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挑起貿易糾紛!特朗普應重讀來自馬雲的忠告 | 冰川話題

馬雲在文章中指出,美國把「貿易逆差」當作一個傷害經濟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盤和林

美國政府6月15日發布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6月18日,又變本加厲,威脅將制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

新一輪加征關稅清單公布後,中國有關部門先後作出了正式回應。在貿易摩擦問題上,中國的立場非常明確,面對美方損人不利已的短視行為,中方不得不予以強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我們將立即出台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徵稅措施,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

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結果會是如何?兩個多月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早有斷言,「貿易逆差」是個錯誤的問題,美國挑起貿易爭端是根本錯誤的手段,最終受傷害的是美國農戶和中小企業家。

發表在《華爾街日報》的這篇署名文章中,馬雲更進一步表示,美國這麼做,等於是在放棄進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巨大歷史機會。

作為全球最大零售體的掌舵者,馬雲這番話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和準確的行業預判。

「貿易逆差」是錯誤的問題

特朗普上台至今,做了太多讓世界為之震驚的事情,在貿易糾紛問題上,其作為商人的思維模式可以說是展現得淋漓盡致。中美經貿關係的走勢,早在特朗普競選之時就已埋下伏筆。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貿易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產業政策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就連國際關係的處理也處處展現商人之道。而這一切都是基於「美國優先」「就業至上」「重建偉大的美國」等激勵口號,在針對中國方面,更是直指中國製造2025計劃。

在特朗普眼中,中美已從貿易夥伴走向貿易競爭關係,也正是基於這樣的錯誤認知,才會一步步走到今天挑起貿易爭端的錯誤手段。

對此,馬雲在文章中指出,美國把「貿易逆差」當作一個傷害經濟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正如馬雲所說,美國過去30年執行的經濟政策,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鼓勵美國公司將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外包到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把創新、技術和品牌等等最有價值的部分留在美國。

對於這一美國主導的全球化,中國積極擁抱,結果是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出口國;美國消費者享受到了低價產品和服務。中國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美國公司拿走了大部分利潤。所以,如果要說中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收入的順差,那麼應該說事實上美國擁了世界上最大的利潤的順差。

事實正是如此。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為3752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卻沒有考慮貿易逆差在商品結構上明顯的不同,並且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說,中美經貿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同供應鏈扭曲有關。據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增值計算方法,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規模至少要減少三分之一。

在全球分工的價值鏈時代,各國都為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在計算最終順差時卻全部加總於終端產品出口國。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平的做法。從這個角度來講,所謂「貿易逆差」也可說是一個偽問題。

挑起貿易爭端是根本錯誤的手段

由於佔據著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制高點,美國從本質上來說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以貿易順差為由開戰著實荒謬。

馬雲在文章中就明確表示,美國挑起貿易爭端是根本錯誤的手段。

不同國家在不同商品生產上存在比較優勢或資源稟賦差異,這推動著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在自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環境下,貿易雙方或多方整體上都會有利益增加。

眾所周知,我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出口主導產業,其所有的附加值是很低的,以蘋果產品為例,作為全球工廠的我們,收集了各國的不同零部件,在富士康工廠里辛苦的組裝出一部手機,從最後的利潤劃分可以看到,其加工價值僅到整機價值的2%左右,巨額的利潤還是被蘋果公司拿去。

由國際貿易而帶來的新增收益會根據貢獻而進行分配,不難看到,在中美貿易中,美國更多是受益者。這且不說,由於進口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價格低,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美國市場低通脹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面對我國這樣一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機會是顯而易見的。

正如馬雲指出的,中國有3億中產階層,相當於美國全部人口,居民收入在以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中國的消費升級規模巨大,正驅動中國從全世界吸引進口商品。進入這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是今天擺在美國面前的巨大機會。

換言之,美國在這時候決定挑起貿易爭端,不能不冒著放棄進入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這個巨大機會。即便美國政府可以這麼做,美國企業和公眾願意這麼做嗎?

最終受傷害的會是誰

錯誤的問題,錯誤的手段,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貿易爭端最終受傷害的是美國農民和中小企業,這是馬雲兩個多月前的論斷。

這一點,從去年阿里巴巴在底特律舉辦的美國中小企業峰會上可以窺見一斑。

當時,馬雲和許許多多從美國各地趕來的中小企業家一起,討論如何通過阿里巴巴進入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對他們來說,中國消費市場意味著就業、機會和希望。」

但這一切,在貿易爭端開啟後,就變得不那麼確定了。特別是那些在中國有著巨大消費市場的美國農產品和中小企業,貿易摩擦將導致市場畫地為牢,必然使得美國農產品和中小企業喪失其在中國的巨大市場份額,而不得不退回國內市場。

可以看到,美國2018年3月公布的失業率僅為4.1%,為十七年來的新低,這一經濟指標也說明了中美健康的貿易關係對美國而言並不是壞事。粗略估計,此次貿易糾紛涉及美國40個產業中大約210萬個就業崗位,當失業率迅速增長,可能特朗普就不這麼硬氣了吧。

美國301條款上一次的大規模應用是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日本的貿易摩擦時期,從歷史過程來看,引發貿易摩擦的領域隨著日本產業結構演變而發生著改變,從輕工業、重化工業演變到高新技術產業,再到金融、宏觀領域。與之對應,貿易摩擦的解決手段也從1985年前的強制性關稅、配額、自願出口限制為主拓展到1985年後的匯率調控、自願進口擴大、開放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日本遭遇經濟發展歷史上的滑鐵盧,而美國,拋開貿易摩擦損失的貿易利益不提,就國內通脹與失業並存就給美政府帶來了巨大難題,這期間雖增加了部分企業的利益,但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生活和其他中小企業的經營。這本身就遠遠背離了特朗普保護就業的初衷!

中美貿易關係已不同於上世紀美日貿易關係,兩國之間同行業競爭並不明顯,更多的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就像馬雲所講:雖然真正改變今天貿易保護主義現狀,道阻且長,但無論今天遇到何種困難,我對中美之間的未來20年充滿信心,對世界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推薦閱讀:

過來人關於實習的33個忠告
25到30歲,您得到的最印象深刻、最別緻的忠告是什麼?
寫給女孩子的50條感情忠告
無論你嫁給誰,這些忠告一定牢記
龍欽巴(無垢光)尊者三十誡(三十忠告論)

TAG:美國 | 貿易 | 糾紛 | 忠告 | 馬雲 | 特朗普 | 冰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