、經營責任、管理責任、社會責任及財經法紀責任的審計,因此,對經營者的工作及 效果是全方位的審計。 對經營者任期進行審計的主要指標包括: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營業外收 支淨額、投資收益、其他業務利潤、所得稅、稅後利潤、利稅總額、銷售利潤率、總資 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帳 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社會貢獻率、社會積分率、淨資收益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如果說激勵機制對於經營者起到油門(加速器)的作用的話,約 束機制對經營者起到的是方向盤和制動器的作用,從而保證經營者駕馭企業在正確的方 向上高速前進。激勵約束機制必須同時在經營者身上起作用,使經營者既有完成經營目 標而享受成果的誘惑力,又受到完不成經營目標就會受到懲罰的威脅。二者缺一不可, 必須協同配合使用。 熾天使書城
【中小企業如何吸引人才】論文類別:人力資源管理 [摘要]在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人才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大企業可以憑借 其名氣和雄厚的實力吸引各種人才,而名氣和資源都比較小的中小企業,如何吸引人才 便成為中小企業經營者都十分關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分析,根據中小企業 的特點,比較系統地提出了中小企業吸引人才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人才,吸引策略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統計資料表明,全國工商註冊企業中,中小企業佔了99%,其產值和利潤分別約占 60%和40%;而且,中小企業還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在去年1500億美元的出口總 額中中小企業佔有約60%的份額;此外,中小企業在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培養企業 家、進行技術創新、參與專業協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影 響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 發展中小企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 個重要方向。從98年起,政府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種投融資政策、外貿政策以及 相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改革措施相繼出台。99年4月,《中小企業促進法》調研起草 工作也已開始進行,社會對中小企業已愈來愈重視。 中小企業如何抓住這個良好的機遇,獲得長期生存與持續發展的動力和能力,是中 小企業在競爭中面臨的嚴峻課題。雖然,中小企業的成功依賴於企業多方面的因素,但 人才戰略是整個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 一、中小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的難點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各種原因,中 小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難重重,而這些困難大多是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 1、規模小。不管是生產規模,還是人員、資產擁有量以及影響力都要小於大企業 。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難以提供高薪、高福利來吸引人才。而且,一般來講中小企 業的穩定性比大企業差,不管內部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比對大企業 的影響大的多,所以對於人才而言,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要高於在大企業。2、行業 分佈廣,但地域性強。中小企業分佈在各行各業中,從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業到高科技技 術產業,包括一些不適合大規模資金運作的領域。所以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樣 性和複雜性。中小企業往往活動範圍不廣,地域性強,尤其是人員的構成更具有明顯的 地域性,有時容易形成排外的企業氛圍,不利於企業引進新的人才。有的企業位於中小 城市、城鎮,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難吸引人才。 3、個體對企業的貢獻度大,影響也大。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每一個職工,對企業 穩定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都很重要。大企業持續正常的運作必須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 企業往往對個體的力量依賴性更大。也就是說企業的發展更多地依靠每個人的能動性, 往往沒有一個系統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也沒有一個持續的、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 體系,這也不利於中小企業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引進人才。4、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 大多數中小企業不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員工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念,對企業的認同感不 強,往往造成個人的價值觀念與企業的理念的錯位,這也是中小企業難以吸引與留住人 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吸引人才機制的建立雖然中小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擾較多,而且有些是企 業不能避免的,但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具有體制靈活、對環境反應靈敏、發展潛力 大等優點;人才在企業的發展的機會較多,容易發揮個人的特長,體現自己的能力。也 就是說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優勢。所以,中小企業應揚長避短,建立一個有效 的吸引人才的機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建立正確的觀念1.從狹隘的人 才觀到全面的人才觀,即從單純的技術人才觀到多樣性、多層次性的全面人才觀。 由於歷史與社會的原因,中小企業普遍認為人才就是指技術人才。他們將企業經營 中的諸多問題歸根於缺乏技術人才。這種狹隘的人才觀,使中小企業形成一種對技術人 才的依賴性,難以發現自身面臨的真實問題,也不重視人才管理體制的系統建設,從而 使企業難以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 技術人才對企業經營的成敗當然很關鍵,我們也確實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技術上 的突破,使企業面貌煥然一新。但這種情況是有條件的,它並不發生於大多數企業中。 多數的情況是企業在有序的運作中推進技術進步和創新,技術人才也只是企業經營中一 個重要的方面。 建立全面的人才觀是中小企業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中小企業主要應建立如下人才 觀:人才是多樣性的:企業經營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種各樣的人才。除技術人 才外,還有管理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公關人才等等。應該說,一切具有可為企業發展 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幹的人都是企業的人才。 人才是多層次性的:企業經營中,各種人才居於企業組織的不同層次。他們可以是 高層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產經營第一線的員工;可以是高級的技術開發的專家,也可 以是技能嫻熟的工人。 全面的人才觀可以克服狹隘人才觀的弊端,使企業全面分析人力資源方面所面臨的 問題和機遇,從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體系,有針對性地招攬切實需要的適用人才。 2.從「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 由於各種原因,中小企業有一種人才完美的錯覺,甚至對人才有一種神秘感,認為 人才應是全能的完人,把企業的發展寄託於個別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形成了一 種對人才的依賴心理。 如前所述,對企業而言,人才就是具有能為企業所用的一技之長的人。他也許在某 些方面能力突出,但在其它方面表現平平,他也會有他的弱點。 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觀點,企業才能自覺地完善管理體制和建立人才流動的機制, 而不是把企業的發展寄託於個別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同時,它還有助於企業形 成系統管理的觀念。 3.轉變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觀,從人才「需要事業」到人才「要事業,也要生 活」。 很多中小企業認為人才追求的是成功的事業,他們不在乎物質需求。在計劃經濟體 制下,這或許是正確的:因為一切均在計劃安排中,追求是沒有用處的。然而,市場經 濟體制下,個人的價值觀,以及社會對個人價值的判斷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個個體 的生活質量高低已成為社會衡量其個人價值的重要方面在這種情況下,「要事業,也要 生活」成為人才的普遍需要。由於社會觀念的偏見和企業財力有限,在中小企業吸引人 才的難度本來就很大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採用有效的方式,吸引適用的人才具有特別的 意義。正確的認識人才的需要,有助於中小企業制定正確的引進人才的戰略和政策。 4.轉變使用人才的觀念雖然一直以來,社會廣泛地批評「任人唯親」」,但仍有不少 企業「唯親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員是用」,使企業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這種情況 必須糾正,但與此同時,也不可走向另一個誤區--「親者不任」;現在有的中小企業 竭力迴避從企業內部培養、選拔人才,甚至認為企業內部沒有人才,總希望弄個外來和 尚。其實,真正的「任人唯賢」是不論親疏的,內部選拔人才也是一條有效、便捷的用 人途徑。由內部選拔出來的人才對本企業比較瞭解包括企業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產品 特性等;個人的價值觀念與企業的理念較為一致,能夠較好的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可能 更有助於企業的發展。而且,企業和人才之間相互瞭解,容易形成一種信任機制,有利 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阻力和管理成本。(二)創造吸引人才的各種條件中 小企業要善於發揮自己的優勢,抓住新一輪企業改革的時機,有效地利用企業有限的資 源,以各種方式努力創造吸引人才的條件。 1.運用薪資、福利考慮到自身的實力和實際條件,中小企業應制定一套有自己特 色的靈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採取「底薪+獎金」的模式:「底薪」可以與企業原有 的薪酬制度統一,基本上差距不大,而「獎金」可以根據工作性質和人才層次的不同採 取不同的計量標準和評價方式。採取這種模式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考慮:首先,這種模 式可以滿足人才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使他們可以安心專注於本職工作,也可以提供了 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所必需的物質激勵。這樣既有利於增加中小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也符合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條件。 其次,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密切的配合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至關重要。所以在吸引人才的同時,企業也應重視協調新老員工的關係。而這種模式由 於採取了和原有工資制度基本一致的「底薪」,可以保護原有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 由於制度和觀念的變化,大部分人也都可以接受「人才為企業做出突出貢獻就應獲得高 額報酬」的觀點。這樣企業在引進新人才後不會引起組織內部的不穩定,甚至引起原有 人才的流失。針對不同工作性質和處於企業組織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人才,企業應採 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式來評價人才的績效和確定「獎金」的數額,以保證公平和效率 的原則。 (1)對於從事技術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據他參與的項目為企業所帶來的效益,以 項目提成的方式給與獎勵;而對於一般的技術員工或工人可以採取一次性獎金以鼓勵他 在具體生產或研發過程中的小發明或小創新。 (2)對於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可以採取「目標管理」的方式。制定一定的管理 目標,並根據目標完成程度以及效果來確定獎金數額。對於目標的制定和考核標準可以 由企業來制訂,也可以由企業與人才雙方協商制訂。 (3)對於從事市場方面工作的人才,可以採取以市場業績為依據來確定報酬,同 時可以輔以「目標管理」方式來鼓勵人才在開拓新市場,創造潛在消費市場以及推廣企 業知名度等不能直接計量的工作。另外,企業應積極參與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設, 按照法律的規定,根據自身條件,努力建立較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並盡可能地為人 才解除後顧之憂,例如幫助解決配偶就業、調動、子女教育等問題,以增強人才對企業 的歸屬感。 2.運用職位人是有各種各樣的需求的;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不但有物 質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創造恰當的非物質的條件,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種 重要的手段。而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滿足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人才自身的素質 與經驗,結合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依照企業的目標策略,給人才設置挑戰性的工作或 職位,使其能夠在工作中得到發展的空間,不但滿足了人才自我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同時,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鍛煉,反過來也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在一些企業中 ,特別是那些規模快速增長或進入二次創業的中小企業,存在著如何使參與創業、但目 前已經不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經營者讓職,以便給更有能力、更有經驗的新引進的人才 提供職位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良好的人才競爭機制 ,可以依據「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採取公開競爭上崗的做法;或者,為了避免因 組織劇烈變動而挫傷員工的積極性,採取讓原有經營者進行再次創業,開發新項目、新 市場,而讓新引進的人才經營管理原有的產業。另外,還可以通過給原來的經營者配備 助手並賦予助手以實權,具體行使管理職能,而原有的經營者主要起顧問或指導作用等 方法實現新老交替。3.運用股權在吸引人才方面企業還可以順應企業改革的潮流,以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契機,在「產權明晰」上下功夫,制定多樣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權 政策。通過將個體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統一起來辦法,從而在公司內構建「利益共同體 」,增強人才的責任心,激發積極性和創造性。 --期股權:即企業向人才提供的一種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某一既定價格購買本公司一 定數量股份的權利。這種政策主要適用於上市公司(股票容易變現)或行業和企業都處 於成長期(未來期望值高)的情況,其實施要點是工作績效的評價,以及與工作績效相 對應的股權的大小。要保證其具有吸引力,同時必須保護企業利益。--乾股:即企業送 給人才的一種特殊股權,可以享受分紅但不擁有產權。它實際上是一種用股權將資金、 技術、管理等進行有機結合的經營機制。 --崗位股權:即一種只與崗位對應的股權。通常的做法是建立職工持股會,但這裡 作為吸引人才的一種條件,更注重其吸引力和激勵力。宜與期股權配合使用。 --貢獻股:即根據員工對企業的貢獻而給予的一種股份。適用於進行產權改革的企 業。 --知識股:即根據人才的知識背景或特殊技能而給予的一種股份。其具體做法是企 業在總股份中分出一塊專門用於吸引人才,該項的要點是對人才價值的合理評價,以確 保企業和人才雙方的利益。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引用股權的形式必然各不相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 際情況靈活運用。 4.運用企業文化我國中小企業長期以來缺乏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其 實成功的企業文化對於企業員工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比物質的激勵更為有效。企業文 化是一定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在一定時間內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穩定、 獨立的價值觀以及以此為核心而形成了行為規範、道德準則、群體意識,風俗習慣。一 個企業的文化,尤其是強文化,會強烈影響一個企業對員工的根本看法,並影響該企業 的領導風格、領導方式、組織的結構及其關係、企業控制職能的應用方式。而這些都是 企業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響因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不但可以激發全體員工 的熱情,統一企業成員的意念和慾望,齊心協力的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而努力,而且是 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對中小企業而言,其影響效果尤為明顯。5.其 它可以創造的條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企業不僅是一個工作勞動的場所,同時也是重 要的社會交際場所,所以中小企業除做好以上幾方面的工作外,還應重視營造一個積極 的、協調的環境和氛圍,滿足人們這方面的需要,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 (1)做好日常管理,創造一個環境整潔、氛圍友善、運作有序、管理規範的企業 形象。 (2)由於社會的壓力,人們在擇業上越來越慎重,他們不僅看重企業的當前狀況 更注重企業的未來前景及自己身在其中的發展(這種發展本身具有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性 )機會。因此企業不僅要作好當前管理,還必須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與方略。通俗地 講企業要有一個「企業的夢」,同時企業還應有一個系統的人才培養與選拔的體系,它 給進入企業的每一個人一個「個人的夢」,也就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除了採用、落實 前述各種吸引人才的措施外,還必須有其他相應的方法,以保證人才始終處於被激勵的 狀態,從而長久地為企業作貢獻。對此,企業主要是要建立起一套開放的人才流動的機 制。 (三)採用各種形式,不拘一格降人才1.從企業內部選拔從企業內部培養和選拔 人才,是成本最低,很多情況下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具體做法很多,但 主要是要有一套系統的內部培養和選拔體系。中小企業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它的選拔 對像相對較少,所能投入的資金和實踐也相對少,所以培養和選拔工作要有重點、有針 對性。2.外部選聘外部選聘是企業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因其來源廣泛,企業較易獲 得所需人才。外部選聘的方式和來源也很多,主要有:(1)通過人才市場選聘:中小企 業要樹立信心,積極參與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利用企業所創造的、如前所述的各種條件 ,努力招聘適用人才。 (2)加強與科研部門、高校聯繫合作,從中發現和挖掘人才。(3)從別的企業特別是 同行的企業挖掘人才。 中小企業由於影響力較小,在使用以上這些做法時,應特別注重企業與人才的直接 溝通,以加深人才和企業雙方的相互瞭解。 3.其他方式:考慮到中小企業的條件,為降低人才利用的成本,還應不拘形式聘 用各種人才。 --臨時聘用:比如通過私人關係,按照必要的法定程序短期聘用技術攻關、顧問等 人才。 --鐘點僱傭:比如按小時付費的各種管理經營咨詢等。 三、總結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中小企業面臨著新一輪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 隨著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業面臨的的競爭也迅速加劇。人才也已成為企業確立 競爭優勢,把握發展機遇的關鍵。可以說「重視人才,以人為本」的觀念已被廣泛接受 。但從接受一個觀念到將觀念轉化為有效的行動,還需要一定的過程,而且是比較艱難 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據內外環境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知定相應的 人才策略,並在實際中不斷改進、完善。 熾天使書城
【國有資產在流動中升值】對浦東新區印刷廠兼併案例的思考 論文類別:財務管理一家處於虧損境地的國有小企業在被兼併的第二年即創造利潤 1400萬元,上繳稅收400多萬元,由社會的「包袱」一下子成為「香餑餑」。是兼併方 的「恩賜」?是自身的「臥薪嘗膽」?還是政府的「特殊照顧」?上海浦東新區印刷廠 被兼併一年多來運作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一、兼併的背景1、被兼併方浦東新區印刷廠與兼併方茉織華公司的簡要情況浦東 新區印刷廠建於一九五二年六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前身為上海市川沙印刷廠 ,屬地方國有企業。該企業主要從事一般發票、各類憑證及帳表簿冊的印刷。由於其生 產設備陳舊、工藝落後,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業務量不斷萎縮。1997年銷售 額僅262萬元,利潤6000元,負債達到87.66萬元。銀行短期借款50萬元,流動資產為 101.05萬元,但存貨一項就佔56.64萬元,而貨幣資金僅為30.48萬元,應收款為 11.81萬元,企業財務狀況相當困難。 茉織華公司是以平湖市新倉服裝一廠為母體廠,近年來通過實行多元化經營,組建 的擁有一系列子公司的集團公司。它是一個以生產出口服裝為主、專業化分工明顯的外 向型中外合資企業。該公司是按現代企業制度設置並實施管理,公司匯聚了一批具有豐 富的國際、國內貿易及辦實業經驗的中高級管理人才。1995年,該公司被中國紡織總會 列為中國服裝企業首強,並連續三年獲中國服裝業利稅第一名。1997年,集團公司產值 達22億元,利稅1.5億元,出口創匯2.2億美元。公司內設有9個服裝子公司、2個印刷公 司及一系列為服裝業服務的子公司和事務所。其中浙江茉織華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個以印 刷服裝包裝材料為主的子公司,近年來公司憑借自已一流的印刷設備和技術,承接了印 刷技術難度大、防偽要求高的國家增值稅發票、銀行清分機轉帳支票等特種商務票證的 印刷業務。97年度產值為9000萬元,利潤2000萬元,稅金404萬元。 2、兼併雙方實施兼併的內在動因浦東新區印刷廠近年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在經 營上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現在:(1)企業管理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內部缺乏正常運 行的保證機制,人員無流動、分配無差距、上崗無競爭。(2)職工文化程度低,年齡 結構偏大,職工對企業依賴性大,退休工人較多,負擔重,職工平均年齡41歲,女職工 佔49%,40歲以上的職工佔48%,職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94%。(3)設備陳舊,無 力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印刷設備均屬四、五十年代,國家無投入,企業亦無力購置先 進設備,企業不具備參與競爭的物質條件,難以為繼。(4)缺乏專業人才,技術力量 薄弱,人才流動的放開,引起大量人才流失。業務人才的流失,導致企業銷售下跌,技 術人才的流失,直接影響產品質量。 茉織華公司因業務的急劇擴張,迫切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其兼併的主要原因為:( 1)兼併重組有利於改變公司產品單一模式。保留原普通印刷業務,同時引進先進設備 ,加入技術含量高、防偽要求高的特種票證及彩色不幹膠商標、高檔彩色包裝紙等印刷 業務,使其成為多品種、高科技的現代化印刷企業。(2)公司可充分利用上海經濟中 心的優勢。公司屬下有多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資金實力的經濟實體;公司在浦東新區已有 開發基礎;公司可在資產資本經營、國際金融、貿易、印刷、國內服裝市場的開發上作 進一步拓展。(3)有利於公司取得時間效益。與內部投資相比,兼併節省了投產、以 及培訓新員工等所需的時間,使企業能迅速投產,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規模迅速擴張。 (4)實施兼併同時也可以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如《浦東新區關於支持優勢企業兼併 劃轉小企業的若干扶持政策》中規定的在稅收、人員安置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3、兼併雙方的互具優勢為實施兼併提供了可能浦東新區印刷廠雖陷入困境,但在 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1)作為一家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國有企業,浦東新區印刷 廠擁有一批對印刷技術比較熟悉的職工,能承接一些印刷技術要求高,難度大的印刷業 務,是工廠的一筆寶貴財富。(2)廠區佔地6.72畝,並擁有廠房、設備等一批固定資 產,為廠區改造,設備更新提供了空間,為擴大生產奠定了基礎,使兼併方能迅速投入 生產。(3)具有印刷行業的五種資質,包括稅務發票、行政事業單位收據、密件、商 標以及書刊省級印刷許可證,這些資質也是印刷廠的一種特殊資源。(4)地處浦東新 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運輸成本低,能在保證產品供應上海市場的同時,較好 地輻射整個華東地區。茉織華公司具有的優勢:(1)公司是按現代企業制度設置並實 施管理,具有豐富的國際、國內貿易及辦實業經驗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具有現代化的管 理體系及國際一流水準的裝備和技術;設有9個服裝子公司、2個印刷子公司及一系列為 服裝業服務的子公司和事務所;是以生產出口服裝為主、專業化分工明顯的外貿與內銷 並舉的中外合資企業,經營方式靈活多樣。(2)公司有強大的營銷網路及信息系統。 出口日本的產業服裝已佔日本服裝總需求量的20%以上,並不斷有世界各地的著名服裝 商前來洽談;在國內近百個中等以上城市開辦100家連鎖店,兼併後更可利用浦東開發 的大好環境開發上海市場;公司擁有計算機國際網際網路信息系統。(3)具有資金和財 務優勢。公司其它投資項目有的已進入回報期,再加上茉織華公司股票的上市等融資渠 道和措施,有較為充足的資金來源。 4、兼併雙方障礙的消除為實現兼併奠定了基礎。 在兼併談判過程中,兼併雙方在許多方面達成了一致意見,但同時遇到了一些障礙 :浦東新區印刷廠的障礙消除。在兼併談判時,印刷廠受到了特別是來自職工的諸多阻 力。有的職工認為兼併是將企業賣給「外地人」,在感情上不能接收;有的職工擔心兼 併後由「外地人」管,自己的企業主人翁地位喪失,淪為「二等公民」,權益得不到保 障;還有的職工則對兼併後企業將來的前景表示憂慮。對此,印刷廠領導從轉變職工思 想著手,加強對職工的思想工作,做好耐心說服和勸說工作,向職工闡明兼併對企業發 展的重要作用,還帶領職工代表前往浙江茉織華公司實地察看,鼓舞士氣,樹立信心, 解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茉織華公司的障礙消除。茉織華公司認為兼併浦東新區印刷廠 這樣廠房設備陳舊、職工包袱重的國有老企業,兼併成本大,若按印刷廠帳面上的 93.3萬淨資產進行兼併,公司的利益將得不到保證,並由此萌生了另往他就的想法。對 此,新區國資管理部門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職工的切身利益出發,果斷決策,同意茉織 華集團以所屬平湖新倉服裝一廠的名義對浦東新區印刷廠實施零資產兼併。 1998年4月19日,浦東新區管委會下發54號文件,同意平湖新倉服裝一廠兼併浦東 新區印刷廠。平湖新倉服裝一廠在取得浦東新區印刷廠全部資產的同時,承擔償還全部 債務的責任,並根據協議規定落實全部職工的工資、福利、公積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 險的一切待遇。 二、兼併後採取的主要措施在兼併浦東新區印刷廠後,茉織華公司制定了浦東新區 印刷廠發展的總體規劃。提出要通過建造新廠房,添置新設備,增加印刷品種、提高產 量等途徑,使浦東新區印刷廠規模逐步擴大,效益逐年提高,五年後成為國內最大的印 刷企業之一。 針對浦東新區印刷廠目前困境的根源主要是經營機制不靈,而突出的問題是產品銷 售不暢。為此,茉織華公司結合本公司整體發展情況和浦東新區印刷廠發展要求,對浦 東新區印刷廠的重組以機制重組、產品重組、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和人員重組為主線, 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機制重組浦東新區印刷廠被兼併後,成為茉織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生產經 營將按照現代企業的模式開展。由於歷史的原因,浦東新區印刷廠雖然已面向市場,但 由於機制缺陷,嚴重缺乏抗擊市場風浪的能力,無法適應現代企業運行的要求。為此, 茉織華公司對印刷廠的機制進行了重組。 首先,加強市場意識,強化市場機制。增強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以扭轉目前產品 銷售不暢的局面。將浦東新區印刷廠市場機制的強化與公司總體經營結合起來,由實力 強大的萊織華印刷有限公司幫助和扶持浦東新區印刷廠產品開拓市場,並有公司內部自 用的印刷品的耗用量作保證。 其次,進一步完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為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也為職工的 成才提供條件。根據職工的貢獻大小,拉開分配檔次,充分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真正 做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幹部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三,引進競爭機制。實行職工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提高各崗位的效 率,形成了企業內部的有序競爭機制,。 第四,建立職工保障機制。浦東新區印刷廠在重組中及重組後,根據國家、上海市 和浦東新區的有關法律法規,配合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建立較為完善的職 工保障機制,使職工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2、產品重組根據市場需求和浦東新區印刷廠發展規劃,茉織華公司對印刷廠的產 品進行了重組:第一、增加印刷品種,提高產品檔次。兼併後在保持原有產品的印刷業 務的基礎上,增加銀行票據、有價證券、稅務專用發票、郵電、商務辦公用紙、彩色不 干膠商標標籤、服裝吊牌、高檔彩色包裝品等品種,實行產品檔次的多元化。 第二、利用無形資產,提高知名度。浦東新區印刷廠是浦東新區唯一的一家國有印 刷老廠,而該廠獲得的印刷業諸多許可證都是無形資產。茉織華公司利用自身的業務渠 道、市場網路,進一步提高浦東新區印刷廠的知名度。 3、資產重組公司根據負債情況及產品生產經營的現實需要,對浦東新區印刷廠的 資產進行重組。 第一、改造老廠。對老廠投入100萬元資金,其中30萬元添置電腦制板系統,以解 決原鉛字排版落後工藝、製版靠外協的問題,提高印刷產品檔次,70萬元對原老廠進行 廠區、廠容進行改造,後又投資100萬元,添置小型膠印機3-4台。改造後,設備得到更 新,廠貌大為改觀。 第二、開辦新廠。在浦東新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先期租用了3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 ,投資l500萬元,從日本引進先進的商務印刷流水線二條,再投資1000萬元,從日本引 進先進的彩色包裝印刷流水線二條。第二年,對新廠再投資2900萬元,使其實現正常生 產。 4、債務重組浦東新區印刷廠近幾年來雖未虧損,但是潛虧已存在,按照浦東新區 印刷廠的發展規劃,對原老廠的87萬元債務,採取投入一點,產出一點,以原廠救原廠 ,二年內將所有債務還清。茉織華公司注入的大量資金主要用於易地擴建新廠區。 兼併後,對印刷廠的易地擴建、老廠改造,以及完善工藝、添置設備等需要投入的 1億元資金,來源主要是靠茉織華公司的整體效益及茉織華公司在上海發行股票中的資 金作保證,故只需求部分資金的貸款,償還貸款的能力較強。 5、人員重組根據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又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原則,在將原浦東新區 印刷廠職工將全部安置的基礎上,為滿足現代化管理要求,印刷廠又向社會招聘了經營 管理、工藝技術和市場營銷等高素質人才,嚴格定崗定員,根據生產和發展的需要,重 新核定和設置各部門及崗位,並實行按崗位定員。原浦東新區印刷廠108人,其中有 14人通過培訓去新廠,其餘的職工重新定崗,進行了妥善安置。新廠還在新區招聘了 50多位管理技術人員和工人,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 三、兼併實現了多贏的局面1、通過兼併,浦東新區印刷廠重新煥發了活力,效益 得到了迅速提高。兼併後,1998年當年實現扭虧為贏,1999年,銷售額達到4000多萬元 ,與兼併前1997年的銷售額262萬元相比,增長16倍;實現利潤1400萬元,為歷史上最 高利潤19萬元的74倍,印刷廠老廠人均創利1萬多元,新廠人均創利超過10萬元。 2、通過兼併,茉織華公司迅速壯大了實力,擴大了市場份額。印刷業是茉織華公 司多元化經營中的主要方向之一,通過此次兼併,茉織華公司在印刷業上的實力得到了 迅速壯大。公司充分藉助浦東新區印刷廠的地理優勢,拓展了上海地區的業務,並較好 地輻射了整個華東地區。 3、通過兼併,職工的利益得到保障,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99年印刷廠職工 月平均工資達到1040元,月平均收入1400元,為兼併前1997年的1.8倍。職工不僅擺脫 了下崗的威脅,而且公積金、養老金、醫療費等各項福利得到了較好的落實,企業的凝 聚力大大增強。4、通過兼併,有力促進了新區的經濟發展。1999年,浦東新區印刷廠 預計上交稅收400多萬元,一躍成為浦東新區的稅收大戶之一。同時,印刷廠的迅速發 展又增加了新的就業機會,促進了新區社會的穩定。 四、幾點思考思考之一: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推進國有資產優化重組的有 效方式。 印刷業由於進入壁壘低、技術含量少、產生效益快,處於過度競爭狀態。新區最多 時曾有800多家印刷廠,現今也基本維持在600家左右。創建於五十年代的浦東新區印刷 廠由於受傳統體制長期束縛,生產設備陳舊、工藝落後,職工文化素質低,人才流失嚴 重等原因,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經營狀況日趨惡化,已面臨虧損的邊緣。黨 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進行資產 重組和結構調整,通過兼併、聯合等形式,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浙江茉織華 集團以所屬的國有企業新倉服裝一廠對浦東新區印刷廠進行兼併收購,是國有資產在市 場化運作下跨地區、跨部門的流動,促進了國有資產在更大的範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從局部利益來說,新區國資減少了;從國資總量來講,國有資產整體經濟效益提高了 。通過異地兼併,區屬國有資產從競爭性行業中退出,向外省市優勢企業集聚,資產流 動盤活了滯存資產,實現了國有資本的優化重組,形成了更為合理的產權結構和企業組 織結構。因此,政府對於不同情況的企業,通過制訂不同的政策導向,尤其對於產品沒 有市場、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應盡早通過「零置換」、「零兼併」、破產關閉, 甚至「倒貼錢」等形式堅決退出,實現國有資產的優化重組。思考之二:算整體帳,算 長遠帳,看綜合效益是實施兼併的著眼點。 浦東新區印刷廠經過評估還有93.3萬元的淨資產,而採取的兼併方式是零兼併,因 此從資產角度來說,這一成交價遠遠低於帳面資產價值。從眼前看,可以說是「資產流 失」。但是,如果「想一想開」,一個企業已經潛虧,還有一大批工人等待安置,其市 場價值可能還是「負的」。若還要按帳面資產的價值轉讓,當然不會有人接盤。這種「 嫁者」有情,「娶者」有意,但卻因「娘家人」要價太高,而令「婚事」告吹的實例, 絕不在少數。因此,在企業還有優勢,還有人接收的情況下政府果斷把企業轉讓出去, 不啻為明智之舉。從長遠看,浦東新區印刷廠於1998年4月實施兼併後,老廠當年即扭 虧為盈,職工收入大幅度提高,金橋新廠更是成為新區稅收大戶。1999年浦東新區印刷 廠上繳稅收400多萬元。從這個意義上,93.3萬國有資產不僅沒有流失,而且得到了升 值。從整體看,企業被兼併,政府卸下了包袱,企業從吃財政補貼,轉變為向國家交納 稅金,從純消耗,變為積極創造財富,職工由下崗變為上崗,並增加了新的就業機會, 促進了社會穩定,繁榮了地方經濟,這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政府,這帳都是劃得來的。。 思考之三:知彼知己,優勢互補是兼併成功的前提。 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規模效益,產生1+1>2的效果,是企業兼併的目標。因此,兼 併雙方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有什麼,需要什麼,能從對方得到什麼,在反覆衡量比較下, 最終確定自己的合作對象。被兼併方浦東新區印刷廠是浦東唯一一家國有印刷老廠,在 印刷業許可證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長期以來缺乏資金投入搞自身改造。兼併方茉織華 公司在平湖有印刷廠,承接了工商銀行儲蓄存摺印刷業務,在業務渠道、市場網路和人 才資源等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由於受場地限制,難以擴大生產規模,急需在上海建立生 產基地。茉織華公司兼併浦東新區印刷廠,可以利用對方現成的行業資質和技術人員, 及早投入生產,實現經濟效益,快速佔領新的市場。同時,浦東新區印刷廠也可擺脫倒 閉厄運,全廠100多名職工脫離下崗危險。可謂互惠互利,優勢互補。 思考之四:赤誠相待、真誠合作是兼併成功的基礎。企業兼併並非只是資產的簡單 〞重組〞,而且也是企業債務重組、業務重組、人員重組和機制重組。重組企業得以成 功運轉,兼併方和被兼併方的認識、戰略、操作必須建立在赤誠相待、真誠合作的基礎 上。浦東新區印刷廠領導班子瞭解自己的家底,明白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主動出擊,尋 找合作夥伴,為印刷廠的生存發展尋找機會。在談判過程中,印刷廠與茉織華公司坦誠 相待,真誠合作,雙方將談判中的分歧看成共同對付的敵人,而不是相互間的隔閡,雙 方互相體諒,互相讓步,促成了兼併的成功。兼併後,老廠經過100萬元資金投入改造 不僅廠貌煥然一新,而且在茉織華公司的盡力扶持下,老廠印刷業務也蒸蒸日上。然而 ,兼併當年,老廠工人未加一分工資,他們提出「不成為茉織華集團唯一一家虧損企業 」的口號,老廠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經過奮力追趕,98年年底印刷廠終於實現扭 虧增盈。坦率真誠的態度不僅使兼併過程進展順利,還保證了新生企業今後的正常發展 。 思考之五:關注職工利益,贏得職工支持是兼併成功的保證。 進行國有企業資本重組直接涉及到職工的分流安置,是關係到社會穩定的大事情。 浦東新區印刷廠領導班子清楚知道企業兼併必須取得全廠職工的支持,處理得不好就會 出現貌合神離、人心渙散的現象。廠領導班子以凝聚力工程為核心,尊重職工主人翁地 位,關注職工利益和願望,讓員工充分認識到此次兼併是解決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之路 ,是與員工自身利益緊密相連的。兼併談判中,印刷廠將職工安置問題擺在首位,實現 全廠無一人下崗。兼併當月,全廠職工前往浙江平湖茉織華印刷公司熟悉管理體制,進 行業務短期培訓。企業職工在廠領導班子帶領下迅速適應了環境,工作更有幹勁。兼併 後,工廠業務繁忙,經常加班加點,帶病堅持工作的不在少數。但職工常說,廠有今天 不容易,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浦東新區印刷廠的兼併不僅盤活了企業,更激發 了企業職工的潛力,使企業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思考之六:多方支持,形成合力是兼併成功的重要條件。 國有企業兼併不僅僅是兼併雙方的事情,而且需要得到社會各方的共同支持。在浦 東新區印刷廠尋找兼併夥伴過程中,政府部門積極提供市場信息,為企業兼併牽線搭橋 ,在兼併談判時,政府充分發揮「參與、引導、協調、監督、服務」等職能。對於多數 企業來說,兼併是破天荒頭一遭,對國家有哪些政策、應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怎樣解 決等知之甚少。在這種情況下,浦東新區產權交易所等部門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的作用, 在浦東新區印刷廠的兼併過程中,積極出謀劃策,與企業一起制定了合理的、能夠妥善 處理好各方面利益關係的兼併方案。企業兼併還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茉織華集團對浦 東新區印刷廠進行兼併充分利用了上海市和新區制訂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對促進兼併成 功起到了推動作用。 資產在流動中升值,在沉澱中消失,資產的價格由市場決定,而不拘泥於帳面的數 值,從長遠、整體來看資產的價值,而不是靜止地看資產的價值,浦東新區印刷廠的兼 併案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
推薦閱讀:
※展示全國各地長江大橋
※透視全國多地"掃黃"風暴:"刮骨療毒"能否防止"黃灰復燃"?
※全國轟轟烈烈開始「嚴打」 社會重疾需勇敢面對-搜狐新聞2
※全國楹聯集錦(共賞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