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癌症由細菌和病毒引起,這4種是罪魁禍首!
癌症的原因大多不明確,給治療造成了很大挑戰。倘若能知道確切的病因,及早切斷癌變的途徑,癌症的發病率必能有效下降,癌症治療也會得心應手!
作者丨李萬禎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曾指出,世界上約1/6癌症的罪魁禍首是細菌和病毒。在導致人體癌變的感染中,最主要的有4種細菌和病毒,它們分別是乙肝和丙肝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EB病毒以及幽門螺桿菌,主要引起肝癌、宮頸癌、鼻咽癌及胃癌等。統計表明,僅這幾種病原體就導致當年全球近幾百萬人患上了癌症。
引起癌症的4種細菌與病毒
1.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HCV)
相關癌症:原發性肝癌
傳染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
HBV和HCV感染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這已是定論。乙肝病毒感染率高的國家和地區,肝癌也高發。研究肝癌患者的血液時,發現有95%患者感染乙肝,有10%患者感染丙肝,其中包括部分患者同時感染了乙肝和丙肝,說明乙肝病毒感染與肝癌發生密切相關。臨床上大多數原發性肝癌都是經歷過乙肝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演變過程。
2.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
相關癌症:宮頸癌、肛門生殖器癌及口咽癌
主要傳播途徑:通過性接觸傳播
人乳頭狀瘤病毒,為嗜上皮性球狀病毒,其中HPV16/18是宮頸癌最常見的型別。宮頸鱗癌(SCCA)主要感染HPV16型, HPV18則主要與宮頸腺癌(AC)有關。據有關資料流行病學統計,HPV陽性率癌前病變組為60%-87%、宮頸癌組為85%-99%。可見宮頸癌與HPV感染之密切。此外,高危型HPV-16/18的持續感染還與50%的肛門生殖器癌及20%-30%的頭頸鱗癌的發病密切相關。
3. EB病毒(EBV)
相關癌症:鼻咽癌、淋巴瘤
傳染途徑:唾液傳播
早在1997年,EBV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為Ⅰ類致癌物質,其中與之相關最明確的是鼻咽癌、人伯基特淋巴瘤、甲狀腺癌。近年來有大量研究證明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宮頸癌也與之相關。研究表明,全世界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核殼抗原的抗體(VCA/lgA)陽性率高達90%以上,而正常人的陽性率僅為5%左右。EB病毒早期抗原的抗體(EA/lgA)在鼻咽癌病人中的陽性率為73%。可見鼻咽癌與EBV感染之密切。
4. 幽門螺桿菌(HP)
相關癌症:胃癌、胃淋巴瘤
傳染途徑:口對口傳播、噴嚏傳播
幽門螺桿菌感染非常普遍,據報道全世界約50%~60%的人胃中可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所有的HP感染者均會發展成胃炎(胃竇為主的胃炎或全胃炎),15%-20%的HP感染者會發展成消化性潰瘍。HP感染者發生胃癌和黏膜相關性淋巴瘤的風險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多項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達61%-77%,因而世界衛生組織在1994年已將其定為胃癌第一致癌因子,也是預測胃癌患者生存的一項獨立預後因素。
不過,需明確的是,導致上述幾種癌種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的,亦不單單是這幾個病毒或細菌感染;事實上,有很多人感染了上述的幾種病毒或細菌,只有少部分人才會患癌。
如何預防病毒、細菌感染引發癌症?
1. 接種疫苗
人類已經研製出乙肝疫苗和HPV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種可有效預防癌症的疫苗。自從嬰兒期接種乙肝疫苗等措施開展,使我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數量降低,肝癌的發病率也因此較前降低。前不久,葛蘭素史克(GSK)宣布,國內首個獲批的宮頸癌疫苗希瑞適正式上市,對於9-25歲女性均可接種宮頸癌疫苗,在發生性生活前接種的效果最佳,6個月內完成3次疫苗注射。
2. 重視飲食衛生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力很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所以,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建議聚餐時盡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好實行分餐制;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應避免口口餵養幼兒;患者在與人親吻時也需注意。
3. 及時治療
慢性乙肝的合理抗病毒治療及預防肝硬化很重要,可有效控制和延緩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胃炎患者合併HP感染,應就診於消化科,明確是否需要接受抗HP治療及隨診胃鏡的時間。及早處理胃癌及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可有效減少癌症的發生。
4. 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癌症篩查
凡有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EB病毒、幽門螺桿菌的人群均視為相應癌症的高危人群,定期體檢,及早發現早期癌症,實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
① 對於有乙肝慢性感染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甲胎蛋白等,每6個月行一次肝臟超聲等。
② 女性宮頸癌篩查的年齡應從 21 歲開始,處於 21-29 歲年齡段的女性,建議每3年接受一次細胞學篩查,處於30-65歲年齡段的女性,建議每3年接受一次細胞學篩查或每5年接受一次HPV檢測聯合細胞學篩查。若HPV陽性者,隨訪 12 個月聯合篩查或進一步行HPV-16 或 HPV-18 分型檢測: 如 HPV-16 或 HPV-18 陽性,建議陰道鏡檢查。
③ 鼻咽癌臨床檢出前3年以上就會出現EB病毒的抗體升高,因此檢測EB病毒的血清抗體可以作為鼻咽癌的篩查指標,能檢出處於臨床前期的早期鼻咽癌。因而,每年常規體檢中,均應包括EB病毒相關檢查。
④ 建議普通人群,從40歲開始行胃癌篩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 G-17)、Hp檢測,若Hp(-)和萎縮性胃炎(-) ,應每5年複查一次;若Hp(+)和萎縮性胃炎(-),則根治Hp治療,每3年內鏡精查一次,若伴萎縮性胃炎(+),則應每2年內鏡精查一次;若Hp(-)和萎縮性胃炎(+),則每年內鏡精查一次。
綜上所述,確切存在病毒或細菌與癌症的發生有密切聯繫,這提醒了我們應該做好相關預防,及時予相應治療,做好癌症早篩查,打起有準備的防癌戰。
參考文獻:
1.鍾愛麗,榮培姣,陳原蘭.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患者臨床特徵及預後的關係.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5 (15) :3399-3401
2.俞霞,季明芳,余元龍等.鼻咽癌高發區居民EB病毒感染流行病學研究.中國腫瘤臨床,2011 ,38 (24) :1551-1554
3.聶尚丹.EB病毒與腫瘤的相關分子機制研究.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2015 (7) :667-668.
4.吳翠霞,張艷紅,葛小花等.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與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6 , 26 (11) :2568-2570
5.焦揚.乙肝病毒陽性與陰性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臨床特徵.中華肝膽外科雜誌,2017 , 23 (4).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推薦閱讀:
※【科普營養】住在你腸道里的細菌,今天過得好嗎?
※筷子上居然有那麼多細菌,你家的筷子乾淨嗎?
※「不流感」的流感嗜血桿菌
※「超級細菌」及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