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順法師)閱讀筆記(九)念佛的緣起
06-29
《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順法師)閱讀筆記(九)一 念佛的緣起為了適應那些「慧弱信強」根性的人,原始佛教時代就已經有了「六念」法門。所謂「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到了大乘佛法的時代,」念佛「逐步開始流行。東方妙喜世界的阿閦佛以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特別受到大乘信眾的喜愛。二 念佛的目的大乘佛法的念佛,主要如下幾個目的:第一,往生佛國。第二,不退菩提,不退到二乘(聲聞緣覺乘)。第三,得陀羅尼(即能持),保證佛法不斷的流傳。第四,懺悔業障。所謂懺,就是容忍,求對方容忍自己的過失;所謂悔,就是說,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己的過錯。三「 佛」、「天」合流原是佛教認為所謂的天道也跟人間一樣,也要輪迴。而且人比天有三個好處,一是人有憶念的特性(這也是佛法逐步神化的根本),二是人有梵行(自我升華的能力),三是人的勇猛勝過諸天。所以《增一阿含經》上說:「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上而得也。」不皈依天神,這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立場!然而到了大乘佛法時代,出現了天菩薩,勝過了人間聖賢。佛是可以在天上成的。甚至於夜叉、鬼神也是佛的化身了。佛出人間的原始佛教被顛覆了。佛和天開始合流。這與秘密大乘佛法是一脈相通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8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漫談《信心銘》 第十二講、禪宗對佛教的獨特貢獻
※布 施 :佛教的財富觀
※如何通過了解佛教去抵抗對鬼神之說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