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兒常見發疹性疾病講義

小兒常見發疹性疾病四十九、小兒常見發疹性疾病一、基礎知識兒科常見的發疹性傳染病有: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水痘、猩紅熱。二、診斷依據(一)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患者是唯一傳染源,從接觸麻疹後7天至出疹後5天均有傳染性。1.分期及臨床表現:(1)潛伏期:6~18天,潛伏期末可有低熱、全身不適。(2)前驅期:3~4日。①低、中度發熱;②上呼吸道及眼瞼水腫、流淚及畏光等癥狀;③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3)出疹期: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從耳後、髮際開始,漸及面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累及下肢及足部。為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壓之褪色。嚴重者皮疹融合,皮膚水腫,皮疹發作時體溫升高、全身不適。(4)恢復期: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順序同出疹順序。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5)重症麻疹:發熱高達40℃,皮疹不易出透或突然隱疹,中毒癥狀重。2.併發症:①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②心肌炎;③腦炎、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二)風疹風疹病毒引起的較輕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有3期:(1)潛伏期:14~21天不等。(2)前驅期:低熱、呼吸道癥狀,約半天至2天。(3)出疹期: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呈斑丘疹,開始在面部,1日內遍及全身;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出現,歷時3天,出疹後脫皮極少。(三)幼兒急疹病原體為人類皰疹病毒6型,特徵是發熱3~5天,熱退後全身出疹,並很快消退。臨床表現:潛伏期8~14日,起病急,體溫高達39℃~41℃,持續3~5天,一般情況良好。熱退9~12小時出現皮疹,呈紅色斑丘疹,散布在軀幹,頸部及上肢,疹間有正常皮膚。幾小時後皮疹開始消退,2~3天內消失,無色素沉著及脫屑。(四)水痘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兒童出疹性疾病,全身癥狀輕微。 臨床表現:潛伏期l0~21天。(1)典型水痘:出疹前可有低熱和輕微不適。 皮疹特點:①成批出現紅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淚滴狀小水皰,經24小時,水皰內容物變渾濁,持續3~4天,迅速結痂;②皮疹分布呈向心性;③黏膜皮疹可出現在口腔、結膜、生殖器等處,易破潰形成淺潰瘍。(2)重症水痘:體弱嬰幼兒和兒童,母親未患過水痘的6個月以下小嬰兒,正在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病兒,如果感染水痘,可繼發感染而發生壞疽性變化。(3)併發症:皮膚感染最常見,其次為血小板減少,水痘肺炎、心肌炎及腦炎等。(五)猩紅熱 由A族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有發熱、咽炎、草莓舌、全身瀰漫性紅色皮疹、疹退後片狀脫皮。 臨床表現:潛伏期1~7天,可分3期:(1)前驅期:起病急,發熱、體溫38~40℃。咽痛、咽部充血水腫,扁桃體有白色膿性分泌物。軟齶有小出血點。舌乳頭紅腫突起,稱為紅草莓舌。(2)出疹期:起病l2~48小時內出疹,先於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24小時內布滿全身。特點為全身皮膚密集而均勻的紅色細小丘疹,壓之褪色。口周形成「口周蒼白圈」。皮疹在皮膚皺褶部位更密集,形成紫紅色線條,稱帕氏(Pastia)線。(3)恢復期:體溫正常,皮疹按出現順序消退,疹退l周后開始脫皮,先從面頸部,漸及軀幹、四肢,手足出現大片狀脫皮,無色素沉著。少數患兒病後可發生急性腎小球腎炎或風濕熱。三、鑒別診斷 主要與各種發熱、出疹性疾病鑒別。四、進一步檢查據所提供病例,完成診斷與鑒別診斷所需的相應檢查1.血常規2.血清學檢查,相關病毒特異性IgM抗體檢測3.病毒抗原檢測,病毒分離4.有併發症的病例,選擇胸部x片、顱腦CT、MRl、心電圖、腦脊液、血生化等檢查五、治療原則 對病毒所致的出疹性疾病,暫無特殊藥物,主要為對症治療,加強護理和預防併發症。對猩紅熱,首選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或耐葯者,可用紅霉素或頭孢素治療。有併發症者,積極治療相關併發症。六、例題病歷摘要:女性,5歲。發熱2天,皮疹半天。2天前突發高熱,體溫達39.5℃,咽痛明顯,口服退熱葯。今晨仍有高熱,且發現軀幹、四肢有較多紅色皮疹,略有瘙癢。患病以來,伴噁心,食慾缺乏,無嘔吐、腹瀉。來院急診。患兒所在幼兒園中亦有數人「發熱」而病假。患兒平時體健,出生史、家族史均無特殊。查體:T39.6℃,P 106次/分,R 30次/分,BP 90/62mmHg。神志清,精神略差,面色潮紅,口周略蒼白。全身皮膚可見密集細小紅色點狀皮疹,頸部、肘窩和腹股溝處皮疹尤為密集,壓之褪色。頸部和頜下可觸及數枚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質軟,活動度可,有壓痛。口腔黏膜光滑,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Ⅱ°腫大,可見膿點。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啰音。心、腹檢查無異常。輔助檢查:血Hb 132×109/L,WBC 15.6×109/L,N 0.85,L 0.12, Plt 314×109/L。CRP(+),尿常規:(-)。初步診斷及診斷依據初步診斷:猩紅熱診斷依據:1. 病史:(1)患兒5 歲,急性起病,有相似發熱疾病接觸史。(2)臨床表現:2天前突發高熱,體溫39.5℃,咽痛明顯,發現軀幹、四肢有較多紅色皮疹。2.查體:(1)面色潮紅,口周略蒼白,頸部和頜下可觸及腫大的淋巴結,有壓痛。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Ⅱ°腫大,可見膿點。(2)全身皮膚可見典型猩紅熱皮疹:皮疹呈密集細小紅色點狀皮疹,頸部、肘窩和腹股溝處的皮疹尤為密集,皮疹觸之有砂紙感,壓之褪色。3.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CRP 陽性。鑒別診斷1.麻疹。2.風疹。3.藥物疹。4.川崎病。進一步檢查1. 咽試子培養。2.複查血常規。3.2 周后查尿常規。治療原則1. 一般治療:呼吸道隔離,休息,皮膚護理等。2.對症治療:退熱、補液等。3.抗生素:青黴素。
推薦閱讀:

健康的頂樑柱,五類人群極易發生脊柱障礙和脊柱疾病
近三成人都有甲狀腺疾病,這9種食物促甲狀腺腫大,千萬要遠離!
【晨讀結果公布】2017.04.19骨肌疾病
20歲女生如何預防婦科病?
八旬老人患有疾病不方便 薛家島派出所民警上門幫補辦戶口本

TAG:疾病 | 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