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紅樓轟動新紅樓遭貶是悲劇
非常巧合的是,由古典巨著《紅樓夢》改編的兩部紅樓文藝作品在中國展開了一場暗中的較量:朝鮮版歌劇紅樓在中國巡演場場爆滿、好評如潮;20多年後新拍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在各地地方頻道亮相後,再次上演選秀以來的喧囂,其遭遇強烈的爭議和批評達到頂峰。雖然一部是歌劇一部是電視劇,兩者分屬不同的藝術樣式,但是其對經典改編的不同態度決定兩者遭遇的不同評價,新版紅樓遭受批評和非議、朝鮮紅樓獲得眾口一詞的好評,兩者不同的命運遭遇背後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 朝鮮歌劇紅樓受到空前的關注和歡迎。自5月7日在北京開啟中國巡演序幕後,一個多月里,朝鮮歌劇《紅樓夢》的腳步走過呼和浩特、長沙、武漢、福州、深圳、重慶等13個城市進行了26場演出。由於《紅樓夢》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朝鮮血海歌劇團的久負盛名。歌舞劇《紅樓夢》在中國的巡演受到熱烈歡迎。觀眾紛紛表示:「很感動,眼淚止不住。」「最後寶玉的悲傷都表現出來了。」「對於這麼一個熟悉的故事還能讓人這麼震撼,很難得!」 而新版紅樓在地方頻道播出後,爭議不僅沒有停止,圍繞其造型、風格、音樂、表演等環節的批評正在白熱化。有網路調查顯示,超過70%的觀眾對新版持不滿意態度,表示喜歡新版的觀眾竟然不到5%。如此超低數字可謂給新版紅樓潑上冷水,如此殘酷無情的超低評價顯然不是單純「被黑」、「被操縱」那麼簡單。 細數新版紅樓的幾宗罪,新版紅樓的詬病和癥結主要集中在:造型「銅錢頭」雷人,造型明顯失敗;畫面色調色彩陰暗,整片調子詭異沉重;劇中配樂同樣曖昧氤氳,缺少舊版音樂的「滿腔惆悵、無限感慨」深婉動人的情致;片子在表現紅樓青春美、唯美意境上明顯錯位,顯得喧囂和聒噪缺少文化深沉、細膩、婉約之美。 朝鮮紅樓能把握體味了紅樓的內涵和美學風格,新版紅樓為何卻遠離國人的大眾審美,拍出了一部「標新立異過頭」、「陰沉鬼氣」、「詭異曖昧氤氳」的紅樓?這個質問本身就充滿強烈的諷刺效果。 其實朝鮮歌劇紅樓並無複雜高深之處,它之所以深受中國觀眾歡迎還是因為其本身的「中規中矩」。從舞美和造型看,朝鮮版紅樓實現「原汁原味」的還原,更是高度貼近87舊版造型。這種藝術風格的定位顯然更能貼近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87舊版紅樓雖然拍攝條件有很大局限,但是演員的造型、表演經受了時間考驗,其深入人心、久盛不衰說明舊版的美學風格成功,符合大眾審美習慣、再現了原著唯美意境。朝鮮版紅樓高度逼真再現了這種美學風格,這種藝術效果出自外國人之手無疑更讓國人嘆為觀止,讚歎其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遺憾的是,我們在20多年後,在拍攝技術、資金實力都取得巨大進步的今天,重拍新紅樓卻沒有實現藝術表現力的高超再現:首要的造型關就讓人大跌眼鏡,整部作品的美學風格與原著相距甚遠:雖然劇本和台詞都貼近原著,但神韻和意境卻已面目全非。讓觀眾產生感覺像聊齋的錯覺其實是新紅樓美學風格定位的巨大錯誤,新版紅樓曲解了原著精神、糟蹋了經典作品。 新版紅樓沒有經受住觀眾的美學檢驗,是一部非常失敗的作品。其重拍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文化大悲劇,這場悲劇的可悲之處更在於:主創至今傲慢無比,反而指責公眾和媒體的「誤讀」甚至「暗算」,如此自戀、傲慢、偏執最終下場可憐和悲慘。一部大眾化的藝術作品,對公眾質疑置若罔聞、不屑一顧,指望它還能再造一部新經典那簡直遙不可及。(浩歌評論)
朝鮮《紅樓夢》
推薦閱讀:
※「親愛之人,赴死吧」——《甲賀忍法帖》
※中國第一位山水詩人的人生悲劇
※崇禎的悲劇
※50個悲句告訴你50個悲劇!【轉載】
※一個美國FBI探員向CIA間諜轉型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