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祁門紅茶里的「祁門香」
如果說,正山小種是中國紅茶的鼻祖,那麼,祁門紅茶則是中國紅茶的後起之秀。 「清花果香」是祁門紅茶的韻味,獨特的「祁門香」使其與印度大吉嶺茶、斯里蘭卡烏伐的季節茶,並列為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
5月26日一早,為了探尋這一獨特的香氣,「紅茶世界茶鄉行」採風組前往祁門紅茶的主產區——安徽祁門縣,試圖從歷史的痕迹中「窺視」祁門紅茶的奧秘。
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門香」
何謂「祁紅」?國家標準定義是「具有祁門香的工夫紅茶」。產區包括安徽的祁門縣、東至縣、石台縣、貴池縣、黟縣等,歷史上還包括江西省浮梁縣。
據祁門縣的老茶師介紹,祁門、東至、石台三縣交界的西黃山地域是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區,優質的祁門紅茶不產於高山,也非河谷沙洲,而是透水性好的黃棕壤中山區,土質肥沃程度一般,但由其產出的祁門紅茶的香氣既有綠茶的清花香,又有水果成熟時的甜香。
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蘊含著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
據史料記載,清代光緒以前,安徽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1875年),有個黟縣人叫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羨福建紅茶(閩紅)暢銷利厚,想就地試產紅茶,於是在至德縣(今池州市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製法,獲得成功,次年到祁門縣的歷口、閃里設立分茶莊,始制祁紅成功。
與此同時,當時祁門人胡元龍在祁門南鄉貴溪進行「綠改紅」,設立「日順茶廠」試生產紅茶也獲成功,並取名「胡日順」,從此「祁紅」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中國的重要紅茶產區。
生產時間比福建紅茶遲兩個月
在本次的茶區行採風過程中,我們參觀了祁門紅茶的精製廠。在細毫紛飛的廠房裡,忙碌的茶師們在頻繁、反覆地抖動著不同規格的竹篩,為何如此複雜?
據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義旺茶廠陳義根介紹,抖篩是精製祁門工夫紅茶的一道工序。祁紅的製作、加工工藝精湛繁複,除了萎凋、揉捻、發酵、烘乾四道初制工序外,還包括補火、毛抖、緊門抖、分篩、撩篩、切斷、風選、揀剔、拼配、復火、勻堆、裝箱、刷嘜等十三種精製工序,為的就是保證祁紅的質量。
事實上,除了工藝上的不同,從製作時間上看,祁門紅茶要比我省紅茶晚得多。如,我省的紅茶製作期多集中在3月底至5月底,而祁門紅茶的製作期卻是從5月底持續到9月份。
「祁紅現采現制,以保持鮮葉的有效成分,特級祁紅以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為主。頂級(國禮級)的祁門紅茶要6月底才出來,而且量十分少。降一級的祁門紅茶7月以後才陸續出來。」陳義根介紹說。
相關鏈接:祁門紅茶發展模式的探討
回顧祁門紅茶的發展史,曾歷經三度興衰。一興是其誕生後至上世紀20年代,祁紅獲世界大獎,暢銷歐美,國人為之一震,並成立了「模範種茶場」;一衰是1926-192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口岸變遷,出口受阻,改良場興衰無常。
二興是1930年後世界金融危機,各產茶國產量減少,導致祁紅緊俏,價格上漲;二衰是抗日戰爭爆發,商路斷絕,茶賤傷農,茶號頓減。
三興是解放後至上世紀80年代,國家成立了安徽省祁門茶廠,為出口創匯需要,祁紅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三衰是上世紀90年代,外貿體制改革,茶葉實行收購、出口雙軌制,國內茶葉市場競爭加劇,國有老企業負債纍纍,於2005年改制、拍賣,祁門紅茶產業發展再次步入低谷。
回顧當下,截至目前,祁門的茶園面積已經突破14萬畝。全縣祁門紅茶精製加工企業達21家,年精加工能力達1萬餘噸。
目前,祁門紅茶產業雖然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自身資源稟賦、生態優勢、品牌影響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問題。如,全縣現有茶園大多面積小、基礎差,茶樹良種普及率不高,平均畝產不足35公斤,遠低於全國60公斤的平均水平;企業弱小,品牌多雜;市場不暢,開拓滯後。
面對這些問題,祁門將以全力打造全省生態經濟強縣、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展示區建設為契機,抓好生態茶園建設,夯實茶產業發展基礎;做好龍頭企業培育,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實施品牌提升戰略,努力開拓茶葉銷售市場;強化環境服務,確保祁門紅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推薦閱讀:
※喜歡喝紅茶 教你怎樣選購到優質紅茶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綠茶和紅茶分別有那些?各的功效是什麼?
※綠茶和紅茶的區別是什麼?
※紅茶 | 正山小種的正確泡法
※書院茶香 | 教你手把手辨別真假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