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灸10大養生要穴,讓你百病盡消,延年益壽
從最簡單安全的艾灸入手,學習人體的十大保健穴。在疾病未發生的時候,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健康!
保健灸即以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而達到強身保健為目的的灸法。它所用的工具還是艾,但是作用的部位不一樣,必須是放在保健穴上、強壯穴上才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若將艾置於十個手指的尖端(井穴),起到的作用為急救,而非保健。若選擇在足三里上、肚臍眼上、腎俞、血海、命門上艾灸,便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
灸法的作用
古人云: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而用現代的語言表達,則總結為四點:
溫通經脈,行氣活血。
氣血運行具有得溫則行,遇寒則凝的特點。灸法其性溫熱,給人一種溫熱的刺激,可以溫通經脈,促進氣血的運行。適應於女性的寒症、瘀症、痰症、濕症,適應疾病為宮寒、血瘀(比如說月經中有瘀塊、有痛經)、痰瘀和濕毒。很多女性,在初期只是氣血不通,到了中期瘀阻了,再往下走就到了痰瘀、濕毒,最後往往演變成癌症,因為癌症的演變過程也是從氣滯痰凝血瘀開始的,開始的炎症不去注意加以治療,慢慢地它便經歷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培補元氣,預防疾病。
艾為辛溫陽熱之葯,以火助之,兩陽相得,可補陽壯陽,使真元充足,人體健壯。真元充足指什麼?就是免疫力提高了,西醫講就是丙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往上走。曾經也在小白鼠上做了實驗,灸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這些物質在往上走。但這並非一時半刻的艾灸就能達到的,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量、一定的時間才會產生作用,灸那麼幾天是沒用的。因此,艾灸適應久病體虛,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起到一個預防保健的作用。
健脾益胃,培補後天。
灸法特別是對脾胃有著明顯的強壯作用,主要在足三里、中脘、神闕穴施灸,可以溫運脾陽,補中益氣。適應於女性:後天不足、脾胃虛弱、氣血虧虛等疾病。
升舉陽氣,密固膚表。
「升舉陽氣」。陽氣就是往上走,可以治療我們的內臟下垂。比如患有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頑固性泄瀉等的病人其實都是陽氣不足,因為這些臟器在體內都是懸空的,靠著陽氣將其托起。
常灸大椎、脾俞、命門穴,則相當於吃中藥的升麻,升氣。現代的女性還時常覺得手腳冰涼,這也是因為陽氣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
「密固膚表」。密固膚表即補肺氣,使我們的皮膚表面的毛孔緻密、收緊,可以達到抵抗外邪的作用。
肺的功能:主氣,司呼吸,上通喉嚨,外合皮毛,為什麼常講感冒屬於肺的毛病?因為感冒病無外乎是細菌病毒從兩個渠道去侵犯人體,一是從咽喉侵犯人體,一是從皮毛侵犯人體。
如果抵抗力下降,肺氣不足,細菌病毒容易從咽喉進去,我們就會有咽痛咳嗽。由於肺氣不足,皮膚表面的關卡沒把緊,細菌病毒也會趁虛而入。所以長期艾灸一些保健穴位可以密固膚表,邪氣無縫可入,抵抗力也強了,因此,艾灸適用於女性的陽氣虛弱、四肢冰涼,增強體質,抗禦外邪,使我們不容易感冒,強身壯體。
介紹完艾灸和它的作用,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十大保健穴,平常堅持施灸,可補陽氣,調脾胃,扶正氣——正氣是什麼呢?通俗的講就是人體的抗病能力、免疫力、自愈力,正氣常了,才能抵卸病邪的抗病能力,對於預防疾病,效果可是杠杠的~那麼下面就跟著來學習吧!艾灸十大保健穴
一、 調理脾胃的明星穴,強壯要穴——足三里
所處經絡:足陽明胃經
定位: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
類似中藥:冬蟲夏草,氣血雙補。
作用: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扶正祛邪,氣血雙補,強身健體等功效。民間常說「人要安,三里常不幹」,若想安寧無病,三里常不幹。足三里堪稱人體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專家還是入門級灸療愛好者,無不知其「大名」。且宮寒、慢性婦科炎症、卵泡發育不良,都用的上這個「明星級穴位」。大多數女性疾病的灸療調理,都需要艾灸足三里。因為女性的生理特點,常導致氣血虧虛、氣虛血弱的問題,而氣虛血弱是引發女性諸多婦科疾病的根源。艾灸足三里可調和脾胃增強脾胃的「水谷運化能力」改善女性的氣虛血弱,這就能從源頭上治療婦科疾病。因此灸得足三里起泡、流水、濕潤是一個好現象,但起泡後需要預防感染。艾灸的泡是一種無菌性的泡,一般會自己稀掉,如果不稀掉,則用開水燙過的針,將它戳破,把水排出後,24小時內不洗澡,待其結痂。若稍微紅腫,可選擇塗消炎藥如消炎膏、消炎粉就沒事了。
二、 補氣順氣——膻中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兩乳頭沿線的正中點,在胸骨柄上
類似中藥:補氣像人蔘,順氣像枳殼(即橘子皮)
作用:氣之會穴。人身有八會穴(臟、腑、氣、血、經、脈、骨、髓),膻中穴為氣會,與氣有關的疾病,就要用到它。人有氣虛和氣滯,氣虛是不足,則順時針揉膻中,氣滯為不通,則逆時針按揉,即通氣,因為順時針方向揉為補,逆時針方向揉為泄。因此膻中則有補氣順氣的功效。獨穴起效,一個穴位起效。
三、一個完美的穴位,大補元氣穴——神闕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肚臍眼
類似中藥:紅參,主要側重在抗衰落,擴血管,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
作用:減肥養顏,調和百病,適用於體虛多病,大補元氣。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嬰兒脫體後,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
所以神闕妊娠胚胎的發育期就是元氣供足的地方,所以它在我們形成之後也是補氣的一個要穴。這個穴位也可以治療婦科病,如白帶多、腰痛、婦節炎。艾灸神闕具有補脾胃,益精氣,抗老駐顏的功效,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緻肌膚的作用。因為有可以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功能,所以還可以用於體弱多病的人強身健體、老年人的回春延年。神闕還有減肥的功效,艾灸它可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脂肪的排出,同理,如果是水腫,小便不利的話,亦可艾灸它。
我們在調理女性問題的時候,時常會添上神闕穴,因為女性體質屬寒,寒氣重,喜歡往下走,故而許多女性都有宮寒、手腳冰冷的毛病,而艾灸神闕可溫補下元,祛除寒氣。而神闕置於陰脈之海得的任脈上,是陰中之陽,與人體衛氣營血相對應,古時候就有人熨臍,灸臍,以溫中祛邪,調和營衛,療效出眾。
四、培元固本——關元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臍下三寸,即肚臍眼下去四指。
類似中藥:西洋參,偏於滋補、滋陰,陰虛火旺的,滋陰降火,陰虛有熱,清肺潤胃。
作用:培元固本,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五、驅寒補陽人體的太陽,大補陽氣穴——大椎穴
所處經絡:督脈
定位: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類似中藥:鹿茸,大補壯陽。
作用:傳統中醫稱它為「諸陽之會」,是人體的「陽中之陽」,並且地處於戰略要地,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六陽經都與督脈相匯,匯於大椎,總督一身陽氣,所以只要大椎通,人體的督脈和六陽經都通,其對人體重要性可一斑。婦女的四肢冰涼可灸大椎,大椎通,陽氣通,血脈通,四肢冰涼即可得到解散。小兒高燒退燒的首選穴位就是大椎穴。只要用艾條點亮它,就能讓自身「小太陽」發光發熱,紅日當頭,滋生出源源不斷的能量,就可以從一點通諸經,振奮一身之陽氣,提高免疫力。
六、生命之火出入的門,溫腎壯陽穴——命門穴
所處經絡:督脈
定位:人體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類似中藥:附子、杜仲,補腎陽
作用:具體治療男性不育症、女性的不孕症,還有就是腰痛,對於腎虛腰痛,此穴位是常用穴。
命門穴里蘊藏的命門之火為全身陽氣之根,乃「生氣之源」,對全身各臟腑的生理活動,有溫煦,推動的作用。故曰「五臟之陽氣,非此而不能發」,能促進人體臟腑機能,推動水液代謝,司腎關之開合。
命門之火為一身陽氣之根,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活動的動力之源。若久病傷腎,或年老腎虧,或房事過度等,將致腎陽虛損,命門火衰。命門火衰的證候為腎陽虛證,兼見精神委靡,面色胱晃白,或黧黑,畏寒怕冷,男子陽痿精稀清冷,女子胞宮寒冷不孕等症。
七、 女性不老穴,滋陰養血大穴——三陰交
所處經絡:足太陰脾經
定位:三陰交這個穴位在內踝關節上三寸,即四橫指處。
比擬中藥: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脾腎
作用:為脾經,肝經,腎經的交匯穴,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治痛經,一穴解決問題。
對女性來說,三陰交尤其重要,可以說是「女性不老穴」。它是婦科病的「靈丹妙藥」,有人稱它為「女三里」,經常艾灸或按揉它,能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
三陰交穴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集的穴位,能調理月經,改善皮膚。因為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而女人只要氣血足,月經不調等問題都會消失。其實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都與月經失調有關。
八、補腎強筋第一穴——太溪穴
所處經絡:足少陰腎經
定位: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比擬中藥:淫羊藿,大補腎臟
作用:男人以精為本,需補腎經,常艾灸太溪,即可補腎強筋,強壯體質。
九、補血活血——血海穴
所處經絡:足太陰脾經
定位: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比擬中藥:當歸,補血活血
作用:女人以血為本,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常灸此穴,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之功效。
十、健脾養胃,胃病,胃痛必灸穴——中脘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比擬中藥:葯和大棗,養胃,健脾
作用:以胃的疾患為先,有疏利中焦氣機、補中氣、疏理中氣之效。
中脘在胃的中部,佔據了胃的主體部位,因此對於脾胃疾病的治療是最好的。所以成為脾胃病治療常用穴。刺激中脘穴之後,胃的蠕動力增強,表現為幽門開放,胃下緣輕度升高。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使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
中脘為胃經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任脈之會。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痛,腹瀉,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振,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腸道的清道夫——天樞穴
位置:腹中部,臍旁開2寸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刺或艾灸天樞穴,對於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因腸道功能失常導致的癥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除了艾灸,按摩也是刺激天樞穴很好的方法。按摩方法:將自己兩掌平放於中腹,兩中指正對於臍中,稍加用力後順時針方向揉動,令腹內有熱感為佳。經常按摩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胃動力,調理便秘,治療腹脹,腸鳴,痛經等。
艾灸氣海,一穴暖全身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線,當臍中下1.5寸
有句俗話叫「氣海一穴暖全身」,琅形象地說明氣海血的作用。氣海穴位於兩腎之間,與人體元氣相通,是元陽之本,真氣生髮之處,更是人體生命動力之源泉。是人體先天元氣彙集之處,具有培養元氣,回陽固脫的作用。
凡是元氣不足,元氣虛弱的人均可通過刺激它得到改善。刺激此穴可以改善臟經絡氣血的新陳代謝,使之流轉循環自動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維持。古書記載氣海穴為男性「牛氣之海」,也就說它是精力的源泉。因此「氣海」充實,則百病可治,永葆強壯。
推薦閱讀:
※初夏食物推薦與初夏養生小常識
※時辰養生法 (不能照搬)
※12張養生圖,張張能保命!太有用了,趕快拿走!
※鄒鉉的「十樂」養生經
※名人養生一至九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