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總對別人說三道四,是大事兒媽嗎?
人家有錢,而且錢是乾淨的,怎麼就不能搞個盛大的婚禮,開個豪車,住個豪宅呢?怎麼就不能對自己的錢任性一把呢?孔子說,你這是非禮,是僭越,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魯國的季大總理在家裡搞了個六十四人的歌舞晚會,孔子就挑禮了,甚至可以說暴跳如雷。關鍵是,孔子對季氏說三道四這件事,從來沒人說孔子是大事兒媽,不僅如此,中華幾千年一直認為孔子說得對,說得好,而且是中華的正脈和經典說法,這又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必須維護「禮法」呢?僭越怎麼就絕對不行呢?任個性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孔子這是何必呢?難道人分三六九等就是什麼好事嗎?難道孔子的說法確實過時了?難道維護禮治一點現實意義也沒有嗎?這其中有沒有一點道理呢?我們讀《論語》這種中華經典,不多問幾個為什麼,不搞清楚這些疑問,怎麼能算讀懂呢?
對於這些疑問,老慢是這麼理解的:中華智慧的核心是凡事從天的角度、客觀的環境需求角度、公家社會整體的需求角度看問題,換句話說,怎麼對公共社會整體的長治久安有利就怎麼做。這樣,就要求公眾人物、公務員、當官的等等主要涉及公共事務的人,必須習慣於從「公需」的角度為人處事,必須約束自我的「私慾」。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各種禮儀中,必須養成「從公共需求角度出發」這個習慣,這就是「禮」的原理,也是必須維護「禮法」的原因。
客觀事實就是如此,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倒霉摔跟頭都不知道為什麼。比如說,你是一個小組長,你非要插手老闆經理的決策,看似你在表現你自己的價值和聰明才幹,但是,從天的角度看,從客觀規律的角度看,企業的客觀資料你不了解,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你也不了解,即便了解也不全面不透徹,所以,你的建議其實只是從你的主觀角度看問題的結果,客觀上,並不符合企業的整體需求,不客觀當然就是違背客觀規律,當然就是違背天意。
所以,如果老闆聽你的,因為違背客觀規律,違背天道,老闆倒霉,企業倒霉,你跟著吃癟,結果是你倒霉;如果老闆不聽你的,你會覺得懷才不遇,老闆上司是傻瓜笨蛋豬頭,你鬱郁不得志,工作不順,結果,還是你倒霉吃癟。因此,僭越的結果是,不管是什麼結果,你都特別容易倒霉。
大詩人李白就是例子,覺得自己本事大的不得了,其實對政治、對管理、對客觀規律一竅不通,凡事只知道任性、一廂情願,根本不客觀,明智的領導不可能重用他,所以,李白覺得自己大材小用,怨天尤人,最後稀里糊塗的跟著謀反,倒霉的還是自己。心態不好,工作也不順,生活一塌糊塗。
所以,你該怎麼做呢?怎麼做對你、對社會、對企業整體最有利呢?做好你的本職工作,這是你的天職。你對你的本職工作應該最了解,所以,你就應該在這個位置上對企業、對整體做貢獻,從公共需求角度看,這是最佳選擇,這麼做,你也會萬事如意,這就是「禮」的好處。
當然了,你被提升了,你對新的工作崗位也了如指掌了,你對公家的貢獻更大了,但是,新的崗位上,這還是你的本職工作,只是表明你勝任了新的工作,還是「合禮」,不算僭越。
比如諸葛亮出山,他算不算僭越和非禮呢?人家看明白了劉備的客觀情況,看明白了三分天下這個客觀規律,而且是三顧茅廬之後,才提出了出師表,所以,還是「合禮」,不是「僭越」。所以,除非你遵循天道,看到的是一個事物的八維客觀規律,否則,你還是安分守己、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好,因為,只有這樣,從公家社會企業整體角度看,才會產生最佳結果,當然,你自己也會跟著順順利利。
所以,嚴守「禮法」,不能「非禮」,不能「僭越」,是對公共社會、企業、整體、團隊、群體最有利的選擇。當然,「守禮」的副產品是,自己也會因此工作順利、身心健康、生活如意,反之,只能產生一個結果,這就是自己跟著倒霉。
其實,魯國的結果就是如此,季氏非禮、僭越,結果呢,魯國沒多久就完蛋了,魯國完蛋了,季氏家族的後人當然也跟著倒霉了,如此看起來,孔子發火併沒錯。
————————————
推薦閱讀:
※論語里有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不能把對一個人的氣憤發泄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為什麼孔子的孫子埋在孔子的墳前?
※如何評價孔子這個人?
※孔子賦
※孔子孟子荀子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