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其現實意

當前位置:教育學在線>理論研究>正文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其現實意義發布時間:2007-5-15 文章來源:《比較教育研究》 2007年第4期 作者:顧明遠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最早由我校外國教育研究所和華東師大外國教育研究所介紹到我國。他的教育思想具有豐富性、全面性、深刻性等特點,尤其是他關於和諧教育、培養學生精神生活的思想,鶴到了教育的本質。近年來我國引進許多西方的教育理論,但大多是技術層面的,缺少對人的價值的完整論述。因此,蘇霍姆林斯基艙熬贏.思想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應該在我國教育界繼續大力學習和推廣。關鍵詞: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蘇霍姆林斯基是烏克蘭的著名教育家,雖然在前蘇聯早已聞名於世,但是在中國,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被介紹進來。最先介紹他的事迹和教育思想的是北京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即現在的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1981年,該所連續翻譯出版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來又翻譯出版了《帕夫雷什中學》。幾乎與此同時,華東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的杜殿坤教授翻譯出版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一經在中國傳播就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重視,一時間在中小學校教師中掀起了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熱潮。25年來雖然國外各種教育思想如潮水般涌人中國,但中國中小學教師仍然念念不忘蘇霍姆林斯基。這是因為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適性、先進性、豐富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是符合教育的普遍規律,符合兒童的成長規律的。他懂得兒童的心,能用自己的滿腔熱忱灌澆兒童的心靈,他的事迹,只要是教師,看了無不為之感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義。相信人,相信每一個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條。1960年他寫了一本書,就叫《要相信人》,中國翻譯過來的時候,因為當時正在批判人本主義、人道主義,因此把它譯為《要相信孩子》。其實他的原意是不僅要相信孩子,而且要相信人。他教育學生要關心人。他說:「我認為,對人漠不關心是最不能容忍、最危險的一種缺點。」[1]他又說:「我們內心中應當對人,對他身上的良好開端具有無限的信心。」[2]這有點像我國古代孟子的性善說,認為每個人生下來是善的。至於社會上還有壞人,那是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惡劣環境的影響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教師應該相信純潔無瑕的學生,這種信念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備的。我國現在正處在轉型時期,社會上各種思潮影響到青少年的思想,因此現在青少年的思想有點混亂,出現了不少問題。但是我們仍然堅信每一個孩子的天性是很純潔的,都是要求上進的,都是可以教育的。只有有了這種信念,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我們把這種信念概括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這是教師最高的職業道德。這種愛不同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它是一種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民族的愛,是無私的愛,不求回報的愛。只有具有這種感情才能相信每一個孩子,才能把他們培養成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質,教師要善於挖掘這些素質。他說:「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里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揮出來。」[3]我認為,任何學校,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把這種思想作為自己的教育理念,作為自己教育行為的準則。教師要相信學生,首先要讓學生自己相信自己。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老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說損害學生自尊心的話,慎重地對待給學生的評價。我國教育現實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熱愛學生的,但是也有一些教師對學生不那麼熱愛,有些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習好的、聽話的學生,從而有些學生的利益受到損害。如果我們把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一面鏡子拿來對照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我認為,教師熱愛孩子要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要理解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讓孩子理解自己,教師對孩子的要求要讓孩子理解,而不是強迫命令。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溝通,從而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關係。有了這樣的師生關係,教育也就很容易了。蘇霍姆林斯基設計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人的和諧全面發展。什麼叫和諧發展?在他看來,所謂和諧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動的兩種職能配合起來,使兩者得到平衡:一種職能就是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種職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現,自己的內在本質的表現,自己的世界觀、觀點、信念、性格在積極的勞動中和創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和顯示。和諧的教育就是發現蘊藏在每個人內心的財富。……就是使每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人的充分表現,這就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語中充滿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精神。他不止一次地建議:每個教師都應該想一想,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培養的是和諧的全面發展的人。在人的和諧發展中,蘇霍姆林斯基特彆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精神生活。他經常提醒教師,我們要培養的人,不只是有知識、有職業、會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養大寫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關心別人、關心集體的人。他說,我們時刻不能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沒有做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說:「我認為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使他們的心靈由於勞動的幸福而充滿快樂。」嗍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把學校各方面的工作結合起來。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全面發展教育思想很值得我們今天來學習。我國十多年來一直在推進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就是把提高每一個孩子的素質作為教育的目標。素質,包括身體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種素質中最具統率作用的是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等核心觀念,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精神生活。培養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人,就是要培養他們具有高尚的精神生活。要培養學生的精神生活,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我們有些老師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備課教學,但是腦子裡想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眼睛盯著的是學生的分數,很少思考和關心學生的精神生活。這樣的工作儘管辛苦,但是缺乏方向,孩子將來能否成為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創新能力的人,就要打個問號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里智育起著重要作用。但是,智育不等於簡單地傳遞知識。學生獲得知識是為了增長智慧、增長才幹,以後能創造性地工作,造福於人類,同時成為一個精神充實,文明幸福的人。他坦言,對我這個教育者來說,一件必須的、複雜的、極其困難的工作,就是使年輕人深信:知識對你來說之所以必不可少,並不單單是為了你將來的職業,並不單單是為了你畢業以後考上大學,而首先是為了你能享受一個勞動者的豐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當教師還是當拖拉機手,你必須是一個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無比豐富的教育者。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知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識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流通」。教師不只是讓學生記住知識,而且要注意發展學生的精神世界。「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嘲我覺得這句話意味深長,好像是直接針對我國當前的教育現實講的。這些話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我們現在的教育受到的升學壓力越來越重。升學是重要的,是每個家長都期望的。但是如果從我國民族的長遠利益來考慮,升學就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成全面發展的、有高尚精神境界的、有創造能力的人才。這不僅對國家、對社會來說很重要,就是對每個人的發展,每個人將來的幸福生活也是至關重要的。教育的任務就是要促使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將來不僅能為社會做貢獻,而且自己也能夠過上文明幸福的生活。因此,我們的老師不能只顧眼前考試的成績,讓上課和評分吞沒一切。培養學生的精神世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他說:「形象地說,道德是照亮全面發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時又是人的個性的一個個別的特殊的方面。」網他強調道德教育要從童年抓起。童年時代由誰來引路,周圍世界中哪些東西進入他的頭腦和心靈,這些都決定著他今後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對祖國、對勞動、對長者、對同志的關係都應在孩子開始觀察,開始認識,開始評價周圍世界的時候就開始培養。道德教育需要有自己的獨立大綱,需要學校和老師精心設計。同時德育也離不開智育,要防止教學與教育脫節。所謂教學與教育脫節,即在傳授那些本來可以培養高尚的心靈的知識時,不去觸動學生的思想,不使知識轉化為學生的信念。也就是說,道德教育要滲透到教學中。結合當前我國新的課程改革,這個觀點也是很有意義的。新課標強調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有機結合的。這和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不謀而合。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學生的個性的發展。他認為,學生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學生。學生的稟賦、才能、愛好和特長是各不相同的,要讓它們充分發展,就要提供良好的條件。他說,為什麼經常在一年級就出現成績不好、落後的學生呢?這就是因為在智力勞動領域中沒有對孩子個別對待。他說:「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藝就在於揭開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同他重視研究每一個學生。他在帕夫雷什中學擔任校長23年,一直堅持不脫離教學,不脫離學生。他同時擔任一門課的教師,還兼任班主任,從一年級一直教到十年級學生畢業。23年中,經過他長期直接觀察的學生達3,700多人。他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注意培養他們的個性。他提出學校要達到三項具體要求:一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門特別喜愛的學科,鼓勵他 「超綱」;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樣入迷的課外製作活動;三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最愛讀的書。他提醒教師,如果一個學生到十二三歲在這三方面還沒有明顯的傾向,教師就應當為他感到焦慮,必須設法在精神上對他施以強有力的影響,以防止他在集體中變成一個默默無聞、毫無長處的「灰溜溜的」人。可見,他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什麼叫個性?就是一個人不類同於別人的思維品質、智能結構和人格品貌。個性的核心是創造性,創造就不是類同的。個性的發展首先源於興趣。我曾經總結一條,就是「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學習是從興趣開始的。教育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他就會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就會以苦為樂,刻苦鑽研。社會上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對自己的事業充滿興趣,同時執著追求,刻苦鑽研。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這樣,比爾·蓋茨更是這樣。因此,學校不是只給學生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某門學科的興趣,並成為他的愛好。這樣將來才能成為有個性、有創造性的人才。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如果孩子在十二三歲還沒有什麼感興趣的學科,還沒有什麼愛好,老師就應該為他感到焦慮。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涵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把它們作為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繫的,而最重要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為了學生的幸福的生活。以上我只是作了簡要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豐富性、全面性、深刻性。所謂豐富性,表現在蘇霍姆林斯基不僅在理論上論述了教育的規律、原則,而且身體力行,親身實踐,有著豐富的活生生的案例。他的理論不是蒼白的,而是有血有肉、五彩繽紛的。所謂全面性,他幾乎論述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都在他的視野之內,都有精闢的論述。所謂深刻性,就是他提出的每一個教育命題都有著深刻的哲理。他講德智體美勞各育的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統一的,統一於培養學生的精神生活、和諧發展。他把人的價值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因此,我們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就不能就事論事,應該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精神實質,學習他的教育思想的精神。近些年來我國教育界引進了許多西方教育思想,大多是教學的、技術層面的內容。例如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都是論述如何使學生在智力方面得到發展,如何主動地獲取知識,卻很少涉及學生的和諧全面的發展,尤其很少涉及學生精神世界的培養。因此,我覺得當前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深刻意義。今天,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和諧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是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不是非常切合我們的實際嗎?我們要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推廣他的辦學經驗,明確教育目標,把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精神生活放在重要位置。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認真研究它的規律,遵循教育規律施教,就能事半功倍,取得較好的成績。教育又是一門藝術,需要每個教師去創造,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素材去創造出一個個具有鮮活個性的人才。蘇霍姆林斯基既是一名教育科學家,又是一名教育藝術家。他所創造的美麗作品永遠是我們的楷模。參考文獻:[1]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62.[2][7]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6,23.[3][4][5][6]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504,486,485,392.

轉載引用請註明教育學在線(http://epc.swu.edu.cn/cyber/index.html)責任編輯:張毅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主辦單位: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推薦閱讀:

中國的英文教育體系採用的英文口音來自哪裡?
項目學習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在教學中的實例?
如何擺脫家暴學會愛自己?
國內的本科 CS 教學和國外相比有什麼優劣?
雅思大作文- 社會類- 高分地道搭配77個 (雙語)

TAG:教育 | 中國 | 現實 | 思想 | 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