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富豪版「永生人」為全息圖像 沒有肉體

6月15日,「2045行動」在美國紐約舉辦第二屆全球未來2045大會。

《紐約時報》評論稱,如果伊茨科夫成功了,歷史會以「勇敢的夢想家」

用腦電圖機測量腦波:最近的重大突破使科學家首次能「看清」人腦內

要把大腦植入機器,光影代替肉身,讓意識永存———

「永生人」計劃將「消除」人類的衰老和死亡,克服人類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限制。在生物身體耗盡之後的延長生命中,個人意識在被移植到的新的軀殼中能夠做出獨立決策。

據美聯社報道,俄羅斯32歲的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和一個俄羅斯頂尖科學家團隊計劃在2045年讓人類得以「永生」。該計劃通過創造人類的替身和人工大腦來「代替」人類生活,所以,由於與電影《阿凡達》中的這些藍色巨人的創造原理相似,這一計劃也被形象地稱為「阿凡達」計劃。

創造阿凡達式替身

伊茨科夫正在開展的這一高端科研項目名為「2045首創」,目前社交網站臉譜網上已有2萬多人表達對該項目感興趣。日前,他對外透露了這一打造真實版永生人「阿凡達」計劃的更多細節,並宣布將要上傳自己的大腦信息至全息軀體,希望在2045年之前獲得「永生」。

根據伊茨科夫的計劃,他的團隊將創造一種功能完善的、全息影像的人類替身,支配這一替身的是人工大腦。這個人工大腦裡面有上傳者自己的記憶、情感和全部的意識,甚至潛意識。也就是說,替身將代替那些希望永生,並且將自己大腦信息上傳的人類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該計劃完成的最後期限是2045年。

伊茨科夫認為,將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的意識相組合的人類進化不僅可行,而且勢在必行。伊茨科夫證實稱團隊正在為實現這一「切合實際」的目標進行努力:「我們正在召集有關專家進行分組討論,與他們一起完成目標藍圖的具體設想,列出各種研究方案的時間表。」另外,有關人員在籌劃全球會議,探討推行該項目所需的技術。

最終實現「永生」?

事實上,伊茨科夫的團隊已經擬定出打造一個完整全息軀體的時間表,對外宣稱將要在2015年把人類的意識上傳到電腦中。對於這個時間表,伊茨科夫自己表示很樂觀。

伊茨科夫的團隊計劃按照四個階段和步驟完成「阿凡達」項目。第一個階段是在10年之內,造出可以通過人腦遙控的機器人,這非常像電影《阿凡達》開頭中的情景。第二個目標是為人類創造新的軀體,並給該軀體配一個可進行控制的人腦,這個人腦離開身體後仍能工作。接下來,伊茨科夫計劃創造和真人大腦功能完全相似的「人造大腦」,以接受人類思維的上傳,最後打造出一個通過全息軀體承載人類思維的「阿凡達」,不再受控於實體機器人。

雖然它具有人類的思維、意識和感情,但由於純屬沒有肉體的全息影像,所以理論上是一個「永生人」。

目前的技術停留在第一階段

到目前為止,「永生人」計劃還處於起步階段,俄羅斯科學家們已經按照伊茨科夫的模樣造出了一個機器人原型,它雖然具有基本人臉識別功能,會移動手臂,但還不會眨眼睛。

對於該計劃的第一階段的內容,美國軍方發起過一項同類研究實驗,已經能夠使一隻實驗猴成功控制一副機械臂的運動。

日本機器人研究者、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也通過演示證明,他的機器人「雙子星」已靠近伊茨科夫構想的第一階段。

「雙子星」的面容幾乎是石黑浩的複製品,可以點頭、活動嘴唇和眼睛,內置揚聲器,發出石黑浩的聲音。美聯社記者描述,「雙子星」除姿態僵硬、雙手展開方式奇特外,與人幾乎無分別。坐在會場10排以後的觀眾,可能會誤認為它是真人。

石黑浩說,他可通過互聯網使用「雙子星」給學生上課,用攝像頭看學生。他曾在距教室兩小時車程外的一處實驗室中授課。他開玩笑說:「問題是,學院說,如果我用機器人授課,就不給我發工資。」

美聯社報道,石黑浩赴會途中,把「雙子星」最寶貴的部件、即頭顱放在手提行李中攜帶,「雙子星」的軀體放在託運行李內。

步驟

伊茨科夫「永生人」計劃的四個階段:

第一步:2015年至2020年,通過人腦遙控機器人「化身」。

第二步:2020年至2025年,將人腦移植到機器人身上(科學家需要在機器人「化身」身上創造適合大腦生存的精確環境)。

第三步:2025年至2035年,造出「人造大腦」(機器人將擁有可儲存主人個性與記憶的「人造大腦」)。

第四步:2035年至2045年,「虛擬人」問世(人的機器人形體也將被拋棄,成為全息影像版「虛擬人」,可以穿牆而過,所以理論上是一個「永生人」)。

爭議

勇敢的夢想家,

還是荒唐的試驗者?

據《紐約時報》報道,大部分研究者並不看好將人類的大腦「上傳」給電子人,並且對這一項目持懷疑的態度。當被記者問及「你是瘋了嗎?」時,伊茨科夫則解釋稱「一個偉大事業的開端總是這樣的」。

該報記者對伊茨科夫進行專訪後形容,相比較於商人,伊茨科夫更像是一個「烏托邦」者。他認為,藉助他的「阿凡達」們,可以終止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飢餓,因為一個機器需要的是維修而非食物,同時,這一計劃將引領人們進入一個「平和」的、「意識」的時代,在他看來,這能夠幫助人們停止生活的不安和恐懼。

所以,伊茨科夫認為自己事實上在拯救生命,例如,幫助身患殘疾的人體驗完整就是其中一項。他說:「這一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回答關於哲學上的『存在』的問題,比如,什麼是大腦,什麼是生命以及意識,什麼是宇宙。」

根據美聯社的報道,在紐約召開的一次由神經學專家參與的會議上,伊茨科夫設計的時間表被大部分與會專家指出「太過野心勃勃以致不切實際」。

學者拉澤爾·普哈洛說,伊茨科夫的一些構想不可能實現,「即使實現,也未必是好事……我不喜歡永生,因為我認為,永生如死亡一般無趣。」

分析人士稱,這一計劃與「克隆人」等議題一樣,都面臨著倫理上的考驗,因為屆時世界上人的形態將分為兩種,一種是切實存在的人,還有一種便是以光影和意識存在的人。這樣兩種形態人的存在將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整個世界還有待討論。另外,這種替身人終究還需要靠技術和能源來維持,是否真的能夠實現「永生」也有待商榷。

伊茨科夫成立了全球未來會議組織來處理這一項目所引發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紐約時報》評論稱,現在,人們就可以想像到未來對於這一項目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如果伊茨科夫成功了,歷史會以「勇敢的夢想家」記住他;如果他失敗了,「荒唐」一詞肯定會出現在他的訃告中。

本版文/本報記者岳菲菲


推薦閱讀:

紅點還是全息?看完原理你就知道怎麼選!
感受第二掌骨全息療法之神奇
八字全息感應論
「超珍貴的全息手穴圖」 的更多相關文章
《全息意圖起名法與其他起名法之不同》之一

TAG:俄羅斯 | 圖像 | 富豪 | 沒有 | 肉體 | 全息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