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隸書--歐陽中石

西漢隸書
[ 錄入者:論書 |時間:2010-01-07 13:46:17 | 作者:歐陽中石
西漢初期,隸書穩步發展,存留作品主要有兩類:石刻和簡牘帛書。 石刻存世有《楊量買山地記)、《五風二年刻石》、《庶孝禹刻石》、《萊子侯到石》、《禳盜刻石》等。其結構與簡腰相近,已是隸體,但多數筆畫無波磔,可能是銘刻時造成的,顯得很古樸。後來評價,多據此認為它們是「體兼篆隸」。 簡牘帛書有: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遣策》、3號墓《遣策》和帛書;安徽阜陽出土的文帝時期殘簡;山東臨沂銀雀山l號墓出土的《孫臏兵法》、《孫子》、《尉繚子》、《晏子春秋》等,2號塞出土的元光元年曆譜;湖北江陵鳳凰山8號、9號、10號西漢墓出土的竹簡;湖北光化縣3號西漢墓出土的竹簡等。 湖南長沙馬王堆l、2、3號墓是西漢初長沙丞相軟侯家族的墓葬。其中,帛書《老子》甲本,尚有濃厚的篆書結構特點,但也已有一定程度的隸化痕迹,如化圓為方、末筆重按似波磔等。帛書《老子》乙本,結構基本已是隸書,末筆更具波磔形貌。可見到西漢初期,隸書的成熟程度又有了較大的提高,以致有的學者認為,這表明隸書的成熟期應當從此算起。不過,綜合來看,這種結論稍嫌樂觀。 西漢末期,才是隸書的成熟期。存留作品有;青海大通縣115號出土的宣帝時期竹簡,甘肅敦煌出土的天鳳元年(公元前14年)木牘,江蘇儀征胥浦101號漢墓(元始五年)出土的竹簡木牘等。而堪稱代表的,當屬河北定縣40號漢墓出土的竹簡,書於漢宣帝(公元前73年一公元前49年)時。結體取橫勢波挑定型,點畫之間已能自如地表現後來隸書常見的俯仰呼應,風格端莊、整潔,脫離了此前的古樸稚拙。此外《王杖詔令冊》簡、《始建國天鳳元年)簡等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全面來看,整個西漢時期,隸書始終沒有完全建立規範,在上述比較成熟的簡牘中,有相當多的隸字,或是筆畫,或是結構,都多少有其它字體的因素攙雜其間,這也許是墨跡書寫相對隨意的緣故吧。

推薦閱讀:

換種方式講西漢(12)
秦漢時期的改革——西漢中期的調整與改革(一)
西漢開國功臣為何被剁成肉醬?
項羽不理,劉邦不愛,一段漢國版「隆中對」,改變了歷史
王氏名人:西漢宰相 沛人王陵----王 陵

TAG:西漢 | 歐陽中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