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主推薦》練太極拳,手的動作必須不能完全被腰帶動

館主微言:很多人對太極拳究竟是以身帶手還是以手帶身很是疑惑,尤其是一些說不明道理的師傅就是讓徒弟悟,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有些開悟,太極拳以身帶手盤練整體勁是對的,但要在「捨己從人」,不丟「沾粘連隨」這個前提下。館主認為,外形要以身帶手,意念要以手帶身。(一)太極拳的「以腰帶手」是「沾粘連隨」的基礎之一   太極拳尤其高人一籌之處,也是其它武術所沒有的法寶就是自己一受到他人攻擊,首先的反應就是「沾粘連隨」,使得自己被他人攻擊到的手臂就像是一團爛泥粘貼到了對方用以攻擊的手臂上,使得對方不僅如同是攻擊到厚厚的海綿上,攻擊被緩衝,而且瞬間由於攻擊者的主動與被攻擊之自己的體位、姿勢、步法等等被動的靈活迅速變化,因而對方攻擊的力量不能落實、攻擊被引偏落空,還可能使得對方形成背勢。這種情況在正確的傳統推手中可以淋漓盡致地體會到。  太極拳這樣「沾粘連隨」的機理之一在於全身在動態中都是放鬆的,而且除了腰骶部位以外都是毫無主動的,因而全身肢體是沒有頂抗力的,所以會出現被他人攻擊到的手臂對於他人而言就像是粘貼到了一團爛泥與厚厚的海綿上,出現攻擊被緩衝的效果。「沾粘連隨」的這種動態放鬆也正是太極拳具有尤其優越的健身祛病功效的機理之一。  太極拳「沾粘連隨」的機理之二是毫無主動的全身肢體的動作都是「如練」一般地由腳開始延續至手之一體性的,力量的來源在腳,所有動作都是放鬆的腰骶部位在操縱。這就是太極拳經典拳譜所說的「其根在腳」、「主宰於腰」與「命意源頭在腰隙」等等。這就像傳統的提線木偶,看上去在戲台上表演的木偶是主動地做出各種動作姿勢,其實木偶的表演是戲台上面的人手在操縱,木偶是根本沒有主動的。太極拳看上去有各種各樣的手臂動作,其實在這些動作中手臂也是沒有主動的,都是腰骶部位適當主動地通過兩胯在操縱的。正是由於處於全身下部的腰骶部位具有一定的主動,因而太極拳的變化能夠既沉穩又輕靈,使得沒有主動的肢體能夠「隨人而動」地進行「沾粘連隨」,在對方攻擊的瞬間出現對方攻擊的力量不能落實、攻擊被引偏落空與對方形成背勢這樣的效果。而腰骶部位通過兩胯操縱全身動作其實又是全身能夠動態放鬆的條件。  腰骶部位通過兩胯操縱全身動作的技能對於太極拳的「沾粘連隨」而言是舉足輕重的基礎之一。由於這種技能操縱的樞紐是腰骶部位,這種技能又被稱為「以腰帶手」。又由於腰胯以上的身軀是沒有主動而隨腰胯而動的,這種技能總是表現為身軀帶動手臂,因此,太極拳的「以腰帶手」又被稱為「以身帶手」。太極拳所有的技能可以概括為「沾粘連隨」與「發勁攻擊」, 發勁攻擊是一瞬間的事情,其餘都是沾粘連隨;而在太極拳的套路鍛煉中每個拳式練習除了形成定式似停非停之時是模擬發勁攻擊外,其餘練習其實都是模擬沾粘連隨。太極拳推手的練習最主要也是沾粘連隨的鍛煉。由此可見沾粘連隨對於太極拳的重要。「以腰帶手」既然是「沾粘連隨」的基礎,因此,太極拳鍛煉是必須追求「以腰帶手」或「以身帶手」的。  (二)太極拳的「以腰帶手」對於「隨人而動」必須是後台輔助性的、外不露形的  太極拳鍛煉是必須追求「以腰帶手」或「以身帶手」那是不容懷疑的。然而,必須明白太極拳的「以腰帶手」僅僅是太極拳「沾粘連隨」的一個基礎,僅僅「以腰帶手」是不能形成「沾粘連隨」的。因為「沾粘連隨」的核心要素是「隨人而動」。能夠「以腰帶手」尚屬於太極拳的初步功夫。要使得「沾粘連隨」能夠形成,還必須使得「以腰帶手」成為「沾粘連隨」的後台操作而外不露主動的形跡。而且,只要是「沾粘連隨」的動作,自我感覺也是不能完全「以腰帶手」的,而是肢體反應必須處處模擬、體現、滿足被動的「隨人而動」,「以腰帶手」只能是起到輔助「隨人而動」的作用,「以腰帶手」不能喧賓奪主地干擾、撇開「隨人而動」。  太極拳的「沾粘連隨」又被稱為「牽動四兩撥千斤」。鄭曼青先生將其比喻為放牛娃牽牛,放牛娃「四兩」之力牽動的是牛繩,牛繩將「千斤」之牛「撥」動其實是牛自己主動的行為。並不是牽牛繩的「四兩」之力能夠「撥」動的。而且如鄭曼青先生根據楊澄甫先生的傳授所說,這「四兩」之力是不能再大的。如果牽牛繩的力超過了「四兩」,牛就反而會「撥」不動了。這就像虛掩的門會使得一個用力推門的人失去站立平衡跌倒,原因是這扇門的轉動是完全被這個人推動的,不是這扇門自動轉動的。如果這扇門是在自動轉動,這個人就反而不會用力推門,也不會失去站立平衡跌倒了。比照「牽動四兩撥千斤」,這「四兩」之力就像是門軸的潤滑劑而已。這樣「四兩」的「潤滑劑」對於太極拳「沾粘連隨」而言,就是「以腰帶手」。就是說在「沾粘連隨」的「牽動四兩撥千斤」中,「以腰帶手」只能是起到以「四兩」之力來暗暗地「牽動」身軀肢體的作用而已,自己的身軀肢體的變化主要只能是表現為被動地被對方的力量所作用動,這樣才能使得對方「終不得力、處處落空」。如果不是這樣,「以腰帶手」能夠被對方感覺到了,就像是虛掩的門會自動地轉動打開了,推門人也就不會用力去推了,就不能使得對方「終不得力、處處落空」了,也就是「沾粘連隨」被破壞了。在正確的傳統太極拳推手中,這一規律是百試不爽的。因此太極拳套路練習,「以腰帶手」雖然有一定的主動,卻不是完全自由主觀地主動的,對於「隨人而動」而言,必須是後台輔助性的、外不露形的,是必須隱藏於「隨人而動」之內的。也就是說練拳中的「以腰帶手」 必須體現、模擬為「隨人而動」。  (三)「以腰帶手」怎樣體現、模擬為 「隨人而動」  太極拳套路練習是不與他人接觸的個體活動,怎樣能夠使得「以腰帶手」體現、模擬為「隨人而動」?怎樣使得「以腰帶手」隱藏於「隨人而動」之內呢呢?太極拳先人留給了太極拳後學繼承者們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里所說的「太極拳之主體貴在動靜有常。故練時舉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運動之輕重、進退之伸縮、氣息之宏細、顧盼之左右上下、腰頂背腹之俯仰,須知各有常度,不可忽高忽低、忽疾忽徐、忽輕忽重、忽伸忽縮、忽宏忽細、忽左右上下俯仰之不勻也。」這一段經典論述總括起來一個字,就是練太極拳要「勻」。  許多人練太極拳將「勻」理解為主動的「勻速」控制,那顯然是不符合「沾粘連隨」的,因此是不正確的。應該認識到練太極拳「勻」的實質就是要表現、模擬「沾粘連隨」的「隨人而動」。也就是太極拳的「勻」應該是能夠反映出怎樣「任他巨力來打我」地「被動」地使得攻擊著「終不得力」地形成「背勢」與「落空」。「勻」不是脫離「沾粘連隨」主觀、主動地僅僅將動作進行「勻速」控制。如果動作是這樣的「勻速」控制,對於太極拳鍛煉而言,那是東施效顰、畫餅充饑。那麼,怎樣以楊澄甫先生所說的這樣的「勻」使得「以腰帶手」體現、模擬「隨人而動」?怎麼使得「以腰帶手」隱藏於「隨人而動」之內呢?以下三點是應該注意的:  其一、適當地將肢體運動的慣性模擬為別人的攻擊作用。肢體的運動無論快慢都是有慣性的,尤其是肩臂越放鬆,不僅越會體會到手臂在空氣中運動的阻力變大,而且會感覺到手臂運動的慣性變大。手臂的運動就會像是滑翔飛機具有了手臂本身的慣性運動。這種無需身軀給予動力的手臂本身的慣性運動正好被適當地利用來作為模擬由於別人的攻擊作用而引起的手臂的被動運動。「以腰帶手」的任務之一就是在適當順從、配合這種「慣性運動」的前提下適時地以身軀的動作給這種「慣性運動」補充、添加一點點微小的動力。比如倒攆猴,身軀先是在腰的作用下以左胯為軸微微地弧形右轉,拖動了右手後移,接著右手的後移既有身軀繼續右轉對右手帶動的作用,又有右手後移慣性的作用,所以右手後移的運動軌跡並不表現為完全是被身軀的右轉所帶動的,而是具有沾粘連隨的引進特徵了。而當右手到了手腕接近胸腹正中線,體現為對方攻擊將落空,身軀就可以在腰的作用下開始以右胯為軸左轉,身軀的左轉又給予了右手一點力量作用使得右手繼續往右後方弧形移動,接著右手的往右後上方移動是既有身軀繼續左轉對右手帶動的作用,又有右手往右後上方移動慣性的作用,出現了沾粘連隨使得對方落空的特徵了。這樣的動作練習在適當順從、配合這種運動慣性的前提下,就會感到手臂在運動中既有阻力、有浮力,又有手臂本身的慣性動力,從而使得手臂的活動既是被自己所操縱的,卻又不是完全被自己所控制的。這就像是海上行駛的帆船,帆船借風的力量作為動力,操縱的帆船的舵手,但是帆船又不是完全能夠被帆船控制的,帆船還是表現為在被風所吹動。練太極拳手臂的活動與其相似,應該表現為被別人推動、不完全是被自己所控制的,其中包括手臂運動的「勻速」也不是完全被自己所控制的。這樣的「勻」就體現出「被動」的「沾粘連隨」了。能夠這樣的關鍵之一就是「以腰帶手」無論是現象還是感覺都不能明顯,不能明顯出現以身軀的動作來催動、拖動、帶動手臂動作的動態、不能出現由於身軀的帶動使得手移動的速度變快。如果「以腰帶手」使得手移動的速度變快了,那就是「以腰帶手」喧賓奪主太大了,將「沾粘連隨」破壞了。例如許多人攬雀尾的捋,手要麼是出現了本身的主動,要麼是明顯出現了被身軀主動的帶動,那麼這樣的動作就不是太極拳的動作了。推手的主要目的也是鍛煉沾粘連隨,如果在推手中,按的時候主動地「以腰帶手」將對方的手往對方推,捋的時候主動地「以腰帶手」將對方的手往自己的側方帶。看似十分主動地掌控著推手的主動權,其實這是外家拳的行為,對於太極拳而言,那是屬於各種破綻畢露的動態,原因也是違反了沾粘連隨。  其二、身軀與手臂的動作必須符合整體被動運動的特點,不能出現明顯的「拖車」現象。所謂的「拖車」現象,就是一輛沒有動力的汽車被前面有動力的汽車用一段鋼索牽引著拖動,前面的汽車剛發動開始行駛,由於鋼索沒有拉直,後面的汽車沒有同時開始行駛,直到鋼索拉直了後面的汽車才開始行駛;而當前面行駛的汽車拐彎了,後面被牽引著拖動的汽車不會同時馬上拐彎,要等到牽引方向已經改變的鋼索再次拉直了才拐彎;又當前面行駛的汽車停止了,後面的汽車仍然還要往前繼續行駛一會才停下來。太極拳「以腰帶手」,身軀就像是有動力的汽車,手臂就像是被牽引著拖動的沒有動力的汽車,因此「拖車」現象實質上是存在的,但是這種「拖車」現象不能明顯,力求完全避免。因為如果「拖車」現象明顯,顯然「沾粘連隨」就被破壞了。比如攬雀尾按的身軀與手的後退,身軀與手是模擬被對方的力量所作用被動後退的,因此必然是同時後退的,而且太極拳還必須是「彼不動己不動」的,是不應該主動後退的。這樣的「不能主動後退」也是正確傳統推手中的一條重要法則。然而有的人這一動作卻是身軀先主動地後退,然後「拖車」那樣手臂再後退。又比如攬雀尾按轉單鞭的兩手先往左再往右捋,當胸腹左轉已經朝向西南方了,兩手還朝向西方;而當胸腹右轉朝向西南方了,兩手還繼續盪向東南方,就像有動力的汽車拐彎了,被牽引著的汽車還朝原來的方向行駛。這種現象也是反映為慣性,但是這種慣性明顯是不符合「沾粘連隨」的,因而是必須控制與消除的。正確的練習應該是當攬雀尾按後退時,儘管手臂與身軀後退的速度不同,但手臂與身軀的後退應該是同時的,不能出現有時間上的脫節;攬雀尾按轉單鞭的兩手往左往右捋,儘管兩手臂的形態會有變化,但兩手應該始終是約與自己的兩乳相對的,這樣的練習才是符合「沾粘連隨」的。  其三、手臂動作的高低、左右方向等運動軌跡必須符合「被動」地使得別人「終不得力」地「落空」形成「背勢」的實際過程。「沾粘連隨」的最基本特點是「隨人而動」,因此,手臂在「沾粘連隨」中的被動活動必然是有多軌跡的,也因此太極拳練習是不應該千篇一律一個模式的;但再多的運動軌跡也是有共同特點的,那就是「沾粘連隨」的動作必定是表現為「任他巨力來打我」而被動地將對方「引進落空」的。因此,太極拳的「以腰帶手」必須順從、配合這一特點,不得隨意地「以腰帶手」。例如套路里攬雀尾的捋,主要是模擬化解對方按與擠攻擊的沾粘連隨。攬雀尾的捋是沒有發勁攻擊之捋動作的。因此,攬雀尾捋時身軀與手在同時被動後退中兩手的運動軌跡是在同一條圓心在前的弧線。當然這弧線是可深可淺的。由於對方無論是按還是擠的攻擊主要是水平的,因此這一條弧線主要應該是大致水平的。正如傅鍾文先生在《楊式太極拳》里所說的「在捋的動作過程中,由於反掌、沉肘和向後坐實左腿等,看似兩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現象,其實兩掌並不是有意識地向左"下』捋。這點在循著掤、捋、擠、按四式規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樣只向左(或右)捋,並沒有向下之處。」所以,攬雀尾捋的弧線應該以平圓弧為主,而且必須表現出被動。當然,如果是模擬以捋化解對方按向我腹部的攻擊,或者是模擬以按捋化解對方的擠,這一條弧線出現了向下凹的弧線也是可以的。有的人在練習這一動作時,兩手的往左移動是以身軀為圓心的水平轉動,這顯然是不符合沾粘連隨的。因而這樣的練習方法是錯誤的,是應該糾正的。  總之,太極拳鍛煉,手是必須被腰帶動的。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是反映對於太極拳還沒有真正入門。但是,太極拳鍛煉中,手又是必須不能完全被腰帶動的。認識不到這一點,過分地強調「以腰帶手」,破壞了「沾粘連隨」的模擬,對於太極拳也是不能真正進一步入門的。從事太極拳鍛煉對於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
推薦閱讀:

給腰間加條腰帶 你也可以胸以下全是腿
最時尚腰帶系法
本命年 幸運的紅腰帶(配圖)
扎了這麼久的腰帶,其中有何講究?
投資一個小配件,就能叫醒半柜子衣服

TAG:推薦 | 太極拳 | 腰帶 | 動作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