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原文注釋及釋義(十六)

頓漸品第八

 

 原文: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行昌驚仆,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師遂與金,言:「汝且去,恐徒眾翻害於汝,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

  釋義:六祖說:「正義之劍無邪心,邪心用劍行不正,我只欠你錢,不欠你命。」 行昌驚倒於地,好久才蘇醒,向大師懺悔自己罪過。即願隨六祖出家。六祖把金子給行昌,說:「你暫且離開,我弟子知道會加害你。你可改換形貌再來,我會接受你。」 行昌遵照六祖意旨連夜遁逃。後來出家,受具足戒精進修行。

  原文:一日,憶師之言,遠來禮覲。師曰:吾久念汝,汝何來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雖出家苦行,終難報德,其惟傳法度生乎。弟子常覽《涅槃經》,未曉常無常義。乞和尚慈悲,略為解說。

  釋義:有天,行昌想起六祖話,遠道來禮拜六祖。六祖說:「我惦念你時間長了,這麼晚才來? 」行昌說:「過去蒙大師寬恕我罪,現雖出家刻苦修行,實難報答大師恩德,只有弘傳佛法廣度眾生來報恩!弟子常常閱讀《涅槃經》,卻不懂『常』和『無常』意思,求大師慈悲,為我解說。」

  原文:師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曰:「和尚所說,大違經文。」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即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

  釋義:六祖說:「無常者,(無心)即是佛性;有常者,(有心)即是能分別一切善惡諸法的分別心。」行昌說:「大師所講,和經文完全相反。」六祖說:「我傳佛心印,怎敢違背佛經?」 行昌說:「經中說佛性是常,大師卻說是無常;善惡及一切法,直到菩提心,都是無常,大師卻說是常,這就和經文相違背,使我對這問題更加疑惑不解。」

  原文:師曰:「《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便為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乃至為汝,終無二說。」曰:「學人識量淺昧,願和尚委曲開示。」師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釋義:六祖說:「《涅槃經》,我過去聽無盡藏誦念一次,即為她解說,沒有一字一義不符合經文,即是為你說,仍然沒有不同。」行昌說:「我見識淺薄愚昧,望大師為我開示。六祖說:」你知道嗎?眾生佛性若說是常,即不須再說善惡諸法,甚至以後眾生,也不需修道了。故我說眾生現在佛性還是無常還達不到常,正是佛所說的真常道理。」

  原文:「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寵愛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凈。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說偈曰:

  釋義:「再說,眾生心念雖然生滅不停變化是無常,但其中含有真正常性(佛性)是永恆不變的。所以我說是常,正是佛所說無常真義。佛正是因為凡夫、外道堅持認為自己佛性是常的錯誤見解。還有兩種人執著於常和無常,共成八種錯誤見解,所以佛在《涅槃經》中破除他們偏見,而說真常、真樂、真我、真凈。你現在依照經文字面意思而違背了佛說的真正義理,把有變化的無常確定成不變化的死常,而錯解佛說的最圓妙深意,這樣縱使閱讀千遍經文,又有什麼作用呢?」 行昌忽然大悟,說出一首偈::「因為有執守無常的心,所以佛說涅槃有常性。不了解方便去除執著,如同春池裡撿取石礫。我現在不假任何功用,佛性自然得以顯現在面前。如果不是大師相授與,我自己也無所謂獲得。」

  原文:師曰:汝今徹也,宜名志徹。徹禮謝而退。

  釋義:大師說,你現在徹悟佛法,應取名志徹,志徹禮謝而退

  原文: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釋義:有一童子名神會,是襄陽高家兒子。十三歲時,從荊南玉泉寺參禮六祖。六祖問:「善知識!你遠來辛苦,識自己本性沒有?若識本性,試說看。」神會答:「我以無住心為根本,見即是本性。」六祖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輕率回答?」神會於是問:「大師坐禪是見還是不見?」

  原文: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釋義:六祖用拄杖打他三下說:「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神會回答:「也痛也不痛。」六祖說:「我也見也不見。」神會問:「什麼是也見也不見?」 六祖說:「我說所見,是常見自己內心過失,不見別人的是非、好壞。所以說是也見也不見。你說也痛也不痛又是什麼?你如果不痛,即同木石;如果痛,如同凡夫,即起瞋恨心。你前面問是見還是不見是二種認識,痛不痛是生滅,你的自性還沒有認識到,還敢作弄人!」

  原文:神會禮拜悔謝。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向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釋義:神會聽了這一番話後,就向六祖頂禮,懺悔謝罪。六祖又說:「你如果心裡愚迷,不能見性,可向善知識問取見性之路;如果心有所悟,就是自見本性,可以就此依法修行。你既自己愚迷不見自己的心性,卻反來問我見與不見。我見性,我自己知道,豈能代替得了你心中的愚迷?你如果自見本性,也不能代替我心中的愚迷。為甚麼不去自知自見,卻來問我見與不見呢?」神會聽了,再向六祖頂禮一百多拜,請求大師恕罪,從此服侍六祖,不離左右。

  原文: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茅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祖師滅後,會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著《顯宗記》。盛行於世。是謂荷澤禪師。

  釋義:六祖對大眾說:「我有一樣東西,無頭也無尾,無名也無字,無背也無面,大家認識否?」 神會出來說:「這是諸佛本源,我的佛性。 」六祖說:「向你說無名無字,你還稱是本源、佛性。你以後只配住茅蓬,也只能成為一個只認識佛法表相的和尚。」六祖圓寂後,神會入京城,大力弘揚曹溪頓教,寫(顯宗記),盛行一時。後稱荷澤禪師。

  原文:師見諸宗難問,咸起噁心。多集座下,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總皆作禮,請事為師。

  釋義:六祖看各個宗派的人問難佛法,都心存不善,於是就把他們集合到座下,憐憫地對他們說道:「學道的人,對一切善惡念頭都應當盡行除卻。無名可名,名於自性。這無二的自性,就叫作真如實性。在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就應該見到自己的本性。大家聽完六祖大師的一番開示後,都虔誠頂禮,請求事奉六祖為師。

未完待續......

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今乘二尊教,廣開凈土門,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普光明樓網站:http://www.puguangminglou.com

QQ空間地址:http://user.qzone.qq.com/406311480/main


推薦閱讀:

【原文】乾。元亨利貞。
《大乘無量壽佛經》原文及譯文
《周公解夢》原文
《曾文正公嘉言鈔》原文
《墨子》卷一 親士第一 原文注釋及譯文

TAG:釋義 | 注釋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