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魚共生有了新模式 浙江日報
記者 夏丹 縣委報道組 劉文書
↑肥美的沙塘鱧魚。←蘆葦稻收割後的魚塘。夏丹 攝 |
本報嘉善1月9日電 記者夏丹縣委報道組劉文書 一個是有「上海世博第一菜」美譽的長江中下游特有經濟魚類——沙塘鱧;一個是浙江大學研發、「身高」達160CM的蘆葦稻新品種——「蝦蟹豐1號」。當它們相聚在嘉善縣陶庄鎮農場白字圩,一個稻魚共生新模式、一個農民增收新渠道誕生了。
今天,來自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上海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專家組,到當地對稻魚共生下的沙塘鱧進行測產。記者也隨專家前去探個究竟。
沙塘鱧自在又鮮美
走在基地的堤埂上,冷風呼呼,嘉善縣凈水漁業種苗基地合伙人之一的唐水良臉被吹得通紅,卻愈發紅光滿面。
「看到水面這些枯黃的稻梗沒?這就是蘆葦稻。十月份稻子還沒收割的時候,清清水面上一片金黃,那叫好看。水稻下面,就是沙塘鱧棲息的好地方。」老唐描繪著心中的豐收圖。
正說著,夥計們從魚塘里打撈起一筐沙塘鱧,立刻引來專家一片讚賞。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王武教授,隨手撈起一條沙塘鱧掂了掂,「大傢伙,不下二兩半,不多見的」。
經過現場起捕、抽樣稱重、詢問討論等環節,專家組最終測定:在實測面積8.9畝,養殖水面7.12畝的一號池,總產商品沙塘鱧959.94千克,平均畝產商品沙塘鱧134.82千克。
而早在去年11月5日,蘆葦稻收穫時節,由陶庄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對養殖沙塘鱧的池塘水稻產量進行過測產,經估算種植面積水稻產量286千克/畝。
對生活在嘉善的人們來說,沙塘鱧再熟悉不過。「我們這一帶叫它菜花魚。因為在每年5月份菜花黃的時節,正是它排卵的時節,這時候的沙塘鱧最有活力、最肥美。」嘉善縣農經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陸立剛說。
試過之後就發現,和蘆葦稻一塊「長」的這些魚品質更好了,產量高且味道更鮮美。專家解釋,因為蘆葦稻有很強的凈水能力,能有效吸收氮、磷等富營養化元素,能保證沙塘鱧養殖池塘的水質良好。而且它能穩定水體溫度,為沙塘鱧和河蟹、青蝦提供棲息場所。與普通稻田裡養魚相比,這種方式下魚兒活動的空間更大,魚的產量更高。
也因此,要買沙塘鱧可能要排隊了。老唐得意地說,「魚還在塘里,就已經全部訂出去了。」
蘆葦稻少病身價高
水稻種在池塘里?這不算新奇,卻有很多優越性。對水稻來說,是病蟲害少發。吳殿星教授介紹,蘆葦稻新品種單株平均直徑達9.28MM,高度能達160CM以上,比常規稻高出很多。水稻主要怕病蟲害,而困擾水稻的病蟲害主要有二化螟、卷葉螟和稻飛虱。二化螟喜歡鑽到水稻稻稈根部吸食汁液、導致稻稈枯心,而蘆葦稻根部在水深至少1米的魚塘里,二化螟沒法鑽到水裡;卷葉螟則很有可能掉進水裡,淪為沙塘鱧的晚餐;同樣喜歡吸食稻稈汁液的稻飛虱,也沒法鑽到水裡。
「因此,將水稻種在魚塘,水稻重要病蟲害發生的條件都沒有了,水稻也不用噴洒農藥。同時,魚糞又是很好的肥料,可以幫助水稻生長。」「蝦蟹豐1號」蘆葦型的魚稻的發明者,浙江大學功能性農業生物技術實驗室教授吳殿星說。
難怪這種稻子的身價也高了。老唐說,「種出來的稻子,每畝收390斤米,現在一斤最少5元,賣到杭州的話一斤10元。」
把水稻種在魚塘,也為浙江開拓了一個種植水稻的新模式。以嘉善為例,該縣有5萬多畝池塘養殖面積,如果在10%的養殖面積中推廣,以每畝增加300公斤稻穀計算,每年可增加稻穀150萬公斤,相當於增加2500畝常規稻田的種植面積。
「浙江全省有140多萬畝池塘養殖面積。發展池塘種稻,不失為一項穩糧增收的新模式。」浙江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張海琪說。
專家點評 「與傳統以稻田為背景的稻魚共生相比,蘆葦稻和沙塘鱧組合的稻魚共生,是將水稻種在養魚的池塘里,是對現有稻魚共生模式的一個新的補充。」——浙江大學功能性農業生物技術實驗室教授吳殿星
「沙塘鱧畝產134.82千克,每千克140元,加上稻米、套養的河蟹、青蝦,畝產值2.2萬元,除去成本,算下來畝均純利潤1萬元左右。比養魚養蟹翻一番,比種水稻翻八番。」——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王武
鏈接 沙塘鱧又稱獃子魚、土布魚、虎頭鯊、桃巴痴,廣泛分布於我國東部各省水域。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沙塘鱧歷來被歸在高檔水產品行列,清明前後,菜花金黃,沙塘鱧體肥籽滿,成為長三角地區餐桌上獨特的佳肴。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人體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均高於一般魚類,有滋補、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等功效。與螺肉、河蝦、竹筍、春韭共稱為江南五大春菜名鮮。
推薦閱讀:
※24.曝光模式
※【商海沉浮】上島咖啡加盟商紛紛自立門戶,劉強東質疑服務業加盟模式
※【自語堂編藏】劉雪梅:論易學對道教思維模式的影響
※eo電改圓桌 | 未來電力公司運營模式
※【財新評論】薄案中的政商套利模式