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代柳公權《伏審帖》《奉榮帖》《嘗瓜帖》《聖慈帖》《辱問貼》《十六日帖》

唐代柳公權《伏審帖》《奉榮帖》《嘗瓜帖》《聖慈帖》《辱問貼》《十六日帖》

柳公權《嘗瓜帖》

釋文:  爪一顆,時新,第一割而嘗之,味又甘好,以表汝之孝也。明後至,彼不悉耶?告世四娘省。

柳公權《聖慈帖》

釋文:  聖慈允許守官,稍減罪責,猶深憂懼。續冀面言,不一一。誠懇呈卅第處十四日,即空。

柳公權《赤箭帖》釋文:  奉榮示,承已上訖,惟增慶悅,下情但多欣愜。垂情問以所要,悚荷難任。償有赤簡,時寄及三五兩,以扶衰病,便是厚惠。不具,公權狀白。

柳公權《伏審》<奉榮帖》《辱問貼》《十六日帖》

柳公權(778-865),唐代書法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曾任翰林院侍書學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太子太保,封河東郡公。性情耿直,敢於直言進諫。擅楷書,廣泛師法魏晉及初唐諸家,受顏真卿影響較大。其書結體緊密,筆畫鋒棱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在書法史上具有很大影響。柳公權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陽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馮宿碑》、《蘇夫人墓誌》、《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等。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曆十三年,柳公權誕生於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字誠懸。其祖柳正禮,唐邠州士曹參軍,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   憲宗元和三年(808),三十一歲的柳公權進士及第,當年宏詞登科。從此,柳公權開始了漫長的仕途生涯,竟然歷仕七朝: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憲宗時,柳公權任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夏州,闢為掌書記」(《舊唐書》)。李聽與柳有此交誼,故柳晚年還為其書過碑。柳公權墓景觀(15張)  穆宗即位,柳公權入奏事。穆宗召見柳公權,說:「朕於佛寺見卿筆跡,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從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書禁中。皇帝的寵幸、生活的優裕,並不給柳公權帶來歡樂。他內心卻有無法排遣的苦悶與隱隱的羞愧。他酷愛書法藝術,但他不想以此作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業的進取雄心,時時躍動在胸間。而隨從皇帝的侍書,其地位僅與「工祝」一類相等。因此其兄柳公綽曾寫信給宰相李宗閡,云:「家弟苦心辭藝,先朝以侍書見用,頗偕工祝,心實恥之,乞換一散秩。」於是改為右司郎中,累換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館學士。   唐文宗頗愛柳公權書法,又召為侍書,遷諫議大夫,後改中書舍人,充翰林書詔學士。開成三年又轉工部侍郎,累遷學士承旨。  武宗朝,罷內職,授右散騎常侍。宰相崔珙用為集賢學士、判院事。    宣宗時,左授大子詹事,改賓客,累遷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復為左常侍,國子祭酒,歷工部尚書。   

懿宗時,咸通初年,柳公權改為太子少傅,改少師;在咸通六年(865)卒,贈太子太師,時年八十八。    柳公權仕途通達,只是在八十二歲那年,因年老力衰,反應稍遲鈍,在上尊號時不慎講錯,御史彈劾他,結果被罰了一季的俸祿。各朝皇帝都愛他的書法,愛他的詩才,甚至他的諫議也樂意接受。柳氏的一生,除了少許時間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在皇帝身邊。其一生,一直在不斷地為皇家,為大臣,為親朋書碑。柳公權頗像一隻關在禁籠中的金絲雀。這樣的生活使他缺少壯闊的氣度、寬廣的視野、浩瀚的生活源泉。顏體一碑一碑曾不斷地變,柳體在其成熟以後變化較少;顏真卿像奔騰咆哮的洪流,柳公權卻似流於深山老林的洞水。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命情調。

延伸閱讀

柳公權其人其書


推薦閱讀:

柳公權楷書《集聯》,遒勁有致,柳骨之美
臨柳公權《神策軍碑》
柳公權楷書間架結構100法(91-100)
柳公權楷書間架結構100法(7

TAG:柳公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