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常見邏輯語言差錯

媒體邏輯語言差錯小析①

在媒體語言中經常出現的邏輯錯誤有:概念方面、判斷方面、推理方面、邏輯思維基本規律方面和論證方面的差錯。

概念方面的邏輯錯誤

1概念錯用
舉例節日之夜熱鬧非凡,到處都是燈火闌珊。
分析「燈火闌珊」,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燈火暗淡、零落。許多人沒有弄清楚「闌珊」這個概念的內涵,當做燈火輝煌使用,就會出現類似的錯誤。
2概念不明
舉例誠徵30歲以下,品貌端正,大專以上學歷的女性,婚否不限
分析這種徵婚啟事,在很多報刊上都可見到。「婚否不限」按字面理解,是已婚和未婚均可,但已婚者怎能成為徵婚對象?其實啟事原意應為對如果結過婚已離異者也可以,那就不是「婚否不限」,而是「 婚史不限」。這則啟事在婚史概念上模糊不清,容易引起誤解。
3概念混淆
舉例今年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00周年。
分析這句話的錯誤在於把「誕辰」和「誕生」兩個詞搞混淆了。「誕辰」是名詞,指出生的時日,是生日的敬稱。而「誕生」是動詞,指出生。「誕辰」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後,「誕生」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前。
4概念贅余
舉例在本屆世界盃決賽上,法國隊將與義大利隊爭奪冠亞軍。
分析在決賽中,勝者為冠軍,負者為亞軍,雙方爭奪的是冠軍,「亞軍」在句中是多餘的概念,可將「亞」字刪除,表達就通暢了。
5誤用集合
舉例作為一名普通的莘莘學子,他的創新精神讓人敬佩。
分析「莘莘學子」是一個集合概念,指很多的學生,不能指稱其中的某一個體。可用「大學生」替代句中的「莘莘學子」。
6外延過寬
舉例八達嶺長城距北京不到100公里。
分析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延慶區境內,句中的「北京」概念過寬,正確的表述是距北京中心城區或是天安門不到100公里。
7限制不當
舉例他在擔任市工商局局長期間,利用各種正當和不正當的手段,貪污、受賄110萬元。
分析貪污、受賄是腐敗行為,肯定是不正當的手段,這裡用「正當」限制「貪污、受賄」是錯誤的。這在語法上屬於定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在邏輯上犯了限制不當的錯誤。
8概括不當
舉例農作物的生長,都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氮、磷、鉀等肥料。
分析農作物需要水分,但水分不是肥料,如果用頓號與氮等並列就犯了概括不當的錯誤。可將「水分」後的頓號改為「和」字,使之與肥料並列。
9並列不當
舉例展銷會上,各種品牌的家用電器、傢具、冰箱、微波爐等紛紛亮相。
分析「冰箱、微波爐」是種概念,「家用電器」是屬概念,種屬並列就會犯並列不當的錯誤。刪除文中的「家用電器」或是「冰箱、微波爐」即可。
10定義錯誤
舉例白皮書就是封面是白色的書。
分析「白皮書」是指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因其封面為白色,故名「白皮書」,也有的國家用其他顏色的。本句定義項中「封面是白色的書」只是重複了被定義項「白皮書」,沒有揭示其真正內涵,犯了循環定義的錯誤。
11劃分錯誤
舉例在民族聯歡節上,舉行了各種民族體育比賽,有賽馬、摔跤、賽歌等。
分析句中的「賽馬」、「摔跤」都是民族體育活動,而「賽歌」卻不在其外延之內,這種劃分是不正確的。
判斷方面的邏輯錯誤

1判斷歧義
舉例大會將表彰57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
分析用一個表數量的概念對並列的諸概念加以限制,往往會產生歧義。句中的「57個」是指「先進集體」,還是「先進工作者」,或是二者之和,讓人無從判斷。
2主謂失合
舉例近兩年,我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吸收大量職工再就業,使一部分家庭的貧困和生活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分析「生活水平」可以提高,但「貧困」不能提高。從邏輯上分析,主項概念中的「家庭的貧困」與謂項概念中的「提高」搭配不當,主謂失合導致該判斷不能成立。
3量項不當
舉例凡到過西安的人,都會去華清池一游。
分析華清池位於西安市臨潼區,距離西安城區很近,但並不是每一個到過西安的人都會去華清池遊覽。此句中的「凡」是表示全稱量項的,用得不妥,可將「凡」改成表示特稱量項的「許多」。
4誤用否定
舉例張寧能不能拿下這一局,是中國隊戰勝印尼隊的關鍵。
分析這個判斷的主項里包括了「能」(肯定)和「不能」(否定)兩個方面,但謂項里卻只有「中國隊戰勝印尼隊」一個方面,造成主項中的否定方面與謂項無關,犯了誤用否定的錯誤。
5關係不合
舉例到了海邊,小林張開嘴巴,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海水和陽光。
分析「空氣」可以呼吸,「海水」能「吸」不能「呼」,而「陽光」是無法「呼吸」的。句中的「呼吸」是關係詞,但它的關係對象不能包括「海水」和「陽光」。關係詞和關係項搭配不當的邏輯錯誤就是「關係不合」。
6模態混淆
舉例業內專業人士認為,該地產項目屬於瀕湖板塊,建成後必然會供不應求。
分析這是房地產界的人士對某地產開發項目的預測。這種預測是或然的,即「供不應求」是有可能發生的,但並不是必然發生的。句中用了「必然供不應求」,就犯了將可能誤作必然的邏輯錯誤。
7聯言不當
舉例他是一個貧困人家的孩子,愛心基金幫助他上了中學,而且後來還考上了大學。
分析這句話是兩個判斷的聯言,即「愛心基金幫助他上了中學,而且後來還考上了大學」。但其中的第二個判斷「愛心基金幫助他考上了大學」是個假判斷。根據聯言判斷的邏輯性質:聯言判斷中至少有一個是假判斷時,則聯言判斷為假。如果在「而且」後面加上「他」,主語就是他而不是「愛心基金」,這個表述才是正確的。
8選言不當
舉例看到屍體上出現暗紫色屍斑後,死者親屬懷疑是他殺,或是投毒致死。
分析「是……或……」結構是一個標準的選言判斷。而本句中「投毒致死」也屬於「他殺」的範圍內,二者是種屬關係,不存在選擇關係,因而該選言判斷不成立。
9假言不當
舉例我們的團組織和青年,見到擾亂治安的事情,就要挺身而出,將肇事者扭送公安機關,依法懲辦。
分析這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前、後件由關係判斷組成。前件是「我們的團組織和青年,見到擾亂治安的事情」,後件是「就要挺身而出,將肇事者扭送公安機關,依法懲辦」。但「團組織」是集合概念,不能與關係詞「見到」發生關係,與「挺身而出」、「扭送」同樣存在邏輯錯誤。因此整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不能成立。
電視台、網站、新媒體服務於報紙、雜誌校對向編輯學習編輯從校對做起編輯校對工作室中文編輯校對網關注我們:點擊本文頂端作者欄藍色字體或搜微信公眾號:中文編輯校對網主編微信號或QQ號:826540293(註明事由)
媒體邏輯語言差錯小析②
推理方面的邏輯錯誤

1前提虛假
舉例他結婚買的幾件家用電器質量很好,因為都是進口貨。
分析在這個假言推理省略式中,省略了「進口的家用電器質量都是好的」這個前提,但這個前提條件是不真實的,進口家電也存在質量問題,不能必然推出結論。
2直接誤推
舉例街道辦事處丟失了電腦,辦事處丁主任分析說:「肯定是韓國強幹的,因為他有偷盜行為的前科。」
分析丁主任運用了換位法直接推理,即他有偷盜行為,所以有偷盜行為的是他。這是一個通過直接交換主謂項對全稱判斷的換位推理,前提中的謂項「有偷盜行為的」是不周延的,通過簡單換位到結論中卻變成了周延,違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結論中不得周延」的推理規則。
3直言誤推
舉例勤儉節約是過去生活困難時期提出來的,現在我們生活不困難了,因此不用再提倡勤儉節約了。
分析這是一個三段論的第一格推理。該推理有兩條規則:其一大前提必須是全稱,其二小前提必須用肯定。本句推理中的小前提「現在我們生活不困難了」是否定的,違反了第二條規則。
4假言誤推
舉例農民林德言今年種植優質稻獲得豐收,加上糧食收購價提高,他家的收入增加了。他對記者說:「我已經增加了20畝承包田,面積翻一番,明年收入也會翻一番。」
分析這位農民的說法包含著一個必要條件的假言推理:擴大承包面積,就能增加收入;明年面積翻一番(肯定前件);所以明年收入會翻一番(肯定後件)。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有一條規則:肯定後件就能肯定前件,但肯定前件卻不能肯定後件。這位農民的推理就違反了這一條。農民收入增加不會只取決於農田面積,還有氣候、科技、政策等諸多因素。因此這個推理是不正確的。
5選言誤推
舉例有評論認為:國足在世界盃預選賽中失利,不是賽前準備不充分,就是集中訓練時不夠紮實。國足這次集訓時缺乏針對性,失利的原因不是賽前準備不充分。
分析不相容選言推理有一條規則:大前提不能是相容的選言判斷,選言支必須互相排斥。而上例中,前一個選言支「準備不充分」包容了後一個選言支「集中訓練時不夠紮實」,因此由肯定一個選言支而否定另一個選言支,犯了「選言支不排斥」的邏輯錯誤。
6關係誤推
舉例目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票房收入已突破2.8億,比此前最高紀錄的《英雄》還多3000萬元。因此《英雄》的票房收入不一定比《滿城盡帶黃金甲》多,很可能要退居次席。
分析這是一個由關係判斷組成的直接關係推理。這個推理中「……比……多」是反對稱關係詞,但本句卻把它作為非對稱關係來運用,因此這個推理是錯誤的。正確的結論是:《英雄》的票房收入肯定不及《滿城盡帶黃金甲》(會退居次席)。
7模態誤推
舉例有學生說:所有金屬必然都是固體,這種說法不符合實際,如液態「汞」就是金屬,所以,金屬不是固體是必然的。
分析這是一個模態推理,即由「S(主項)必然是P(謂項)」是假的,推出「S(主項)必然不是P(謂項)」是真的。根據模態方陣中真假對當關係,「S(主項)必然是P(謂項)」與「S(主項)必然不是P(謂項)」之間不是矛盾關係而是上反對關係,只能由真推假,不能由假推真,所以這個推理是不正確的。
8輕率概括
舉例這幾個小夥子毛手毛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可見年輕人辦事是不牢靠的。
分析這句話運用了一個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卻在邏輯上犯了「輕率概括」的錯誤。年輕人辦事牢靠的事實很多,僅根據幾個年輕人辦事不牢,就概括得出「年輕人辦事是不牢靠的」結論,顯然是根據不足的輕率概括。
9機械類比
舉例小娟的媽媽對小玲的媽媽說:上次小娟發了幾天燒,結果是得了肺炎,這次小玲也發燒了好幾天,肯定也是肺炎。
分析小娟的媽媽僅僅根據「發燒了好幾天」,就推斷出小玲「肯定也是肺炎」。這個類比推理是不正確的。因為很多疾病的表現癥狀都是發燒,肺炎只是其中一種,小娟的媽媽犯了「機械類比」的錯誤。
邏輯思維基本規律方面錯誤

1偷換概念
舉例被告曾立過三等功,根據刑法的規定,凡立功者可減輕或免予處罰,請法庭考慮。
分析句中所說的「曾立過三等功」,是指被告個人歷史上的榮譽,而後面所說刑法中的「立功」,是指在法庭審理本案中的立功表現,二者雖字面相同,含義卻有區別。這段表述是在故意偷換概念,為被告開脫罪責,違反了同一律。
2轉移論題
舉例售票員問一名正在下車的女乘客:「坐車為什麼不買票?」女乘客回頭說:「嚷嚷什麼,我上班要遲到了!」
分析女乘客沒有正面回答售票員的問題--坐車為什麼不買票?而是故意轉移話題,說:「我上班要遲到了!」這就是轉移論題,違反了同一律。
3自相矛盾
舉例1934年12月14日,紅三十四師余部在四羅橋附近又與敵人交火,陳樹湘烈士叫其他人趕快撤退,自己和兩名警衛員斷後。
分析既然是「烈士」已經光榮犧牲,怎麼能「叫其他人趕快撤退」?此句情理不合,即對同一對象(陳樹湘)既說他是烈士,又說他在戰鬥,自相矛盾,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4模稜兩可
舉例老李的女兒要出嫁了,老李想辦得隆重一些。而男方的家長卻反對大操大辦。雙方請工會馬主席表態,馬主席說,對雙方家裡的意見都不贊成。
分析婚事「隆重」與「反對大操大辦」是矛盾關係。按排中律的要求,不允許對兩個不能同時為假的命題予以否定。像上面的例子,馬主席對雙方的意見都否定了,就犯了「模稜兩可」的邏輯錯誤。
論證方面的邏輯錯誤

①偷換論題
舉例晚報上周刊登的《北京的塔》一文說:「北京的塔多建在中軸線西側。」北京的塔都是建在中軸線西側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分析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有許多表現形式。篡改別人的原意,再加以反駁,是常見的伎倆。上面的例子中,原作者的表述是「北京的塔多建在中軸線西側」,但批駁者卻篡改成「北京的塔都是建在中軸線西側」。一個是「多」,一個是「都」,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卻偷換了別人的論點,然後對這個不正確的論點進行批駁。這在邏輯上是典型的「偷換論題」錯誤。
②循環論證
舉例當一盤噴香美味的糖醋魚端上飯桌時,魚嘴能張合,魚鰓會扇動……我們不解地問鄒經理,魚已經燒熟了,嘴和鰓為什麼動彈?鄒經理告訴我們,這是廚師絕妙的烹調技藝。做好的魚可活二三十分鐘,有時一條魚吃得只剩骨架了,魚嘴還能張合。
分析「我們」問鄒經理:魚已經燒熟了,嘴和鰓為什麼動彈?鄒經理的回答只說明了廚師的技藝如何高超,卻未能說明燒熟的魚嘴為何還能動彈。這種答非所問,在邏輯學上叫做「循環論證」。
③論據不足
舉例戚繼光長大後之所以成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將領,是由於家教嚴格。
分析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成才,固然與他從小受到良好家教有關,但這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僅此一點就得出結論是不夠充分的,在邏輯上犯了「論據不足」的錯誤。
④推不出來
舉例被告人陳某被指控有殺人罪行,理由是:①被害人是昨夜在庫房值班室被害,而陳某昨夜曾去過庫房值班室;②陳某的外衣上有血跡;③曾看到陳某家中有匕首,而被害人正是被匕首刺殺的。
分析上述指控被告人陳某有殺人罪行的三條理由都不能成立。理由①的推理是:如果陳某是殺人犯,那麼陳某昨夜一定去過庫房值班室,而陳某昨夜曾去過庫房值班室,所以陳某是殺人犯。這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根據邏輯規則,不能通過肯定後件推出肯定前件。理由②的推理是:如果陳某是殺人犯,那麼陳某的外衣上可能有血跡,而陳某的外衣上有血跡,所以,陳某是殺人犯。這也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推理,與理由①的錯誤相同。理由③的推理是:如果陳某是殺人犯,那麼陳某應當有匕首,而陳某家中有匕首,所以,陳某是殺人犯。這也是一個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的錯誤式。以上三條理由的推理都不能推出必然為真的結論,屬於「推不出來」的邏輯錯誤。
⑤無效反駁
舉例「找對象,不一定找花錢大方的」,這話貌似有理,其實行不通。在今天的生活中,有不少吝嗇鬼,小氣得花一分錢也要心痛半天,同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還談得上什麼樂趣?我們雖然不應毫無節制地揮霍,過著奢侈的生活,但總不能兩個人成天為了花錢而吵架。
分析這段話的原意是反駁「找對象,不一定找花錢大方的」的觀點,但是,反駁者卻將對方的觀點(論題)偷換為「找吝嗇鬼」,從而給以否定,企圖達到反駁對方論題的目的。因此,上述反駁是無效的。
⑥詭辯謬誤
舉例張先生在麵館里點了一碗5塊錢的牛肉麵,當老闆端上來時,他說自己不吃辣椒,要換一碗同樣價格的雞絲麵。吃完後,張先生往門外走。老闆說:「你吃雞絲麵還沒付錢呢!」張先生說:「雞絲麵是用牛肉麵換的。」老闆說:「那牛肉麵你也沒付錢?」張先生說:「牛肉麵我又沒吃,憑什麼付錢?」老闆一時竟無法回答。
分析詭辯是一種貌似合乎邏輯,實則違反邏輯的謬誤論證。在上面的故事中,張先生故意用「偷換概念」的手段,說得似乎很有道理,一下子把老闆弄糊塗了。在張先生的思維中,「未付錢的牛肉麵」換成與它等價的雞絲麵,造成已付錢的假象。當老闆指出牛肉麵沒付錢時,正中張先生的下懷,振振有詞地說:「牛肉麵我又沒吃,憑什麼付錢?」掩蓋了雞絲麵換牛肉麵的事。老闆應該說:「你是用沒付錢的牛肉麵換的雞絲麵,牛肉麵沒吃不用付錢,但你吃了雞絲麵當然要付賬。」

推薦閱讀:

特朗普改寫了主流媒體與社會精英的影響力
5款2.0+6款5.1!11款高端多媒體音箱
中國女星扎堆巴黎看秀被批 媒體:國人不敢認

TAG:語言 | 媒體 | 邏輯 | 邏輯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