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功臣不是多爾袞,范文程收服漢人心,北方不抵抗有其原因

新春秋導讀:中國史書歷來重人事,著力於評點人物得失,對政策,尤其是經濟政策關注較少。滿清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能享國近三百年,一直有多種解釋,很多人痛恨南明君臣不爭氣,很多人痛恨漢族人太容易就是做了順民。這些解讀多是從軍事、人事方面的著力,而忽視了最重要的經濟政策。

范文程本是漢人,從小喜歡讀書,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在瀋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時年18歲。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勛之一。清太宗時期,他深受倚賴, 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被視為文臣之首。

滿清入關後范文程首先提出的就是財稅改革,這項改革瓦解了漢人的抵抗意志,發揮了不戰而勝的作用。入關後的清軍一改在關外時的常態,「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多爾袞的八旗軍的已經退居了第二位。

明季賦額屢增,而籍皆毀於寇,惟萬曆時故籍存。或欲於直省求新冊,文程不可,曰:「即此為額,猶恐病民,豈可更求哉?」自是天下田賦,悉照萬曆年間則例徵收,除天啟、崇禎年間諸加派,民獲蘇自息。

——《清史》文程傳

萬曆朝是明朝由治轉衰的分水嶺,萬曆以前的田賦接近三十稅一,萬曆以後逐年增加各種賦稅,又把臨時性的稅、賦、餉轉為常規稅賦,除了江淮富庶之地百姓還能正常生活外,黃河流域的百姓基本已經破產,所以才摧生出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范文程本是中原的讀書人,深知其弊,所以建議多爾袞,先下令按照萬曆的田賦徵收賦稅,而且永不加賦。

隨後,在清順治在北京即皇帝位的第二天就出台了以下幾條施政綱領:

一、以孔六十五代孫允植襲封衍聖公,其五經博士等官襲封如故。

二、悉屬蠲除明季苛雜加派賦稅,地畝錢糧悉照明會計錄,再免本年田賦的三分之一,凡大軍經過的地方,再免正糧的一半。

三、京城的68個衛所的軍人,明朝由地方供養(由廷柴炭),現永免除,禁止分攤私派,由招商辦買充用。

四、軍民年齡七十歲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除其徭役。

五、明朝時所欠一切銀糧、餉、稅,一律免除。

以上五條政策,只有第一條是政治理念,其餘四條全部是財稅政策。此政策看似平淡,但切中明末的弊政,整個黃河流域,一紙詔書,幾乎是不戰而定。

後人讀史,總說江南人士氣節北方人高,說北方人有家無國,輕易降敵,而南方人看似文弱,卻能堅持抗清。

嗚呼!其實這和兩地的民間財政狀況有直接關係,明朝末年,從天啟朝開始,北方黃河流域,天災加重稅,農民已經瀕臨破產,到崇禎朝再加派什麼遼餉、剿餉、練餉,層層加派,竭澤而漁,社會底層已經全面破產,所以李自成、張獻忠才有起義的土壤。李自成一曲民謠「闖王江山不納糧」,陝、甘、河北、京師就土崩瓦解,可見老百姓已經困難到了極點,在家破人亡的死亡線上掙扎,對明朝財稅政策的痛恨也到了極點。李自成還是光說不練,滿清在范文程、洪承疇等漢人大臣的主導下,迅速落實了減負政策,徹底瓦解了民間的抵抗基礎。

無怪於,即使堅持抗清的顧炎武也說「一紙還田令,十萬軍解甲」。經濟政策不是神妙莫測的兵法,有時候卻能發揮比軍事更直接的作用。

推薦閱讀:

為何百萬人口的滿人能統治幾億人口漢人 ?
辛酉政變,曾國藩為何不支持親近漢人的肅順?
關寧鐵騎竟非袁崇煥所創,更不是漢人!
林幹:古代北方民族的同化、漢化及漢人的北方民族化
此人大手一揮,足足讓漢人飽受400多年的欺凌

TAG:清朝 | 原因 | 人心 | 北方 | 漢人 | 多爾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