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關係
06-29
人與人相處的原則—社會、家庭、朋友2010-01-30 08:49人與人相處的原則—社會、家庭、朋友守「人和」,就像公路上車與車之間如何交流禮讓一樣,都有一定的規則。守六和則不散神,神滿不思睡,少睡守元,就會像鶴一樣萬年長壽。人是整個地球生物鏈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和領導、同事、父母、孩子、夫妻、兄弟、朋友等是怎麼相處的,這些都將決定我們駕駛「生命之車」的品質。「和氣生財,怨氣招災」,我們心裡想的是「和」還是「怨」,世界將大不相同。一、人有三「才」:精、氣、神「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精能成形,氣是能量,神能化氣。「精」儘管存在「先天」、「後天」之別,但二者又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的。「先天之精」要依靠「後天之精」的不斷補充,「後天之精」則必須依賴「先天之精」的活力,而且它們還共同儲存於人的兩腎之中,形成所謂「腎精」。腎精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要素之一,它推動人體生長發育,參與人體生育繁衍,並濡養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所謂「氣」,即使生物電,它構成並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過程。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說:「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賴以生者也。」「氣」具有推動臟腑組織活動和促進血脈運行,有維持人體正常溫度,保持身體與外界環境協調平衡,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的能力,具有控制人體血、汗、尿、精不外泄的功能。「神」的生長主要以先天之精為基礎,以後天的精氣為補養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與精、氣的盈虧密不可分。只有作為生命物質要素的精氣充足,作為生命活動功能外在表現的「神」才可能旺盛。《黃帝內經》明確得出了「得神者昌,失神者死」的重要論斷。精、氣神在傳統養生理論中是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出現的。其中精、氣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神則被視為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或稱為生命結構的總體功能信息。三者之間具有互相滋生的內在聯繫;精充氣足則神全,神燥不安則傷精耗氣;精氣不足,神也容易浮躁不寧;只有精、氣、神充足,機體的生命活動才可能在健康狀態中運行。三、人與天和則氣滿,與地和則精滿,與人和則神滿精、氣、神是構成古代樸素人體生命學說的基本要素。不少古代醫學家和養生家為了闡述精、氣、神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特殊作用,往往把它與自然界萬物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共同比喻為「三才」,這就是所謂的「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風;人有三才:精、氣、神。」人與天和則氣滿,與地和則精滿,與人和則神滿。人要神滿,就要與人和。要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扶妻持、兄友弟恭、朋信友義、自顯己斂,守此六和則神滿,神滿不思睡,少睡守元,就會像鶴一樣萬年長壽。1、父慈子孝「倫常大道」的第一規則就是「父慈子孝」。這是天然的秩序,更是後天如何與人相處的基礎。為人父者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就充滿無限的慈愛和關懷,他只想到如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隨著孩子長大對父母也充滿依戀。父慈子孝、父子之間、母子之間的親情是自然的。父慈,父母對於子女要慈愛,但是絕對不能寵愛—「以為是愛的表現,其實是害了對方,不要錯把需求當成愛。真正的慈愛是指「嚴格要求的背後,有一顆真正關愛對方的心。」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麼是教育。我們每天在孩子這一畝心田裡種下的不論是好種子、還是壞種子,它都會生根發芽。所以必須清楚孩子「不懂禮貌」、「懶惰」、「不孝順」的原因在哪?才能對症下藥。只要把種下的錯誤種子拿掉,然後種下正確的種子,再過兩三年,對的種子就發芽了、結果了。教育孩子急不得,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來。如果家人總是百般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一點不順他的意,孩子就會發脾氣,這對孩子將來駕駛他那輛「生命之車」來說非常危險,他動不動就發脾氣,而每次發脾氣都會為「罰單」付款。(1)、讓則路寬廣,爭則路難行。越讓路越寬廣,我們的第一口飯菜,如果做父母的,總是充滿敬和愛的夾給爺爺、奶奶吃,孩子看見了會打心眼裡喜歡,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會效仿父母。開車要禮讓三先,人也一樣。人讓車,讓出一份安全;車讓人,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和諧。越敬路越平坦,教孩子從小孝敬長著,時刻為長者著想,他就不會自私,也不會貪心,可以有效的避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馬路上80%的車禍是不守規矩造成的,強行、搶行、佔線,不出問題才怪呢!所以教育兒女,應先教育自己,要從父母的修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關鍵在於父母力行孝道教給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不是孩子趕緊學,而是父母要趕緊學。這就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道理。一個人,越有禮貌,越懂得禮貌,越受人歡迎,越有朋友。相反,越斤斤計較,越增強好勝,越招人反感,到處碰壁。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2)、寵則生逆子。「寵」是教育孩子的一大忌諱—就像很多司機違章,託人走後門免於處罰,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必然要出「事故」。慈愛是要有理智的。現在許多父母包辦孩子的家務事,這種「愛」會釀出很多弊病。孩子懶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對父母的辛勞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絲毫無感恩之念。而當一個孩子能夠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別人的恩,才能想到為別人付出,進而去回饋、關懷別人。古代聖賢教育我們「習勞者知感恩」。不僅如此,在勞動中還能鍛煉孩子的處事能力,伸展筋骨,並由此養成勤勞的習慣,對於他的一生都有好處。孩子是父母帶大的,知道他父母心出必行,就絲毫不敢造次,知道只有嚴格自律,才能在自理中歷練自己。父慈順天,子孝合地。一個家庭,就像一棵大樹,祖先就是樹根,夫妻就是樹榦,兒女、事業、健康、財富、幸福,就是枝葉花果。要想枝繁葉茂,最關鍵的是向下澆水施肥,也就是孝敬父母不忘先祖,而不是往樹梢上潑水,往果實上注水,溺愛孩子,痴迷事業,忘記父母的大恩大德。如果您的家庭有30代的話,您的祖先便有10億7千萬人。這一孝就有這麼多先祖庇佑,相反就會令多少先祖傷心!2、君仁臣忠君仁,是處處替下屬著想,甚至不只是替下屬著想,還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著想。一個領導人有這樣的胸襟,這樣仁厚之心的話,下屬一定會感恩他,一定會效忠他。臣忠,是忠於上級領導,忠於他的本分、他的職責,忠於他們的團體,這叫臣忠。只有忠,才能得到領導的重用,只有忠心才能贏得團隊的信任,只有忠才能不辱自己的良心和使命。領導要有智慧去洞察,不聽讒言,所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搬弄讒言之人的動機是要控制你,要讓你的家庭不和,讓你的團體不和。所以一個領導者要有智慧,拒絕讒言和搬弄是非者的離間。孟子對君臣關係,有一段很精闢的教誨,他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下屬對於領導人的態度都是取決於領導人的態度,所以一個團隊帶不好,一個企業帶不好,誰要負最大的責任?領導人。下屬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去盡心儘力,就是當領導人有過失的時候,要懂得勸誡領導人。在整個人生過程中,我們要時時能念道這些曾經照顧過我們,曾經提拔過我們的領導、上司,這個恩不能忘。君臣關係是道,仁與忠就是德,得道多助,厚德載物!失道寡助,刻薄難明。3、夫扶妻持家庭猶如社會國家的細胞。夫婦關係和諧、家庭經營美滿,是社會穩固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正是由於夫婦關係特別重要,所以古代很受重視。家庭裡面,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什麼?「至要無如教子」,把孩子教好,是這個家庭裡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夫婦有別」,別在職責、本分不一樣。因為這個家庭裡面除了教育孩子這個重點外,還有經濟層面,家庭還要有經濟來維持。「扶」就是「扶持」的意思。所以為人丈夫要扶持自己的妻子,扶持教育好他的孩子;「持」就有「負責操持」的意思。太太的責任,在古代最常講的四個字,叫做「相夫教子」,就是樹立丈夫成為孩子的榜樣,以教育孩子有所敬畏。一個婦女她的主要責任就是把一個家庭治理好,讓先生能夠無後顧之憂,所以要夫扶妻持。丈夫要遵循天的屬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永遠積極,陽剛,奮發向上,像太陽一樣,內慈外剛;妻子要受大地的屬性,「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要守道包容,宅心仁厚,像牝馬一樣,內剛外柔。4、兄友弟恭陪伴我們最長的親人是誰?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一般正常父母因為長我們幾十歲,所以都會比較早離我們而去,兄弟則是從小一直陪伴我們到老,兄弟和睦才能讓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處好其實就是最好的孝道,也就是《弟子規》所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同氣連枝各自榮」,兄弟是同氣連枝,都是同一對父母所生,所以就像一棵大樹一樣長出很多枝幹,各自發展,各自能夠延伸出去,能夠枝繁葉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任何事做不好,不要先指責別人,要先檢討自己還有哪裡做的不好。當我們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時侯,時間絕對不會耗在煩惱、評判別人上面,而是回歸到我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事情更好上。當你時時處處都在反省自己,身旁的親友跟你相處會很感動,會被你的德行折服。感動的眼神如同甘露,而甘露會讓生命長青!5、朋信友義諺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一個人事業要有成,往往是朋友多方相助,所謂「出外靠朋友」。因此,選擇善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孝經》裡面有一句話叫「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一個讀書人只要有肯勸諫他的朋友,他一生就不至於會身敗名裂。朋友的本分就是要處處關心、處處慰問,讓朋友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的這份愛護、這份情義。朋友跟朋友之間要懂得互相讚歎、互相成就。朋友之間還要有「通財之義」,因為人生中難免會有順境、逆境,會有起起落落,所以,當朋友在經濟上突然很低潮的時候,我們不能吝嗇,要趕快幫助他,這個就是「通財之義」。6、自顯己斂中醫《黃帝內經》說:「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指出情緒作用與五臟健康密切相關。《莊子》講的「無情」,也是要人為人處事不要太情緒化,並非主張為人要冷酷無情。佛經說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有道德上的止惡修善去培養穩定的情緒,再由穩定的情緒去開顯智慧。我們講「倫常大道」,自然會發現,每個人的角色是不斷轉換的,先為人子,接著可能為人下級,到領導,到建立家庭,成為夫婦中的一員,或者為人父母,成為很多人的朋友。在這些角色轉換中,我們發現,「自己」的責任是最重大的,也是最關鍵的。人們經常把「自己」掛在嘴邊,到底「自己」是什麼?其實「自」是指自性,是先天的本性,淳樸無私的天性,是平靜的,祥和的。「人之初性本善」,指的就是本性;「己」,是己見,也叫習性,是後天熏習而成的,有染污的,私心雜念,是翻騰的,浮躁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指的就是這個己見或習性。人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矛盾中。淳樸的天性和爭強好勝的習性,隨時都在交鋒,這是一切煩惱的根源,也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人們怎樣抑制習性,凸顯本性,回歸自然,擁抱和諧與快樂呢?心根不調,慪氣,不去釋放,會長瘤子。怒氣,不去收斂,會得高血壓。內毒不生外毒不染,想讓身體沒病先讓心沒病。心放寬,孔老夫子留給後人的一個字:「恕」。寬恕,一個恕字解千年仇,寬恕所有人。所有毛病來自於「不恕」,「不恕」就有:貪、嗔、痴、慢、疑。把小疙瘩解開,看所有人都是好人。萬病之源就是「己」字,寬恕所有的怨恨,寬恕這一切以後,我們的心中有愛,病毒細菌都遠離了,所以心智一票否決,再多的錢不會買來快樂、幸福,再高的官位不會帶來你的平靜,唯獨今天一個恕字,「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每個人的「生命之車」都不是孤立的,我們是整個生物鏈條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像公路上車與車之間懂得交流禮讓一樣,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遵守了這「六和」,我們活得坦然、踏實,和氣生財,就不需要每天心神琢磨那些人和事情。神聚了自然就放鬆,更放下,自然就不會發生什麼「交通事故」了。正所謂:順蒼天日月之運化,借天之陽氣,補人之元氣。逆則傷氣,氣絕身亡。合大地山河之起伏,采地之精華,補人之精血。分則傷血,血虛人枯。睦眾生心智之攝愛,納人之神氣,補己之元神。違則傷神,神散志昏。自:彭措《生命駕照》附:【倫常大道】:「倫」是倫理,「常」就是道德規範。倫常,是宇宙之間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原則。中國的「道」就在人與人相處的學問中,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關係,也叫「倫常大道」。【貪、嗔、痴、慢、疑】:貪、嗔、痴、慢、疑、惡見是煩惱心所。見《百法明門論》「貪、嗔、痴、慢、疑」也就是佛家的「五蓋」也稱「五毒」五種覆蓋眾生心識,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煩惱。貪:「貪」就是「貪得」,見利忘義,有佔有慾,就是「貪」。貪名、貪利、貪感情、放不下,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屬於貪。嗔(chēn):怒,生氣,責怪,埋怨 。「瞋」就是怨恨、不滿。不滿在內心,而發脾氣是其表現。『嗔』,嗔心嗔念,大家以為自己都沒有,脾氣大,當然是嗔念,恨人、殺人、怨天尤人、都是嗔,是非分明也是嗔。痴:梵語 moha,也譯作「無明」。謂愚昧無知,不明如實之事理。「痴」就是說你為物慾蒙蔽、為主觀所蒙蔽,被自己的愚昧慣性所操縱。「痴」不代表傻瓜,而是不辨正邪、不分真假、不知利害、不明是非,這就是痴。慢:「傲慢」,把自己和別人相對比,內心產生高傲的心理,稱為慢。慢有許多種,最普通的一種就是"自尊心"。當你比別人差時,事情做不成功,失敗了,別人嘲笑你,有滿心的你就產生苦惱,認為你與他平等,這就是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疑:對於諸真理常猶豫不決。對別人的熱誠充滿了懷疑,而固守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行為習慣,不願意接受新的理念。根本不會相信別人,因為有我,有我慢,所以人對一切真理都不信。所以貪、嗔、痴、慢、疑這五樣,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脫。類別:親情無價 |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貼吧 | 瀏覽(777) |評論(1)上一篇: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下一篇:2月4日6點48分-立春 季氏北斗七...相關文章:學會和同事相處的30個原則(剛走...5項原則 教你和婆婆和平相處!你懂得與人相處嗎:討人喜歡的原...成功等於知識加人脈,如何與人相...成功人際關係,怎麼樣與人相處的...男女相處原則男男情侶相處原則:寬容 傾訴 ...朋友相處的原則和圓滑與同事相處好的30個原則.與領導相處的六大原則更多>>最近讀者: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內 容: 插入表情▼閃光字
推薦閱讀:
※安迪愛喝的「綠山咖啡」是什麼鬼,和「藍山咖啡」有毛關係?
※祖輩的親屬關係
※男女關係的經典解析【轉載】
※「中日關係 且行且珍惜」
※謝霆鋒媽媽和現任老公近照曝光,和謝賢關係依舊很好
TAG: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