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著照顧他人,會讓自己人生停擺

放下對他人的執著,

讓他人做自己,讓他人自由,

我們也就讓自己自由,

才能真的關注自己,活出自我。

1我們最大的責任,就是對自己負責

照顧不是幫忙,只會導致問題。一旦我們照顧他人,並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便會忽略個人需求、想望及感受。我們會把自己放到一邊。有時太忙著照顧他人,結果讓自己整個人生停擺。許多照顧者不斷被煩擾,過度承諾,對任何活動都提不起勁。照顧者看似盡責,其實不然,我們並未善盡最重大責任,也就是對自己負責。

我們一直都是付出多於獲得,因此就會感覺遭人虐待又被忽視。我們想知道,為何自己能預期他人需求,卻沒有人察覺我們的需要。由於需要未獲滿足,我們可能會變得極度沮喪。不過,真正好的照顧者在付出時是覺得非常自在;而我們是在別人對我們付出,或我們做某事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會心生罪惡感或感覺不自在。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把自己鎖在照顧者的角色,要是無法照顧或拯救他人,比方說他人拒絕接受我們的協助,便會感到灰心落寞,覺得遭到排斥。

最糟糕的照顧層面,就是我們淪為受害者,或一直處於受害狀態。我相信許多嚴重自我毀滅性的行為,包括濫用藥物、飲食失調與性失調,便是透過受害者角色發展而來。一旦成為受害者,便會招來迫害者。這時我們相信自己很無助,需要有人照顧。有些照顧者最終會自己找到某人或某個機構,需要對方提供生理、心理、經濟或情緒上的照顧。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看似理性的人會選擇拯救?原因很多。我們絕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真的相信自己是在幫助他人。有些人則相信,自己必須伸出援手。我們對什麼是幫忙,什麼不是幫忙,是混淆不清的。

許多人深信,拯救就是慈愛的表現,甚至可能認為某些行為很殘忍無情,比方說,讓他人獨自應對或面對實際感覺、承受後果、聽到「不行」而大失所望、被要求回應我們的需要與渴望,或是要他/她在這世上為自己負責。他們不在意自己肯定會因去「幫忙」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是很可怕的,或者比他們可能面對的任何情緒還更嚴重。

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該負責的是哪些,哪些又不必插手。要是某人有了問題,我們可能以為自己要趕快行動,因為我們有責任這麼做。有時候,我們卻很厭惡得負起這麼多責任,便乾脆推諉一切,變得完全不負責。

2拯救是因為自我價值低落

然而,在拯救的核心中,最可怕之處乃在於自我價值低落。我們之所以拯救,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儘管這些感受很表面且稍縱即逝,但照顧別人讓我們暫時感覺很不錯、提升了自我價值,並掌握權力。就像喝酒讓酗酒者瞬間覺得好過,拯救的行為也瞬間讓我們分心,感覺不到做自己的苦痛。我們不覺得自己受人喜愛,所以便轉為被人需要。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便強迫自己做某一件事,證明自己夠好。

此外,我們會拯救,也因為覺得別人不夠好。有時有理由,有時則是沒來由,我們認為他人就是無法對自己負責。這點聽起來似乎沒錯,但卻並非事實。一個人除非腦部損傷、肢體嚴重損害,或是嬰孩,不然每個人都能為自己負責。

有時候我們會拯救,是因為比起面對他人未能解決的問題所帶來的不自在與尷尬,直接拯救還更容易。我們一直都沒學會說:「真遺憾你遇到這個問題。需要我的幫忙嗎?」卻常說:「我來幫你。」

我們有些人打從孩提時代就是照顧者,也許因為同住一個屋檐下的父母酗酒,或有其他家庭問題,而被迫擔任照顧者。有些人則較晚成為照顧者,可能另一半是有成癮的問題,或是對方拒絕照顧自己,也或者對方看起來無法照顧自己。於是,我們決定以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方式來處理,另一方面也為了生存,我們直接收拾殘局,擔起他人的責任。

很多人則是在其他方面被教導成為照顧者。或許是被某人呼籲,而我們也相信,例如不要自私、永遠心存寬容、幫助他人、永遠不要傷害他人感情(因為是我們「決定別人感受」)、從不說「不」,以及不提個人的需求,因為這麼做不禮貌。

我們可能一直被教導要為他人負責,而不必為自己負責。有些女性則是被教導,理想的好妻子和好媽媽都是照顧者。她們被期待與被要求去照顧他人。有些男人也認為,好丈夫與好爸爸都是照顧者,是家中的超級英雄,能滿足每位家庭成員的需求。

有時候在照顧嬰孩或幼童時,也會出現類似「照顧者」的行為狀態。照顧孩子時,會需要大人放棄自己的需求、做不想做的事、壓抑個人的感受與慾望(比方說,在凌晨四點餵奶,通常只是要滿足小貝比的需求),並且完全承擔別人的責任。但是這裡講的照顧孩童並非拯救,這種責任屬於天職,而非我要說的照顧。然而,要是照顧小孩的人沒有照顧好自己,便可能會開始感到憂鬱。


推薦閱讀:

連自己的體型都不知道,就敢亂穿衣?
人生有悲有喜,堅強要靠自己
前列腺炎能自己治療嗎?前列腺炎的自我療法
堅定人生目標,學會激勵自己!
數術網談命理之莫信術士言,改命靠自己

TAG:人生 | 自己 | 停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