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滿素:美國大選花費60億到底值不值?
多年以來,國內一直有一種強勢聲音認為,美國大選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燒錢秀,是在浪費民脂民膏,甚至說這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的金錢本質。您對此怎麼看?今天推薦錢滿素老師的一篇文章供您思考(3360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文末薦書推薦先知書店獨家銷售的錢滿素老師限量簽名版代表作,尚請多多捧場!想每天讀到同類好文,請關注思想酷。
美國大選花費60億到底值不值?
文 ▏錢滿素
核心觀點
大選肯定不是耗資最大的政權交接方式,而且大致不會死人,更難得的是它還具有可持續性。想想人類付出了多少血的代價,才終於找到這一兵不血刃的方式,實在該為這種大智慧感到驚奇呢。
都說美國大選耗資巨大,2012年約60億美元,為史上之最。大選的方式,包括資金募集等是否合理,一直都在爭議和改進。大選不可能毫無缺陷,但稱它為一場「燒錢遊戲」則未免一葉障目。
評估大選的耗費,也有一個性價比。大選是完成一次國家政權的交接,所以只能與其他完成這一功能的方式相比。回顧歷史,主要不外乎世襲、政變和戰爭。
「世襲」最常見也最平穩,但世襲者是否稱職卻無保障,往往繼承大位者並無大德大能,又輕易不能請他下台。撇開其公平性不談,可預見的是世代相傳,遲早會傳到不稱職的一代手裡,這也是世襲制的死穴,更不必提皇室本身的奢華浪費;
「戰爭」耗費最大,或外敵入侵,或群雄逐鹿,常常是國力耗盡,國人死半,文明被踐踏,民族遭劫難;
相比之下,在一個沒有「正統」觀念的現代人看來,「政變」倒是相對合理,損失也小。關上玄武門,殺來殺去反正都是和權力有關的人,沒必要把老百姓的命搭上。五代的馮道大概就是想明白了這點,當了五朝八姓十一君的宰相,保了一方百姓平安。但是政變之後呢?不過是新一輪世襲的開始。中國幾千年反反覆復的改朝換代史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了。
如此比較,結論便很清楚:大選肯定不是耗資最大的政權交接方式,而且大致不會死人,更難得的是它還具有可持續性。想想人類付出了多少血的代價,才終於找到這一兵不血刃的方式,實在該為這種大智慧感到驚奇呢。人類確實不是一般的物種,能超越自己的生物屬性。
然而,大選的功能還不僅於此,靜觀其過程便可發現,它在不經意間還完成了另一項隱而不彰的功能,那就是全民的民主教育。雖然這不是它宣布的目的,但其意義也許更為深遠,更是上述三種方式永遠不可能具備的。就選舉而言,掛幾幅彩旗,設幾個投票箱,沒那麼張揚,也一樣選出領袖。但大張旗鼓、公開透明的大選顯然更能調動全民的參政熱情,提高全民的民主素養,完善選舉的行為方式,使國家政治得以活躍、修正和更新。大選對美國如同生命的吐故納新,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大選的美國。
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主教育運動
大選是有組織的,但組織者不是政府,即使在職總統參選也不能動用政府資源。政府在大選中的角色只是例行執法。那麼組織者是誰呢?是政黨,有時還有獨立候選人自組的競選班子。半個多世紀來,美國的政黨政治在削弱,現在政黨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競選——提出政綱、推舉候選人、發動宣傳攻勢、動員投票等。候選人一旦當選,就是全民的總統,不能再代表一黨的利益和觀點。
公開公平是大選的基本條件,程序的公開公平和辯論的公開公平缺一不可。整個大選延續一年多,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公開透明,達到相應目標。選舉年的上半年是預選,即黨內競爭,候選人在全國範圍各自亮相,向選民提出國家面對的重要議題,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他們還彼此辯論,讓選民明白其中的差異。這是候選人顯示實力、考察人氣之時,自知機會不多的候選人在這階段就自動放棄了。
下一步是各州選舉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有政黨基層會議或直接投票兩種方式:前者是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選出本黨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目前大多數州採用後者。代表確定後,兩黨在第三季度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本黨的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
至此,兩黨的競選才正式開始,這一過程要持續兩個多月,直到十一月的投票日。期間,候選人穿梭於全國各地,逐州爭取選票,發表競選演說、與選民面對面交流、澄清選民疑問、進行公開辯論、召開記者招待會,並輔以廣告大戰等多種形式,目的是宣傳自己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同時駁斥對方論點,以期贏得選民的贊同和信任。
說兩黨只是為了方便,美國歷史上經常不止兩個党參與大選,三四個黨同時競選也非個別,有時還有獨立候選人來湊熱鬧。歷史上參加過大選的小黨不勝枚舉,如反共濟會黨、自由黨、禁酒黨、綠鈔黨、人民黨、進步黨、社會黨、共產黨、綠黨等等,許多小黨只為單一目標而建,隨著問題解決便自行消失。他們勝出的機會很小,但作為發出聲音和打破壟斷還是有意義的。
競選的核心是辯論。辯論的目的是說服,辯論的基礎是人的理性和判斷力,相信在公開公平、無人獨霸講壇的條件下,真理總會越辯越明,因為人類社會是講道德的(至少在口頭上),公開無恥只會適得其反。辯論有中心而無禁區,全國性的問題都可以拿到陽光下來曬一曬,是非對錯、經驗教訓,都可以辯個子丑寅卯,休想矇混過關。辯論是一個充分發表意見的過程,選民面對不同觀點,必須學會獨立思考,分辨是非真偽。如此四年一次地循環往複,美國有多少大事,人民知道得一清二楚:歷史如何,當下如何,有些什麼觀點和應對,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有了這樣經常性的反思和檢討,真相如何還能隱瞞?思想如何還能混亂?孰是孰非孰優孰劣如何還能分不清?
正是在各方觀點的交流中,共識逐漸形成。這個共識不是誰說了算,而是全民辯論出來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比較出來的。達不到共識的問題,起碼也觀點清楚,存而不論。由於在開國定製時,美國人對於憲政、分權、制衡、公民權利、司法獨立等根本問題早已達成共識,所以大選的議題往往相對具體,早年如國家銀行、西部開發、奴隸制、金本位等,當代如越戰、財政、槍支管理、墮胎等。
看來,不是人為設計和操控的大選,似乎更接近一場人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評的民主教育運動,選民和候選人都邊干邊學,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倘若關起門來大選,沒有觀點的充分表達和比較,選舉的教育功能還剩多少呢?
政治智慧是怎麼訓練出來的?
在現代政治里,三十六計很難入選,兩面三刀、南面為王的種種手段稱不上政治智慧。現代政治是共和國的政治,是天下為公的政治。關乎全體國民的事情卻藏藏掖掖不能公開,怎麼有資格稱共和?
一次成功的選舉必須合法合理,選出合適的領袖,缺乏政治智慧的選民是很難完成的。常說人是政治動物,政治智慧是否屬於人類本能呢?有研究表明,黑猩猩就掌握不少政治手腕,如向強者示弱,進行性賄賂等。這兩招勾踐在麻痹夫差時都用上了。不過選舉看來不像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大型選舉,乃是一項後天習得的技能。大選需要熱情,更需要理性,在眾多候選人中挑選一個好總統並非易事,只有通過一場又一場大選的實際訓練,選民和候選人才能變得智慧,選舉也才能變得平穩。
那麼,選民需要具備什麼智慧呢?說來話長,略舉一二。首先他們要清楚總統是幹什麼的,才能知道什麼樣的人有資格當總統,這就需要知道何為政治,就要熟悉當前政治的重大主題及觀點,還要能區分何種觀點有利於大家,何種觀點只為少數利益集團服務。
他們要學會理性地思考,懂得現實與理想、理想與空想之間的區別,懂得政治是一門關於現實可能性的學問,懂得輕重緩急,趨利避害,在各種可能性中爭取最佳的選擇。
他們要有能力辨別是非真偽,辨別雄辯與煽動。歷經訓練的美國人在思維方式上可以說越來越中庸,一些極端主張在個別地區也許有號召力,一旦進入全國範圍就幾乎沒人認真對待了。
他們要明白各方具有平等的表達權利,不能將意見不同的人稱為國家敵人。他們還學會了權力制衡,自覺地建立國會和白宮的平衡,避免立法執法掌握在一黨之手。
他們要熟悉遊戲規則,辨認目的與手段的正當,學會以理服人而非倚強凌弱,不接受操控、賄選、威脅、人身攻擊、造謠中傷等「負面選舉」。
選民智慧的提高還表現在他們黨派忠誠的削弱,黨派忠誠指的是習慣性地按照一個黨的立場去投票。雖然黨派在大選中還起著主要的組織作用,但選民表現得越來越思想獨立和成熟,他們不盲目聽命於一黨,而是更關注候選人和議題本身。在無數次選舉的訓練後,選民對政治心領神會。這種久經沙場的選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會輕易上當受騙。
有姓氏的「朝代」堅守自身利益的核心,很難有包容性。他們不可能信任選舉,因為他們不相信民眾的自治能力,或根本不認為民眾有此權利。中國歷史上也曾有過多次變法,然都出自上層決斷,從未聽說過讓民眾發言,公開辯論。無論對錯,民眾都只能是被動接受。沒有參與,不明真相,也就談不上接受教育,提高政治智慧。只有在以理服人的辯論中,民眾才能培養出服從真理而非強權的習慣。
歷史證明,大選是可以改善的,但不能取消,對大選的信心就建立在相信民眾有權參與和善於學習上。不是常說交學費嗎?我們不妨也將60億美元的大選資金看作學費,平均到每個美國人才20美元,還是四年一次,選出了總統,教育了大眾,穩定了國家,又何樂不為。
推薦閱讀:
※從投資者和賭客兩種角度看美國大選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lets set the record straight.
※娶堂妹為妻,把堂弟趕下台,當了5總統被盟友推翻!
※「局外人」特朗普的美國大選之路
※劉志勤:美國大選是場「經濟學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