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發展狀況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狀況,研究了行業基本形勢、經濟運行狀況和進出口貿易狀況,發現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目前存在創新基礎薄弱、開發能力不足、研究深度不夠、集成技術落後等主要問題,建議建立完整的研發體系、建設自主創新型人才隊伍,通過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提升裝備技術含量,解決制約農產品加工裝備發展的系列問題。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劃分[1],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包括糧、棉、油、果、蔬、茶、肉、蛋、奶、煙、酒、飼料及水產品等設備製造領域,可進一步歸納為5大類:一是食品、酒、飲料及茶生產專用設備製造業。二是農副食品加工專用設備製造業。三是煙草生產專用設備製造業。四是飼料生產專用設備製造業。五是棉花加工機械製造業。
1 發展狀況
1.1 行業基本形勢
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積極貫徹中央關於 「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導向,堅持科學發展,改善品種質量,淘汰落後產能,努力化解成本壓力。在市場消費需求總體上升的拉動下,糧棉油、果蔬茶、屠宰及肉蛋奶、水產品等加工裝備持續穩定增長,酒類、飲料類、營養保健類、休閑方便類等加工裝備加速發展。除一部分大型化、高端化加工裝備及其零配件仍需進口外,國內也有一定數量的拳頭產品不斷出口,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提升技術含量方面,廣泛採用的有機電一體化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擠壓膨化技術、超高壓技術、微波技術以及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等,從而不斷有技術含量高、更人性化的農產品加工裝備不斷投放市場。
1.2 經濟運行狀況
2011—2013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工業總產值情況詳見表1。從經濟運行狀況看出,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總體發展速度有所回落,但保持正增長態勢。由於勞動力、能源、原材料等生產成本上升,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的作用難以抵消生產成本的影響,導致該行業發展速度有所回落。近年來由農業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全國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支持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的改進提升。推進了食品機械發展速度持續增長。2014年,中國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 000 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企業數達到736家,同比增長6.05%;資產合計691.84億元,同比增長3.09%。從產業經濟運行狀況看,2014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1 064.91億元,同比增長6.45%;利潤總額81.06億元,同比增長2.30%。整個行業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經濟指標,均呈正增長的發展態勢,發展狀況良好。
1.3 進出口貿易狀況
根據近5年中國農產品加工進出口情況可以看出,出口額呈上升態勢,進口額呈下降態勢,說明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都在提升,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中國國產的部分農產品加工裝備通過提升技術和質量擋住了進口裝備,導致進口貿易下降。而隨著中國開發研製的大批新產品、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帶動了全行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整體提升,極大地促進了農產品加工裝備出口貿易增長。進出口總額基本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2012年進出口貿易整體下滑的原因是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金融持續動蕩,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市場需求不旺。2010—2014年中國農產品加工進出口情況詳見表2。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2 存在主要問題
2.1 創新基礎薄弱
雖然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整體保持增長態勢,但目前中國農產品加工業依然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特別是初加工機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為主,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後,造成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以及浪費嚴重、污染環境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農產品加工裝備的自主創新[2]或創新驅動,是近幾年提出的新提法、新要求。由於基礎工作薄弱,導致創新知識匱乏,創新技能不強,創新經驗不足,創新辦法不多,整體創新工作進展緩慢。總體來看,現有試驗研究手段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科技人員綜合研究和深入研究的能力較差,農產品加工裝備基礎研究工作比較淡化。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缺乏一套先進的、完整的科研方法,模仿研究成為主流,自主研究缺乏依據。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2.2 開發能力不足
中國農產品加工技術仍然相對滯後,技術人才奇缺,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加工裝備的自動化水平不高,依賴進口設備多,機械標準化程度低,非標產品多。主要表現在:一是試驗設施和科研手段落後。中國現有的試驗室要麼是進口設備、要麼是落後設備,科研手段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直接影響開發能力。二是科研力量缺乏有效整合的長效機制。大力提倡的產學研技術創新模式,主要是依靠國家項目的帶動臨時組建研究開發團隊,項目結束後創新團隊一般自動解散,缺乏產、學、研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三是自主創新的高端人才匱乏。國內現有的開發隊伍,大都是在模仿創新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難以進入自主創新的角色,導致技術裝備水平難以提升。
2.3 研究深度不夠
農產品加工裝備缺乏研究深度,現有的科技開發和試驗研究大都建立在前人工作基礎上[3]。尤其是近30年來,農產品加工大型裝備、高端技術、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沒有改變,這充分說明中國農產品加工裝備研究深度不夠。許多單位的引進消化吸收,基本上屬於測繪仿製狀態,在改進提高和創新方面基本沒有太大突破,研究深度或創新深度基本沒有搞上去。
2.4 集成技術落後
現有農產品加工裝備科技成果,大都片面追求單項指標,或者追求用某個單項指標與國外相比,如能耗指標、產量指標等,無論拿出哪一項指標與國外對比都可能得出國際先進水平的評價。但是由於集成技術落後,得不到市場認可。目前,中國有無數個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的產品,真正在市場上大量推廣應用的技術寥寥無幾。發展集成技術能力,是指把整機或生產線的機械設計技術、先進位造技術、製造工藝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等,全部糅合到一台整機或一條生產線上的綜合效果。只有提高集成技術,才能真正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靠單項技術是遠遠不夠的。
3 措施建議
3.1 夯實研發基礎和條件
一是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加工裝備國家重點研發手段,加強重點試驗室建設,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形成完整的研發體系,突出研發條件的系統性、完整性、超前性和適用性。二是理順科研程序,形成由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的科研流程,研究總結自主研究的試驗方法、設計方法、綠色製造方法和驗收鑒定方法,推進研發工作向自主創新方面發展。三是培養適應自主創新的科研隊伍,整合人才有效資源,採用請進來、走出去和定向培養等方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一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農產品加工裝備自主創新人才隊伍。
3.2 提升自主研發能力
農產品加工裝備需要引進技術,但不能形成依賴;需要使用國外成果,但不能受制於人。高新技術產品可以購買,但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技術裝備可以引進,但是研發能力引進不來。在現代科技競爭中,要想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就必須堅定地將自主研發作為農產品加工裝備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當前應該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細化研發目標,把制約農產品加工裝備自主研發的問題一步一步地分解出來,堅持走自主研發之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解決自主研發深層次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只有通過創新驅動,才能擺脫一些企業被外商控制的被動局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
3.3 建立健全自主研發運行機制
建立健全自主研發運行機制,是做好農產品加工裝備自主研發的基本保障。一是有效整合科技力量,按照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科學、完整的研發風險機制和團隊整合機制,形成產、學、研自主研發的長效機制。二是建立和完善自主研發激勵機制,強化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自主研發動力,促進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調動科技人員投身自主研發的積極性。三是建立健全自主研發合作機制,加強單位與單位之間的交流協作,實現單位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縮短研發周期,分攤研發成本,分散研發風險。
3.4 著力提升技術含量
技術含量是指農產品加工裝備含有技術的多少,也是農產品加工裝備長期沒有很好解決的深層次問題。當前應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圍繞產業發展梳理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分門別類地通過研發項目逐個研究解決。二是抓好綜合技術。就是圍繞研發項目開展技術集成,把機械設計、先進位造、製造工藝、自動化控制等技術,集成到一台整機或一條生產線上的綜合效果,由單向技術為主向綜合技術為主轉變。三是抓好高端技術。結合研發項目廣泛採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為農產品加工裝備註入技術含量,解決高端技術依賴進口的局面。
來源:《世界農業》,2016(3):164-166推薦閱讀:
※銀行理財產品獲債市開戶資格·每日商報
※八種3D列印產品爭奇鬥豔
※轎車產品輿情:別克系產品口碑排行差距大 |文鳳輿情
※怎樣提高產品經理的撕逼能力?
※寫一份好的產品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