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子》在教給我們什麼(《老子真諦》序一)

老子》在教給我們什麼(《老子真諦》序一)來源:散手真語 發布時間:2010-4-17 作者:散手人類文化的主要源頭,都要追溯到兩千五百年前。那時相距不到百年,中國的老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與印度的釋迦牟尼等聖哲先後誕生。他們各賦天命,從不同角度奠定人類文化的基礎,展開東西方兩大文明系統的鮮明脈絡。在人們愈益沉陷現代化物質困境的大背景下,有識者多把目光回顧到從前,意圖從古老的經典里尋找拯救人類與心靈的良方。可是墮落道德至今、又被科學嚴重束縛心智的人們,大多只能做出矮化巨人、俗化天書的偽劣解讀。老子其人與《老子》其書,即是被矮化、俗化的典例之一。今人樂於宣稱,老子是哲學家,《老子》存在唯心的重大嫌疑,老子在很多方面混淆了概念,老子代表了沒落的某某階層。而且,「老子」之名動輒在口耳之間出入,好像「老子」亦似鴻毛一般輕浮,勿須對他懷抱敬意;誰都可以闡釋《老子》,誰都可以把他自己的後天觀念強加給《老子》,而後隨處販賣;即使稱道《老子》的博大精深,也多在論者坐井觀天的身心狀態,用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難著邊際的腔調妄議。老子當然不會與此等人眾計較,然而老子所講的大道,卻自有均衡眾生的標準;一切敢於舛亂斯文、妄斷經典、流傳謬議的口筆,必定付出非同小可的代價。老子是東土民間修鍊成就的第一位大道,是與釋迦、耶酥具備同等智慧的偉大覺者。此前同得大道的黃帝、炎帝及堯、舜、禹等等,無不成就於君主治理天下的途徑。當然,老子到人間一遭,絕非為了自我修養,而是為了以其成就大道的實例與五千言《老子》,給人類展示道的境界,留下道的文化,以使此後幾千年的人們,多不至於喪盡道德,喪盡本性,喪盡入道得法、返本歸真的美好追求,最終可在非常時期明白真理。老子如龍如鳳,有其曠古高遠的來由,有其非同尋常的神跡,有其從天應道的使命。因此,誰也不可以說,老子不過是個俗夫,卻被後人神化;《老子》的辯證法閃耀光芒,「道」論卻又存在嚴重錯誤;《老子》的思想很樸素,樸素到幼稚莫名的程度。今人難解《老子》,原因有三:老子在超凡入聖的大道境界寫《老子》,今人卻被局限於肉眼凡胎,不能不以「小人」之心枉度「君子」之腹;《老子》展現的是宏大宇宙、多維時空的非凡真理,今人卻只苟活於三維時空,又被狹隘的實證科學所蒙蔽;老子有意給人以真理的啟迪,卻無意給人留下真道,所以《老子》本就恍惚迷離,欲說還休。其實,兩千年前的聖哲,包括耶酥、釋迦、孔子、蘇格拉底在內,都是述而不作。共同原因在於:人就是人,塵世就是塵世,人是層層生命中最低級的生命,塵世是洪大宇宙中最粗糙的空間,宇宙給人確定的標準,就只能是人的標準,而非佛、道、神的標準;而且,兩千年前的人類,尚處理性啟蒙、觀念初開的混沌狀態,還不具備聞聽真道、真法的智慧基礎與萬古機緣。因此,所有千古聖哲的教化,都是為了幫助人類維持道德,兼使根器極佳的寥寥數人,成佛成道。老子深明宇宙大義,自然也要符合宇宙的全局安排。他雖親身留下五千言,卻又有意寫得極簡極易,極玄極奧,且不留下原本與全本,徒使後人絞盡腦汁,終難悟會。然而,《老子》雖未明明白白道出天機,卻畢竟是宇宙大道在人間的模糊再現,故能引領潛心向道的人們,在深山、洞府清靜自修而略見成效;即使世俗中人,也能藉以領悟處事、治國、用兵、修德的做人智慧,從芸芸眾生之中脫穎而出。《老子》開啟的兵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都是先在大道之下領會到一點皮毛,而後發揮於塵世,蔚為壯觀。即是說,《老子》可以指引道士修行,卻不能也讓他們成就大道,除非老子或大道的覺者親自帶管;《老子》可以指導塵世社會、生活、技藝的每一方面,每一方面的光耀卻都不是《老子》的根本目的。非是老子的智慧有限,而是老子從更高時空觀照天地與人類,只為《老子》安排了如此這般的威力與使命。因此,今人之讀《老子》,倘若也想修行圓滿,或者洞明大道,決無可能;倘若只想利用,以作爭名奪利、捨本逐末的利器,則是對《老子》的褻瀆;倘若還將自己對《老子》的淺見大肆傳播,誤導越來越多的受眾,更是逆天叛道的惡行。《老子》對於今人的意義,在於藉以反思物慾的環境與變異的觀念,從新重視道德;在於藉以打量思想與靈魂的底處,喚醒善良、淳樸的天性,激發尋求真理、返歸家園的良願;在於藉以從塵世的蛛網掙脫,發現浩蕩真理的光明所在,為生命選擇真正美好的未來。本書無意條分縷析去闡釋《老子》。任何這樣的做法,都是緣木求魚,遠離老子的本意。作者的努力僅是,從《老子》的每一章里,提煉《老子》豐富內涵中的一種,以便為今人的變異思想與行為做參照。作者的指向不在《老子》本身,而在當前時代與當前世人;我們借《老子》的真諦折射今世的謬誤,以期醒悟與救正。所以,書中的「注釋」極其簡略,也沒想要逐字逐句翻譯;「引發」則在提及《老子》的「道」理之後,重點論述其根本原由;「反思」是行文的意圖所在,緊扣「引發」議論,展示今人背離大道的危險取向。需要強調的是,「引發」所涉八十一條「道」理中的每一則,雖然各自對應每一章,卻也可從《老子》的其他章節中概括;《老子》的每一章節,都可概括出八十一則中的好幾則;八十一則構成的整體框架,是《老子》思想的整體輪廓;僅僅因為敘述的方便,且給讀者展示《老子》的恢宏體系,我們才使每一則與每一章對應。事實上,《老子》的基本思路,也循八十一則的大致脈絡而行。《老子》分《道經》、《德經》二篇,共計八十一章,《道經》論及至高無上的道、道的基本特性、得道者的表現、求道的途徑等四個方面,《德經》論及道與德的關係、德的運行規律、大德之士的表現、如何德治天下、如何修養道德等五個方面,我們據此而分九卷。顯然,《老子》是一本教導如何敬天順命、重善積德、修心成道的天書。我們只有先行深入洞察宇宙大穹的一些基本真相,方能明白老子所言:宇宙無限洪觀,無限微觀,洪微之間有層層天體與層層時空,不同時空有不同的境界與標準,也有不同的物質環境與生命狀態;時空從上而下,貫穿宇宙的根本特性,宇宙特性在不同時空有不同的顯現,將其在某一巨大範圍的顯現表述,即為《老子》的「道」,或為釋迦牟尼的「法」;更低一層時空由更高一層時空滋生,更高時空的生命可以一眼看透更低時空的一切,更低時空的生命卻無從把握、只能感知更高時空的可能性存在;人的生命本從更高時空墮落而來,人生的根本目的即在返歸更高時空的真實家園,而其返歸的途徑,只能是同化宇宙大道,以更高道德標準要求自身。唯因宇宙這種真相也難為今人領會,所以《老子》的大道才似空中樓閣,讓人難以信服甚至不屑一顧。《老子》在前六章論及至高無上的道,一章一句都極肯定,不容置疑:道不在肉眼可以實證的範疇;道非世俗的觀念所能包容;道為寧靜淡泊的心靈顯現;道與萬物彼此圓融;道以唯一的標準均衡萬物;道是天地萬物的源頭。毫無疑問,如果我們執迷於現代科學與後天觀念,而且急功好利、浮躁難安,絕難洞見大道點滴。然而,無論低能的人類如何理解,道都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包,道都是天地萬物、神鬼人畜的來源與主宰。這也是人為什麼必須從道、悟道、得道的根本原因。道在世俗之人的標準,即如孔子的「仁義禮智信」。道在超越塵世的層層時空,標準也便一層層提升。提升到一定範圍,其特性即如《老子》在後續八章中所述:無私、無爭、無取、無我、無存、無欲、無身、無定。八個「無」字,並非一切皆空,而指道在更高時空的客觀展現,人已摸不著、看不到;人所執著的任何外物,包括名利情感等等,在更高時空看來,都是累贅,毫無價值。遵循此道而成就,即為得道者。得道者的表現,譬如大智若愚、身死不亡、無為而治、如來如去、絕聖棄智、獨異於人、無所不知、眾望所歸等等,或為人所嘲笑,或為人所質疑,俱因他與常人的境界相差太遠,絕對不在同一個平台。但是,如果常人按照《老子》的求道途徑——誠心向道、身無掛礙、取法自然、超然物外、善待萬物、以德報怨、無所執著、不事妄殺等等要求去磨礪,也能登堂入室,遠遠超越低能生命的萬千局限。如果《道經》主要展現大道的內涵與境界,《德經》則針對常人這一層面,諄諄誘導人們從現實生活開始,重善積德,修身養性,進而洞悉大道。《老子》首先論及道與德的關係:德是大道之下的做人標準;德是道的特性的物質體現;德是道藉以均衡萬物的依據;德是遵從大道的自然獲得。人們常將道、德視為虛無縹緲的精神,殊不知,它們都是客觀實存;唯因實存於人難感知的時空,人才無從知覺。無論人能否知覺,德都在大道的整體機制之下,不折不扣的展現其運作規律:失德必定失去所得;柔能克剛的根本原因在德;一切所得均須以德交換;寡德而多欲,必招禍患;大德之士,易見大道;學問與機巧,多損道德;誠善為本,可積大德。由此,大德之士也就表現出超然生死、沉靜少動、正道直行、勇猛精進、淳樸親和、守德不敗等等特徵。人多難悟,所以《老子》也將道德提升的厚望寄託於德治天下。治國、從政的人不僅自身可以修道,也可通過德治而使天下人心向善、重德乃至悟道。德治的關鍵在於:人神和諧,不致天怒人怨;謙和忍讓,主動居處卑位;大倡道德,真正使天下太平;與民無擾,真正使百姓安居。倘不逢德治之世,《老子》也給出了自我修養道德的方式:被褐懷玉,耐得住最大的寂寞;反躬自省,一切都從自身找原因;不顯不彰,安寧祥和,獨重德行;同時,安守本份、不事奢華、不露鋒芒等等,至少不損德失德;此外,大忍於外、大善在心、不積外物等等,可自然而然積大德。我們略敘《老子》的綱要,其實是以「道」、「德」及其關係為核心。讀者當然不易迅速認同,卻可在正文的閱讀之中慢慢咀嚼。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我們不僅在說《老子》到底講了什麼,還要說出老子為什麼要這樣講。我們堅信,老子與《老子》承傳幾千年,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今天,為了今天的人們可以活得清醒明白,為了無以數計的生命可以從道德頹喪的亂世得到新生。
推薦閱讀:

我們的十大「非典型病症」
戴維斯,戴維斯,『有一人』,TA們影響了我們
放生後甲魚不肯離去,淚流滿面和我們一起念佛!
天價片酬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白銀連環案啟示錄:請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有機會被侵害,或者侵害別人

TAG:老子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