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國寶文物欣賞(五)

陝博明信片-鎏金鐵心銅龍

陝博明信片-鎏金鐵心銅龍

陝博明信片-鎏金鐵心銅龍

陝博明信片-鎏金鐵心銅龍

陝博明信片-鎏金鐵心銅龍

陝博明信片-鎏金鐵心銅龍 1975年出土於西安南郊草場坡,這件銅龍是鐵質的,通體鎏金,身體細長,兩隻有力的前腳緊扣地面,龍頭與上身呈「S」型,龍嘴張開,露出牙齒和彎曲的龍舌,兩隻圓睜的雙眼直視前方,龍角緊貼頭部向後伸展,龍尾叢高高上揚的後肢處反折向龍頭上方。整條銅龍身體流暢,極富動感,體現出唐代龍的生動美與氣勢美,堪稱精品。

陝博明信片-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陝博明信片-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陝博明信片-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唐代 銀杯呈八瓣花狀,口沿外緣鏨刻一周聯珠紋,足沿也裝飾聯珠紋。杯腹的八個花瓣是八個紋飾區,每區鏨刻著一組人物,分別為仕女戲嬰、仕女梳妝、仕女樂舞和仕女遊樂,以及四幅狩獵圖,其中三幅是策馬追鹿,一幅為彎弓射猛獸。在銀杯的內底處,以水波紋為底襯,還鏨刻出摩羯頭和三條長尾,口邊有兩條長須的魚,紋飾鎏金。

陝博明信片-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陝博明信片-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陝博明信片-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這件六曲葵花形銀盤底部中心具有浮雕效果的飛廉紋飾是用模沖的方法製作而成,銀盤經拋光處理,銀色光亮如新。中心部位的飛廉紋飾經過鎏金處理後,金光燦燦,其剔刻工藝技術則更為高超,起刀落刀一氣呵成,線條清晰準確,刀法純熟,不見線條的重疊和補刻痕迹。這件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不僅反映了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更體現出了唐代金銀器工匠的睿智巧思和高超的製作工藝。

陝博明信片-五祀衛鼎

陝博明信片-五祀衛鼎

陝博明信片-五祀衛鼎

陝博明信片-五祀衛鼎 國寶級文物。鼎造型簡單大方,內壁鑄有銘文19行共207個字,講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說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個叫裘衛的人想與他的鄰居邦君厲交換土地,於是他把這件事報告給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經過詢問,邦君厲表示同意並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馬、司空)以及內吏實地勘察、劃定地界並辦理了手續。這篇銘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實際已屬私有,但土地的轉讓、交換和買賣,仍需通過王朝重臣。同時這篇銘文中有確切紀年,因此五祀衛鼎是判斷西周中期青銅器的標準器,非常珍貴。

陝博明信片-孔雀紋銀方盒

陝博明信片-孔雀紋銀方盒

陝博明信片-孔雀紋銀方盒

陝博明信片-孔雀紋銀方盒

陝博明信片-孔雀紋銀方盒 1970年陝西省西安市南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銀方盒的紋飾採用滿地裝的手法裝飾,顯得反覆細密,富貴堂皇。這是唐代金銀器精工細作的代表。主題紋飾的安排以中軸左右對稱為基本構圖模式,規整而穩重;輔助紋飾則根據空白填補,靈活而多變。盒正面醒目處為一對口銜勝帶垂蓮、立於蓮蓬之上的孔雀。孔雀在唐代被視為珍禽,也是畫家濃彩重筆表現的對象。 這件銀方盒上的孔雀圖,兩隻孔雀相向而立,作躍躍欲飛狀,周邊環繞以折枝花卉,構圖主次分明,動靜有序,應該是當十孔雀花鳥畫流行的反映。遺憾的是,兩隻孔雀加工痕迹有所不同,一隻鏨刻出細膩的羽毛和蓮蓬的葉脈孔眼,一隻卻僅僅鏨刻出輪廓。根據這些痕迹來分析,孔雀圖很有可能是一幅未完成品。關於何家村窖藏文物,至今還有許多沒有揭開的謎。銀方盒上的孔雀圖,既再現了社會流行風尚與金銀器的關係,有透露出金銀器製作方面一些鮮為人知的信息。

陝博明信片-風柱斝

陝博明信片-風柱斝

陝博明信片-風柱斝

陝博明信片-風柱斝

陝博明信片-風柱斝 商,高41厘米,口徑19.5厘米,重2.86公斤,1973年陝西省岐山縣賀家村1號墓出土。 鳳柱斝因兩個立柱上各鑄有一隻高冠鳳鳥而得名。鳳鳥是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裝飾題材,表現手法變換多樣,平面紋樣的較為多見,像這件斝上的立體造型較為罕見。
推薦閱讀:

中國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中國歷史上有價值超過和氏璧的文物嗎?
禮縣文物及古遺址考察散記
如何評價新華網「收藏家邱季端:保護民族文化是全社會的責任 」一文?

TAG:歷史 | 博物館 | 文物 | 出國 | 陝西 | 國寶 | 博物 | 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