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推進民族偉大復興——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時間:2011年10月16日 09時00分 來源:《求是》 作者:秋 石字型大小:『 大字體 中字體 小字體 』我要評論100年前,在中華大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這就是以偉大愛國主義者、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領導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來的100年,是中華民族波瀾壯闊、可歌可泣,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屈辱走向富強的100年。今天,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重溫這段歷史,高揚其愛國主義精神,對於我們繼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偉大的起點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與演進中,曾以輝煌燦爛的文明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民族。但到了近代,中國卻落伍了。當古老的「中央帝國」還處在閉關鎖國、妄自尊大的狀態時,西方國家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了工業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也激發了資產階級與資本主義的對外擴張。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王朝對世界的發展大勢懵然不知,對西方先進的科技成果不屑一顧。到了19世紀三四十年代,清朝封建統治腐敗日益加深,生產凋敝,財政拮据,社會動蕩不已,國家危機四伏。1840年,西方資本主義的頭號列強英國,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並向內地節節推進。1842年8月,英軍直逼南京城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以後,中國人民陷入刻骨銘心的磨難之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幾乎所有帝國主義強國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先後迫使中國簽訂了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特別是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的《馬關條約》,中國被迫割讓台灣;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次年簽訂的《辛丑條約》,更使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屈辱,中國從此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譚嗣同在《有感一章》中悲憤地寫道:「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面對國土被宰割、生靈遭塗炭的危局,一批批愛國志士在呼號、在求索、在抗爭,他們或走出國門尋求真理,或舉行起義,或興辦實業,或進行維新變法等,先後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等救亡圖存運動。這些抗爭,每一次都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但都歸於失敗。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資產階級革命派登場了。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革命團體,取名「興中會」,第一次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從此,「振興中華」成為喚醒、激勵、凝聚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成為愛國主義的最強音。1905年8月,孫中山、黃興把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合併,成立中國同盟會,確立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明確提出了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取代腐朽專制的清王朝的目標。孫中山總結國際國內經驗教訓,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理論。他認為「主義」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他要用「三民主義」這種思想、信仰、力量救中國於危亡,興中華於世界。為了深入宣傳「三民主義」,1905年10月,同盟會創辦了機關刊《民報》,孫中山要求將三民主義「灌輸於人心,而化為常識」。在深入宣傳與鼓動的同時,革命黨人先後在各地組織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如湘贛邊界萍瀏澧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欽廉防城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等等。這些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但它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捨生忘死的報國之志和一往無前的愛國之情。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的烈士林覺民,在給妻子的訣別信中豪邁地寫道,吾願「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正是這些志士的愛國情懷和振興中華的精神,推動了革命形勢日益向前發展,促進了革命高潮的到來。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以湖北新軍為主力發動武昌起義,一舉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各省紛紛響應,很快掀起了一場席捲全國的革命風暴,終於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大總統,制定並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及其他許多法令,在政治、經濟、法制、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充滿民主共和精神的措施,廢除了一系列封建陳規陋習,彰顯了資產階級革命派「除舊布新、矢志共和」的革命精神。在辛亥革命期間及其前後的革命鬥爭中,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和不屈的鬥爭,創立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業績。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毛澤東同志曾稱讚「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頁)胡錦濤同志在今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在制度層面完成了一次根本性的變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使具有幾千年君主專制統治歷史的中國社會走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開始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偉大里程碑,它揭開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新的歷史篇章,掀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此外,辛亥革命還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的深切願望,傳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打開了中國社會進步的閘門,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新的偉大起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辛亥革命標誌著一個時代的大轉換,是20世紀中國社會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歷史的選擇作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儘管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由於其領導階級力量的軟弱和政治上的不成熟,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提不出一個能夠讓全國工農大眾廣泛參與的、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也由於當時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強大,因而革命的果實很快被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政府所攫取。時人感嘆:「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皇帝倒了,辮子割了,辛亥革命流產了,救國救民的夢想破滅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依然如故。「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辛亥革命後,面對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階層以不同方式繼續抗爭著。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堅持繼續革命,他們先是組織反袁的「二次革命」,後又領導了「護法運動」,但由於他們依靠的力量不是人民群眾,而是舊軍閥、舊軍隊,因而均以失敗而告終。以梁啟超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則幻想依附於北洋封建軍閥政府進行政治和社會的改良,但由於階級立場不同,改良也只能是改良派們的一廂情願,一旦改良派的利用價值消失,軍閥政府就會登樓撤梯。在這一時期,中國農民也自發地組織了幾百起經濟和政治鬥爭,但也都因為組織形式的落後和領導不力而失敗。辛亥革命的流產和隨後的各個階級抗爭的失敗證明,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異常強大的中國,不論是農民階級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或革命派,都無力領導革命取得勝利,也不能領導人民完成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時代任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得以充分暴露,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反思、質疑資本主義文明,並逐漸放棄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所有這些都意味著,舊民主主義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已經走不通了。歷史呼喚新的領導力量、新的革命理論、新的革命道路和新的革命方向。為了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的求索。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啟蒙,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適合中國社會的新思想、新思潮的涌流創造了條件。各種主義、學說紛至沓來,各種新思想、新思潮、新的社會改造方案相互激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由於十月革命的成功,也由於其他「主義」所指導的社會實驗的失敗,根本上由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馬克思主義逐漸從各種「主義」中脫穎而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進步青年和革命志士,包括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中國的進步分子如吳玉章、林伯渠、董必武、朱德、毛澤東等,把目光由西方轉向東方,轉向以俄國為師,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快速發展,單從民族工業資本來看,1914年至1919年,民族資本設新廠礦379家;從1913年到1920年,民族產業資本年平均增長率為10.54%。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的產業工人已達200多萬人。與各國無產階級一樣,中國無產階級最富於革命的徹底性和堅決性,也最富於組織性和紀律性,是當時中國社會最進步、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階級,是中國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並日益與工人運動結合了起來,此時,創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提上日程。從1920年6月到中共「一大」召開前,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以及旅歐華人中的馬克思主義者,相繼建立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活動,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1921年7月,在共產國際的推動下,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和浙江嘉興秘密召開,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為之一新,中國革命就有了先進的領導力量,中國人民也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的命運就有了光明的前景。中國共產黨人接過辛亥革命高舉的愛國主義和「振興中華」的偉大旗幟,自覺承擔起前輩們未能完成的反帝反封建、振興中華的偉業,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開了一幅救亡圖存、強國富民的壯麗畫卷,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完成與推進了三件大事——緊緊依靠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進行了28年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社會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變革;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事業,實現了革命先行者們的偉大夙願,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辛亥革命的先驅們提出的「振興中華」的偉大願景正在逐步變為活生生的現實。辛亥革命100年來的滄桑巨變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實的繼承者,是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歷史任務,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民族的復興辛亥革命精神的核心是什麼?那就是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當年,正是國家的積貧積弱、民族的危難多舛、人民的困頓疾苦,激發起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熱情,中國的有志之士才發出了「救亡圖存」的吶喊和「振興中華」的吼聲。因此,愛國主義是辛亥革命精神之魂。也正是在辛亥革命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中國共產黨人承擔起先輩們未能完成的偉業,不斷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個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大力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繼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力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形象,旗幟就是方向。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旗幟一舉,萬眾趨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形成,它凝結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精神和開拓創新的智慧,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取得的寶貴成果,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只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我們才能堅定不移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堅持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堅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否則我們就失去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失去前進的方向。今天,我們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大力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辛亥革命以來100年的歷史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發展中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今天,我們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不斷拓展這條道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大力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從中國共產黨產生以來,就一直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系統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並對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以創造性的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今天,我們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豐富與發展這一理論體系,更好地統一全黨思想,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取得新的成效。大力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它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今天,我們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並不斷完善這一制度,進一步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出來,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要大力弘揚辛亥革命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齊心協力地為中華強盛貢獻才智和力量。我們堅信,100年前辛亥革命的先驅們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必將在我們的努力奮鬥中得到實現!(課題組成員:趙光 張海鵬 李文閣 李孝純)
推薦閱讀:

回首辛亥革命【36P】
如果辛亥革命時清廷還是慈禧執政會怎樣?
晚清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宋教仁能夠翻起什麼大波浪?為什麼要刺殺宋教仁?
真正在推動辛亥革命的究竟是哪一些力量?

TAG:紀念 | 革命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