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式扯淡 · 拾】 | 鄭驥:《習慣的力量》讀書札記——如何改善你的生活習慣

這是老鄭的第10篇文章。

微信君按:

清晨起床,你會穿衣服,下床,洗臉,擠牙膏,刷牙······從此開啟一天的生活,也開始一天的習慣。對於習以為常的行為,你有沒有想過它是怎樣發生的:我們為什麼要刷牙?肚子餓了為什麼要吃飯······習慣如同空氣,在人類存在的空間里無處不在,熟悉又陌生。事物存在的背後必有其緣由。今天老鄭將分享他閱讀《習慣的力量》時的讀書札記,和你一起探索怎樣在尋常生活中把握習慣的規律。

《習慣的力量》讀書札記

——如何改善你的生活習慣

作者:鄭驥

試想,你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你會穿衣服,下床,洗臉,擠牙膏,刷牙,這些行為皆由習慣決定。

我們為什麼要刷牙?

大約在幾十年前,人們還都沒有擠牙膏刷牙的習慣。書里關於牙膏營銷的案例就很精彩。 

牙膏剛出現時,廣告說牙膏可以祛除牙菌斑,但是牙菌斑很難被感覺到,所以牙膏無人問津。後來,牙膏里加了添加劑致使牙膏可以刷出很多泡沫,並且刷完牙以後口腔有香氣和茲茲清新之感,於是牙膏進入尋常百姓家。當人們停止刷牙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口腔粗糙,有不幹凈的感覺。就這樣一個習慣就形成了。

不是么,試著將兩隻手的手指交叉,為什麼你習慣於這種交叉方式,是不是因為這樣做會感到舒服些,對,行為習慣的舒服區,就是你的慣常行為,一旦換一種手指交叉方式,伴隨而來的是彆扭和不適應之感。

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主動的決定。你之所以沒有意識到,是因為你很難意識到它們的發生,也就容易忽略它們的存在。

習慣是如何運作的?

從神經學原理上來說,習慣化思維,靠的是大腦的基底核。越熟悉的事物越會依賴基底核,從而減少大腦的負擔。換句話說,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一直在尋找省力的方法。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基底核的操作原理——如同河流流經的河道,河水流過的次數越多,印下的路徑越深刻,之後的水流便一直在河道內流淌。

這也是為什麼想改變水路,需要另外開鑿的重要原因。大抵因為河流永遠存在,不停歇地流動。開鑿就是改變慣常路徑。

我們的行為習慣必然有一個明顯的觸發點,這便是暗示,例如肚子咕咕叫時提醒你該吃飯,吃飯這一行為就是慣常行為,然後你將獲得飽腹,混個肚圓,這便是獎賞。這一習慣迴路滿足的是人體機能對於食物的渴求。

怎樣戒掉一個壞習慣?怎樣培養一個好習慣?

事實上,這兩者是同一件事,你可以做的只能是替換慣常行為而不是單單戒掉壞習慣。習慣迴路中,你做某件事,很可能是因為你對某種感覺或者某種獎勵有渴望。

比如,一個人抽煙有時候是因為無聊,這時,你抽煙便是想打發一下無聊感;又如,酗酒者之所以想喝酒,是因為酒能讓他們沉湎其間,使其逃避現實,放鬆心情,而且緩解焦慮,情感得到釋放。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無計可消除,可說情,也可以說習慣。習慣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所以,如何創造新的習慣,書中給出了途徑:第一,找出簡單又明顯的暗示;第二,清楚地說明有哪些獎勵。再改變你的慣常行為,使得舊瓶裝新酒。

故而,少在恢復惡習時責備自己——因為這也會成為習慣,學會原諒自己。責備自己的無能不如在形成好習慣時獎勵自己的行為。

習慣的產生就是把暗示、慣常行為和獎勵拼接在一起,形成迴路,然後培養一種渴求來驅動。渴求是底層的,來自內心深處的渴望,它是一切的基礎。以參與體育運動為例,有些渴望是因為這麼做感覺很好,有內啡肽和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有些是因為能獲得成就感,以及對勝利的渴求。

了解習慣迴路模型有什麼價值?

了解底層原理和基本構造的目的可以學以致用;

可以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下面談談我是如何改善我的行為習慣的。

在空閑的假日里,放在床邊的筆記本電腦(暗示),觸發了我起床就開機,一開機就上網直到深夜(慣常行為),這帶給我娛樂並打發了無聊的時間(獎勵),本質上這是我對於逃避現實,產生愉悅快感的渴望。

有鑒於此,於是我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慣常行為中改為定時上網。另一方面,是忽略暗示,於是將筆記本電腦置於我肉眼所不能立刻發現的位置。

話回《習慣的力量》,這本書最吸引人的,不是提出了一個簡易的模型,而是呈現了一個個生動且從未耳聞的案例與故事,以及一套可資借鑒的講故事的方法。重重疊疊的懸念,營造了如同電影般的場景。

(本文為鄭驥授權大海大記者團轉載,版權為作者和大海大記者團共同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習慣 | 生活習慣 | 力量 | 改善 | 讀書 | 習慣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