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放遺稿:為什麼說孔子不如馬克思

2018年5月30日13點26分,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高放在京逝世,享年91歲。

在數十年的學術生涯中,高放先生長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等領域問題的研究,在學術理論界享有很高聲譽,被學術界譽為「思想高度解放」的學者,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社會主義思想、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等領域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學術貢獻,他的著述和思想影響了幾代學人。

今天要推送的這篇文章,原載《同舟共進》2018年第4期,極有可能是先生公開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本站特轉發以表對先生的敬意。

孔子和馬克思

孔子是我國兩千多年來公認的偉大的思想家,而馬克思是1999年由英國廣播公司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來的公元第二個千年世界上偉大的思想家。同為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有哪些共同點呢?根據思考和研究,我認為二者的傑出思想有四個共同點。簡而言之:第一,共同的改革意識;第二,共同的社會理想;第三,共同的政治理念;第四,共同的愛民情懷。

孔子和馬克思有共同的改革意識,他們都對所處的社會現狀很不滿意,要求改變。孔子生在春秋中期,正從早期的封建社會轉變到新階段。這時期鐵器的生產和廣泛使用使生產力大為提高,新生產力的出現催生了新地主階級。春秋中期社會矛盾加劇,表現為新地主階級和舊貴族的矛盾加劇,農民大眾和新的手工業者和舊貴族的矛盾加劇。孔子稱這個階段:「禮崩樂壞,社會無道,民不聊生。」所以他想改變這個社會。在《論語》中,孔子13次提到「改」字,要改變社會,改變國家,改變個人素質。

不同時代的思想家

無獨有偶,近代馬克思也面臨著社會轉折期——西方從封建主義社會發展為資本主義社會。封建主義的剝削和壓迫依然存在,又出現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社會矛盾很多。除了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專制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資產階級的出現又產生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所以馬克思也想改變社會。1845年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提綱》中有句名言:「哲學家們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不滿社會現狀,要改變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無疑是孔子和馬克思的共同點。

孔子和馬克思有著共同的社會理想。在《禮記·禮運》中,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用白話解釋,就是社會發展的大道理得到實行的時候,普天之下所有的資產都歸公眾所有和享用,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大同世界,人民沒有貧富和貴賤差別。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其意思實際上也就是天下為公。有意思的是,「共產主義」這個詞是日本人用漢字翻譯而來的。19世紀末,留日學生把「共產主義」這個詞移植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家宋教仁在革命派辦的《民報》第七期中把「共產主義」翻譯為「太平大同主義」。可見,孔子和馬克思共同的最高社會理想就是「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實現共產主義。

孔子和馬克思有共同的政治理念。要怎麼實現「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呢?孔子主張「選賢與能」,即選舉品質優秀、能力高強的人來治理國家。孔子的政治理念是要建立一個好政府。首先,由明君聖主選拔優秀的人才來治理國家和社會。這個政府應該實行王道政治,即實行仁政,反對苛政。孔子云:苛政猛於虎,他主張以德以禮治理國家,最終理想是選舉賢能治理國家。

馬克思在這一點上與孔子一樣。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要領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爭得民主」要由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做國家主人,由工人階級、勞動人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來治理國家。馬克思特別推崇1871年法國工人建立的巴黎公社政權,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後,就選舉產生成立巴黎公社委員會,實行民主自治。

孔子和馬克思有共同的愛民情懷。他們要改變社會,要實現理想的社會,要建立一個好的政府,最終目的是讓人民安居樂業,家庭和睦,生活美滿幸福。孔子講的「人不獨親其親」「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外戶而不閉」等,馬克思講消滅階級後要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二者意思是一致的。

孔子面對過去,馬克思面向未來

當然,孔子與馬克思也有區別,我也歸納為四點。

第一,孔子是春秋中期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改革家,而馬克思是代表近現代工業無產階級的革命家。改革家是對社會欠缺之處、黑暗所在進行逐步改革,使社會更圓滿、更光明的人。改革不能只靠個人,還要依靠群眾。孔子主張「君子群而不黨」,既要聯繫群眾,但反對結成黨派。改革家不推翻現存制度,而革命家則要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從這個角度看,馬克思比孔子更進一步,他要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為此既要依靠群眾,又要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必須由先進政黨領導群眾才能更新社會制度。

第二,孔子是古代農業社會的思想家,馬克思是近現代工業社會的思想家。春秋戰國時期是分散的小農經濟,孔子受農業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思想較為保守,眼光不免受限。孔子主張「不患寡,而患不均」,強調公平分配,但以農業為基礎不可能實現天下為公,由於社會生產力很低,強求公平,實際上會造成共同貧窮。社會主義必須建立在工業社會基礎上,生產力逐步提高了,才能從按勞分配發展到按需分配,實現共同富裕。近代工業社會取代農業社會,科技有了大發展,馬克思所在的時代,人們的眼界也隨之開闊。

第三,孔子推崇明君聖主,希望由他選拔優秀賢能之士實行王道與仁政,維護君主專制制度。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君主專制制度在當時和小農經濟相適應,小農經濟不可能建立民主制度。也許有人提出,古希臘奴隸社會為什麼就有城邦民主呢,中世紀義大利一些城市也有城市民主?那是因為古希臘和中世紀義大利有些地方的對外貿易和商品經濟比較發達,所以有可能實現小範圍的城邦民主、城市民主。不過這個民主只是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內部的民主,廣大的奴隸階級和農民階級還是沒有民主,沒有選舉權的。馬克思曾形象地說,小農經濟就像一個個散落的馬鈴薯,單個個體相互不聯繫,農民不能代表自己建立國家。歷史上出現農民起義,起義勝利後還是建立了皇權王朝,如太平天國,就是這個道理。馬克思進一步說,單個的土豆要用口袋把它們裝起來,這個口袋就是君主專制制度,它能把各地的小農包裝起來。所以不要因為孔子擁護君主專制制度就否定他,應該看到專制制度和小農經濟是相適應的。

馬克思與孔子不同,在近代工業發展起來後,馬克思主張繼承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分為兩種,先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制度。例如,法蘭西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他主張在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繼承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優點,又創造更高於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這一點馬克思和孔子有所不同。

第四,孔子的社會理想是面向過去的,馬克思的社會理想是面向未來的。孔子認為天下為公的思想是古來有之,堯舜時期就有。進入夏商周后,大同社會就消失了,變成了小康社會,到春秋時期,小康社會又成了亂世。孔子面向過去,不滿當下,所以想改變現狀,先恢復小康社會,再回到天下為公的堯舜時期。馬克思是面向未來的,他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不是原始共產主義社會,而是將來生產力高度發達,工人可以免除艱險繁重勞動,生產自動化的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了才能消滅階級,達到共同富裕,人人都能獲得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而原始共產主義雖然沒有階級劃分,沒有貧富貴賤區分,但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並不幸福。

從這四點區別看,孔子不如馬克思。孔子是改革家,馬克思是革命家;孔子是農業社會思想家,馬克思是工業社會思想家;孔子維護君主專制制度,馬克思要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制度;孔子面對過去,馬克思面向未來。從這些角度說,馬克思超過了孔子。

孔子思想也要傳承

反過來,孔子有沒有優於馬克思之處?我認為,孔子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重視教育,這四點是超過馬克思的,非常值得發揚光大。所以今天既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也要傳承孔子思想。

修身。孔子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智能提高,要求人修鍊為正人君子,不僅要獨善其身,而且達要兼濟天下。馬克思只注重提高工人階級的覺悟性,提高工人階級的組織性。他想使工人階級由自在的階級變成自為的階級,要增強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要把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組織為共產黨,由黨領導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進行革命,奪取政權。他主張培養無產階級革命家,無產階級革命家主要的本領就是掌握革命理論,用理論武裝工人,組織共產黨奪取政權。

而孔子呢,非常重視個人修養。要改造社會,首先要改造人,改造人首先要改造自己。把自己培養為什麼樣的人呢?孔子的目標是培養為君子。君子在古代本來是指有很高地位的貴族。孔子改變了君子的概念,視君子為具有高尚道德的、高超智能的、正直的人。高尚道德情操的核心是什麼呢?可以歸納為一個字:仁。仁也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

齊家。齊家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中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家庭,國以家為基礎。孔子認為,家庭管理好了,才能進一步管理國家。家庭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家興國能強,這是孔子強調齊家的重大意義。馬克思作為職業革命家,嫌有家室之累,使他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從事革命事業,到了中年時,他甚至後悔結婚。因為養育6個兒女使他窮困潦倒,他雖然非常喜歡孩子,但最終只養活了3個女兒。

治國平天下。馬克思雖然是革命家,但一輩子沒有革命成功,也沒有掌握政權。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的工人階級政權只有72天,當時馬克思在倫敦,沒有參加,只是從旁出謀劃策。孔子不同,孔子30歲開始辦學,51歲做官,做官兩年積累了治國平天下的經驗。根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官銜是中都宰——中央都市的主宰,即擔任魯國首都市長,在位一年。他把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諸實踐,把魯國的首都管理得很好。次年,孔子就被提拔為魯國的司空和司寇,司空是管城市建設的首腦,司寇是管內敵和外寇的,相當於現代的司法部長兼外交部長。

《論語》中有名句「四海之內皆兄弟」,孔子不僅內政政績顯著,在外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魯國和齊國的君王會談時,齊國強,欺負魯國,把魯國的3個城市佔領了,齊國國君齊景公還想利用這次會談給魯國君王施壓。孔子早預計到齊景公的陰謀,就給國君出主意:「這次外交談判,一定要帶著軍隊,把兵馬都調動過去。」果然,齊景公與魯國國君會晤的時候,表面上是歌舞團表演,實際上都帶著兵器,孔子作為外交部長很機靈,三步變兩步上前去,說道:「今天兩國國君會談,你們怎麼能在歌舞團裡帶兵器,這豈不是違背規矩?」當場揭穿了齊景公的陰謀。齊國見魯國早有防備,就更不敢動手了。這是孔子外交上一個成功範例。孔子從政時,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處理事情不走極端、不偏不倚;反對以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行政命令,強制人民服從,主張以德以禮束縛人,使百姓能信服而歸。

重視教育事業。孔子從30歲開始辦私學,是私學創始人。他當了兩年官以後即退出官場,周遊列國開始宣傳政治理念,53歲到60歲的7年間,差不多走了7個國家,魏國、楚國、晉國、陳國、蔡國等都去過。一方面遊說宣傳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社會理想,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別的國家國君的賞識,聘請他做官,但他到處碰壁不得志。到了60多歲又回來重新辦學。孔子一生辦學40多年,周遊列國時也帶了學生一路陪同。

孔子無疑是傑出的教育家,有一套教育思想,他強調「有教無類」,不僅收貴族子弟,也收貧民子弟。他的教學內容很廣泛,包含「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孔子的教學方法是和學生平等交流,互相探究,而非滿堂灌。在教學態度上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孔子培養學生的目標是要讓他們成為品德高尚、智能高超的君子,還主張「學而優則仕」。可見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豐富,在歷史上被尊為萬世師表。我上私塾和小學時,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都是法定的教師節。

概括地說,孔子和馬克思都是「六家」合璧的世代偉人,有四個「家」是一致的——思想家、理論家、科學家、政治家。馬克思雖然沒有執政過,但他創建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所以無疑也是政治家。他們之間的不一致顯示出兩人各有所長。孔子還是改革家、教育家,馬克思則是革命家、組織家,組織了第一個共產黨和第一個政黨性國際組織國際工人協會。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孔子誕生2569年,他們的光輝思想都值得繼承和學習。

今天,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依據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又要吸收孔子的精神遺產,讓馬克思主義和孔子的優秀思想互相結合。此外還要緊跟科技革命的最新潮流,吸收其它國家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建設得更好。


推薦閱讀:

42、孔子的最高教學目標:成為一個合格的士
莊子是孔子的再傳弟子
孔子家語名言
90、父親偷羊,兒子揭發:這是種大義滅親、正直無私值得宣揚嗎
論墨子的「兼愛」?與孔子的「仁愛」

TAG:孔子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