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十二課 戴上樂觀的眼鏡

現在請各位同學端身正坐,讓我們以至誠之心感恩,大家請跟我讀: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教師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農夫辛勤勞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向嘉賓提問:「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請問這是什麼?」嘉賓回答:「這是鏡子。」主持人環視著觀眾席里低語猜測的人們,不動聲色地說道:「這是生活,愁眉苦臉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爽朗樂觀地看生活,生活就會陽光燦爛。」心中沒有陽光,很難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也難以感受花朵的明媚。

再講一個故事: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遇到一位隱士坐在樹下,穿的破破爛爛的,在一邊彈吉他一邊唱歌。(生問:「他唱啥呀」「大概是電影《流浪者》中的《拉茲之歌》」「那個時候有吉他嗎」「有啊,老吉他」。)孔子問他:「先生為什麼這樣快樂呢?」答:「值得我快樂的事太多了。天地生萬物,唯有人最高貴,我得以為人,一樂也;人有男女之別,我得以為男人,二樂也;人生有很小就夭折者,而我年已九十,身體還很強健,三樂也。至於貧窮,乃是人生常事;死亡乃是人生終結。處常而待終,有何不樂呢?」孔子聽後對他的學生們說:「這是一位達觀樂天心自寬的人啊!」

上蒼給了人享受快樂的權利,但真實的快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不乏這樣的人,即使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已經很優越,可心裡依然總是感到還有許多東西沒有得到;不斷改善的物質狀況非但沒有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相反卻因慾望的膨脹而使他們心靈長久地處於暗淡之中。樂觀對於他們是件很奢侈的事。至於好多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差一些的人,反倒沒有那麼多的抱怨,「苦中作樂」抵消了物質匱乏帶給他們的煩惱。

人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積極與消極之別,而且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終結果。消極者,永遠會找到消極解釋,並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終得到消極結果,消極的結果又強化他消極的情緒,從而使他更加消極。

積極者,永遠能找到積極解釋,然後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法,最終得到積極結果。接下來,積極的結果又會強化他積極的情緒,從而使他成為更加積極。樂觀與悲觀爭論:第一:希望是什麼?悲觀說:是地平線,就算看得道,也永遠走不到。樂觀說:是啟明星,能告訴人們曙光就在前頭。第二:風是什麼?悲觀說:是浪的幫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處。樂觀說:是帆的夥伴,能把你送到勝利的彼岸。第三:生命是不是花?悲觀說:是又怎樣,開敗了也就沒了。樂觀說: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突然,天上傳來一個聲音也問:第一:一直向前走,會怎樣?悲觀說:會碰到坑坑窪窪。樂觀說:會看到柳暗花明。第二:春雨好不?悲觀說:不好!野草會因此長的更瘋!樂觀說:好!百花會因此開得更艷!第三:給你一片荒山,你會怎樣?悲觀說:修一座墳塋。樂觀說:不!種滿綠樹。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他倆都不知道,在空中提問的是上帝。他們更不知道,因為這場爭論,上帝給了樂觀者勇氣,給了悲觀者眼淚。

以樂觀心態看問題,會看出事物美好的一面;以悲觀的心態看問題,會覺得世界一片灰暗。樂觀者在危難中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

父親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新玩具給悲觀孩子,把樂觀孩子送進一間堆滿馬糞的馬棚。第二天,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問:「為什麼不玩玩具呢」「玩了會壞的。」父親嘆口氣,走進馬棚發現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里掏著什麼。沒好氣的問:「你在幹什麼」。孩子說:「這裡這麼多馬糞,我想馬糞堆里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由此可以看出樂觀與悲觀並非都是由環境造就,同樣的環境解釋和評價不同結果就不同。我們同處一個教室,同樣的老師給我們講課,不同的人感受就不同。

同樣兄弟兩人,哥哥叫樂觀,弟弟叫悲觀,兩個人一起洗手。一盆清水端來了,兩個人洗了手,但水還是很乾凈的。這時,悲觀說:「水還是這麼乾淨,怎麼手上的泥洗不掉啊?」樂觀卻說:「水還是這麼乾淨,原來我手一點都不臟啊!」幾天後,兄弟倆又一起洗手,洗完手,盆里的清水變髒了。悲觀說:「水變得這麼臟,啊,我的手怎麼這麼臟啦?」樂觀卻說:「水變得這麼臟,瞧,我把手上的泥全洗掉了!」同樣的事件發生後,著眼點不同,樂觀與否也不同。

事物的意義是我們主觀地賦予的,同樣的事物,換個角度去發現美好的一面,「壞事」就會變成「好事」:一女孩兒臉上長著一片紅色胎記,但她從不為此難堪,因為父親對說:這是被神靈庇佑的標誌。在她出前,父親向神祈禱保佑自己的孩子,神就在孩子的臉上塗了一個不掉色的紅圈。而女孩也一直把這當作是父愛的記號,自豪和驕傲。同樣的情況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樂觀是指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並期待可能發生的好結果。馬丁·塞利格曼對1948年至1984年的總統大選分析後得出以下結論:樂觀的候選人經常獲勝,悲觀的人落選的幾率則高達90%。而後用他們的分析方式,預測下屆總統候選人,結果完全正確。

研究表明,人類天生就偏愛這種積極的人生觀。樂觀既可以給自己勇氣,也可以給別人良好的印象,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有前途的人、值得信任的人、充滿信心的人。而悲觀者則是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如果一個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又怎麼會相信他?

樂觀的人看起來有點過於天真,事實上這些看起來過於天真的人就成了成功者,他們顧慮少,很少去想明天的困難,只考慮今天應該怎麼做。而那些沉默多思、憂慮感從不離身的人,往往在思考中生出更多的問題和雜念,結果是一次次陷於失敗。

樂觀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讓自己堅持去做,並堅信未來的結果肯定是美好的。樂觀與悲觀者的差別在於:樂觀者因為不計較失敗,因而比悲觀者去做了更多事情,也由此得到了更多成功的機會。

在能力相似的情形下,積極的人在遇到挫折和打擊時的態度和反應與那些消極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堅持不懈;後者則會選擇放棄,停滯不前。積極地對己對人,及時調整自我期許,我們將會收穫快樂和滿足的人生。

愛迪生的工廠失火,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烏有。67歲的愛迪生聞訊趕到火災現場,員工們認為他一定會暴怒至極。但愛迪生非常鎮靜,甚至還笑著說:「這場大火燒得好哇,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了。」壞事既然已經發生,再生氣也是於事無補,反而會雪上加霜。我們常說「禍不單行」就是因為壞事發生後,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導致。樂觀的人會從壞事中找到希望。

一個獲諾貝爾獎化學家在記者問他「你今天獲得這樣大的成就,你童年的家庭教育跟你現在的成就有沒有什麼因果聯繫?」這個人幾乎不加思考地說:「太有了!」他說:「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到廚房裡去拿牛奶,那個時候牛奶是用玻璃瓶子裝的,三斤的牛奶放在冰箱里,當我拿出來玻璃瓶子,一下子沒抓住,三斤裝牛奶瓶打到廚房的地上,整個兒灑了一地牛奶,玻璃碎片滿地都是。我本以為媽媽會打我一頓,結果媽媽愣了一下突然笑了,說既然牛奶已經灑了,我們看他還有什麼用嗎?兒子,你不是疊了很多紙船?這不是一個海洋嗎?咱倆劃紙船比賽!在我去找紙船的時候,媽媽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拾乾淨,地上剩下一個牛奶的海洋。然後,我和媽媽拿著紙船在那個牛奶上面開始比賽。玩了20分鐘,紙船也濕了,然後,媽媽把我領到院子里,找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瓶子讓我右手抓瓶頸,左手拖瓶底,在草坪上,來回走了十多次。這件事給我兩點啟發。第一,媽媽把一汪已經沒用的牛奶變成海洋,變成有價值的東西。我後來的科學實驗很多,我都是在實驗失敗之後,我想起媽媽把牛奶變成有價值的東西,這個失敗的實驗,有沒有哪些有價值的東西,他說我很多科學發現是這樣發展的。第二,最重要是我從童年開始就不害怕失敗,不害怕犯錯誤,一個人任何錯誤都可以犯,只要以後改了就可以,下次做對就可以了。」這就是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1. 樂觀者無論在工作上、學校里、或是體育中的表現,都比悲觀者更出色。

2. 樂觀者不容易沮喪、能達成更多的目標、對壓力的承受力更好,而且身體的抗病能力也比較強。

3. 樂觀者的平均壽命比悲觀者要多兩年。

4. 悲觀者發生意外與暴力傾向的幾率比較高。

5. 樂觀者更願意麵對自己的問題,悲觀者則更多地去迴避自己的問題。

結論是:不管研究家怎樣去衡量,積極的心態與幸福感、毅力、成果以及健康是分不開的。

1、先找優點,再看缺陷。你對每一個人、事、物的評語,通常第一個想法是怎樣的? 認識了新朋友,腦中最先的念頭:「這個人鼻子怎麼那麼大?」過一會兒才注意:「他笑起來真甜。」要是你總這樣先挑缺點,再看優點,那就檢查一下,是否又不小心戴上了負面思考的眼鏡?樂觀的人先找優點,再看缺陷。面對同樣的對象,樂觀的人會先問自己:「他什麼是讓我喜歡的?」 ,「哇,他笑容可掬,真舒服。」 過了一陣子之後,才會發現:「可惜鼻子稍大了些。」

感覺到其中的差別了嗎?樂觀者並不是無知的盲目,他們仍然能對事情有清晰的觀察,只不過他們習慣先看事情的優點,而且樂意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令人興奮之處,花精力經營這些優點,因而比那些只挑毛病的悲觀者,有著更精彩的結局。不論是新到一個地方,新認識一個朋友,或是新遭遇一個狀況,先找優點,再看缺陷。

2、改變你的解釋風格。Seligman等認為人們對待成功和失敗的歸因方式存在穩定與不穩定、具體與普遍、內在與外在三個重要參數。即:持久性、普遍性、個性化。他認為樂觀是指人們對已發生的事件進行解釋時,對好事件作持久的、普遍的和個人的歸因,而對壞事情作短暫的、具體的和外在的歸因。這種解釋方式是後天習得的,每個人出生後,不同的學習經歷和人生體驗,形成了每個人不同的人格特徵,也就形成了「樂觀型解釋風格」和「悲觀型解釋風格」兩種人格特徵。人們可以通過學習,將悲觀的歸因方式轉向樂觀的歸因方式,這就是習得樂觀。學會樂觀能保護兒童在未來免受抑鬱和焦慮的侵襲,而且樂觀與成年的幸福高度相關。

悲觀的人面對挫折和失敗,他們的解釋傾向於從內部尋找原因:「這次失利是我粗心大意」、「我怎麼會犯這種錯誤呢?」。一段時間後依然念念不忘,「當初真不該出錯」、「我真的很後悔」。最後還忘不了:「我很糟糕」、「我是個失敗者」、「我很笨,做什麼都不行」。一個滿腦子都是「不可能、沒辦法、我很笨、我很無奈、我總是做錯事情」這類念頭的人,怎麼能夠在失敗後迅速恢複信心呢?這個悲觀人即使在取得成功後,也會認為這次只是自己的運氣比較好。依然無法幫助他積累信心,建立自信。永久的:這真是太糟糕了、每次都是這樣。通常的:通常來說我的工作都是不太好、這是再一次證明我的工作表現是如此的糟糕。內部的:全都是我的錯、我需要工作的加倍努力。

樂觀的人面對失敗時,更多關注事情好的方面,把失敗解釋成暫時的、特定的、外部的。上司要求你完成報告,只有很少時間,你總算七拼八湊弄好了,你知道這不是你最好的表現。暫時的:這次我做的不是最好,但通常我的工作是優秀的,並且下次我會表現得更出色一些。特殊的:我非常勝任我的工作;這次,是在某些地方出了點小問外部的:我的工作方法沒有任何問題,只是總結的時候不夠好。「我這次沒做好,但並不是每次都不好,以後會好的」、「我只是這件事沒做好,其他方面還是挺優秀的。」過去不等於未來(挫折是暫時的)。即使你之前經歷了痛苦和失望,但並不能說明這些就是你今後的全部。在你的過去,有很多事情是你無法控制的。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生活中不幸的環境和經歷。一天或者一周的開始比較糟糕,並不意味著你有一個悲慘的結局。不要因為開始不順,就不自覺地自我應驗了更糟糕的結局。失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具體的)。生活本來就充滿了風險和挑戰,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會有好的結局。痛苦、失敗在所難免,你沒有必要認為自己總會痛苦、失敗,因為你大部分時候,好的方面會比壞的方面多。

樂觀解釋風格的人,花精力去經營自己的優點,不會輕易把自己的一些過錯,看作是自己能力不行。他們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從來不管別人做什麼或擁有什麼。樂天派善於從不愉快事件中提取閃光點,還充分利用有利的事件以永久的,通常的,內部的方式解釋他們的感受。比如,一個樂觀的人贏了一場乒乓球比賽,那是因為:他平時就打得很好,經常贏並且技術超過了對手。

3、你注意快樂的事,你就是快樂的。一個人剛買了一輛勞斯萊斯,走在街上,他發現勞斯萊斯突然增多了。一個人的老婆懷孕了,走在大街上,發現孕婦突然增多了。有人覺得很幸福,是因為他關注幸福。有人覺得很倒霉,是因為他關注倒霉的事。想要好好活著,就不要去想倒霉的事情,關注積極地事情。

定義造成了你快樂與否。一個人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定義。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積極的人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讓自己變得很快樂。

沒有得到想要的,即將得到更好的。沒有得到,反而激勵你積極去努力,下一步你得到的將會更多更好。

你沒必要太過於看重結果,害怕不好的結果。不要不停地去想發生了什麼,你應該開始想想你可以做什麼。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生活方式不快樂,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實現它,而不是停留在對不快樂的抱怨上。自己努力去贏得勝利遠好於努力去避免失敗。

4、用正面的、積極的信條。用積極、肯定、正面的陳述,把你想改變的或者認為能夠鼓舞自己的話寫下來。貼到你每天都會看到的地方,提醒、激勵自己。例如: 「凡事皆有可能!」

「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我的人生態度!」

「凡事總是有選擇的!」

5、凡事發生對我都有好處。一頭驢子掉進一口枯井裡,主人想盡辦法也不能救出,就想把反正驢子已老,枯井也沒啥用,乾脆填死算了。沒想到隨著一鐵杴一鐵杴的土扔進去,驢子居然踏著扔進去的土從井裡跑了出來。有時候看似葬送你的災難,也許就是拯救你的力量。這就是「禍兮福所伏」。樂觀有天生的成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個可以培養的習慣。每個人通過練習都可以變得更樂觀,只要你堅持。再遇到不開心的事,待情緒稍穩後,請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寫出你的答案:

1.這種狀況還可以怎樣理解?

2.這種狀況會不會有好的一面?

3.這件事情對我是不是可能是一次機會?

4.也許這讓人不愉快,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5.在這個困難中我做的哪些是值得肯定的?

推薦閱讀:

眼鏡行業內幕有多深?
配眼鏡「立等可取」?當心質量問題
輸尿管囊腫 ――眼鏡蛇頭征
雙眼視功能檢查有什麼用?
16萬買一塊裂成「蜘蛛網」的翡翠原石,但是他這麼干,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TAG:眼鏡 | 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