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入行論二班19課課後答題--20170421

《入行論釋·善說海》第十八課複述

頂禮上師三寶

第18課主要內容:學習供養無主物。供養無主物分為:真實供養和供養彼等之原因。

第18課重點內容回顧:

一、了解上供的目的

法師輔導開示:

一是為了累積資糧,在自相續中升起殊勝菩提心的所依。

二是供養上師三寶能打破我們的慳吝心。

三是通過供養能提醒我們自心具有殊勝的佛性。

此外,供品和所得之果之間有不共的緣起,能幫助我們獲得不同的功德。

法師強調:供養時要發清靜願,願自他眾生都能夠產生殊勝的菩提心,以此可獲得殊勝功德。

二、學習:真實供養

上節課學了:世間中清凈的水、平原上的鮮花、珍寶等,不屬於別人所管,也無有主人的這些財物,全部可以用來供養諸佛菩薩。本課繼續學習真實供養的有關內容。

頌詞:巍巍珍寶山,靜謐宜人林,花嚴妙寶樹,珍果垂枝樹世間妙芳香,如意妙寶樹,自生諸莊稼,及余諸珍飾,蓮花諸湖泊,悅吟美天鵝。浩瀚虛空界,一切無主物,意緣敬奉獻,牟尼諸佛子,祈請勝福田,悲愍納吾供。

這裡供養諸佛菩薩的供品是寶山、森林、由花朵點綴的妙樹等。天等世界中合成而散發的芬芳香氣、沉香等塗香,能滿足所需的如意樹、奇珍異寶所形成的妙樹,未經耕耘自然生長的莊稼,以及除此之外值得供養的所有珍貴飾品,包括由蓮花點綴的湖泊、池塘中不斷傳來天鵝悅耳動聽的吟唱聲。以及浩瀚無邊虛空界中,清凈剎土以及北俱盧洲等處所有的無主物,我均以心觀想取來,鄭重地供養釋迦牟尼佛以及一切殊勝的佛子,祈請供養能獲得大果報的殊勝福田為利眾生而接納,祈求大慈大悲的尊主慈愛垂念我而接受我的這些供品。

上師開示

1、作為大乘佛教徒,我們要觀想上面頌詞中所說的妙香寶樹珍寶等,但我們現在的眾生福報淺薄,看不到頌詞中所講的這些珍寶,甚至觀想起來也有困難。我們可以把在路上看到彎彎的小溪、靜靜的山崗、美麗的村莊,各種參天大樹,美麗的稻田麥田湖泊海洋,名勝古迹,聖地神山等一切令人悅意的情景和風景,或把聽到的一切美妙的聲音,用來供養諸佛菩薩。不管是親自看到,或是聽到,或者僅在心中憶念,都一定要先意取供養三寶。這種功德相當大,這是作為修行人平時不可缺少的一種修行,能自然而然圓滿很多資糧。

2、意幻供養與實物供養沒有兩樣,因為外境不存在實質,只要自己有觀想能力,諸佛菩薩就有取受的能力。因此供養不一定需要很多錢。

3、觀想的供養相當大,要大家重視。因為世上的人經常有吝嗇心不願供養,有時即便供養了,也沒有那麼大的價值。因為現在眾生的福報淺薄,即使用金錢買到的東西也是極其有限的,而觀想供養可以無限,因此功德相當大。

4、在朝山和朝聖時要發願,否則光是觀光旅遊很可惜。

5、作為一個上等修行人,要養成日日夜夜隨念三寶的習

慣,見到好的事物第一個念頭就要供養三寶,時刻將自己的生活與修行結合起來。

6、在最殊勝的福田佛菩薩面前,僅作一點簡單的供養,也能獲得不可思議的果報。今生我們遇到了如此殊勝的福田,是相當有福報的,一定要珍惜,好好供養,希望三寶賜予加持。

7、在供養的時候,應當具足印度無著菩薩在《菩薩地論》中所講的六種條件,第一、想到三寶具有無上的功德;第二、三寶可以成辦無邊利益;第三、在眾生界中,諸佛菩薩是至高無上的;第四、三寶猶如曇花一樣很難出現於世,非常難得;第五、三千大千世界中,唯以三寶作為供養對境;第六、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的來源就是三寶。

8、三寶是有求必應的,我們做供養時,不要光只為了自己,要發大心,想到利益眾生。

三、學習:供養彼等之原因

為什麼要供養這些無有主人的供品呢?

頌詞 :

福薄我貧窮,無餘堪供財,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原因是這樣的:由於我往昔沒有積累過福德,極為貧寒,除了這些供品以外,我實在無有任何其他可以供養的財物。真心誠意想供養您,祈盼唯一利他的諸位怙主為了利益供養者我而納受這所有的供品。

具體分析有兩種原因:一是自己實在一點財物也沒有,為了積累資糧,可以這樣供養;二是雖然自己有供養的財物,但由於前世沒積累廣大的資糧,所以即生中福報不夠,根本無法買到須彌山、四大部洲、所有的大海湖泊。

上師開示

1、我們做供養,並不是佛菩薩真的需要這些東西,而是為了斷除自相續中的吝嗇心和貪心,並依靠這種方式供養十方諸佛菩薩等殊勝對境,能很快圓滿自己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2、我們在供養時應想:十方諸佛菩薩,我今天觀想眾多的供品作為供養,請您一定要依神通神變力納受所有的供品。以意緣取大量的供品,然後在心裏面供養,這有很大的功德。

3、「無主物供養」不是藏傳佛教或印度個別論師的說法,釋迦牟尼佛在《善巧方便經》、《寶雲經》中有過開示,「無主物供養」是大乘最甚深的一種意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隨時隨地行持。

4、關於佛經中說「隨喜與親自做二者功德相同」、「意幻供養超過了一般供養的功德」,真正的意思是,如果自己實在沒辦法供養真實的供品,那在十方諸佛菩薩或上師面前,可以這樣意幻供養,但如果明明有能力、有財物,一點也不捨得供養是不可以的,修行不能光說好聽的話。

5、我們在十方諸佛菩薩面前,應該憑自己的信心和力量來作供養。沒有信心的話,就會有後悔心和怨恨心。

6、末法時代作為佛教徒,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認清大乘善知識的法相,觀察好以後再供養。對上師最好的供養是法供養。強調:法供養最為殊勝,因為中間不會產生怨恨,且讓別人有機會聽受佛法,種下解脫的因,可以報佛恩,報眾生恩。

7、到一些好的地方時,應首先觀想供養十方諸佛菩薩,然後在心裡發願。以《普賢行願品》的偈頌作供養,或者就說「供養三寶」四個字。要經常這樣串習,養成習慣。

學習本課後的體會:

1、必須要重視供養,這是圓滿自己成佛資糧的重要途徑之一,要以恭敬心供養,並發清靜的願:願自他眾生都能生起殊勝的菩提心。平時末學早上在佛台做供養時並沒有認識到供養這個行為有多殊勝,很多時候是例行公事,而且供養時也沒有發願,只是在供養後迴向。

2、要隨念三寶,養成習慣,看到美好的事務就要想到供養三寶。供養不是只在佛台前,應該是隨時隨地的。供品也不只是香、燈、水、果等,而應該是所有自己感受到悅意的對境,包括美食、新衣、新包新鞋等,看到或想到美好的東西都要供養三寶,快樂幸福的時候要想到三寶,遇到困難不開心和危險的時候也要想到三寶,要隨念三寶,因為三寶是我們真實的皈依處

3、要重視意幻供養,以觀想的方式做大供養,佛菩薩必定能攝取。平時生活忙碌,比如在上班路上念佛,可以先意幻供養一下,再開始念佛號。

4、網路供佛是很好的積累資糧的手段,要充分運用起來。

《入行論釋·善說海》第十九課串講

1、內容概述本科講的是「七支供」中供養支之:1身體供養;2意幻供養;3頌詞講解:

子二供養身體願以吾身心,恆獻佛佛子,懇請哀納受,我願為尊仆。頌詞解釋為:〖在勝伏四魔的佛陀及其一切佛子前,我願恆時供養自己的身體,誠懇祈請諸位聖尊菩薩能完全接納。〗

1、斷除我執每個人都有我執,這種我執一定要徹底斷除,如果沒有斷除的話,始終都會依靠「自己」而造業。我們應將身體供養十方諸佛菩薩,所以我們應當這樣觀想〖我心甘情願做忠實的僕人,對您們言聽計從,祈願您能慈悲攝受。〗

2、教證:佛陀已經遠離了一切障礙——煩惱障和所知障,戰勝了蘊魔、天魔、死魔等四魔,具有聖者、如來等十種不同名號,在這樣的十方諸佛以及菩薩面前,我們供養自己的身體。向殊勝的對境(諸佛菩薩)供養身體,能夠減少我們相續中的我執,我執少了,利益眾生、發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無始以來,因為我執讓我們在輪迴當中無法解脫,因此,我們要想盡辦法斷除對自我的身體、受用、善根等的執著,尤其是身體,如果沒有對身體的執著,依靠身體而造的業是不會有的。

3、理證:供養自己的身體,這在很多佛經中都有記載,十方諸佛菩薩對此非常讚歎,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對這樣的善舉也竭力推崇、勵力實踐。尤其是作為一個大乘佛教徒,一定要斷除對身體的執著,如果實在不能完全斷除,最起碼也要減輕對它的耽執。但現在的世間人不是這樣,許多人每天都在為這個身體打扮裝飾,為了它而不停奔波,他們從來不知道所謂的「我」到底是什麼樣的本體,在這種人面前,我們應當竭力宣揚大乘佛法中供養身體的功德。

供養身體,從象徵性的角度來講,可以指漢傳佛教中的「燃指供佛」。 蔣貢康楚仁波切在《問答錄》中曾說:「顯宗的燃指供佛是為了斷除自相續中的貪執,而在密宗,身體本來就是諸佛菩薩的清凈壇城,在這種情況下,不用燃指也可以。」當然,這一點我們應根據相續中的煩惱與執著來區分,如果自相續確實與如來的壇城無二無別,或者對身體沒有執著而觀為清凈壇城的話,即使你是顯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對自己的身體特別貪執,認為身體很不清凈,即便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是可以的。

供養身體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說,在諸佛菩薩或者上師面前,誠心誠意將身口意全部供養,這種做法也有很大的功德。因為在這個世間中,我們對身體的執著最大,如果將身體供養給上師、供養給佛教,這樣一來,身體就不屬於自己了,以後再也沒有理由去執著它了。

供養身體的發心一定要清凈。一般來說燃燒身體供養,因為疼痛可能都會有後悔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己事先一定要考慮清楚。在發心供養身體之前,一定要再三觀察自心,這一點極為重要!如果未經觀察就草率供養,事後沒有堅定誓言或退失信心,這種過失也是相當大的。為了利益眾生,我們可以將身體作供養,但如果你沒有很明顯地這樣供養,在心中發願「我依靠這個不凈軀體,從今以後乃至生生世世,都為佛教做事情」,這樣的話,我認為將身體供養佛教和供養上師沒什麼差別。我們若發願在有生之年盡心儘力地為佛教服務、為佛教做事情,這也是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身體。倘若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必須對諸佛菩薩供養自己最珍貴、最難得、最可愛的身體,以此捨棄對它的執著。否則,如果對身體特別貪執,很難在相續中生起忘我利他的菩提心。尊既慈攝護,利生無怯顧,遠罪凈身心,誓斷諸惡業!頌詞的解釋是:有了諸佛菩薩與上師們的保護與加持,我在輪迴中對痛苦無有任何畏懼,一定可以饒益眾生。但如果我的罪業相當深重,想利益眾生相當困難。

上師如意寶以前講過:「有漏的供養當中,供養身體的功德最大。」

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了身體以後,他們慈悲地攝受了我,現在對於自己來講,應該為利益一切眾生做事情,作為如來家族中的一員,弘揚佛法和利益眾生是唯一的事業。每位佛、菩薩都是想盡辦法幫助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想要利益眾生的話,第一要恭敬十方諸佛菩薩,以佛法來饒益眾生;第二自相續中的罪業一定要清凈。鑒於此,很多大德將這一頌以四種對治力來解釋。

第一、所依對治力:以三寶、諸佛菩薩、根本上師等作為懺悔的所依;第二、破惡對治力:以前所造的罪業,就像喝了毒藥一樣,現在特別後悔;第三、現行對治力:通過修習種種法門,如念百字明、修菩提心、觀想金剛薩埵,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清凈;第四、恢復對治力:如同喝了毒藥後,從此發誓再也不敢喝,同樣,身口意造了不如法的罪業後,在諸佛菩薩面前發誓今後也決不再造。為了希求佛法而不惜捨棄生命、利用身體去苦行,這也是對諸佛菩薩的一種供養。

上師教導我們:通過各種觀察,減輕對身體的我執,學習大乘佛法的一些知識,明白我們學佛的動機、學佛的行為。把這些法要牢記於心,盡量調伏自己的相續。子三、意幻供養:

〖意幻供養可分為十二種:〗馥郁一凈室,晶地亮瑩瑩,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發出撲鼻的芳香,水晶地晶瑩剔透,光彩奪目,打掃得十分清潔。光芒閃爍、各種珍寶的柱子上懸掛著閃光珍珠裝點的華蓋。〗在藏傳佛教中,沐浴的儀式偈頌是相當多的。此處首先講了沐浴的地方,從顯宗來講,這也屬於一種觀想方法,我們應當經常以這種儀式對諸佛菩薩沐浴清凈。

《般若經》、《現觀莊嚴論》中說,得到了一地菩薩的果位,身上的不凈部分,如污垢、塵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沒有了,更何況是佛陀了。之所以作這樣的沐浴,實際上是為了清凈我們相續中的罪業。因為佛陀是一切功德圓滿的智慧身體,如果把他作為對境,以清凈心來作沐浴的話,所有的資糧就會得以圓滿,所有的罪業就會得以清凈。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懂得這些功德。

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頌詞的解釋是:〖在此,已備好盛滿塗香配成的悅意香水、鮮花的許多金等寶瓶,伴隨著歌聲樂音而請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在寶瓶中裝滿妙香、薰香配製的甘露水和鮮花,手持金瓶、銀瓶、藍寶石瓶等各種珍寶瓶,對諸佛菩薩的身像進行沐浴,在念誦的同時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在作沐浴儀式時,首先是對佛陀進行沐浴,觀想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諸佛融入明鏡,一邊念誦所有佛陀的名號一邊沐浴。然後是八大菩薩、聲聞緣覺,以及釋迦牟尼佛轉法輪的四大聖地或八大聖地等等。這種儀式需要很長時間,維那師一邊念誦《入行論》的這幾個頌詞,一邊作沐浴。在藏傳佛教中,不管格魯派還是寧瑪派都有這樣的儀式。經常對佛像佛塔作沐浴或擦拭的話,可以遣除自相續中的罪業,這種行為是平時不可缺少的。

香薰極潔凈,浴巾拭其身。拭已復獻上,香極妙色衣。教沿襲印度的習俗,也有給佛菩薩沐浴的傳統,以此可凈除眾生相續中的垢染。

〖二、擦拭:等待諸佛菩薩沐浴之後,用妙香薰染、清潔柔軟、無與倫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們的身體。〗在藏傳佛教中,對明鏡作完沐浴儀式後,下一個步驟就是進行擦拭。擦拭的時候,要用一條潔白的哈達,擦拭之後將明鏡放在佛堂或清凈的地方供養,表示從以此後諸佛菩薩就供在那裡了。

〖三、妙衣:擦拭完畢以後,對於出家裝束的佛菩薩,供上袈裟等適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對身著在家裝束的尊眾,獻上色彩各異、柔軟飄逸的妙衣。〗一般而言,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等是報身裝飾(印度國王的裝飾),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是化身裝飾,顯出家相,身穿三衣。所以在擦拭完身體以後,對出家聖眾供養三衣,對在家形象的佛菩薩供養具十三種報身服飾的妙衣,此舉也有很大功德。平時我們有不捨得穿的衣服,如果供養諸佛菩薩或寺院的僧眾,這個功德是相當大的。

我們若能遇到佛陀那樣的殊勝對境,供養的功德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遇不到的話,在諸佛菩薩的像前,或者在上師面前供養衣服也有很大的功德。《百業經》中有一個金色比丘尼,生來身體就是金色的,這也是以供養妙衣的功德,獲得了生生世世特別莊嚴的身相。

亦以細柔服,最勝莊嚴物,莊嚴普賢尊,文殊觀自在。〖四、飾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裝飾品莊嚴現見真諦而成為聖者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彌勒菩薩等根據所化眾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諸位大菩薩。〗

此處講的是將自己的各種裝飾品,如金項鏈、花鬘、金鬘等供養諸佛菩薩。我們觀想迎請諸佛菩薩後,先為他們沐浴、擦拭身體,然後供養妙衣,供衣之後,就要供養裝飾品。將裝飾品供養佛陀、佛像,這樣的功德相當大。

我們平時在供養時,一定要發願:以此供養的功德,令無量眾生獲得利益。始終都要有一顆利他的心,不管做什麼善事,一直不忘善心善願,這樣自己以後才能成為真正了不起的修行人。所以,大家時時刻刻都要記住:不是為了自己獲得人天福報,一定要發一個利他的心!

末學串講完畢,感恩師兄們的聆聽,如果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請師兄們原諒。將末學的法供養迴向給為了眾生早成佛道,上師三寶長久住世,身體健康,法輪常轉。阿彌陀佛!

思考題:

1、我們為什麼要對諸佛菩薩供養身體?供養身體的方式有哪幾種? 2R02安心16

答:首先,供養身體並非佛陀所需。因為佛陀遠離了一切煩惱障和所知障,戰勝了四魔,具有如來、聖者等不同的稱號;我們向殊勝的對境供養自己的身體,可以減少我們相續中的我執,我執減少了,才可以更好地發菩提心、利益眾生;無始以來,因為這個「我」,讓我們在輪迴中不能解脫,一切罪魁禍首就是「我執」。這裡是用供養身體的方式打破身執。第二,我們將身體供養,就可以徹底斷除我執,否則,始終都會因為「自己」而造業,比如有人會為了貪著口欲去殺生。人最執著的就是自己的身體,一般人都很執著錢財,但遇到生命和錢財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選擇保命。我們要生起菩提心,必須對諸佛菩薩供養自己最珍貴、最難得、最可愛的身體。

供養身體的方式,末學總結法本中介紹了三種:

(1)燃指供佛.這是漢傳佛教中供養身體的象徵。

教典依據:《楞嚴經》第六卷中講,如有能力,在如來的身相前燃燒身體、燃指、燒戒疤,(這樣供養身體的功德很大)「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

舉例:漢傳佛教中的淳金長老,為利益眾生,消除乾旱等,燃指供佛只剩六指,被稱為「六指長老」。四川的真義法師,佛前染指,在胸前燃一百零八個戒疤,在穴脈上燃了九個戒疤。

(2)將自己的身語意三門供養給諸佛菩薩或上師。這種做法也有很大功德。世間人最執著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如此作了供養後,身體就不屬於自己了,以後就沒有理由去執著它了。

(3)將自己的身體供養給佛教事業。如果不能誠懇地供養三門,也可以在心中發願:「我依靠這個不凈軀體,從今以後乃至生生世世,都為佛教做事情。」

不管是哪一種供養,發心要清凈。燃指供佛的過程非常痛苦,如果因為無法忍受而生起後悔心,不但沒有功德,還會有很大過失;有的人將身語意三門供養給上師後,又心生後悔,或者還是貪著身體;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過失很大。所以,為避免這種情況,供養身體要三思而後行。

2、如果將身口意三門供養了上師,今後你應怎樣對待這個身體?

當我們的身口意供養了上師,這個身體就不屬於自己了,以後也沒有理由去執著它。而且從今以後,三門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應按上師的意願去做,即三門恆時饒益眾生。

在這方面,末學做得還不是很好,但是末學一直儘力在做。

我個人來說,對上師非常有信心,也特別隨喜自己一學佛就遇到大恩上師這樣的具德善知識。上師在我心裡,如同真佛一樣無二。我們擁有的一切,比如獲得暇滿人身/值遇佛法/擁有發心的機會,乃至出世間的一切幸福安樂,這些都是上師三寶的加持和恩賜。每次想到這些,我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動感恩,我為自己有這樣的上師感到自豪,也常常發願:願所有的眾生都有這樣的具德善知識作為自己的上師,都能有三寶的護佑。

我相信上師的慈悲/智慧和力量,所以遇到任何事情,我會毫不猶豫地祈禱上師。只要我們祈禱,上師總是會給出指引,外境總是會顯現相應的答案,來遣除我們的疑惑/煩惱/違緣/障礙,讓我們在修行路上一路披荊斬棘。

我對上師非常感恩,我願生生世世將自己的身口意三門供養給上師,修持佛法,弘揚佛法,好好發心,利益眾生,報答上師的恩德。

雖然發心表面上看起來是我們在為上師做事情。其實不是那樣的。以上師的福德,上師並不需要我們發心,而是我們需要上師賜予的這個機會,來好好地積資凈障。所以,我會認認真真地去發心,做好自己的發心分內事,會把發心當作很歡喜很感恩的事情來做。發心是自己的福報,更是上師的恩賜。

在平時的生活修行中,我也會盡量在身口意方面把別人往佛法方面引導,以佛法的種種方便,讓眾生與佛法結緣,利益跟我有緣的人。

有時候我也會很懶惰,出現不想聞思修,整天想著去貪嗔痴的情況,特別慚愧。在此,向上師三寶懺悔,祈禱上師三寶加持弟子照靈:願我能早日像大恩上師您一樣,恆時精進以身口意三門利益眾生。

3、別人說我們長得不好看,或者太胖了,自己馬上就不高興了,這是什麼原因?作為修行人,應當如何對治?

別人說我們長得不好看,或者太胖了,自己馬上就不高興了,這是什麼原因?作為修行人,應當如何對治?

答:頂禮上師三寶。因為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對身體的執著最大,如果將自己身體供養給上師、供養給佛教,這樣一來,身體就不屬於自己了,以後再也沒理由執著它了。現在的世間人,許多人每天都在為這個身體打扮裝飾,為了它不停的奔波,他們從來不知道所謂的「我」到底是什麼樣的本體,在這種人面前,我們應當竭力宣揚大乘佛法中供養身體的功德。

從世間的角度,我們的身體不好看,或者太胖了,都有一些對治的方法。長得不好看,所謂相由心生,我們要培養自己美麗的心靈,多鍛煉身體,如果自己身體垮了,弘揚的佛教的事業也會遭受違緣。假如太胖了,一方面要悅納自己,一方面要節制飲食,多吃素多運動,常常保持精進的心。

從佛教的出世角度,凡夫的身體是極其不凈的,由骨肉膿血還有寄生蟲組成,沒有必要過分執著,更不應該貪愛。除了經常觀察不凈觀,也要明白,人生百年終歸黃土,生死無常應該利用短暫的生命來服務人民、弘揚佛法。如果沒有智慧徹悟人生,不用大悲心利益眾生,只知道用愚痴心苦求,最終還是會在後悔中痛苦輪迴的。如果講的有不如理不如法,歡迎各位師兄指正。

4、燃指供佛時,由於特別痛而產生了後悔心,這樣的供養還有功德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答:有沒有功德也很難說。一般來講,真正以火燃燒自己的指頭,多數人會難忍疼痛,可能有後悔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己事先一定要考慮清楚。我們在供養身體之前,還是需要再三觀察,了解自己的層次。如果未經觀察就草率供養,事後沒有堅定誓言或退失信心,這樣會產生過失。

如果是我的話,我清楚自已沒有證悟空性,還執著於自已的身體,無法不感受痛苦,所以,不敢貿然行事。

5、如果給佛菩薩作沐浴,是否他們的身體也像我們一樣不幹凈?為什麼?此舉有什麼功德? 2R02雪湖16

答:佛陀的身體是一切功德圓滿的智慧身體,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在《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中說,得到一地菩薩果位的菩薩,身上的不凈部分全部沒有了。而凡夫的身體是由三十六種不凈物組成。所以,首先要清楚給佛菩薩沐浴不同於凡夫的沐浴。

給佛菩薩沐浴是十二種意幻供養中的一種。如何作沐浴意幻供養呢?相關的頌詞有兩個:1.意幻沐浴的地方環境,即:

馥郁一凈室,晶地亮瑩瑩,

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

2.用甘露水為佛菩薩的身像沐浴,即:

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

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

給佛菩薩沐浴的功德三種,一、消除相續中的罪業;二、清除相續中的垢染;三、在心中串習,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護佑並獲得佛菩薩的慈悲和智慧資糧,有能力和條件用佛法利益眾生。

6、供養衣服、裝飾物分別有什麼功德?請以其他公案加以說明。

答:以清凈心供養衣服,生生世世可獲得特別莊嚴的身相。

如《百業經》中的金色比丘尼,她前世是一下劣種姓的人家生下一個具十八丑相的女孩,被驅出家門流浪街頭四處行乞,每日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又染上嚴重的麻風病。後來,給孤獨長者見她無衣蔽體,就給她一件衣服。她見到佛陀後,生起極大信心,把身上臟血垢染的衣服脫下來,以清凈心供養佛陀,且於佛前無比歡喜地合掌祈禱,在對佛生起歡喜心中去世。她死後轉生為當地一商主之女,誕生時端莊異常,身色金黃,故取名「金色」。七歲時對佛生起信心,懇求父母同意她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後晝夜精進,很快滅盡煩惱,獲得羅漢果位,成為具足大神通的阿羅漢。

以最勝莊嚴的飾品來供養諸大菩薩,便於調化眾生,破除慳貪,速證聖果。

如《賢愚經》里的一則寶天比丘供養白石獲得大果報的公案:佛住世時,有一位長者生了個男孩,因為降生時天降七寶,堆滿了屋裡和院內,所以取名寶天。寶天長大以後,隨佛出家,並很快獲得了阿羅漢果。

阿難問佛:「世尊,不知寶天比丘過去修了何種福德,感召出生之時天降七寶之雨,衣食自然,不缺吃穿,而且出家之後,很快證果?」

佛陀說:「過去毗婆尸佛住世時,有一次僧眾遊行村落,當地有福報的居士們共同迎請僧眾,廣作供養。有一個窮人見了,也想供養,但家裡窮,沒有寶物,於是就找來一些白色的石頭,觀想成金銀珠寶,拋灑於空中供養僧眾,並發下大誓願。

當時的那個窮人,就是現在的寶天比丘。他以供養白石的果報,九十一劫中福報無量,多具財寶,衣食自然。而今世成了最後有者,值遇我,並且出家證阿羅漢果。」

從這些公案可以看出以恭敬心、清凈心供養諸佛菩薩,其功德是很大的。


推薦閱讀:

故事思維——讓你的面試答題更接地氣
六祖寺初級檀講師答題77888
2012古代詩歌答題規範化指導及專題訓練
入行論28課課後答題--20170714
學佛的答題

TAG:答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