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學者會講孔子誕生地 追問儒學復興之路(圖)
「借問路在何方----儒學復興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會講現場(圖/李志明)
由山東大學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尼山聖源書院聯合主辦的「借問路在何方----儒學復興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會講活動近日在尼山聖源書院舉辦,來自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深圳大學、韓國首爾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吉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常州大學、西藏民族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十多個單位四十九位教授、專家、博士生、碩士生齊聚孔子誕生地尼山腳下,共同為當代儒學復興的現狀把脈,追問儒學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會講主要策劃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聖源書院執行院長顏炳罡致辭。(圖/李志明)
會講是傳統書院的重要講學方式,尼山聖源書院作為海內外知名學者共同發起創建的同仁書院,定期舉辦名校名師會講。知名儒家學者景海峰、舒大剛、苗潤田、黃玉順、郭沂、顏炳罡、王興國、趙法生、趙衛東、劉偉、宋立林等參加了本次會講。韓國首爾大學終身教授郭沂主持本次會講的開幕式,會講主要策劃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聖源書院執行院長顏炳罡發表致辭。
韓國首爾大學終身教授郭沂主持會講開幕式。(圖/李志明)
全體與會人員向孔子聖像行禮(圖/李志明)
本次會講學者們圍繞著「儒學復興之我見」、「大陸儒學與海外儒學」、當前儒學的熱點問題」、「儒學未來之展望」四個問題展開。與會學者、專家對儒學復興現狀及未來發展見仁見智,各抒己見。
部分與會學者對當前儒學復興的勢頭表示樂觀,認為就官、學、民、企各方表現出對儒學、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而言,儒學復興在當代中國前景看好,充滿希望;另外一部分學者對當代儒學復興表現出來的各種現象則喜憂參半。大多數學者認為中國儒學還處在復興的路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復興。還有學者為儒學復興制定了三個指標:
1、儒家文化再次成為中國的主流文化;2、儒學成為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價值追求;3、儒學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判斷儒學離復興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改革開放以後,由大陸出走的一批儒家學者如張君勱、錢穆、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等人的著作傳回中國大陸,杜維明、劉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李明輝、林安梧、王財貴等港台及海外學者進入大陸,而中國大陸儒家學者紛紛走出大陸,走向海外,大陸儒學與海外儒學真正走向互動。事實上,在改革開放之初,海外儒學對大陸儒學的復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學者認為,儒學就是儒學,不分大陸儒學與海外儒學;更有學者認為港台新儒家與大陸新儒家是個偽命題,張、錢、唐、徐、牟無一不是大陸人,其思想在早在大陸就已經成熟。而有的學者則認為,儒學在不同地區發展呈現出不同形態,具有區域性特徵,海外儒學與大陸儒學乃至大陸新儒家與港台新儒家是成立的。
儘管具體觀點不一,但與會學者們大都認為,改革開放之前,儒學發展主要在海外,改革開放以後,儒學發展的重點逐步轉向大陸,當前大陸已經成為儒學復興的中心。
學者們還就當前儒學研究與復興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問題聚焦在近期被網路媒體炒得發燒的儒學學科設置上。由於四川大學舒大剛、山東大學顏炳罡兩位教授是倡議設立儒學學科的重要參與者,參會學者以及青年學生對這一問題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提出了不少具有針對性問題讓二位教授頻頻作答。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設立儒學一級學科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但如何設立、何時設立大家意見並不一致。有學者在回答了社會人士對設立儒學一級學科質疑和在場青年朋友的關切之後,就設立儒學學科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設立作了系統說明。指出儒學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邊界清晰,研究對象明確,層次、結構分明的學科系統。在孔子那裡,就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之分,對儒學一級學科的設立及二級學科乃至三級學科建設都有借鑒意義。還有學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設國學一級學科,等條件成熟後再設儒學一級學科。
學者們一致認為,儒學作為中國文化的主體、骨幹,在國學復興過程中具有風向標意義,儒學一級學科的設立可以帶動中國文化的全面復興。
就儒學未來發展的路徑,與會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有的學者對儒學復興過程中所出現的過度政治化的傾向表示堅決地反對,認為「立儒教為國教」的過度政治性操弄不僅與政教分離的現代精神相對立,而且是其對儒學復興大業本身不僅無益,而且有害。也有學者認為,儒學復興的過程應當包容不同的聲音,各種主張都應當相互尊重,和而不同。還有學者主張,儒學未來發展應當將儒學、儒家、儒教分開,儒學作為客觀文化現象與文明形態應當包容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信仰進行學術研究和知識性討論,儒家是儒門中的人物,是儒家價值觀的信仰者和儒家精神的身體力行者,應當執德要弘,信道要篤。而儒教有兩層意義,一種教是指教化之教,「修道之謂教」的教,另一種是說儒學有宗教性,有向著宗教化發展的可能性。
有學者指出:儒家人物應以謙卑地態度,虛心向佛教、道教、基督教學習,未來儒學應當走「神道設教」之路。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立儒教為國教的道路走不通,但向「建制化民間宗教」發展則是儒學的未來之路。還有學者認為對未來儒學發展不要刻意迴避意識形態,在過去的幾千年歷史進程中,儒學一直發揮著國家意識形態的作用,未來儒學恢復到「剛性國家意識形態」幾乎不可能,但作為「柔性的、軟的意識形態存在」可能是儒學未來發展的目標。
有學者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國都有範圍其國志民心的最基本理念體系、價值系統與精神追求,美國是政教分離的國家,但任何一屆美國總統就職都有濃濃的基督教色彩,都要手按基督教經典宣誓,顯然基督教就是美國的自然國教,儒學復興的目標如同基督教之在美國那樣,在文化多元的中國社會裡是「中國的自然國教」、「習慣國教」。
全體與會人員共唱《大同歌》(圖/李志明)
*本文由尼山聖源書院供稿
推薦閱讀:
※文摘:蘇格拉底和孔子
※孔子「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
※為什麼說孔子是復古專家?
※初探孔子出道前春秋各國之文化特點
※善讀「論語」2.7:漢文帝親嘗湯藥,孝父母重在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