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明緬懷父母深恩

清明緬懷父母深恩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然而,我王家子女對二○一六年清明卻有特殊情感——父母一百一十年冥誕俱在今歲。故於此時此刻,代表諸位兄妹,敬書此文,以緬懷雙親,追憶深恩。

至極親恩——歷盡千辛萬苦,哺育兒女長大。父母同歲,上世紀之初的一九○六年生於河北豐潤老家,十九歲成親,其後二十三年間,生育了我們七兄妹。那期間的舊中國,災荒戰亂連年不斷,老家一帶更是災難深重。父母被迫攜兒帶女,背井離鄉,篳路藍縷,幾度遷徙。雖然父母在饑寒交迫之中拼力掙扎呵護孩子,還是有二兄一姊不幸夭折。聽比我年長二十歲的大哥說,母親在接二連三失子之痛的折磨下幾近崩潰,時常站在牆頭,眺望伸向遠方的蜿蜒小路,似乎在企盼孩子們復歸……但父母一次次擦乾淚水,繼續與艱難困苦抗爭,哺育劫後餘生的我們四兄妹。解放後生活安定下來,但糧食及副食品還比較匱乏,父母節衣縮食,想方設法讓我們得以溫飽。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連續三年發生全國性嚴重自然災害,想吃頓飽飯,不啻為一種奢望。大哥參加土改工作後一直在外地,二哥在徵召第一批義務兵時參軍入伍,帶出去兩張嘴;但家裡還有我和妹妹正在上中學,仍然依附於父母卵翼之下等食吃。有好多日子,母親讓下班歸來的父親和放學回家的我們吃飯,她卻不吃,我問:「媽你咋不吃飯呢?」母親說:「我先吃過了,你們快吃吧。」但後來發現她更加消瘦,我明白了:為了讓我們晚上這頓飯能吃得飽一點,她寧可自己忍飢挨餓!我心疼,哽咽,「賭氣」地說:「你不吃我也不吃!」母親這才撥出去一點點飯,吃了幾口,又推說吃飽了……直到「文革」中我們都「上山下鄉」去了,父母養育兒女的重負才算卸肩,但是他們已被壓得彎腰駝背,已經成為年逾花甲的老人……「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謂之親。」雙親養育之恩,無論子女如何孝順,實難報其萬一!

山海德恩——天作嚴父慈母,教誨我輩成人。我父親,秉性剛直,對子女管教極其嚴格;我母親,慈愛溫和,對子女教育則循循善誘,是典型的嚴父慈母,與甲骨文中「父」字和「母」字的形意、與《說文解字》對二字的解釋非常相符。但是,父母對教育子女之說卻如出一轍: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故此,父母嚴慈相濟,不約而同地教育我們:

自幼苦學。父親曾念過四年私塾;母親沒上過學,但天資聰穎,自幼跟隨賣書的外祖父學習傳統文化,亦有相當功底。從我們記事起,父親就逐個教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講其中的歷史故事、掌故;教天干地支,教九九口訣和珠算,出題目,讓讓我們推演,計算;教識字同時教寫毛筆字,並要按偏旁部首記憶、書寫。不好好學,輕則斥責,重則打手板子。父親上班幹活去了,母親幫助我們溫習學過的知識,常常柔中有剛地「勸學」:學問是「袖裡吞金」誰也奪不走;小時候打好底子,長大了就能學好生存立世的本領……有一次還沒背會呢,我就哀求媽媽放我出去玩;她不但不「可憐」我,還警告說:「晚上你爸要打你手板子,我可不給你說情!」嚴格的家庭教育,為我們入學後的學業,特別是進一步學習傳統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恪守孝悌。父母都會講二十四孝要義和故事,他們自己都有當年孝敬我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故事和體會,也常常講給我們聽;讓我們背誦弟子規,且要照著去做;還要求我們對待左右鄰里也必須尊老愛幼,禮貌謙讓。大哥帶頭做出榜樣,上孝父母,下愛兄妹,兄友弟恭,其樂融融。

勤儉度日。父親特別要強,年少時就跟隨我的曾祖、祖父學得一手柳編好手藝,在老家以至後來到關外,十里八村都頗有名氣。自然他也要求子女們幹什麼工作都要勤學苦練,干就干好,寧叫身子受苦,不叫臉上發熱。早先干農活時,他說人勤地不懶,看誰家煙囪先冒煙,看那家高粱先紅尖。有時地里家裡的活計堆住了,看我們發愁為難,他就一邊領著我們風風火火地干,一面說:眼是懶蛋子,手是好漢子。父親教我們「勤」,母親則常教我們「儉」: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富日子要當窮日子過;年好過,節好過,平常日子不好過;沒有吃不了的苦,卻有享不了的福……正是由於父母勤儉持家,才度過那些艱苦歲月,兒女們身心皆深受其益。

仁善助人。父母還常常教育我們,為人一世,要積德累仁,積德行善。母親說世上人分三等:上等之人,不教而善;中等之人,教而後善;下等之人,教也不善。咱王家祖輩傳流,都做上等之人,最低也要做中等之人。而生活中的善,就是人到難處拉一把,助人為樂,善莫大焉。困難時期,河北老家一個同鄉人,來到東北謀生,但一時找不到事做,吃住無著,便投奔我家。雖然如前所述,自家還難以糊口,但父母卻二話沒說,留其吃住三月余,直到他有了差事,方稱謝道別。雙親言傳身教,將仁善的種子播入了我們的心田之中。

誠信立世。少年時父母就向我們灌輸,為人立世,首要誠實,實心、實言、實行,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父母把「誠」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們說,你們不是學過「仁、義、禮、智、信」嗎,這五個字,都是以「誠」為基礎的。在最困難的那個時期,他們聽說有人行騙行竊,就一再告誡我們: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做賊。咱們老老實實,靠自己雙手吃飯,靠本事吃飯。人不虧心,有誠信,腳跟才站得穩。特別是我們一個個走向社會、參加工作時,誠信都是他們囑咐最多的話題,從而奠定了兒女們的人生路基。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母德恩,教兒成人。

永世恆恩——承繼血脈傳統,澤被家族後嗣。到一九六八年,我們兄妹四人相繼走向工作崗位,父母看到,他們養育、教育出來的兒女一個個「成人」:三個兒子分別在基層單位負責一攤子工作,女兒成為一名教師,共同之點都是共產黨員。左鄰右舍說:「你們二老培養的子女真有出息,個個為你們爭光。」 那時,父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血脈延續和傳統承繼的意義與榮耀。可是,剛過上十來年頤養天年的日子,為我們操勞一生的父親母親,便先後於一九七七年、八一年駕鶴西去。吾輩痛感「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然而,父母將其美德作為最豐厚的遺產留給了兒女。這三十年間,我們又將父母給予我們的精神食糧,與我們在改革開放以後的新時代汲取的新營養融合一起,傳承給了父母血脈的第三代、第四代——七個孫輩、九個曾孫輩。他們之中,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有公務員,工程師,職員;有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他們在成長之路上,都受到了祖輩在天之靈的護佑和恩澤;他們也一定會將這一切,在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血脈長河中,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父母無限深恩,兒女銘刻於心,雙親昔年教誨,後輩永世謹遵。

考妣百十冥誕,敬書上傳雲端,告慰天堂二老,叩拜母海父山!

2016-3-28 8:40

推薦閱讀:

常州及其周邊20個清明踏青好去處,這裡花開成海,春意正濃~
易百科:四大"鬼節"之清明節
清明節為什麼按公曆算?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清明
吃卷薄餅

TAG:父母 | 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