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養生文化精髓

口張煒

道教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養生文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謂道教養生文化,是指道教在繼承和汲取傳統的養生方法,在內修外養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養生理論和方法,以求實現長生成仙的最高目標。道教養生文化,也可以說是道教文化的主幹和特色所在。其基本內容大致有以下五點:

一、追求長生成仙是道教養生文化的核心,也是道教徒的最高目標。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在創教之初,撰寫道教經典《老子想爾注》時,就繼承了先秦「重人貴生"的傳統思想,大膽地把《道德經》中的「道大、天大、地大、王大」改為「道大、天大、地大、生大」,認為「生」比「王」重要。並以此作為道教宗旨之一,確定了所謂「道」,即「生生之道」,「求道」即「求生」。「生,道之別體也」。樂生畏死,是人之常情,「死是人之所畏,仙、王、士與俗人,同知畏死樂生。」在他看來,要做到長生不死,肉體成仙,首要應當從愛護、重視和養護自身生命和軀體著手,注意現實的自身鍛煉和養護。

早期道教的另一部經典《太平經》則大聲號召世人「皆當重其命,養其軀,唯思長壽之道」,並指出:「得長壽者,本當保知自愛自好自親,以此自養,乃可無凶害也。」張道陵更是要求求道之人,要自覺地爭取長生,「自威以道誡,自勸以長生,於此至當」,「知道意,賤死貴仙」,明確提倡「結志求生」。由此可見,道教徒將身體的養護髮展置於一個極高的尺度之上,終生以求。

從張道陵《老子想爾注》來看,養生方面主要有寶精、鍊氣、成神、守一等術,以及後來發展的諸如內丹、外丹、存思、守一、服氣、服餌、導引、引蹺、胎息、吐納、辟穀、房中術等養生術,都是圍繞追求長生成仙而展開的。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一個主題,即以人的主動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類體質健康長壽,通過各種實踐方法取得人類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途徑。

二、「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養生的主旨。

人的生命由自己控制掌握,人發揮自我主體能動性,可以延續生命的長度,提高生命存在的質量。這一口號,首見於《龜甲文》,葛洪在《抱朴予》中曾引用之,「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此後,歷代道教養生論著中,都反覆提及。如魏晉時的《西升經》云:「我命在我,小屬於天。」宋代《雲笈》七箋卷56引《仙經》:「我命在我,保精受氣,壽無極也。」清代柳華陽《慧命經》也一再重複這一口號。宋徽宗視「命」為命運,則稱「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追,此之謂也。」意即人的生命之存亡,年壽之長短,命運之好壞,決定於自身,並非決定於天命。這種精神,貫穿於道教養生髮展史的整個過程,其核心在於,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求得自我生命的發展,獲得生命的超脫和自由。這種思想無疑包含著一種積極的、洋溢著生命熱情的精神本質,它使道教養生不斷獲得生命之源和動力,促使其不斷發展。

齊梁陶弘景在《養生延命錄》中引用《大有經》說「夫形生愚智,天也。強弱壽天,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餘,長而滋昧不足,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餘,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長全足,加之導養,年來可量。」這段話,闡明了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含義和道教養生觀的真諦。

三、強調道教的自我約束和心理修鍊是道教養生的基本方法。

在道教養生實踐中,他們主張:身心並重,形神兼備,性命雙修。修德修心是養生的第一要務。要長生成仙,就必須遵從道誡;要遵從道誡,首要「修心」,「心」乃一身之主,百神之帥。眾所周知,人們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名利」圍繞著每一個人,如何面對人生,面對「名利」都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和心理穩定程度。一個人完全排除「名利」是很困難的,但必須消除它對心理產生的各種困擾。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唯得之貨令人心妨。」他意識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他極言多欲之害。

張道陵則要求「求長生者,不勞精思求財以養身,不以無功劫君取祿以榮身。」當慾望不能滿足時,要以平常之心待之,若竭精費神,焦思苦想,甚至不擇手段,則必然傷心傷神,導致傷身。道教一般是以清靜寡慾,恬淡虛無為武器來解決這個問題。張道陵「治身」是這樣的,「治人」亦是如此。在創教之初,張道陵設「治」治眾,立祭酒,分領其戶。「以廉恥治人,不喜施刑罰,乃立條制,使有疾病者,皆疏生身以來所犯之罪。乃手書與神明共盟約,不得復犯,法當以身死為約,於是百姓計愈。邂逅疾病,輒當首過。一則得愈,二使羞慚,不敢重犯,且畏天地而改。從此之後,所違犯者,皆入為善矣。」所以修道首在修心。

四、「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是道教養生的顯著特色之一。

「天人合一」觀具體來說,就是象天法地,天人一體。所謂「天」,古代有多層含義,代表天帝、神靈,代表萬物主宰,然而更多的是以「天」為宇宙自然的代表。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天即是「道」,也即是自然。老子又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在這裡提出「長生」的觀念,並解釋了「天地」能長生的原因,在於「不自生」,即純任自然,順乎自然。老子的這一思想,是道教學說的關鍵,意思是人們「修道」,也就是象天法地,以天地自然為楷模,做到天人一體,就達到了「道」,也就「不自生」而長生了。總之,道教的修鍊,就是道法自然。所謂養性、養心、養神、養氣、養生,其核心均在象天法地,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主要表現為「天人相通」與「天人相應」兩個方面。所謂天人相通,即人體系統與自然宇宙系統是統一的整體,宇宙自然的巨細變化,無不在人體系統有所反映。所謂天人相應,指人體與宇宙自然不僅相通,而且在構成系統上也是相似。人體器官及氣血運行皆與宇宙結構相似。宇宙是一個放大的人體,人體是一個縮小的宇宙。這一觀點,揭示了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

元·陳致虛在《度人經注》中指出:「天地運度,以道用言,則人之身得天地正中之暴,頭像天,足像地,故曰人身一小天地。……道生萬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為物中之靈者,別求於道,人同天地,心比天,腎比地,肝為陽,肺為陰,一上一下,仰觀俯察,可以賾其機,一始一終,度數籌算,可以得其理。」根據這種認識,道教養生家贊同並繼承了《黃帝內經》提出的「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以養生治生的主張,並貫穿於養生實踐之中。道教的很多養生術都十分強調接季節、月份、時辰進行修鍊。

五、眾術修鍊是道教養生繁榮的標誌。

道教徒在特定的信仰、思想和理論指導下以及在長期養生實踐基礎上,創造了眾多的養生術。在歷史上流派和類別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

1、守一。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對「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

2、存思。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

3、導引。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各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相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

4、吐納。是在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求長生延年。

5、胎息。是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

6、服食。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和藥物來求得長生成仙。

7、外丹。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煉製不死丹藥,以求長生。

8、內丹。是以人體比作爐鼎,以人的精、氣、神作為對象,運用意念,經過一定步驟,以求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以求長生。

9、房中。指男女性生活的節制和諧,還精補腦等房事方法,以求長生。

10、起居。指人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示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理,以求健康長生。


推薦閱讀:

道教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帝君!
【道教秘訣】邱處機真人編創獨特手法《十式聰耳操》 讓老人防耳背耳聾聽力好!
道教法器——銅錢劍
有一個道士女朋友/妻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截拳道教室 (一)

TAG:文化 | 教養 | 養生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