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中國古代經典寓言(003)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人窮志不短

  春秋時候,吳國的公子季禮一人出外漫遊。這天,他來到一個地方,正走著,忽然發現不知誰遺失的一串錢躺在路中央。季禮想把錢拾起來,但又覺得彎腰去撿錢有失身份,這種事不應該由我這樣的貴公子去做。他一邊想著一邊朝四面張望,看有沒有人走過來。

  剛巧,當時正有一個打柴的人擔著柴禾從前邊過來了。季禮心想,叫這人把錢撿去,他一定會十分感激,他挑的那兩捆柴還未見得值得這麼多錢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禮看清了他身上竟然還穿著冬天的皮襖,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雖還不十分炎熱,但穿著皮祆也是夠嗆的,季禮認為這人一定很貧窮,讓他把錢撿去正好。

  於是季禮大聲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來把地上的錢拾起來。」

  打柴人一看季禮那個樣子,感到很生氣,他把鐮刀往地上一扔,擺著手,朝季禮瞪大眼睛說:「你是誰?憑什麼居高臨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熱的夏天穿著皮襖去打柴,難道我會是個貪圖錢財的人嗎?」

  季禮一聽打柴人的話,心裡不免有幾分敬意,連忙向他道歉說:「實在對不起,是我錯看了人,請不要見怪!請問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禮淡淡一笑道:「你這人見識短淺,只會從表面上看問題,還那麼盛氣凌人,我有什麼必要對你說出我的姓名呢?」說著,打柴人頭都沒回,也不再理睬季禮,拿起鐮刀,對地上的錢連看都沒看一眼就走了。

  季禮看著打柴人漸漸遠去的背影,慚愧不已。

  有些人常常憑自己的淺薄見識去衡量別人,實在未免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十萬貫

  唐朝時候,有個地方官叫張延賞,為官處事還算正直清廉。這一日,張延賞接到一樁案子,牽涉到人命,案情嚴重,非同一般。張延賞按照一貫的作法,十分重視此案,他決心追查到底。於是他傳下令來,命捕快們嚴加偵查搜捕,務必盡快將罪犯捉拿歸案。

  不料,第二天早晨張延賞來到衙門,正待坐下處理公務,卻發現案上有一紙條,上面寫著:「送上三萬貫,請求不要追查此案。」張延賞一看,臉色頓時一沉,十分氣憤。他將紙條扔在地上,歷聲喝道:「誰敢如此大膽,竟敢拿三萬貫錢來買本官清廉,干擾本官辦案!」於是他再次下命令,對這一案件加緊緝查,並決心嚴懲不貸。

  再過一日,張延賞上衙,又一次發現公案上放一紙條,上面並無多的內容,單寫著一個驚人的數字:「十萬貫。」這一下,張延賞幾乎被唬住了,他左右為難,看樣子,對方的確來頭不小。張延賞思考再三,最後決定把這樁案子擱置起來,不再繼續追查。張延賞那原有的一點廉正,終於被十萬貫「買斷」了。

  後來,張延賞的一個手下親信找了個機會,私下裡問張延賞說:「大人,為什麼將案子放棄不問?」

  張延賞回答說:「錢到十萬之多,便是神仙也能買通的,何況人呢!既然什麼人都可以買通,那還有什麼事辦不到的呢?如果我還執迷不悟繼續追查,那將會處處碰壁,除了自找苦吃,自尋災禍,還會有什麼結果呢?所以我也只好停止查辦,保住身家性命,保住烏紗前程啊!」

  可見,在那個錢可通神的社會裡,哪裡還有公正,哪裡還有王法!

  

三人同屋

  有這麼三個人,性情愛好各不相同,又同住在一間屋子裡,常常為一些事情爭論不休。

  一天,甲從外面回來,由於在外面趕路便覺得燥熱,一進門便嚷著屋裡太悶太熱,隨手將門窗全都大開。乙在家呆了一天,哪裡也沒去,正覺渾身寒冷,便責怪甲不該打開門窗。兩個人互不相讓,一個要開,一個要關,一個說悶,一個說冷,為一點小事鬧了好半天。丙從外面回來,一聽甲、乙各自的說法,心裡便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了,可是甲和乙都認為丙這個人天性愚笨,因此根本聽不進丙的勸解,都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

  又一次,乙從集市買回一隻紙糊的燈籠,一進門便遭到甲的反對,甲責怪乙沒買綢罩的燈籠,綢罩的燈籠又好看又高貴;乙則說紙糊的燈籠點亮後一樣漂亮,價錢卻要比綢燈籠便宜好多。甲說紙燈籠便宜但不如綢燈籠耐用;乙說買一隻綢燈籠可買十隻紙燈籠;甲說寧買一隻綢燈籠也不要十隻紙燈籠;乙說十隻紙燈籠可變換花色品種……丙夾在兩人中間,一會兒勸甲,一會兒勸乙,可是依然不能使甲和乙停止爭吵。

  甲和乙在爭吵時總是強調自己的理由,只注意自己對的一面,卻看不到自己的偏激。而丙,雖然比甲、乙要笨一些,但由於他沒有參與爭吵,所以他能較客觀地看問題,所以他能判斷誰是誰非。

  我們平時處世待人,不能像甲和乙那樣,固執已見,主觀偏激,而應像丙那樣,客觀冷靜,我們的頭腦就能明辨是非。

  

三人成虎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起作為趙國的人質,定於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隻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是兩個人對您這樣說呢?」魏王說:「那我也不信。」龐恭緊接著追問了一句道:「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麼多人都說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龐恭聽了這話以後,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裡!事實上,人虎相怕,各佔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隻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只憑三人說虎即肯定有虎,那麼等我到了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輕信人言。」

  龐恭走後,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願意召見他了。

  從這故事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蜚語多了,的確足以毀掉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推薦閱讀:

日本若敢打響第一槍 中國如此選擇震驚了世界
中國112座名山欣賞(五)
吳戈:中國征服太空要遭遇哪些對手
世界嘩然:中國軍方宣布一個航母的重大消息!
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作文精選

TAG:中國 | 經典 | 古代 | 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