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心對話——心臟康復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2016年6月27日,中美心對話——心臟康復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文化中心召開。美國心臟協會(AHA)前主席Sidney C. Smith,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的著名臨床運動生理專家、心臟康復專家Glenn Schweighardt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陳韻岱教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張萍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醫院唐發寬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張福春教授等二十餘位熱衷心臟康復事業的專家和專業人員,就中美心臟康復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美國及全球心臟康復現狀與未來
Smith教授介紹了心臟康復在美國及全球的發展現狀。他強調,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給美國帶來了極大的健康及經濟負擔。數據顯示,2010年ASCVD所導致的費用超過了3150億美元,預計未來20年其相關費用還將增加三倍。心臟康復旨在為患者提供涉及醫療評估、運動處方、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教育、諮詢及行為干預等多方面的綜合性長期服務,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經濟及健康獲益。因此,指南推薦對近期心肌梗死、PCI、CABG、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慢性穩定性心力衰竭、心臟移植及瓣膜性心臟病患者實施心臟康復。
Smith教授介紹,心臟康復應涵蓋醫生開具的運動處方,心血管危險因素干預(包括教育、諮詢及行為干預)、心理評估、結局評估及個體化治療計劃五大要素。實施心臟康復的干預頻率一般為每周3次,每次2小時,12周為一療程。在美國,心臟康復可分為三大階段即院內康復階段、門診康復階段及維持康復階段。需強調,實施心臟康復期間時需對患者進行基線及隨訪評估確定患者的需求及問題;向患者處方個體化的運動計劃,在運動期間進行心電圖監測、定期進行血壓監測,提供個體化膳食指導及每周一次有關危險因素控制、心臟解剖及生理、營養及應激管理、運動、體重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課程。
目前,美國需行心臟康復的患者中真正接受心臟康復干預者不足20%,有應用適應證的醫保患者中應用率僅為12%。從中國及全球數據來看,心臟康復的開展及實施情況亦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與缺乏集中轉診方法及鼓勵機制、治療團隊之間缺乏溝通、轉診醫生對心臟康復缺乏了解、患者相關因素(面臨工作及家庭壓力、身體機能狀態、居住地距離康復機構較遠等)、語言及文化方面的問題等多種因素有關。
Smith教授指出,未來要做好ASCVD的一級及二級預防,有必要在全球範圍內大力發展和振興心臟康復事業,為患者提供綜合的多學科協作之心臟康復及風險降低計劃。需對醫療保健服務者、患者及其家人開展心臟康復益處方面的教育;積極克服或減少目前心臟康復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轉診及參與方面的障礙;充分調動家庭護士、運動學家、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健康保健服務者參與心臟康復的積極性;積極進行策略創新以便讓更多患者能接受心臟康復,並開展研究彌補對心臟康復的現有空白。未來的心臟康復需要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積極通過多種簡便可行的途徑向患者提供綜合性的二級預防計劃。
美國心臟康復經驗總結
Schweighardt教授在心臟病康復及二級預防、綜合治療等領域積累了30餘年的經驗。他強調,心臟康復是維持心臟健康的良藥,應成為心血管疾病持續性治療的一部分,為各階段的心血管治療提供干預措施。回顧美國心臟康復的發展,病例管理模型已被證實可獲得出色的心臟康復結果,能顯著改善危險因素,減緩或逆轉疾病進展,預防臨床事件的發生。該模型以社區為基礎,依託健康及體適能管理項目,充分發揮個人的責任及作用,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並通過移動互聯網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及其家庭與康復師持續互動的需求。此外,美國還積極對醫療團隊進行干預以提高其對心臟康復的參與度。一方面,通過質量改善計劃積極提高醫生對心臟康復的執行能力;另一方面,採取多種舉措方便心臟康復轉診過程。另外,美國政府保險將心臟康復納入了可報銷範圍。
Schweighardt教授指出,美國心臟康復在中國是可行的。需在患者離院前開始行走運動、積極為患者開具運動處方,對心臟康復專家教育與培訓,並使心臟康復成為常規心臟護理的一部分,使二級預防成為心臟護理長遠眼光的一部分。此外,中國還需從醫院層面、政府層面(保險)等多個層面入手積極提高患者對心臟康復的依從性。
中國心臟康複發展現狀:大勢所趨,迫在眉睫
張福春教授強調,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的康復治療尚處於起步階段,僅極少數醫院開展了院內心臟康復。心臟康復的缺失與不足無疑會對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及二級預防帶來嚴峻挑戰,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危險因素控制,並增加住院/死亡風險及醫療費用,帶來極大的社會及經濟負擔。因此,發展心臟康復對中國而言迫在眉睫。中國心血管治療尤其是介入治療的發展與日漸規範,無疑為心臟康復的開展提供了時間和精力方面的可能性。唐發寬教授認為,目前中國患者尤其是心血管高危患者對心臟康復的認識還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宣傳與教育。張萍教授指出,目前心臟康復的適應證不斷擴展,所涵蓋的疾病範圍明顯擴大。心臟康復是整體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體現了心血管疾病的整合式醫療、分級診療的全程管理理念。
陳韻岱教授總結認為,心臟康復是大勢所趨。在胡大一教授的積極倡導和身體力行的推動下,目前,中國心臟康復的發展迎來了新機遇,受到廣泛關注。研究數據提示「新技術雖能給患者帶來即刻獲益,但患者的長期預後仍有待提高」,有必要關注心臟康復問題。心臟康復的發展是一項全民工程,需要全體心血管內科醫生、全科醫師、家庭成員和社會各層面的努力和支持。做好心臟康復,無疑有助於心血管疾病控制拐點的早日出現。
中國心臟康復未來發展的模式與方向
張萍教授認為,未來有必要開展有關心臟康復獲益的病理生理機制方面的研究,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進一步普及心臟康復概念及理念,並積極探尋和優化個體化的精準心臟康復方案;積極創建包含運動治療師、心理師、營養師在內的多學科心臟康復團隊,充分順應我國分級診療的國策,真正實現全程管理,並積極規範心臟康復工作。
張福春教授指出,心臟康復需能切實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複目標及管理方案。張福春教授在之前的採訪中曾談到,運動耐量是心臟康復的重要環節。提高運動耐量不僅依靠運動處方,也要合理調整藥物處方。多項國際研究表明,心肌代謝類藥物曲美他嗪在作用於缺血心肌的同時,對骨骼肌也有潛在代謝改善作用,從心臟和骨骼肌兩個方面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並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後。對有缺血癥狀或運動耐量下降癥狀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處方曲美他嗪合理且安全。
陳韻岱教授總結指出,此次中美對話開拓了中國心臟康複發展的思路。回顧和借鑒美國心臟康復的發展,中國心臟康復事業要得到較快發展,最重要的是我們需積累心臟康復獲益方面的中國數據以期影響醫療政策方面的調整與變化,使更多人群獲益;我們需借鑒美國成功經驗,通過切實可行的手段及評價體系積極提高臨床醫生及患者對心臟康復的依從性;心臟康復的大規模普及和應用需要摸索並創建出適合中國患者的心臟康復自我管理流程。未來,我們需不斷促使心臟康復實現規範化與標準化。
總的來說,中國心臟康復事業剛剛起步,未來任重道遠。中國心臟康復要想取得長足發展與進步,我們需要從現在的點狀、片狀、階段性甚至是局部性的心臟康復向鏈條式心臟康復模式轉變。
中美心對話——心臟康復高峰論壇精彩瞬間
(來源:《國際循環》編輯部)
推薦閱讀:
※德國披肩,手工編織花樣圖案圖解,女士披肩圍巾圖案圖解,快樂編織論壇
※孝感槐蔭論壇
※民間中醫論壇精華區 - [強烈推薦]華陀捏脊法 - Powered By phpArtic...
※[原創]如何設置相機的光圈、快門和感光度?[清風攝影論壇]
※別拿白羊座男人的『直白』當回事 - 無憂星座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