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情的科學解讀
這是一篇長文
但值得你花時間仔細閱讀
……
激素讓我愛上你
愛情捉摸不定,不可名狀,卻使它成為人們千古不變的永恆話題,成為每個人深深藏於心間的憧憬和希冀。可是它究竟是什麼呢?
元代大詞人元好問年輕時見到大雁殉情,就曾經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詞句。
然而,他這一千古之問從未獲得解決。
近年來,生物化學家組成了解謎的陣容,對戀人們如何與為什麼相愛做出許多新的解釋,讓我們看到科學正一步步向解謎的終極目標逼近。
關於愛情的科學研究始於田鼠。草原田鼠作為一種社會性生物,它是僅存3%的「一夫一妻制」哺乳動物中的一類。對「戀愛」中的草原田鼠來說,交Pei(配)是一項耗時24小時的宏偉工程。一旦「結婚」,小倆口便終生相伴,直到天荒地老。「夫妻倆」寧願在一起共度時光,為彼此梳理毛髮,同築愛巢也不去搞「婚外戀」。平時,「丈夫」是「妻子」好鬥的「護花使者」,而幼崽一旦出生,它們又即刻成為摯愛並專一的父母。然而,另一種被稱作山區田鼠的,作為草原田鼠近親,除了一夜情之外,它們對穩定的伴侶關係毫無興趣。令人不解的是這些行為中的巨大差異卻僅僅源於一小撮基因。如就基因而言,這兩個物種超過99%的部分絕無二致。
進一步研究發現,草原田鼠的愛情來自大腦中的腦下垂體分泌出的一種激素——後葉催產素。卡特給草原田鼠的大腦注入一種抑制後葉催產素產生的化學物質,阻斷後葉催產素的分泌;結果發現田鼠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它們立即拋棄了曾經深愛過的伴侶,胡亂交Pei(配)。與此相反,那些大腦中注入後葉催產素的雌田鼠,它們擇偶不再象以前那麼挑剔;一旦確定關係,就對「丈夫」忠心耿耿,對其他田鼠視而不見,頗有點「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味道。
本來,田鼠是否感情專一沒有道德上或宗教上的意義,田鼠就是田鼠,不管怎樣那都是它們的天性。不過,它們這種和人類如此相似的「一夫一妻」生活方式,還是激起了研究者強烈的興趣。
按醫學研究的結論,初墜入愛河的人,間腦底部開始分泌出一種化合物--苯乙胺,分泌的苯乙胺愈多,發生的效力也就愈激烈,產生的愛意當然也愈濃了,最後就成為苯乙胺的俘虜--墮入情網。而在這同時,腎上腺激素也會大量分泌,人也隨之瞳孔擴大,心跳加速,汗腺分泌增多等等,而這都是人承受壓力的生理特徵,從其程度上看,愛情帶來的緊張和壓力,甚至超過了人們面對考試或者面對求職面試的壓力。
再說荷爾蒙。這種東西,人在失戀時危害尤大,它在這時會分泌失調,從而造成新陳代謝減慢、免疫系統抵抗力減弱,接踵而至的是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一落千丈等連鎖反應,嚴重的可以導致心臟病發作而死亡。
田鼠(以及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大腦內具有一套獎賞系統用以鼓勵它(他)們去做生物應該完成的行為。如若不然,動物將忘記進食,飲水和性行為,從而招致災難性的後果。動物們不斷重複這些行為是因為那使它們感到快樂。這種快感是一種稱作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在大腦中的釋放使然。當雌性草原田鼠交Pei(配)時,在大腦獎賞系統中樞,多巴胺水平會有50%的上升,而這已完全足夠讓這些「女士」們產生上面提到的那種快感。
與草原田鼠近似,雄性家鼠性(Xing)交時,因多巴胺分泌同樣會感到快樂。當它體驗到性讓它感到愉悅,便會參照初次經歷去搜尋更多機會。但與草原田鼠相反,家鼠決不會學習把性與某個特定的雌性個體關聯起來。畢竟家鼠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動物。
人類學家海倫-費希爾長期致力於研究情慾、浪漫、依戀等所有這些愛情表現形式的生化代謝途徑,也就是它們盛衰漲落的方式。費希爾的核心研究課題之一是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去「看」愛情到底是怎麼回事。費希爾和她的同事亞瑟-阿倫、露西-布朗招募了一些實驗對象,這些人處於瘋狂的戀愛狀態的時間平均為七個月。一旦實驗對象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中就位,研究人員就會給他們看兩張照片,其中一張是他們戀人的照片,另一張則是其他人。
費希爾看到的結果令她驚奇不已。每個實驗對象在看到其戀人的照片時,大腦中與獎賞以及愉快相關的部位(腹側被蓋區和尾狀核)就會發亮。最讓費希爾感到興奮的,還不是找到了一個位置或者說地址,而是追蹤到了愛情獨特的化學代謝途徑。愛情之所以能夠使尾狀核發亮,是因為在那裡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受體分布得比較密集。費希爾因此認為,這種神經遞質是我們在體內自己製造愛情魔法藥水的成分之一。如果比例合適,多巴胺就會產生強烈的能量,讓人興奮、精力集中,激發人去贏得獎賞。
而對於現代人的婚外情,醫學也有自己的解釋,那就是多巴胺與後葉催產素的分泌量比例問題。多巴胺讓人多情,後葉催產素使人忠誠。但是有人光分泌多巴胺而拒絕後葉催產素,所以他(她)會見一個愛一個。而且,這兩種物質的產生程度是先天決定的,亦即人對婚姻或者愛情的忠誠度也是先天決定的。
愛情微妙之處是,開心的時候會猶如置身天堂一樣,痛苦的時候恍如墜入無邊際的地獄,雖然如此,人們仍然是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地去追求愛情。通過對人類自身的研究發現,人類的情愛活動與三種基因有關,這三種基因分別指令身體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產素。當大腦「浸」於這些化學物質時,人就會墮入情網,所謂「一見鍾情」,所謂「愛是瘋狂的」,所謂「烈火乾柴」等等,總之是進入一種迷狂狀態。尤其是後葉催產素與身體天然產生的「鴉片」——內啡肽有協同作用,後葉催產素啟動依戀他人的願望,內啡肽則提供與愛人在一起時那種溫暖陶醉的感覺。因而,有人把後葉催產素稱為「愛情的激素」、「戀愛的興奮劑」。
令人驚訝的是,人腦參與到戀愛的活動區域,較之其他感情(如普通友誼),相對要比較小些。美麗的面容是通過控制一個有限區域的大腦皮層來實現「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第二個驚奇之處是,大腦內因戀愛而活躍的區域不同於因其他情緒而活躍的區域,例如,恐懼和憤怒。被戀愛「咬住」的那部份大腦還包括負責內臟感覺和因可卡因等毒品生成快感的區域。因此,因此,深墜愛河的戀人們的大腦,並非類同於經歷強烈情緒波動的人,倒更接近那些鼻吸可卡因的癮君子。換句話說,愛情使用的是在成癮過程中被激活的神經機制。嚴格地講, 我們成癮於愛情。
科學家發現,戀人們見到對方時並不是「動心」,而是「動腦」。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丘比特的箭其實並不會射中情侶們的心臟,它們瞄準的是大腦中的4個區域。這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兩位神經學家的研究成果。
這兩位研究人員挑選了11名女性和6名男性志願者參與試驗,他們都表示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瘋狂地陷入了愛情。專家讓他們分別凝視自己愛人的照片和一位普通朋友的照片,同時對其腦部進行磁共振掃描。掃描儀可以通過觀察血流量水平找出大腦中活動比較積極的區域。
實驗結果表明,在志願者看到愛人照片的同時,其大腦中有4個特定的區域「活躍起來」。其中兩個區域位於人類大腦中相對比較高級的部分――大腦皮層之中,其中包括與大腦所有的感覺區域都有聯繫的內側腦島,以及會對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的藥物作出反應的前扣帶的一部分。另外兩個區域位於相對較深、同時也比較原始的基底神經節區,這兩個區域與發現某種經歷對自己有益有關,此外它們也有可能在人對某種東西上癮的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此外,大腦皮層右額前葉還有一個與抑鬱有關的區域。受試者在注視愛人照片時,該區域的活動明顯變弱。此項研究還顯示,對愛情的沉醉,時間越長,程度就越深。大腦掃描圖像也反映出了這一點。和那些剛剛擁有愛情幾周的人相比,已經相愛一年或時間更長的人們,與激情相關的某些大腦區域更加活躍。一旦愛情消失,大腦中的某些受愛情驅動的區域便會受到嚴重破壞。但是,活躍程度加劇的這些區域總會平靜下來,終將恢復到最初的狀態,當遇到新戀情時還能再度「燃燒」。
愛情也有保鮮期
人類對愛情的期望很高:天長地久,海枯石爛不變心!然而,神經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一對情侶的愛情可持續的最長時間為30個月左右,再往後發展便轉化為親情了。這個研究結果,給相信愛情的人是一個沉重打擊。
當一對情侶墜入愛河,「丘比特之箭」就會激發人體產生大量的情愛物質。這些興奮劑有苯乙胺、內啡呔等。其中苯乙胺最具活性,是性愛的弄潮兒。它的興奮性和煽動性可用「無風也起浪」、「有風起大浪」來形容。來自密歇根州州立費里斯大學的羅伯特·弗萊爾教授對苯乙胺的作用有詳盡解釋。他說:「愛情激素能使人完全沉醉在戀愛的超快感中,於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愛侶是如此的完美無缺。他們就像瞎了一樣,對他/她身上的所有毛病視若無睹,聽不進別人的任何勸告。」
不過,弗萊爾教授告訴情侶們,愛情只有5年保鮮期。因為苯乙胺的分泌並不會長期處於旺盛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苯乙胺的分泌水平將逐漸下降。大約在戀愛的第4或第5個年頭,愛情激素的作用就將完全消失,愛侶間也將激情不再。實際上,除了苯乙胺,將情侶們弄得神魂顛倒的還有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含於血液中的複合胺。
神經科學家已經發現,多巴胺、苯乙胺、後葉催產素等愛情化學物質大量釋放,會使人產生巔峰體驗,極度欣快。但是,我們的大腦不可能長期不斷地大量釋放這些物質,因為神經細胞受到新異刺激時才會興奮。固定的兩性關係時間一長,相互間再無新鮮感,也就再難以興奮起來,那種刻骨銘心、神魂飄蕩的愛情便消失了。
美國紐約市附近的拉特格斯大學的人類學教授費舍經十五年的深入研究發現,女人的基因只允許婚姻維持四年,之後便對丈夫失去興趣,只要遇到合適的新歡就會移情別戀。不過,費舍並非指女性多屬水性陽花,而是她們的基因會告訴她們,與不同男性生育孩子,能令下一代擁有多元化的天分,增加存活機會。五十三歲的費舍也是位離婚婦人。她認為,儘管確有不少夫妻能長相廝守,但其實是文化因素人為地延長了夫妻關係。她更預言道:「隨著婦女的經濟獨立性不斷提高,她們這種基因終會顯示威力。」
美國康奈爾大學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在過去兩年調查了37種不同文化的5000對夫婦,並進行醫學測試,得到的結論是,18至30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讓男女相識、約會、結合和生子。之後,雙方都不會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況。奈克斯說,愛情其實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雞尾酒」,是由化學物質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產素組成,時間長了,人體便會對這三種物質產生抗體,而2年左右,「雞尾酒」便會失效。之後,男女要不分手,要不便讓愛變成習慣。反映婚外戀的國產電影《一聲嘆息》有一段台詞,是一個有婚外情的中年男子說的,大抵是說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感覺已經變成自己兩手相握的感覺,也就是沒有感覺,但是如果把那隻「手」砍了就會覺得痛。這是那些喜新不棄舊的已婚男人(其實女人的感覺也差不多)的現身說法,不失為神經科學研究的生動實例。奈克斯說,愛情其實是一種精神狀態,幾年後,愛情走了,但你可能仍然喜歡他。所以,有人仍可成功跨越30個月的愛情,婚姻維持超過50年。
科學擁有無可置疑的堅硬,而且手持了這科學論斷的男女仿若得到權威支持,讓壽命一再縮短的海枯石爛宣言愈加狼狽,讓來不及傷感的紅男綠女很快從其中找到了放縱的託詞:既然天荒地老只是謊言,而愛情註定不會永遠新鮮,還不如趁早多嘗鮮,而一旦行動起來就百嘗不厭。所以,狼狽的只是愛情,人卻依舊光鮮。
為了挽救愛情和家庭危機,科學家們還用生物化學原理研製出了「愛情保鮮劑」。據德國《時代精神》月刊消息,,英國研製並生產了女人專用的「愛情藥水」,它含有苯乙胺和腎上腺素。它的功能是增加女人的魅力和情感,挽救對愛情心灰意冷的女人。產品一面世,即在倫敦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後來,德國漢諾威醫學院用化學合成的方法研製出「愛情保鮮劑」,其主要成分是苯乙胺、多巴胺(男用)或苯乙胺、多巴胺及催產素(女用)。
第一位勇敢地接受「愛情保鮮劑」的試驗者是25歲的化驗員珍妮特·莎燕。她因身體中缺乏3種愛情化學物質,對丈夫冷漠而導致分居。漢諾威醫院為她專門成立了由法學家、心理學家和醫生組成的合作治療小組,並說服莎燕的老公貝爾也參加綜合治療。先由法學家用錄像講解聯邦和州婚姻法、人口政策及性道德,幫助這對夫妻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然後由心理學家講解弗洛伊德的「性學與愛情心理學」,幫助他們調整變異的心理狀態,最後由醫生為莎燕注射女人用愛情保鮮劑,為貝爾注射苯乙胺和多巴胺。經過一個月的療程,夫妻和好如初。
你的味道吸引我
有些男女之間的一見鍾情,過去以為主要是小伙長得很帥、很瀟洒,姑娘長得特別誘人喜愛,而現在一些專家認為,可能他(她)們身上的體味也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著有《性與嗅覺》一書的阿蘭·赫思克博士說:「與其說『一見鍾情』,不如改成『一聞鍾情』更為貼切些。」
芝加哥大學的兩位研究者在《自然基因》刊物上發表文章,指出女性更喜歡體味與自己的遺傳體味相似但並不完全相同的男子。他們認為,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出現了這種基因搭配系統,是為了減少繁殖太多或太少的危險性。它確保後代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又不至於與自己的基因完全相同。這組基因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所製造的蛋白質能夠確保體內細胞對免疫系統沒有排斥性。MHC本身又分為很多種,它就是人體氣味的來源,不同的MHC基因就有不同的體味,而它所產生的氣味等於一種信號。一系列實驗說明,一定的男女之間的「來電」事出有因,至少,人類不單單是個純情動物或精神動物,而是與大多數其他動物一樣,相當程度地是個生物化學的奴隸。換言之,化學作用可能比精神、愛情要更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於男女之間愛情的產生深受嗅覺的影響。例如,讓男士嗅聞含有性信息素的婦女下體分泌物便能提高男子睾(gao)丸激素的分泌;對不同的婦女下體分泌物,男子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睾/丸/激素分泌量;女子傾向於選擇噴洒了含有睾(gao)丸激素氣味的座位,而男子則排斥帶有其他男子體味的座位;一般人皆傾向排斥帶有近親體味的物品。化妝品工業實際上也一直在利用這一發現。香味化妝品的製造商們早已考慮到了這一非凡的現象:有麝香氣味的化妝品塗抹在女人的腋窩下就會起反應,散發出愛情「氣味」。早在30年前的歐洲,一種含有男性雄甾酮信息素的噴霧劑就風靡一時。專家們認為,乾淨的頭髮和清新的皮膚所散發和分泌出的氣味最具有性誘惑力,只有天然的氣味最能激起人們的性慾。洛克菲勒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威廉姆·奧古斯特確信,21世紀信息素將會成為一種能夠治癒多種性功能障礙的最好的藥物,甚至還可幫助人們利用化學的方法研製春(chun)葯。不過,奧柏博士也指出,體味固然影響了擇偶條件,現代社會中卻有更多其他影響力強大的外在擇偶條件如財富、社會地位等等,這些外在條件也許會令天然體味黯然失色。
基因決定你愛誰
浪漫的愛情竟然和天生的基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科學家的這個結論足以震驚所有人。
有趣的是,美國兩位科學家在老鼠身上發現了「忠誠基因」基因。他們將一個從草原田鼠身上提取的基因植入「生性風流」的雄性小家鼠體內,使後者變成了更忠誠的丈夫和更有「愛心」的父親。雄性草原田鼠的忠誠的丈夫和充滿關愛的父親。在交Pei完成後,雄性草原田鼠與雌性田鼠之間形成了牢固的社會關係。相反,雄性小家鼠能通常都會交Pei後立即拋棄其伴侶,並且一點也不承擔養育後代的責任。但是,在將一個從雄性田鼠身上取出的基因植入雄性小家鼠的體內之後,後者立刻變得忠實起來,與其伴侶呆在一起的時候會比以前多得多。
注入了「忠誠基因」的老鼠尚且可以如此「自律」,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當然就不用說了。這樣,問題自然而然地擺在我們面前:既然不少人飽受因配偶外遇而遭致的痛苦,既然配偶是你今生今世再也不願離開的人,那麼是否可以給愛人注入「忠誠基因」呢?
當然,愛情不止與基因有關。文化社會因素和後天的學習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個人曾經愛過誰?如何愛過?對他(她)將來任何時刻的相愛能力都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動物(包括人類)能從他們的性和社會經驗中進行學習。性喚醒可本能地產生,但長期而成功的配偶關係,卻需要一個對愛情各種精確因素從無知到熟悉的改變過程,這個過程包括由性喚醒而導致性行為、愛和附屬關係產生對大腦的獎賞。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可能包括鮮花、巧克力和甜言蜜語:這些都是可以學會的。因此,後天因素在人類的愛情婚姻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
難解愛情方程式
多巴胺、苯乙胺、基因、催產素、保鮮期,這些關於愛情的研究成果真讓人氣餒。原來,在我們眼裡純潔浪漫、詩情畫意、刻骨銘心、海枯石爛的愛情,一經說穿,不過是幾種化學物質而已。愛情果真如此簡單嗎?其實,世界上最複雜、最單純、最幸福、最悲傷的事,莫過於一個「情」字。天下最難解的一個字,大概也是「情」字。然而,只要有人這樣一種生命個體存在,就會有情。它的魔力,讓人心甘情願地為它而生,為它而死。「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問好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一問問千古。這個古老而永恆的千古謎題,問倒了世間多少痴男怨女,天不老,情難絕,身似雙絲網,心有千千結,又有誰能給出個最終答案?
儘管激素、味道和基因的作用很重要,但人類在愛情方面並不完全受到本能的支配,不同的人生經歷會使人作出不同的選擇。因此,後天因素在人類的愛情生活中仍然很重要。愛情中的科學,總是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在我們體內,肯定還有許多與愛情有關的什麼「胺」、什麼「素」和什麼基因沒被發現,當醫學家們拿著已知的幾種化合物說事的時候,而那些未知的化合物,沒準正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竊笑呢。
人間多少事,尚無法全部用科學來解釋,但這不是科學的缺點,因為科學的本質是探索。因此,科學對愛情的研究,現在只能提出局部意見。當然,愛情不止與基因和化學分子有關。文化社會因素和後天的學習,在其中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專家們認為,現代科學即使!對於人類的行為能夠更清晰深入的描述,但距離完全解釋行為的因果關係還很遙遠。我們應該相信,愛情不是化學的奴隸,那讓我們怦然心動、茶飯不思、手足無措的愛情,不單是我們體內一連串分子反應對我們玩弄的遊戲。滾滾紅塵之中,永遠有純潔高尚、銘心刻骨的真愛,永遠有海枯石爛、地老天荒的情感。
對於致力於解開愛情千古謎團的科學家們,我們理應敬佩與支持;但對愛情謎團尚未解開這件事來說,倒是值得慶幸。如果有一天,浪漫的愛情也將像月中嫦娥被登月行動毀滅一般,愛情真的不好玩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推薦閱讀:
※緣,事在人為;份,命中注定
※據說這就是愛情里的分手元兇。| 越親密,越傷人。
※有這3種習慣的女人,單身的居多,你找到原因了嗎?
※不愛的愛情才最美
※解碼你的愛情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