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個理由,讓你重新愛上這個影史經典的愛情系列

嗯,是時候重溫一下了。

還是要先做一個小的聲明,這篇文章並不是打算賣碟的,想買自己亞馬遜去找,我這邊沒有售賣服務。不過,這篇文章確實是因為一套碟而來。

那就是,「愛在系列」的CC藍光三部曲。

包括三部曲的藍光,尤其是前兩部的2K藍光修復,對於喜歡這個系列的影迷,還是相當難得的。

因為我也一直是這個系列的忠實粉絲,尤其是前兩部,實在是愛到不行,全五星推薦。所以,當這個系列出了藍光收藏系列之後,當然要推薦下。

關於「愛在系列」有多經典,我想我已經說過太多次了,也有太多人在重複,總之,這個系列用很多有趣的東西,描述了時間的神奇,愛情的浪漫,以及難以描述的神秘感。

影片分別於1995年,2004年,2013年三年上映,每9年上映一部,關於美國青年傑西與法國女孩賽琳娜長達18年的戀愛,相遇,重逢,婚後生活三部分,去關注愛情與婚姻等等很多話題。

演員與角色一起成長,愛情的故事也在不停變化。有意思的是,連豆瓣評分,都是一樣的,全是8.7分。

這個細節與這個系列一樣有趣。

雖然不是碟迷,但是也要硬著頭皮聊一下,愛在系列這三部,除了最新的這部《愛在午夜降臨前》之外,其他兩部都沒有出過藍光高清。所以這次CC把這個系列一起做了高清版之後,對於這個系列的粉絲,還是很大的福利。

之前我在微博也做過預告。CC這套料還是挺足的,除了三部曲2K修復以及DTS聲軌之外。還有一大堆花絮內容,比如:

導演以及兩位主演三個人的一次對談;前兩部的大量幕後花絮和採訪;三位主創對午夜的評論音軌;紀錄片《理查德·林克萊特:築夢而生》;關於愛在午夜的另一部紀錄片《After Before》等等,這個官網都有介紹,我就不一一重複了。

套裝是這樣的,圖片轉自www.blu-ray.com

是有點像賣碟,其實,還真不是。

為了讓你們更好了解這個系列,也是配合這套合集,我從indiewire翻譯了一篇文章,通過三位主創的訪談,來讓你更深入了解這個系列。原文作者ByAllison Picurro,Chris O"Falt,Kerry Levielle 。感謝毛總的翻譯。

編劇過程是最大的挑戰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和兩位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爾佩)花了好幾年雕琢角色,整個過程非常細緻,開了很多劇本研討會,可不要影片完全都是演員即興發揮的哦。

理查德·林克萊特,Fresh Air 2013:

我很在乎演員在銀幕上的真實性,所以我明白演員不能只是念台詞。劇本、台詞需要通過演員的潤色。

所以兩位主角和我一起合作改編劇本,讓台詞更貼近他們的個性,讓他們在角色中投入了更多自我的東西。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寫劇本只是第一步,為了讓劇本達到我想要的效果,我必須找兩個年輕的有創造力的演員來參與,因為我知道他們需要完成這樣的任務。

伊桑·霍克,Film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 2013:

如果我們的台詞有一句寫得不好,或是我和朱莉不夠自然,那一切都失敗了。因為觀眾一旦感受到你在演戲他們就會要求戲劇衝突。但導演想追求的就是沒有什麼劇情的神秘感。

理查德·林克萊特, Filmmaker Magazine, 2004:

我們花了兩三天時間,坐在一個房間里把電影具體的脈絡理清楚。然後接下來的一年多,我們通過電子郵件和傳真交流。我收集他們發給我的對話、獨白、各種場景和他們的想法。然後我把這些整理編輯好。劇本就是這麼來的。

理查德·林克萊特,Vulture, 2013:

電影中女主角Celine抱怨的話很多都是我和伊森親身經歷過的。

我內心有著女性化的一面,而朱莉有著很強勢的男性化個性。所以電影男主角Jesse的台詞很多都是朱莉寫的。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寫作的,但他們從來不會以自己角色的視角寫作。我們從不會說:「你來寫Jesse,或者你來寫Celine」。

我們三個編劇在一間房裡共同創造角色。之後他們才以演員的身份詮釋這兩個角色。

理查德·林克萊特,Slant Magazine, 2013:

放進電影里的內容都是我們三人精心篩選、雕琢過的。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你必須放下自尊。

從沒想過要成拍三部曲

理查德·林克萊特,The Guardian, 2013:

我們三個總是在差不多的時間靈感來襲…好像都是拍完上一部五六年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沒什麼好想法,然後突然有天:「你知道嗎?我有些新靈感」

理查德·林克萊特,Filmmaker Magazine, 2004:

我記得我們是在拍《半夢半醒的人生》的時候下決心要拍《愛在日落黃昏時》的。

這部電影本該是一部傳統的浪漫愛情喜劇,發生在四個不同的地方,製作成本也更高,大概800萬到1000萬美元左右。但我們找不到人投資。大概是2000年吧,我們決定重新構思這個故事,於是就有了現在這部《愛在日落黃昏時》。我們等於是完全重新創造了一部新電影。

朱莉·德爾佩,Slant Magazine, 2013:

要拍第二部的時候除了我們三個主創沒人感到興奮。大家都說:「你們搞什麼飛機?」我那時的經紀人與我和平解約,他覺得我還在寫這個續集的劇本簡直是瘋了。

他說我在浪費時間,像個傻子一樣。這樣的續集永遠不會拍出來,即使拍出來也不會有人看。我們那時只能相信自己。

每一部都展現了對情感關係的不同想法

理查德·林克萊特,Film Society of Linciln Center, 2013:

第一部是在講兩個人心靈相通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這是需要大量言語溝通的。而第一部電影就是想捕捉這兩個人之間那種微妙的氛圍。整部電影的設計非常簡單,就是圍繞著這段情感的交織展開的,沒有別的大起大落的情節。我就是想拍一部這樣簡單的電影

朱莉·德爾佩,Slant Magazine, 2013:

第一部是關於一見鍾情、陷入愛情的故事;第二部則是關於久別重逢,重燃愛火的。這兩部都非常浪漫。

理查德·林克萊特,Filmmaker Magazine, 2004:

【關於系列前兩部的區別】對我而言,兩部的基調不一樣。第二部的視覺風格更簡單化。第一部故事的時間跨度更長,他們有時間遊覽維也納。他們有空閑能探尋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故事大部分發生在夜晚,非常浪漫、充滿神秘感和更多可能性。

而第二部恰恰相反。這次故事發生在白天。他們各自有了世俗的束縛。故事發生在女主角生活的城市,而男主只是來工作。他有工作行程要趕,再過80分鐘左右他就得去機場了。整部戲的基調因此非常現實。

因為這部電影幾乎記錄的是真實時間裡的故事,我想讓電影有一種滔滔不絕的紀錄片的感覺。我沒有想用16mm手持相機拍攝,而是想用手持動態穩定器。這樣畫面流暢,又有一種真實感。我們拍了很多長鏡頭,鏡頭就默默跟隨著兩位主角。

第一部中鏡頭會幫助角色製造氛圍。但第二部完全相反。我希望能以儘可能真實的方式跟隨著主角,但又不失去敘事感。這其實是我從別的電影里學來的:給演出虛構故事的角色拍一部紀錄片。這是很早以前戈達爾式的創意。

朱莉·德爾佩,Slant Magazine, 2013:

第三部電影展現了很不同的人物關係。這是個很大的挑戰,要尋找浪漫和刺激的元素。編寫劇本的過程非常冗長、細緻,就像是在綉蕾絲。永遠都得小心翼翼的。

理查德·林克萊特,Vulture, 2013:

到這個時間點,Celine和Jesse已經很了解對方了。當你在一段戀情中這麼久之後,你已經認清對方。你知道對方是怎樣控制你以達到他/她的目的。你也知道他/她會如何爭吵,你很清楚他/她的優缺點。

單從戲份而言,男女主角在第三部里旅館吵架的那段戲是最難寫的。前面的故事都在為這場戲做鋪墊:從第一場戲開始我們就展現了他們關係間的裂痕,而旅館裡的爭吵只是把一切放大了。他們爭吵的其實幾年前就開始了,我們只是見證了這一次而已。

朱莉·德爾佩,Slant Magazine, 2013:

我們算是寫了場戲中戲吧。這場爭吵甚至可以單獨成一段戲。他們的爭吵不斷升級,在這30分鐘里我們建立了一條不同的故事線。

理查德·林克萊特,Vulture, 2013:

大家都是這是一場爭吵的戲,但我執導的時候一直和演員說:「這是一場愛情戲」。事實上這段戲的開頭就是這樣的,我們幾乎就要看到三部曲里的第一段床戲了。

故事來源於生活

伊桑·霍克RollingStone, 2013:

我很喜歡模糊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界限。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取材於現實。很多時候電影里主角經歷的都是我和朱莉經歷過的。當然主角身上也有很多林克萊特的故事。

理查德·林克萊特,Slant Magazine, 2013:

有的時候你都沒有意識到你把自己的經歷投射在角色上了。就好像我會告訴伊桑我在看電影時做的一個夢,他就會把我告訴他的改編成男主角Jesse在讀書時做的夢。所有我們生活里的事都有可能成為電影的一部分。這個過程非常有趣。

朱莉·德爾佩,Slant Magazine, 2013:

就我自己的經歷而已,我對做母親的觀點和Celine非常不同。當然我的個人情況和電影里的Celine很不一樣。但我覺得如果我不是一個母親我就寫不出那些具體的為人母的細節。

理查德·林克萊特,The Guardian, 2013:

和所有編劇一樣,我們寫的故事都融合了自己的經歷和見聞。電影一定反映了我們三個人的個人經歷。但無論我們的經歷是怎樣的,這些故事在電影里又有了不同的意義。

說得我都想重看一遍這個系列了。

有好電影,真好!

推薦閱讀:

周武王伐紂的理由很男人
農家大鍋:讓客人去了還想去的9個理由
分析:賴昌星在加拿大難以引渡回國的四大理由(圖)
5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支持領養代替購買
提問:不「性」福,能成為離婚理由嗎?

TAG:愛情 | 經典 | 理由 | 影史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