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陰 我國海軍裝備80%以上來自船舶重工集團
06-29
李長印:中船重工總經理做客新華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組書記、總經理李長印21日做客新華網與國資委網站特別推出的「業績優秀企業」系列訪談,講述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經營業績背後的故事,總結推廣其經營管理的成功經驗。李長印:我國海軍裝備80%以上來自船舶重工集團 [主持人]首先,請李總簡要介紹下中船重工的基本情況。 [李長印]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重組成立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照國務院批准的集團組建方案和國資委核定的集團主業,業務分三大塊:軍品、民船、非船(非船舶類裝備)。 軍品方面,承擔著我國水面艦艇、常規潛艇、核潛艇、水中兵器、艦船武備、信息電子等的研究、設計、製造、試驗、保障任務,是我國海軍裝備科研生產的主體力量。大家在去年海軍成立60周年閱兵儀式上看到的核潛艇、常規潛艇都是由我們設計、生產製造的,可以說,目前我國海軍裝備的80%以上來自船舶重工集團。 民船方面,我們主要以環渤海地區為中心,擁有大連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青島北船重工等7家造修船企業以及國內最強最齊全的船舶配套能力,可承建和塢修40萬噸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用船舶,包括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化學品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等。 非船裝備方面,這是我們集團公司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從集團公司成立開始,我們就著眼持續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自身優勢,堅持有限、相關、多元發展,自主開發了一系列非船產品。其中蓄電池、橋樑鋼結構、煙草機械、自動化物流、鐵路貨車、厚壁鋼管等居國內行業龍頭地位;在風電裝備、煤機裝備、機場裝備、醫療器械、精鑄鈦合金製品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天幫忙、人爭氣」––中船重工實現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快速增長 [李長印]9年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是很短暫的,但對每一個企業領導者來說又是極其寶貴的。回想集團公司剛成立時,中船重工被大家形容為「丐幫集團」,我們說「三多一重」,即虧損企業多、三線企業多、富餘人員多、歷史包袱重,整體虧損2.7億元,工業企業虧損面為56%。當時還面臨亞洲金融危機的滯後影響,有的船廠最長20多個月沒有接到一份訂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中船重工全體上下沒有氣餒,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取得了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快速增長的新成績。主要做法有「六個堅持」: 一是堅持戰略引領。中船重工組高度重視發展戰略問題,堅持把明確發展戰略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定目標,出思路,為引領集團公司改革發展指明正確方向。 二是堅持結構調整。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通過軍民結合、造船與修船結合、造船與海洋工程結合、船舶與非船結合,深入推進了軍品、民船、非船三大主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目前,中船重工經濟總量中民品份額已經超過80%,其中,非船產業達到40%。 三是堅持科技創新。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推進工程,相繼突破一大批軍品研製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新船型開發和主流船型優化,船用配套製造水平逐步接近國際水平,非船產品核心競爭力逐步提升。 四是堅持深化改革。推進國際化大集團戰略,建立、完善與母子公司管理體制相適應的運行管理模式和制度體系。加強集團功能建設,組建了財務公司、科技投資公司、國際貿易公司、軍品技術中心、民船設計中心、物資貿易集團六大平台。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科技產業化體制創新,穩步實施企事業單位戰略性重組,充分發揮集團總部和成員單位兩個積極性,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五是堅持風險防範。經營企業的核心就是經營風險,控制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科學發展,這已在全集團公司形成共識。通過不斷健全和加強對經營、生產、財務、投資、法律等領域風險防控力度,風險防範水平進一步提高。 六是堅持以人為本。我們始終把促進單位持續快速發展和廣大員工全面發展「兩個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狠抓「四好」班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 總結多年來的發展經驗和體會,我曾概括為六個字,那就是「天幫忙、人爭氣」。天幫忙,主要體現在,一是我們有中央的親切關懷,二是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三是國民經濟處於高速發展期,四是軍隊需求的牽引,五是船市興旺的帶動。人爭氣,主要體現在,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二是確立了符合集團公司實際的發展戰略,三是各級領導班子的真抓實幹,四是廣大員工的拼搏奮鬥,五是抓住了機遇,實現了超常規發展。李長印:中船重工的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在顯著提升 [主持人]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上去了,中船重工得到了快速發展。請問李總,中船重工的競爭力是否也得到顯著提升? [李長印]中船重工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僅只在經濟指標上有較為直觀的體現,而更多地體現為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造船市場急轉直下,對我國船舶行業產生較大的衝擊,撤單、棄單現象國內外頻頻發生。集團公司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方面提高產品質量,確保交船,另一方面保持與船東溝通,共渡難關,使船舶訂單基本穩定,保持了民船經營生產的快速穩定發展。 中船重工的民船經營生產逐步實現了國際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專業化。所造船舶70%以上是出口船,出口到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大型原油船(VLCC)、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散貨船等均實現批量接單,年造船產量由100多萬噸提高到接近1000萬噸。主力船型建造周期逐步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VLCC水下周期由原來120天左右縮短到38天,4250箱集裝箱船水下周期由原來90天左右縮短到30天;修船結構不斷優化,能力大幅提升,船舶改裝實現批量化;船用柴油機、曲軸、發電機、甲板機械、齒輪箱、閥門、螺旋槳等關鍵配套產品的生產水平、規模不斷提升和擴大;海洋工程形成了批量建造能力,完工交付一批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自升式鑽井平台、大型FPSO等新產品,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在非船裝備方面,我們的集成創新和綜合競爭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國家把海上風電、能源燃氣輪機等國家級研發中心設在了中船重工,機場物流、輸氣管線燃壓機組、曝氣鼓風機等一批新項目開發成功,實現了替代進口。這些都說明了中船重工的競爭力在顯著提升。李長印:將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 提高管控能力和水平[主持人]中船重工有二級企業近百家,您是如何進行管控的?成效如何?未來管控模式是否有需要調整? [李長印]作為一家特大型企業集團,又是從行政性公司重組轉化而來,管控模式一定要符合自身實際,並適應發展需要。我們一直主張充分發揮集團總部和成員單位兩個積極性,整體上側重於戰略管理,強調政策引導和方向的掌控,首先,通過發展戰略統一思想認識,引領發展方向;其次是充分發揮總部作為集團指揮中樞的作用,加快建設適應國際競爭需要的集團「司令部」,同時強化培育集團功能,整合集團資源,提升管控能力。三是積極推進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加強對各單位的主要領導的經營業績考核力度,推行年薪制,激發發展活力;四是加強巡視監察,促進安全發展。通過這些措施,基本形成了戰略上一致、產業上協同、靈活有效的管控體系,下一步將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強化集團化管理,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集團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水平。 李長印:將保軍擺在首位 不斷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戰略轉型需要 [主持人]中船重工是我國海軍艦船裝備的重要供應商,請李總介紹一下是如何確保軍品任務的完成。 [李長印]作為我國海軍裝備研製的主體力量,確保完成軍品任務,是我們最大的政治責任。中船重工一直將保軍擺在首位。成立以來,我們不斷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海軍戰略轉型需要,精心組織,集智攻關,大力協同,頑強拼搏,承擔的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任務不斷取得新成果,核潛艇、常規潛艇、水面艦艇、水中兵器、信息電子裝備取得全面性的重大突破,尤其是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動了海軍裝備全面升級換代,顯著增強了我國戰略威懾能力和海軍在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在軍品研製過程中,為確保按期高質完成軍工任務,我們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將軍工工作擺在我們各項工作的首位,堅決貫徹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策指示和戰略部署,增強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二是加強組織領導,抓好行政線和技術線,認真落實責任制;三是經常進行專題研究部署,細化進度網路;四是集智攻關,嚴控風險;五是主動作為,大力協同;六是狠抓質量,確保安全。 李長印:開拓五大領域 打造支撐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主持人] 中船重工非船產業已佔集團總產值的40%,下一步發展的側重點在哪裡?是否會影響到船舶裝備製造主業的發展? [李長印] 近年來,我們堅持有限、相關、多元發展的原則,通過軍民結合、產研結合、引進與創新結合、行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結合,延伸產業,拓展領域,非船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和優化,2009年軍品、民船、非船的比重已達到17:43:40。非船產業成為推進集團公司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抓住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重點在能源裝備、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特種裝備、物資貿易等五大重點領域開發新產品,打造未來支撐集團公司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目前我們已在風電、核電、軌道交通、煤機裝備、節能環保等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有的形成了規模。 根據我們多年發展情況看,發展非船產業不僅不會影響到船舶裝備製造主業的發展,而且能形成產業協調效應。因為我們在發展非船產業時一直強調要堅持有限、相關、多元的原則,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人才、技術、製造設備等優勢,也能創造條件進一步聚集、提升關鍵環節的人才、技術等資源和能力,像風電、核電等與現有產業鏈密切相關,這樣起點高、見效快,有利於形成綜合競爭優勢,形成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李長印: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 增強市場話語權 [主持人] 目前,我國造船業在訂單和產量上逐漸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一,但低附加值船多,而韓國造船業仍然佔據著船舶和海洋工程的高端。對此,您認為中國造船業如何加快實現從造船大國到造船強國轉變?中船重工如何應對? [李長印] 從最近公布的數據看,1-9月份,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量分別是4582萬載重噸、5071萬載重噸、19474萬載重噸,而韓國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量分別是3604萬載重噸、3549萬載重噸、15663萬載重噸,日本分別是2488萬載重噸、441萬載重噸、8971萬載重噸,在規模上我國逐步成為第一造船大國,這主要是我們在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方面形成越來越強的競爭力。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們與世界造船強國在不少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民船設計能力還不夠強,超前開發不夠,高技術、高附加值船的船型儲備不足;部分船廠管理水平和造船模式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船舶配套還不能很好適應造船快速發展;高端的海洋工程研發、設計和集成能力還比較弱。這是我國成為造船強國必須加強和提升的主要方面。 作為我國造船業的骨幹力量,中船重工將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在技術創新上下工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在高技術船舶、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等領域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增強市場話語權。李長印:全面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打造國際一流船舶集團 [主持人] 中船重工早在2003年就確立了創建中國最強最大、國際一流船舶集團的目標,應該說,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這個目標越來越近。據我所知,從2009年數據看,中船重工已經進入了世界500強門檻。請問李總中船重工下一步如何進行謀劃? [李長印] 隨著中船重工這幾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在規模、效益方面還是能力等方面都與國際一流船舶集團的目標越來越近,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經成功實現趕超,但是人家的基礎在那裡,我們只有加快速度,積極對標,才能實現全面趕超,同時我們也要深刻地認識到國際一流船舶集團這個概念並不是僅僅在於規模,更要表現為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研發、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也是剛參加過十七屆五中全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這為中船重工改革創新大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推進集團公司持續快速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進集團大發展。當前,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把這次會議精神轉化為推進思想大解放的動力,進一步破除傳統模式、習慣思維的束縛,著力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開放意識,真正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推進集團公司持續快速發展。 第二,進一步強化海軍裝備建設的主體地位,提升保軍能力。我們將密切關注和研究國際政治、軍事形勢,緊密跟蹤海軍裝備市場需求,強化基礎研究,加強技術儲備,推動裝備發展。 第三,進一步提升在中國造船業的主導地位,確保民船穩步發展。我們將進一步認識和把握造船業的周期規律,市場興旺時,多一些冷靜,市場低迷時,多一些信心,嚴控風險,狠抓質量,降本增效,提高效率,確保交船。 第四,進一步強力發展非船產業,努力成為集團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將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結合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梳理髮展思路,重點在能源裝備、交通運輸、信息電子、特種裝備、物資貿易等領域,努力開發市場容量大、發展潛力大的項目,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非船產業新發展。 第五,進一步搞好軍民結合,統籌規劃基礎能力建設。我們將統籌好、規劃建設好、用好軍民兩種資源,進一步改善基礎研究試驗和產品研發條件,大力提高平戰結合、平戰轉換能力。重點加強海洋工程、船舶配套、非船產品能力建設,全面提升軍民融合發展水平。 第六,進一步強化自主創新,強力支撐集團公司產業發展。我們將加快科技創新推進工程,深化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完善優化科技創新體系,儘快形成科技創新能力優勢。重點在低碳船、環保節能等方面加快新產品開發,進一步提升科技支撐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第七,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增強持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重點構建適應市場外部競爭、符合自身特點、有利於集團公司和本單位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科學決策、高效執行、有效監督的體制機制。 第八,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集團公司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文化力提升競爭力。李長印: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領域 為實施海洋強國發展戰略作貢獻[主持人] 海洋工程裝備作為高端裝備製造被列入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船重工在這一領域下一步有何發展計劃? [李長印] 國際上通常將海洋工程技術裝備分為三大類: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其他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浮體結構物。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是目前海洋工程裝備的主體,包括各類鑽井平台、生產平台、浮式生產儲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鋪管船、海底挖溝埋管船、潛水作業船等。 目前,處於第一陣營的公司主要是歐美公司,它們壟斷海洋工程裝備開發、設計、工程總包及關鍵配套設備供貨;第二陣營是韓國和新加坡,它們在總裝建造領域快速發展,佔據領先地位;中國的海洋工程產業近年來發展很快,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中船重工所屬企業在我國最早進入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製造領域,目前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擁有眾多產品和技術,已累計建造各類海洋平台30餘座,海工船舶30餘艘。 從30多年前灘涂區的鑽井沉箱起步,到淺水區的大腳Ⅲ型鑽井平台,再到近年的JU2000自升式鑽井平台和305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以及10萬噸、15萬噸、23萬噸浮式生產儲油船、海上生產生活模塊,三用工作船、水下導管船等,幾乎覆蓋了海工裝備各類產品的建造、修理和改裝,代表了中國海工裝備製造的最高水平,並逐步形成了工程總包能力。 海工配套一直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弱環節,近年來,中船重工與中海油等國內大型海洋油氣開發企業緊密合作,率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研發了WMMP-COSL品牌系列化大型低壓拖纜機和海洋平台柴油發電機組等,並實現批量供貨。 我們將加快形成海工裝備配套產業鏈,著力提升主流海洋工程裝備關鍵設備的配套能力,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率先突破,為實施海洋強國發展戰略作出自己的貢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巴拿馬「桑吉」輪與中國香港「長峰水晶」輪發生碰撞,導致「桑吉」輪全船失火, 32名船員遇難?
※Welcome aboard
※船舶幾種噸位-有關船舶知識
※世界著名滾裝船東之——DFDS
※三船會遇兩船碰撞受損,軌跡動畫再現現場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