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琴台知音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相傳,楚國郢都有好琴者名伯牙,琴技高超,在晉國做了大夫,出使楚國時遇到了樵夫鍾子期結成知音。「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江河!」
鍾子期只是一個樵夫,一個風高浪急的中秋之夜,鍾子期因砍柴遇雨,匆忙回家時見到了官家的船隻,船頭有大夫把琴,作高山流水之音,以抒大江明月之懷。為了不驚動官人,卑微的他只得躲藏在草叢中,不想聽琴入迷而忘乎所以弄出了聲響,被伯牙喝問,因鍾子期識得瑤琴,道出伏羲氏以樹中佳木梧桐所制,得伯牙賞識,意合知音,結為兄弟。約定來年江邊相見。
知音鎖
當俞伯牙按期來到江邊時,鍾子期已病故。伯牙聞知,淚如湧泉,去子期墳前祭拜,並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軫摧殘,金徽零亂。老者驚問:「先生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台以紀念。古琴台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文化內涵豐富,是武漢的著名音樂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文物其一。
琴台公園
蠟像館 古琴台景區的主要景點歸納起來有: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蠟像館」;有清朝道光皇帝為陶文毅而御筆親書的「印心石屋」;有近年用漢白玉雕刻的「伯牙撫琴」塑像;有碑廊內的《琴台之銘並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台記》等碑刻;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糧道、書法家宋湘詩興大發時以竹葉代筆蘸墨書寫的《琴台題壁詩》,其字酣暢淋漓,大氣磅礴,歷來深受書法家所賞識。還有1976年修建琴台時的遺物「琴台」方碑;有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長廊等。
琴堂
到古琴台遊覽,進大門,過小院,出茶院右門,迎門是置於黃瓦紅柱內的清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照壁,用陰陽筆法刻鐫而成,遠看凸突而出,近看凹陷而入。照壁東側有一小門,門額「琴台」二字,據傳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進門後為曲廊、廊壁立有歷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記。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誼堂,是一棟半檐歇山頂式前加抱廈的殿堂,面寬三間,四周迴廊,磚木架屋,釉瓦蓋頂,彩畫精麗,金碧輝煌。檐下匾額上書「高山流水」四字。堂前庭院中有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台,傳為伯牙撫琴遺址。台的中央刻有相傳為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琴台」二字的方碑,四周台壁上飾以連續浮雕,為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鐫刻十分精美,形象生動逼真。
琴台大劇院
知 音 橋
推薦閱讀:
※相遇知音無所求,心靈共鳴便足夠
※峨眉竹葉青:一盞清茗酬知音
※【人生際遇一位紅顏知音】 ★是前生修來的福氣![管錐園]
※伯牙摔琴為知音
※利用體態律動感知音樂節奏
TAG: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