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後行走訓練
一、正常功能的描述
1.概述
行走是一種複雜的、全身參與的活動,需要雙腿的配合與全身多塊肌肉和多個關節的協調和參與。
肌肉癱瘓,運動控制差以及軟組織攣縮是導致腦卒中後行走障礙的主要因素。另外,個體的體能也是影響患者步行的一個重要方面。
(1)正常功能
步行周期分為站立期(支撐期)和擺動期。
1)站立期(此期始於足跟觸地)
站立期正常功能:
(1)踝關節先背屈以便腳跟著地,後跖屈使足放平,身體重心向前越過腳面之後再度背屈。
(2)膝關節先屈曲以緩衝身體的重量和衝量,後伸展,到此期末尾再次屈曲。
(3)髖關節保持伸展。
(4)骨盆向兩側水平移動。
2)擺動期
擺動期正常功能:
(1) 擺動期:髖關節屈曲將下肢前提。
(2) 擺動期:膝關節屈曲以縮短下肢,後伸展,到此期末又屈曲。
(3)擺動期:踝關節先跖屈準備將腳推離地面,最後背屈以便腳跟著地;足跟著地後,終止踝背屈,在水平面上向下側傾斜。
(4) 擺動期:骨盆前後向沿波浪線上下移動。
正常人步態(擺動期):
①雙腳應以互相緊靠的位置直接前移;
②重心的移動需要軀幹和頸部的調節;
③骨盆的水平面的旋轉與胸椎的旋轉的方向相反。
當右腿前擺時,骨盆向左移,左上肢和左肩前移,頭向右轉。
(2)向後行走
為了保持身體平衡,在向後行走擺動期重心不向後移動。只有當後側下肢支撐到地面上時,重心才能後移。
(3)上下樓梯
上下樓梯正常功能:
(1) 上樓梯時,前腿的髖、膝和踝關節伸展,向上推動,並且後腿有較大程度的屈髖、屈膝,從而將後腿向前提起。
(2) 後側腿產生的推力將身體向前推動。
上樓梯與水平行走的運動成分相似,下樓梯主要考慮安全因素,重心要保持在後面的支撐腿上。上下樓梯時,全身重量基本上都要靠單腿支撐,膝關節伸肌肌力和活動範圍(特別是下樓梯)非常關鍵。
2.行走的分析(存在問題)
偏癱患者步態異常,一方面是由於肌力下降或癱瘓並缺乏協調所致,另一方面是因為平衡缺陷或者肌肉長度的改變而形成代償的結果。
(1) 患者的站立期:
雙足支撐期延長。健側下肢站立時間和占步態周期的比例都高於癱瘓下肢。
患腿站立期常見問題:
1)髖關節伸展和踝關節背屈不夠,膝關節屈曲不能;
2)膝關節過伸展;
3)骨盆過度向兩側水平側移,骨盆過度朝健側傾斜;
4)膝關節保持屈曲(股四頭肌無力);
5)小腿前移不能(踝背屈困難)和膝過伸,導致軀幹前移運動不夠。
(2)患腿擺動期
患腿擺動期常見問題:
1)腳趾離地時屈膝不夠;
2)屈髖不夠;
3)足跟著地時,踝背屈不夠,屈膝不夠;
4)步行速度降低;
5)步幅縮短,兩側不一致;
6)步寬增加。
推薦閱讀:
※治療中風、偏癱名方:補陽還五湯
※偏癱患者的系統康復治療
※雜病驗案——雜病三十二——偏癱失語
※繼續努力 | 偏癱康復訓練之坐起訓練(下篇)
※中風偏癱膝過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